有效利用空白艺术 增强学生思维训练_第1页
有效利用空白艺术 增强学生思维训练_第2页
有效利用空白艺术 增强学生思维训练_第3页
有效利用空白艺术 增强学生思维训练_第4页
有效利用空白艺术 增强学生思维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有效利用空白艺术 增强学生思维训练摘要 本文以空白艺术为切入点,从课堂教学、教材处理、命题形式三个方面阐述了利用教学空白艺术,增强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五种有效方式:巧妙设置课堂空白,让学生积极思维;营造民主言论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释放多元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思考;挖掘教材内涵,让学生发散思维;保留命题空白,让学生灵活运用。引 言众所周知,画家作画时,往往在其作品中故意留出一些空白,其目的是要留给欣赏者广阔的遐想空间,取得以少胜多的审美效果。“踏花归来马蹄香”、“蛙声十里出山泉”等都是有名的“布白”之作。艺术往往是相通的,教师如能深刻领略这一艺术精髓,将其有效迁移到课堂教学中来增强学生思维能力的

2、训练,那么我们的课堂必定为之增光添彩。空白艺术在教学中的积极意义传统教学中,有时教师讲授了多少,并不等于学生领会了多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极易遏制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其处于被动状态,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新课程呼唤新课堂!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需要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有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既是交际的工具,又是思维的工具。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如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毫无疑问,在课堂学习中科学而艺术地留下一点空白,对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其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深

3、刻性和敏捷性,起着积极的作用。空白艺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一、课堂教学中空白艺术的运用1、巧妙设置课堂空白,让学生积极思维课始设置悬念,点燃思维火花。“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问题,开始于惊奇或疑惑,开始于矛盾。”教师在引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设置悬念,留下一段空白,很容易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使他们快速集中起注意力,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和求知状态,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中来。 例如: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3 Fruit时,课始,教师通过佩戴水果头饰,作自我介绍:“Hello,Im Miss AppleGood morningNice to meet youI'm big and red

4、I'm juicy and sweetDo you like me? Sing a song for meOK?”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接着,再加以引发:“ I have some good friendsWho are they? Let's meet them now” 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与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出来,小手如林,自然进入了教学情景。通过“闻、摸、尝、看”等一系列的亲身体验活动来呈现各种水果,学生获得了发现学习带来的快乐。这其中,通过看颜色猜水果更是有效发散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课中戛然而止,触发思维灵感。课堂中,教师的科学提问是启迪学生思维的主要手段,它能有效激发学生

5、的思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复习牛津小学英语 6B Unit5 The season时,课中师生共同讨论到了“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这一话题。有学生怀着好奇的心情问我:“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Miss Wang?”“I like summer best.”我很爽快地给出了答案。“Yeah! Me too”那部分跟我一样最喜欢夏季的同学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Why do I like summer best? There are two reasonsCan you guess?”点到为止,我微笑着将话题

6、抛给了学生。他们在我的引导下,纷纷开动脑子,做出了种种猜测,争着说出了自己的猜想: You can often swimYou like swimming/ You can have many fruit and ice-creams/You have a long holiday/You can put on your nice dressesYou can go to bed late and get up late/Your birthday is in summer/ You can catch insects with your son/ In the evening you can

7、 watch a lot of stars in the sky精彩纷呈的话语很好地达到了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思维的目的。课尾余音绕梁,延伸思维空间。 教师在课堂结尾声时,应善于给学生布置一些富有想象空间的学习任务,让他们课后继续怀有思考、学习的强烈愿望。例如: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1 Public signs,课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留白任务:“学习了各种公共标志,请同学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课后认真思考,为我们的教室设计公共标志。下一节课我们将进行设计比赛,一一展示同学们的作品并评出奖项。”这种激励性的任务学习方式给学生们留有充分想象的空间。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想象和创新,思维得到了

8、有效延伸。图标的设计别具一格,例如:“ No eating or drinking 禁止饮食”“No Smoking 禁止吸烟”“No littering 勿乱扔杂物”“Do not touch请勿用手摸”“Be quiet保持安静”“Keep Right/Left 靠左/右”、“Lost and Found 失物招领处”“No U-Turn 禁止掉头”“Complaint Box 意见箱”“Protect Public Property 爱护公共财物”“Save Energy 节约能源”“No spitting禁止吐痰”2、营造民主言论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课堂上,学生首先拥有话语权。教师要善

9、于营造出宽松、民主的课堂言论空间,留出话语空白,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例如:在一次三年级英语测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选出下列不属于同一类的单词:()Ashirt Bcoat Cjacket Dsweater 初看此题,第一反映:这四个单词全是牛津版小学英语3A Unit 7 B部分的服装类单词,应该属于同一类。可学生却写出了各自的答案,A、B、C、D四种选项都有。试卷讲评到该题时,我留出话语空白,点拨到:“四种答案都有可能对。”学生们听了,立即兴奋起来。“现在我想听听你们的想法。如果说得有道理,卷面成绩就再加2分。”在我的激励下,学生人头攒动,争相陈述自己的见解。于是

10、,各种各样的说法出现了:选Ashirt的理由有:1、shirt是男性穿的,而coat、jacket、sweater男、女都可以穿。2、shirt与coat、jacket、sweater相比较,用料少,比较薄,冬天穿得少。3、shirt上面不带帽子,而coat、jacket、sweater都可以连带一个帽子。选Bcoat的理由有:1、coat相对而言穿在人身上最长。2、coat相对而言最能挡风,防寒,保暖。选Cjacket的理由有:1、jacket穿在身上,比较休闲,便于运动。2、jacket基本上都有拉链,而shirt、coat、sweater都很少有拉链。选Dsweater的理由有:1、sw

11、eater由毛线类的材料做成,而其它的基本都是布料做成的。2、sweater的式样相对来说变化最多。3、sweater摸在手上或粗糙或柔软,感觉很特殊。4、sweater可以拆掉,重新加以编织。5、sweater可以自己在家动手编织,而shirt、coat、jacket一般都要经过特殊裁剪,进行专业生产。真想不到,他们竟然有如此多的判断标准。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时间,每个学生,包括我在内,似乎都茅塞顿开,思维变得开阔起来。真高兴给了学生填补话语空白的民主空间。要不然,师生怎能共享这集体的智慧呢?3、释放多元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思考美国教育家哈曼曾言: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

12、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一块冰冷的生铁。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就必须释放多元化思维空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进行思维,在自主探索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例如:教学牛津版小学英语3B Unit 7“Where? ”时,曾出现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学环节一:学习句型:Wheres?Its in/on the时,教师开展了以下教学活动:先是出示一组居室内的彩色物品图片:浴缸、菜刀、床、书柜、沙发、饭桌,问道:“Look,wheres the bathtub / kitchen knife/bed ?”等到下面有学生说出教师所期望的正确答案时,教师就用磁性小圆片将相应图片粘贴在板书的单词下方

13、。然后,等图片全部摆放完毕后,师生共同看黑板,教师问:“Wheres?”学生集体答:“Its in the”。最后,由学生同桌合作,看黑板一问一答,操练一遍。该环节课堂学习气氛较沉闷,学生的参与率不高,只有几名学生举手发言。最直接的原因是教师牢牢控制住了思维的主动权,没有给学生留下自主思维的空白。教师代替学生出示图片,把思维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控于自己手中,大大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和积极性。由于缺少了自主选择与尝试的机会,学生课堂语言的交流就显得僵硬,呆板、缺乏生气。其实,一样物品并不就只能固定在一个地方,教师这么一摆放,便于无形中抹杀了学生思维的独特性与多样性,他们完全受制于教师个人的思维中,自然毫

14、无热情与主动可言。教学环节二:学习句型:Wheres?Hes /Shes in/on the时,教师开展了以下教学活动: 首先引导全体学生:“What can you do in the sitting-room/kitchen?”学生依据个人不同的生活经历,说出不同的事情。然后,“Now,Lets do some different things”在教师的带领下,师生共同做不同的动作,“In the sitting-room we can watch TV/have a chat/have a restIn the study we can read books/play computer

15、games”最后,选出八位学生上讲台分别做动作,让台下的学生说出他们可能位于哪个房间。此环节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小手林立,尤其是部分男生特别兴奋。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留给了学生思维的空白,让他们自主想象,自主思维。学生的个性在自主思维中得到了张扬。教师首先通过提问,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有话可说;其次通过做各种动作来进行判断、猜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效锻炼了其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对比以上教学环节不难看出:课堂上教师只有给学生留出思维空白空间,才能有效激活其思维的主动性,使教学获得成效。二、教材处理中空白艺术的运用1、丰富教材语汇,有效拓展教材留白学生在学习

16、过程中并不是简单地接受文本内容,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所学内容的补充完善和发展创造。现行牛津版小学英语教材3A6B,紧贴时代和现实生活,许多地方意犹未尽,给学生留有省略和空白。教师应善于抓住这一契机,活化教材,有效拓展其中的空白,使学生获得更多锻炼思维、开阔思维的机会。例如: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B Unit3 Family B部分词汇时,有学生在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时说到了:“I have two brothers”“I have three sisters”独生子女家庭哪来这么多子女?原来,学生是将自己的堂表亲的兄弟、姐妹当作了“brother、sister”。我及时帮助学生明确了这两词的真正含义

17、,并补充了英文中对应的“cousin”一词。第二课时,我再次引导学生将书本上的人物家谱示意图补充了另外四个表示晚辈称呼的词汇:nephew、niece、grandson、granddaughter。这下,学生正确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更为丰富、活跃了。另外,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为训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许多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教师不妨抓住这一契机,趁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思维活跃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活动的实效性。例如:开展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2 In a toy shop G部分“Ask and guess”游戏活动时,除了书本提供的话语外,学生在笔者的一步

18、步引导下,在实际活动开展过程中输入了新的语汇。开头的导入语出现了:Hello,×××How are you? Welcome to my homeThis is my roomSee,I have many toysDo you like toys? What would you like? 中间的过渡语增加为:Let me open itAH! Its a black and white /new/ nice / pandaHow lovely! I like it very much最后的结语也丰富成:This panda is for youThank yo

19、uIm happy todayTime to go homeGoodbye! 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通过猜测游戏,饶有趣味地开展对话活动,有效拓展了语言学习的空间,使整个游戏活动变得更为丰满而充实了。2、挖掘教材内涵,进行发散与创造思维牛津小学英语三、四年级教材各新授单元最后的Fun house环节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提供了多种训练形式。其中的Guess game、Say a rhyme 以及Sing a song都不容错过。首先,课本中提供的Guess game丰富多彩,有Act and guess、Draw and guess、Guess and say、

20、Smell and guess、Listen and guess、Think and guess等形式。猜测过程的不确定性对学生充满了刺激、诱惑与挑战,他们会带着强烈的欲望,进行思维发散,大胆猜测,大胆设想,充分而灵活地用上所学语言。例如:通过Listen and guess活动让学生说出Who are you? 学生在猜测过程中用上了多种句型:Are you ? Is your(外貌特征)? Are your(外貌特征)? Do you have ? Do you like? Can you ?Who is your ?其次,课本中提供的Say a rhyme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是学生所乐于

21、接受的形式。在学生将其学会后,教师可引导他们做一些替换或简单的创作活动,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获得成功,树立自信。例如:替换3B Unit 2小诗Its his key,根据实际情景一边摆放某人的物品,一边说:Is it your/my/his/her (物品)? On/In the(处所)Can you see? I seeI seeNo,it isnt your/my/his/her (物品)Its your/my/his/her (物品)再如:替换4A Unit 4小诗Fly,Fly my kite,让学生边思考哪些事物能升上天空,边说:Fly,fly my balloon/ plane

22、/bird/feather,Fly,fly very high,Up,up to the sky再次,课本中提供的Sing a song旋律或活泼、欢快,或优雅、舒缓,学生不经意中就能哼唱起来。因此,改编歌词,将教学中所学的其它语言巧妙地唱到歌曲中,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利途径。例如:改编3A Unit 1歌曲Hello!以及3A Unit 2歌曲Hi,Nancy!中的人名,让学生将自己跟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老师等人的名字或称呼带入歌曲中,随换随唱,轻松愉悦。再如:改编3B Unit 5歌曲Twenty green bottles,一种形式是将green bottles改成其它的如:T

23、wenty white/blachk/red lights/photos/clocks/hanging on the wall另一种形式是将歌词中的数量进行变化:And if one green bottle should accidentally fall,thered be nineteen green bottles hanging on the wall(即two 对应eighting ,three 对应 seventeen)学生边唱边开动脑子,进行一定的数量换算。音乐与数学有机结合,思维训练可谓一举两得。三、命题形式中空白艺术的运用保留命题空白,让学生灵活运用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笔试命题应确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着眼于学生英语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在命题时,设计的题目不能局限于内容封闭的传统题型,而应体现开放性。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决定了他们更愿意,更有信心去完成那部分留有空白,具有开放性的试题。举例如下:1、词汇检测题:(1)找搭档。(自由选择字母,排列组成单词,写出4个单词。)a、h、e、r、s、i、w、m(2)首尾接龙。(依照列子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