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作业姓名:杜梅 学号:20100955018 专业:交通运输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答:(一)从不同角度,作出不同回答:一,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二,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三,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
2、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二)第一,学习马克思主义,有助于大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第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大学生要提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思想,有助于我们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三,学习马克思主义,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坚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什么是哲学问题?它的内涵是什么? 答:(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
3、在的关系问题 (二)内涵,1物质和精神是何者第一何者第二性的问题。2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什么是运动,运动和发展关系? 答:(一):标志物质存在状态的哲学范畴,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运动具守恒性,即运动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其具体形式则是多样的并且互相转化,在转化中运动总量不变。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从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中理解运动,既承认运动具有绝对性又承认事物具有相对静止的状态。人类对于运动的理解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大都承认
4、事物的运动。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者把运动理解为机械运动,近代唯心主义者则认为运动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二)(1)联系:总体上指向性相同:二者都属于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中同一序列的概念和范畴,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引起的原因相同:由于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构成事物运动、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发展。表达的科学观点相同:唯物辨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唯物辩证法把运动、发展结合在一起表达自己的发展观。(2)区别:定义不同: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侧重点不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
5、存在方式,它主要反映事物变动不居的动态过程,表示事物在活动着,它同静止的观点相对立;发展侧重指事物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和变化,反映着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更替和生成的过程。范围和深刻程度不同: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但不能说运动和变化就是发展,运动、比发展范围广泛,而发展则比运动、它表明了事物运动变化的总方向和总趋势。4,什么叫实践?怎样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性? 答:(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二)社会生活的实践性如下,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5,怎样理
6、解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答: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
7、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7,简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答;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
8、)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8,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答: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9,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答:第一,实践是产生人生的需要。第二,时间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0,什么叫感性认识,什么是理性认识。二者的辩证关系怎样 答;(一)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肉体感官(眼、耳、鼻、舌、身)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引起许多感觉,在头脑中有了许多印象,对各种事物的表面有了初步认识,这就是感性认识。(二)理性认识是认识
9、过程的重要阶段,以事物的本质规律为认识对象,是对事物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抽象性、间接性、普遍性。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有:慨念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判断在概念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关系进行区分、识别;推理由一个已知的判断推出昂一个判断。理性认识的这三种形式是认识的不断深化,具有递进性。(三)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论认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坚持了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10、,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11,什么叫相对真理,什么是绝对真理,二者的辩证关系怎样(联系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作答) 答:,(一):“完全”、“永恒”意义上的真理是绝对真理,近似、相对意义上的真理是相对真理(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首先,二者是对立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个真理的两个不同方面或两种不同属性,它们各有不同的规定性,是有区别的。其次,二者又是统一的。这种统一表现在:其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之中有相对。其二,相对真理可以向绝对真理转化。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
11、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原理,指导我们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即一要坚持,二要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并接受实践的检验,然后又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普遍真理。马克思主义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客观真理,也就是包含着绝对真理的因素的正确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可思主义是绝对真理。因此,必须坚持,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要反对否定马可思主义的错误倾向。这种观点怀疑和否定马可思的基本原理的正确性,因此,也就是怀疑和否定其真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马克思主义又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没有也不可能穷尽我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马克
12、思主义也有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它的个别观点也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改变。这说明,马克思义主同时也是相对真理,不能把它变成僵死的万古不变的教条。不承认这一点,也就否认了真理的相对性。因此,必须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12,怎样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答: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1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内容的意义(联系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答:(一)二者的关系: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 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基本适合我国生产力的状况的,因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还存在着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某些因素和环节。因此,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须对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别是经济体制中不适合生产力的方面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缓刑 从业考试及答案解析
- 2025国家安全观题库及答案解析
- 基础护理学题库基护及答案解析
- 兰州导游岗前培训考试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通信行业物联网技术在通信行业的应用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产品质效提升自我约束承诺书5篇
- 2025年服装纺织行业智能制造技术创新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保护环境承诺书专项版7篇范文
- 2025年水利环境行业水资源综合管理策略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农业种植行业农业大数据应用案例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4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C卷)真题答案解析
- 2025广东惠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编外人员招聘6人考试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贵州省考公安真题及答案
- 2025年黄岛网格员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度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系列正高级职称评审劳动教育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 虚拟化应急预案
- 抖音美食运营方案
- 氨水泄漏知识培训课件
- 纪念抗战胜利 坚定民族信念
- 印刷管理考试题及答案
- 电子商务数据安全管理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