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高考(2016-2018)汇编-概率与统计文科-含解析_第1页
全国卷高考(2016-2018)汇编-概率与统计文科-含解析_第2页
全国卷高考(2016-2018)汇编-概率与统计文科-含解析_第3页
全国卷高考(2016-2018)汇编-概率与统计文科-含解析_第4页
全国卷高考(2016-2018)汇编-概率与统计文科-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概率与统计 试题分类汇编(文科)分析解读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本部分在高考中的考查点如下:1.主要考查分层抽样的定义,频率分布直方图,平均数、方差的计算,识图能力及借助概率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注意小矩形的高=频率/组距,小矩形的面积为频率,所有小矩形的面积之和为1;3.分析两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通过独立性检验判断两个变量是否相关.本节内容在高考中分值为17分左右,属中档题.1【2018年全国卷文】若某群体中的成员只用现金支付的概率为0.45,既用现金支付也用非现金支付的概率为0.15,则不用现金支付的概率为A. 0.3 B. 0.4

2、 C. 0.6 D. 0.7【答案】B2【2018年全国卷II文】从2名男同学和3名女同学中任选2人参加社区服务,则选中的2人都是女同学的概率为A. B. C. D. 【答案】D点睛:应用古典概型求某事件的步骤:第一步,判断本试验的结果是否为等可能事件,设出事件;第二步,分别求出基本事件的总数与所求事件中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第三步,利用公式求出事件的概率. 3.【2017课标1,文4】如图,正方形ABCD内的图形来自中国古代的太极图正方形内切圆中的黑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关于正方形的中心成中心对称在正方形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黑色部分的概率是A BCD【答案】B【解析】【考点】几何概型【名师点睛

3、】对于一个具体问题能否用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计算事件的概率,关键在于能否将问题几何化,也可根据实际问题的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参数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在此基础上,将实验的每一结果一一对应于该坐标系中的一点,使得全体结果构成一个可度量的区域;另外,从几何概型的定义可知,在几何概型中,“等可能”一词理解为对应于每个实验结果的点落入某区域内的可能性大小,仅与该区域的度量成正比,而与该区域的位置、形状无关4. 【2017课标II,文11】从分别写有1,2,3,4,5的5张卡片中随机抽取1张,放回后再随机抽取1张,则抽得的第一张卡片上的数大于第二张卡片上的数的概率为A. B. C. D. 【答案】D【名师点睛

4、】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数的探求方法(1)列举法.(2)树状图法:适合于较为复杂的问题中的基本事件的探求.对于基本事件有 “有序”与“无序”区别的题目,常采用树状图法.(3)列表法:适用于多元素基本事件的求解问题,通过列表把复杂的题目简单化、抽象的题目具体化.5.【2017课标1,文2】为评估一种农作物的种植效果,选了n块地作试验田这n块地的亩产量(单位:kg)分别为x1,x2,xn,下面给出的指标中可以用来评估这种农作物亩产量稳定程度的是Ax1,x2,xn的平均数Bx1,x2,xn的标准差Cx1,x2,xn的最大值Dx1,x2,xn的中位数【答案】B【名师点睛】众数:一组数据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众

5、数,众数反应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中位数:一组数据中间的数,(起到分水岭的作用)中位数反应一组数据的中间水平;平均数:反应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方差:方差是和中心偏离的程度,用来衡量一批数据的波动大小(即这批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在样本容量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意义在于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6. 如图所示的茎叶图记录了甲、乙两组各5名工人某日的产量数据(单位:件).若这两组数据的中位数相等,且平均值也相等,则x和y的值分别为A. 3,5 B. 5,5 C. 3,7 D. 5,7 【答案】A试题分析:由题意,甲组数据为

6、56,62,65,74,乙组数据为59,61,67,78.要使两组数据数相等,有,所以,又平均数相同,则,解得.故选A.【名师点睛】由茎叶图可以清晰地看到数据的分布情况,这一点同频率分布直方图类似.它优于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第一点是从茎叶图中能看到原始数据,没有任何信息损失,第二点是茎叶图便于记录和表示.其缺点是当样本容量较大时,作图较繁琐. 利用茎叶图对样本进行估计是,要注意区分茎与叶,茎是指中间的一列数,叶是从茎的旁边生长出来的数.7.【2017课标3,文3】某城市为了解游客人数的变化规律,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收集并整理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月接待游客量(单位:万人)的数据,绘制

7、了下面的折线图.根据该折线图,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月接待游客逐月增加B年接待游客量逐年增加C各年的月接待游客量高峰期大致在7,8月D各年1月至6月的月接待游客量相对于7月至12月,波动性更小,变化比较平稳【答案】A【考点】折线图【名师点睛】用样本估计总体时统计图表主要有频率分布直方图,(特点: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对应区间概率,所有小长方形的面积之和为1); 2. 频率分布折线图:连接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上端的中点,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 3. 茎叶图.对于统计图表类题目,最重要的是认真观察图表,从中提炼有用的信息和数据8. 2016高考新课标文数某旅游城市为向游客介绍本

8、地的气温情况,绘制了一年中月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的雷达图图中A点表示十月的平均最高气温约为150C,B点表示四月的平均最低气温约为50C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各月的平均最低气温都在00C以上 (B) 七月的平均温差比一月的平均温差大(C) 三月和十一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基本相同 (D) 平均气温高于200C的月份有5个【答案】D【解析】考点:1、平均数;2、统计图【易错警示】解答本题时易错可能有两种:(1)对图形中的线条认识不明确,不知所措,只觉得是两把雨伞重叠在一起,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2)估计平均温差时易出现错误,错选B9.【2016高考新课标1文数】为美化环境,从红、黄、

9、白、紫4种颜色的花中任选2种花种在一个花坛中,余下的2种花种在另一个花坛中,则红色和紫色的花不在同一花坛的概率是( )(A) (B) (C) (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将4中颜色的花种任选两种种在一个花坛中,余下2种种在另一个花坛,有6种种法,其中红色和紫色不在一个花坛的种数有4种,故概率为,故选C.考点:古典概型【名师点睛】作为客观题形式出现的古典概型试题,一般难度不大,解答常见错误是在用列举法计数时出现重复或遗漏,避免此类错误发生的有效方法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列举.10.甲、乙两人下棋,两人下成和棋的概率是,甲获胜的概率是,则甲不输的概率为( )(A)(B)(C)(D)【答案】A【

10、解析】11. 某次体检,6位同学的身高(单位:米)分别为1.72,1.78,1.75,1.80,1.69,1.77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米).【答案】1.76考点:中位数的概念.【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位数的概念,是一道基础题目.从历年高考题目看,涉及统计的题目,往往不难,主要考查考生的视图、用图能力,以及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从2、3、8、9任取两个不同的数值,分别记为a、b,则为整数的概率=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从2,3,8,9中任取两个数记为,作为作为对数的底数与真数,共有个不同的基本事件,其中为整数的只有两个基本事件,所以其概率.考点:古典概型.【名师点睛】本题

11、考查古典概型,解题关键是求出基本事件的总数,本题中所给数都可以作为对数的底面,因此所有对数的个数就相当于4个数中任取两个的全排列,个数为,而满足题意的只有2个,由概率公式可得概率在求事件个数时,涉及到排列组合的应用,涉及到两个有理的应用,解题时要善于分析13. 某食堂规定,每份午餐可以在四种水果中任选两种,则甲、乙两同学各自所选的两种水果相同的概率为_.【答案】考点:.古典概型【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古典概型概率的计算.解答本题,关键在于能准确确定所研究对象的基本事件空间、基本事件个数,利用概率的计算公式求解.本题能较好的考查考生数学应用意识、基本运算求解能力等.14.某兴趣小组有2名男生和3

12、名女生,现从中任选2名学生去参加活动,则恰好选中2名女生的概率为_【答案】详解:从5名学生中抽取2名学生,共有10种方法,其中恰好选中2名女生的方法有3种,因此所求概率为点睛: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数的探求方法(1)列举法.(2)树状图法:适合于较为复杂的问题中的基本事件的探求.对于基本事件有“有序”与“无序”区别的题目,常采用树状图法.(3)列表法:适用于多元素基本事件的求解问题,通过列表把复杂的题目简单化、抽象的题目具体化.(4)排列组合法(理科):适用于限制条件较多且元素数目较多的题目.15已知5位裁判给某运动员打出的分数的茎叶图如图所示,那么这5位裁判打出的分数的平均数为_【答案】90点睛

13、:的平均数为.16【2018年全国卷文】某公司有大量客户,且不同龄段客户对其服务的评价有较大差异为了解客户的评价,该公司准备进行抽样调查,可供选择的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则最合适的抽样方法是_【答案】分层抽样17【2018年新课标I卷文】某家庭记录了未使用节水龙头50天的日用水量数据(单位:m3)和使用了节水龙头50天的日用水量数据,得到频数分布表如下:未使用节水龙头50天的日用水量频数分布表日用水量频数13249265使用了节水龙头50天的日用水量频数分布表日用水量频数151310165(1)在答题卡上作出使用了节水龙头50天的日用水量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2)估计该

14、家庭使用节水龙头后,日用水量小于0.35 m3的概率;(3)估计该家庭使用节水龙头后,一年能节省多少水?(一年按365天计算,同一组中的数据以这组数据所在区间中点的值作代表)【答案】(1)直方图见解析.(2) 0.48(3).详解:(1)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统计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绘制、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计算变量落在相应区间上的概率、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求平均数,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审题,细心运算,仔细求解,就可以得出正确结果. 18【2018年全国卷文】某工厂为提高生产效率,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出了完成某项生产任务的两种新的生产方式为比较两种生产方式的效率,选取40名

15、工人,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人,第一组工人用第一种生产方式,第二组工人用第二种生产方式根据工人完成生产任务的工作时间(单位:min)绘制了如下茎叶图:(1)根据茎叶图判断哪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更高?并说明理由;(2)求40名工人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时间的中位数,并将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时间超过和不超过的工人数填入下面的列联表:超过不超过第一种生产方式第二种生产方式(3)根据(2)中的列联表,能否有99%的把握认为两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有差异?附:,【答案】(1)第二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更高理由见解析(2)超过不超过第一种生产方式155第二种生产方式515(3)有【解析】分析:(1)计算两种生产方式的平均时间

16、即可。(2)计算出中位数,再由茎叶图数据完成列联表。(3)由公式计算出,再与6.635比较可得结果。(iii)由茎叶图可知:用第一种生产方式的工人完成生产任务平均所需时间高于80分钟;用第二种生产方式的工人完成生产任务平均所需时间低于80分钟,因此第二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更高(iv)由茎叶图可知:用第一种生产方式的工人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时间分布在茎8上的最多,关于茎8大致呈对称分布;用第二种生产方式的工人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时间分布在茎7上的最多,关于茎7大致呈对称分布,又用两种生产方式的工人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时间分布的区间相同,故可以认为用第二种生产方式完成生产任务所需的时间比用第一种生产方式完成生产任

17、务所需的时间更少,因此第二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更高以上给出了4种理由,考生答出其中任意一种或其他合理理由均可得分(2)由茎叶图知列联表如下:超过不超过第一种生产方式155第二种生产方式515(3)由于,所以有99%的把握认为两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有差异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茎叶图和独立性检验,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贴近生活。19.【2017课标3,文18】某超市计划按月订购一种酸奶,每天进货量相同,进货成本每瓶4元,售价每瓶6元,未售出的酸奶降价处理,以每瓶2元的价格当天全部处理完根据往年销售经验,每天需求量与当天最高气温(单位:)有关如果最高气温不低于25,需求量为500瓶;如果最高气温

18、位于区间20,25),需求量为300瓶;如果最高气温低于20,需求量为200瓶为了确定六月份的订购计划,统计了前三年六月份各天的最高气温数据,得下面的频数分布表:最高气温10,15)15,20)20,25)25,30)30,35)35,40)天数216362574以最高气温位于各区间的频率代替最高气温位于该区间的概率。(1)求六月份这种酸奶一天的需求量不超过300瓶的概率;(2)设六月份一天销售这种酸奶的利润为(单位:元),当六月份这种酸奶一天的进货量为450瓶时,写出的所有可能值,并估计大于零的概率【答案】(1);(2)【解析】试题分析:(1)先确定需求量不超过300瓶天数为 ,再根据古典概

19、型概率公式求概率(2)先分别求出最高气温不低于25(36天),最高气温位于区间20,25)(36天),以及最高气温低于20(18天),对应的利润为,所以大于零的概率为试题解析:(1)需求量不超过300瓶,即最高气温不高于,从表中可知有54天,所求概率为.(2)的可能值列表如下:最高气温10,15)15,20)20,25)25,30)30,35)35,40)300900900900低于:;:;不低于:大于0的概率为.20.【2017课标1,文19】为了监控某种零件的一条生产线的生产过程,检验员每隔30 min从该生产线上随机抽取一个零件,并测量其尺寸(单位:cm)下面是检验员在一天内依次抽取的1

20、6个零件的尺寸:抽取次序12345678零件尺寸995101299699610019929981004抽取次序910111213141516零件尺寸10269911013100292210041005995经计算得,其中为抽取的第个零件的尺寸,(1)求的相关系数,并回答是否可以认为这一天生产的零件尺寸不随生产过程的进行而系统地变大或变小(若,则可以认为零件的尺寸不随生产过程的进行而系统地变大或变小)(2)一天内抽检零件中,如果出现了尺寸在之外的零件,就认为这条生产线在这一天的生产过程可能出现了异常情况,需对当天的生产过程进行检查()从这一天抽检的结果看,是否需对当天的生产过程进行检查?()在之

21、外的数据称为离群值,试剔除离群值,估计这条生产线当天生产的零件尺寸的均值与标准差(精确到001)附:样本的相关系数,【答案】(1),可以;(2)()需要;()均值与标准差估计值分别为1002,009【解析】试题分析:(1)依公式求;(2)(i)由,得抽取的第13个零件的尺寸在以外,因此需对当天的生产过程进行检查;(ii)剔除第13个数据,则均值的估计值为1002,方差为009这条生产线当天生产的零件尺寸的标准差的估计值为【考点】相关系数,方差均值计算【名师点睛】解答新颖的数学题时,一是通过转化,化“新”为“旧”;二是通过深入分析,多方联想,以“旧”攻“新”;三是创造性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以“新

22、”制“新”,应特别关注创新题型的切入点和生长点21.【2017课标II,文19】海水养殖场进行某水产品的新、旧网箱养殖方法的产量对比,收获时各随机抽取了100个网箱,测量各箱水产品的产量(单位:kg), 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1) 记A表示事件“旧养殖法的箱产量低于50kg”,估计A的概率;(2) 填写下面列联表,并根据列联表判断是否有99%的把握认为箱产量与养殖方法有关:箱产量50kg箱产量50kg旧养殖法新养殖法(3) 根据箱产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对两种养殖方法的优劣进行较。附:P()0.0500.0100.001K3.8416.63510.828 【答案】(1)0.62.(2)有把握(

23、3)新养殖法优于旧养殖法【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面积等于对应概率,计算A的概率(2)将数据填入对应表格,代入卡方公式,计算,对照参考数据可判断有99%的把握,(3)先从均值比较大小,越大越好,再从数据分布情况看稳定性,越集中越好,综上可得新养殖法优于旧养殖法 (2)根据箱产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得列联表箱产量50kg箱产量50kg旧养殖法6238新养殖法3466K2= 由于15.7056.635,故有99%的把握认为箱产量与养殖方法有关.(3)箱产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平均值(或中位数)在45kg到50kg之间,且新养殖法的箱产量分布集中程度较旧养殖法的箱产量分布集中程度高

24、,因此,可以认为新养殖法的箱产量较高且稳定,从而新养殖法优于旧养殖法.【考点】频率分布直方图【名师点睛】(1)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面积等于对应概率,所有小长方形面积之和为1;(2)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均值等于组中值与对应概率乘积的和(3)均值大小代表水平高低,方差大小代表稳定性22.【2017北京,文17】某大学艺术专业400名学生参加某次测评,根据男女学生人数比例,使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记录他们的分数,将数据分成7组:20,30),30,40),80,90,并整理得到如下频率分布直方图:()从总体的4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一人,估计其分数小于70的概率;()已知样本中分

25、数小于40的学生有5人,试估计总体中分数在区间40,50)内的人数;()已知样本中有一半男生的分数不小于70,且样本中分数不小于70的男女生人数相等试估计总体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例【答案】()0.4;()5人;().【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表示分数大于等于70的概率,就求后两个矩形的面积;()根据公式频数等于频率求解;()首先计算分数大于等于70分的总人数,根据样本中分数不小于70的男女生人数相等再计算所有的男生人数,100-男生人数就是女生人数.()由题意可知,样本中分数不小于70的学生人数为,所以样本中分数不小于70的男生人数为.所以样本中的男生人数为,女生人数为,男生和

26、女生人数的比例为.所以根据分层抽样原理,总体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例估计为.【考点】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应用【名师点睛】1.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而利用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来估计总体则是用样本的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分布的两种主要方法.分布表在数量表示上比较准确,直方图比较直观.2.频率分布表中的频数之和等于样本容量,各组中的频率之和等于1;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相应各组的频率,所以,所有小长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1.23. 【2016高考新课标1文数】(本小题满分12分)某公司计划购买1台机器,该种机器使用三年后即被淘汰.机器有一易损零件,在购进机器时,可以额外购买这种零

27、件作为备件,每个200元.在机器使用期间,如果备件不足再购买,则每个500元.现需决策在购买机器时应同时购买几个易损零件,为此搜集并整理了100台这种机器在三年使用期内更换的易损零件数,得下面柱状图:记x表示1台机器在三年使用期内需更换的易损零件数,y表示1台机器在购买易损零件上所需的费用(单位:元),表示购机的同时购买的易损零件数.(I)若=19,求y与x的函数解析式;(II)若要求“需更换的易损零件数不大于”的频率不小于0.5,求的最小值;(III)假设这100台机器在购机的同时每台都购买19个易损零件,或每台都购买20个易损零件,分别计算这100台机器在购买易损零件上所需费用的平均数,以

28、此作为决策依据,购买1台机器的同时应购买19个还是20个易损零件?【答案】(I)(II)19(III)19【解析】试题分析:(I)分x19及x>19,分别求解析式,从而可确定;(II)通过频率大小进行比较;(III)分别求出n=19,n=20的所需费用的平均数,比较两个平均数的大小可知,购买1台机器的同时应购买19个易损零件.试题解析:()当时,;当时,所以与的函数解析式为.考点:函数解析式、概率与统计【名师点睛】本题把统计与函数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有综合性但难度不大,求解关键是读懂题意,所以提醒考生要重视数学中的阅读理解问题.24. 【2016高考新课标2文数】某险种的基本保费为(单位:元),继续购买该险种的投保人称为续保人,续保人本年度的保费与其上年度出险次数的关联如下:上年度出险次数01234保费随机调查了该险种的200名续保人在一年内的出险情况,得到如下统计表:出险次数01234频数605030302010()记A为事件:“一续保人本年度的保费不高于基本保费”.求的估计值;()记B为事件:“一续保人本年度的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