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姑娘教案 (2)_第1页
蚕姑娘教案 (2)_第2页
蚕姑娘教案 (2)_第3页
蚕姑娘教案 (2)_第4页
蚕姑娘教案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日期2013年 月 日教学内容 2.蚕姑娘共几课时3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三维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教学重点难 点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蚕、姑、娘、桑、旧”,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难点: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教学资源学生对蚕的生长不够了解,先让他们养几条蚕。课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蚕孵化出来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图片、小黑板 习字册预习设计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借助拼音读正确一类字和二类字。3查字典给“蚕、姑、娘、桑、旧”扩词

2、,并理解词语“蚕卵、暖洋洋、桑叶、蚕山、茧子、蛾姑娘”4向大人询问有关蚕的知识。学 程 预 设导 航 策 略调整与反 思第一板块:以图引文,看图解词(5分钟)1.看图认识“蚕”。2.介绍蚕的作用。3.图文对照,画出有关的词语。4.回答:黑黑的籽叫“蚕卵”,像虫子一样的叫“蚕姑娘”,雪白的叫“蚕茧”,会飞的叫“蚕蛾”。学生用上三个字练习说话。讲清四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板块:提问导读,初读全文(15分钟)学习单1:1.给课文标上小节号。2.将课文大声地朗读1遍,想想蚕姑娘是怎样渐渐变成蛾姑娘的?时间:4分钟(答案:7个自然段。先从蚕卵里孵化出来,再进行了四次蚕眠、蜕皮,最后蚕吐丝结茧、变成蛾。)1

3、.标好每小节的节数。2.自由朗读课文,同桌相互讨论。3.指名朗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4.朗读课文,注意把字读准确,把句子读完整。第三板块:突出全文情感点,理清脉络(5分钟)学习单2:1. 自由朗读课文,挑选一个小节在小组内朗读展示。2. 了解蚕姑娘的生长过程,在小组内说一说3. 四人小组赛读。时间:3分钟(答案:生长过程:吃睡脱醒变)第四板块:读书感悟(5分钟)1.朗读课文。2.想想、说说第一自然段告诉告诉了我们什么?(预设答案: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是在春天从蚕卵里钻出来的。)3.朗读课文。第五板块:指导书写,识记字词(10分钟)学习单3:1自己书空生字笔顺。2想想生字的识记方法,并口

4、头组2个词。3.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时间:4分钟1.读生字。2.交流记字方法。3.认真写字。书空,板演,评议。4.练习描、仿、写。5.书空,记住笔顺。第一板块:以图引文,看图解词 1.出示“蚕”的图画,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呀?(蚕)2.出示生字“蚕”(教学)请小朋友把这个字的音读准。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3.“蚕”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呢?请你介绍一下对蚕的认识。(蚕是昆虫,幼虫为黑色,吃桑叶。蜕皮四次,吐丝做茧,变成蛹,蛹变成蛾,蚕蛾交尾产卵后就死去。古时候,人们把蚕称作“天虫”,蚕能吐丝结茧织成美丽的丝绸。我们亲切地把它称作“蚕宝宝”。)而这里小作者亲切地把它称作“蚕姑娘”,谁亲切地叫它一声?(

5、指名读)4.让我们一起亲切地叫它一声“蚕姑娘”(齐读)5.出示“蚕卵、蚕姑娘、蚕茧、蚕蛾”的图片。大家看课文,找找它们分别叫什么?6.小朋友真聪明。你们在第一遍读课文时,注意它们之间的关系了吗?可用“钻”、“变”、“生” 三个字把它们连起来。 第二板块:提问导读,初读全文 1.蚕姑娘怎么变成蚕蛾的呢?请小朋友再仔细地朗读课文,找找哪几小节写了变化的过程。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所有字词(小黑板)。(2)检查朗读情况。(纠正多音字读音)(3)巩固读:带拼音读、去拼音读。(多种形式朗读。)(4)同桌过关。3.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正音。挑选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一小节读给大家听。(要求生字的音读准,把

6、课文读通顺。)交流预习中不理解的词语,指导读好部分长句和难读的段落。4.不少同学都了解蚕,有的同学可能还养过蚕,对蚕感到很亲切,相信读了课文,你会更喜欢蚕。第三板块:突出全文情感点,理清脉络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不随意添字、漏字。2.刚才小朋友经过认真地读课文,了解了从蚕卵(简笔画:卵)里钻出了生:蚕姑娘(简笔画:蚕),蚕姑娘又变成了生:茧子(简笔画:茧),茧子变成了生:蛾姑娘(简笔画:蛾),你对哪部分最感兴趣,四人小组交流讨论读。(1) 出生(2至5)成长(6)结茧 (7)变蛾先自由准备 然后抽四人小组赛读第四板块:读书感悟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2.说说第一自然段告诉告诉

7、了我们什么?(板书:卵蚕)(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是在春天从蚕卵里钻出来的。)3.蚕姑娘是非常了不起的虫子,它们吐出来的丝可以给我们人类做成衣服、围巾、彩带等等,装点人们的生活。可是蚕姑娘是如何由一个个又黑又小的蚕卵一步步长大,最后吐丝结茧变成飞蛾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五板块:指导书写,识记字词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巩固读音。2.反馈:你用什么办法记住了什么字?3.指导书写:“蚕”上面是“天”,不要写成“夭”,“换”和“桑”要注意笔顺。换: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部“提手旁”写法同前;右部“奂”,自上而下笔画由收紧到放开,最后两笔“撇、捺”相配,支持下部平稳。桑:上部三“又”呈品字形

8、分布,上大下小,一律改“捺”为“点”;下部“木”的“横”画要长,“撇、捺”舒展,全字上收下放,保持平稳。4.描红,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姿势要正确。作业设计1.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日期2013年 月 日教学内容2.蚕姑娘共几课时3课型新授第几课时2三维目标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教学重点难 点重点:1.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换、胖、盖、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及不同时期的变化。教

9、学资源学生能正确熟读课文,对蚕的生长过程有初步的了解。课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蚕孵化出来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小黑板 习字册 生字卡片 多媒体课件预习设计1.给“换、胖、盖、响”扩词。2.朗读课文,说说蚕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学 程 预 设导 航 策 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复习检查(5分钟) 1.指名朗读词语。2.回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第二板块:细读课文(28分钟)(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学习单1:1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写蚕姑娘动作的词,把它圈出来。2.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说蚕的变化。时间:5分钟(答案:先从蚕卵里孵化出来,接着四次蚕眠、蜕皮,然后吐丝结茧,最后变成蛾。)(二)

10、学习第三五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朗读第三至五段,说说黄姑娘又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蚕的一生到底要眠几次呢? 1.读读课文,想想这几自然段中哪些语句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2.自由朗读这两句,揣摩两句不同的地方。3.讨论第二句中为什么不用“就”而用“又”呢?(用“又”是因为“睡”这个动作是重复发生的。)4. 它的外形、颜色有什么变化呢?(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又白又亮)5.学习将两个句子进行合并的方法。蚕姑娘脱下旧衣裳。蚕姑娘换上新衣裳。蚕姑娘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6.学生从第一至五自然自然段中各自选择一个自然段练习朗读。(三)学习第六七自然段1.读六、七自然段。2.观看多媒体课件,

11、说说蚕吐丝结茧前后的情况。理解“蚕山、茧子”等词语。学习单2:1.同桌说说蚕姑娘怎样结茧的?2.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把下面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蚕姑娘吐出丝儿来。 蚕姑娘要盖新的房。时间:4分钟(把两句话合并成:蚕姑娘吐出丝儿来,要盖新的房。)3. 思考:这段里为什么不写“醒了,醒了”,而是写“成了,成了”呢?(蚕没有再睡,而是结成了茧子)4.学习第七自然段A了解蚕姑娘变成蛹的过程。 B 思考:“茧子开了窗”说明什么?(蚕蛹已长出翅膀变成蛾了,它咬破茧壁飞了出来)C带着惊喜读第七自然段。第三板块:练习写字(7分钟) 学习单3:1同桌合作学习生字。2想想生字的识记方法,并口头组2个词。时间:2

12、分钟1.观察描红齐读。2.给生字扩词。3.学生临写。第一板块: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衣裳、漂亮、蚕姑娘、暖洋洋、又黑又小、又白又嫩、又黄又瘦、又白又胖2. 学习了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是在春天从蚕卵里钻出来的。刚钻出来的蚕是什么样的,又是怎样长大的呢?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蚕姑娘。第二板块: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 刚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呢?(画面显示:又黑又小的蚕图)说说你所看到的蚕姑娘的样子。(又黑又小)2.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出来以后就干什么呀?请大家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写蚕姑娘动作的词,把它圈出来。板书:吃 睡 脱 醒 变3.这里讲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

13、,脱下黑衣裳,科学上叫作“蚕眠”(板书)。蚕眠一次就要脱去一层皮,就长大一些。第一次蚕眠脱去的是黑皮,换上了黄皮,所以说变成了“黄姑娘”。4.句式训练: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说蚕的变化。5.黄姑娘又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蚕的一生到底要眠几次呢?请小朋友们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至五段。6.交流:A蚕姑娘一生要眠几次?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四次)比较句子。出示: (1)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2)又黄又瘦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黄衣裳。朗读句子,找出两句不同的地方。第二句中为什么不用“就”而用“又”呢? B它的外形、颜色有什么变

14、化呢?(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又白又亮)从这些词我们可以看出什么?(蚕在不断地成长)C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读,体会怎样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来说。7小结:蚕的一生要经过四眠,吃吃睡睡,逐渐长大。由最初的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又白又亮,发生着许多有趣的变化。8.指导朗读,理解体味从第一至五自然自然段中各自选择一个自然段练习朗读。(二)学习第六七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2.播放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蚕吐丝结茧前后的情况,理解“蚕山、茧子”等词语。A两个要点:“蚕山”。师:有的把稻草截成一段段,用格子绞在一起,做成一条柴龙。有的用纸板做成格子状。“要盖新

15、的房”。师:“要盖新的房”指什么?(板书:结茧)B蚕姑娘怎样结茧的?(板书:吐丝)(画面显示:茧图)你们看,漂亮吗?蚕宝宝用一根细细的丝要做成这么大的茧子,对它来说是一项很巨大的工程,需要它付出艰辛的劳动,多么了不起,请用一句话夸一夸蚕宝宝。(拓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谁能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把下面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蚕姑娘吐出丝儿来。 蚕姑娘要盖新的房。D思考:这段里为什么不写“醒了,醒了”,而是写“成了,成了”呢?(蚕没有再睡,而是结成了茧子)指导有感情朗读第六自然段。(2) 学习第七自然段A为什么它“一声也不响”呢,它在干什么?(显示:蛹图)它变成了蛹。 B蚕姑娘还是个

16、魔术师呢,她还能变呢!(画面显示:蛾图)“茧子开了窗”说明什么? C蚕吐丝结茧后,变成了蛹,又变成了蛾。这是多么神奇啊!这些蚕蛾又开始产卵,继而死去,到了第二年春天,蚕卵就又能孵出小蚕来,开始新的生命。让我们带着惊喜一起读读第七自然段。板书:吐丝 结茧 蛾姑娘第三板块:练习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巩固字音。2.指导书写。作业设计1.完成习字册上相关生字。2.抄写课文后的读读写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日期2013年 月 日教学内容2.蚕姑娘共几课时3课型新授第几课时3三维目标1.能正确、美观地默写本课所学的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3.完成一课一

17、练和补充习题。教学重点难 点重点:能正确、美观地默写本课所学的生字。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教学资源能准确说出蚕的生长过程。课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蚕孵化出来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小黑板、一课一练、补充习题预习设计1. 复习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2尝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学 程 预 设导 航 策 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听写词语(5分钟) 学生默写词语。第二板块:总结全文(10分钟) 1. 回忆一下蚕的生长过程及形态变化。学习单1:出示课外阅读小蝌蚪找妈妈。用课文中的介绍方式来说一说小蝌蚪是怎样逐步成长为青蛙的?小组内说一说时间:6分钟第三板块:课堂练习(25分钟)1.

18、照样子写词语(1)学生填写。(2)齐读。2.指导背诵课文。学习单2:1再次练读2、3小节。2根据提纲练习背诵。时间:5分钟(1)学生自由练背第二、三、四、五、自然段。(2)指名背,齐背。(3)同桌互相检查全文背诵情况。第一板块:听写词语 教师说词语:蚕姑娘、桑叶、蚕床、换上、盖房、又白又胖、一声不响。学生默写。第二板块:总结全文 1.回忆一下蚕的生长过程及形态变化是怎样的?从_里钻出来的又_又_的蚕姑娘,一共睡了_次,每次醒来都变了样,第一次变得又_又_;第二次变得又_又_;第三次变得又_又_;第四次身体一天天_。它吐_结_,最后_开了窗,飞出了_姑娘。2.学了课文,不知道大家现在有什么感受或想法?其实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动植物的生长过程也很神奇,谁能用课文中的介绍方式来说一说小蝌蚪是怎样逐步成长为青蛙的?出示课外阅读小蝌蚪找妈妈。3.总结:大千世界,有着许多可爱的昆虫,它们各自有着神奇有趣的生长过程。只要我们多注意观察、研究它们,我们就能揭开它们生长的秘密,得到很多的知识,也得到无穷的乐趣。第三板块:课堂练习 小黑板出示:1.照样子写词语 例:暖洋洋红(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