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投稿: 第十组博弈论实验经济学及其他字数:8000字学会会员信息、效率与我国国企利润分红机制设计*作者简介:范合君 (1979),男,山东省泰安市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王文举 (1965),男,吉林省东丰县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范合君 王文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70)摘要:国有企业利润分红是现代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国企改革大背景下考察了国企分红的历史,提出了国企分红比率确定面临的效率与信息不对称约束,并借鉴委托代理理论最新研究成果设计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分红机制,为我国国企分红比率的确定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借鉴。关键词:
2、国企改革 国企分红 信息不对称 效率 机制设计 作者简介:范合君 (1979),男,山东省泰安市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王文举 (1965),男,吉林省东丰县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作者通信地址:范合君,北京市丰台区花乡张家路口121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邮编:100070电 话E-Mail: fanhejun信息、效率与我国国企利润分红机制设计*作者简介:范合君 (1979),男,山东省泰安市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王文举 (1965),男,吉林省东丰县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
3、校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范合君 王文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70)摘要:国有企业利润分红是现代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国企改革大背景下考察了国企分红的历史,提出了国企分红比率确定面临的效率与信息不对称约束,并借鉴委托代理理论最新研究成果设计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分红机制,为我国国企分红比率的确定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借鉴。关键词:国企改革 国企分红 信息不对称 效率 机制设计 一、引言2005年10月17日,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的高路易(Louis Kuijs)、高伟彦(William Mako)与张春霖就中国国有企业分红问题发表了题为“国有企业分红:分多少?分给谁?”的研究报告,
4、掀起了关于我国国有企业分红的激烈讨论。 根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中国央企约有12万亿资产,2005年国有企业纯利6000多亿。如果按照一般国外的盈利水平的1/3折算,应有2000亿的红利上缴国家。根据财政部的数据,2006年全国国有企业实现利润1.1万亿元,其中中央企业实现利润达 7700 亿元。另据财政部研究机构估算,2007 年中央企业的收益将超过8000 亿元;如果加上地方国有企业利润,规模将超过 1.2 万亿元。由此可见我国国企占有大量红利。但是从1994年起,国家就没有从这些国企分过一分红利。这种国有企业高利润,但国家不参与分红的怪现象产生了许多的问题。一方面,国家为企业承担很大一部分
5、成本却从未获得过半分红利,导致国家利益受到损失。同时国企过度留存利润必带来了过度扩张。另一方面,国企不分红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由于国企普遍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国企负责人“往往大权在握”,国资收益变成了企业的“小金库”。原本应为全民谋福利的巨额利润只在垄断国企内部分配,肥了小部分人,穷了大多数人,加大了整个社会的贫富分化。国企长期不上缴红利致使企业利润大量留存,最终以工资福利等形式进行分配。垄断企业员工存在的高收入引起了社会普遍不满。据新华网报道,国资委监管的169家中央企业,2005年度有12家利润超过100亿元,其员工平均工资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3-4倍 引自新华网。目前自然垄断产业国
6、有企业的高工资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和社会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必然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2006年7月8月半月谈杂志社在我国东西部中的浙江、江苏、上海、河北、陕西、四川、重庆、贵州8省市实施问卷调查,调查共收到5000份有效答卷。调查发现收入差距扩大已经成为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得票4295票,排名第一)(新华社半月谈和谐社会调研小分队,2006)。转引自。我国相关部门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积极研究对策并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措施。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的目标。2007年12月11日国家出台了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初步明确了国企分
7、红的对象与征收标准。国内外许多学者也对此进行了研究。但是大部分研究主要从财务视角研究国企应不应该向国家分红以及由谁收取红利,并没有从理论本质层面上对分红机制设计这一核心问题进行研究。国企分红不仅仅是一个财务问题,而是一个与国企改革息息相关的问题。国企分红设计到国企改革的效率以及社会公平等问题据新华网报道,国资委监管的169家中央企业,2005年度有12家利润超过100亿元,其员工平均工资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3-4倍。新华网。本文从更宏观的视角,在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信息、效率与国企分红之间的关系,并在考虑信息与效率约束的条件下设计国企最优分红机制,为我国国企分红制度的完善提供理论指导与借鉴
8、。本文是这样安排的:第2节分析国企改革与国企分红的历史;第3节分析信息、效率对国企分红的影响;第4节设计国企分红最优机制;第5节是本文小结。二、国企改革与国企分红历史在1994年之前国企改革之前,我国国有企业是需要向国家上交红利的。但是自1994年以后,中国的大多数国有企业都不向政府分红。在延续了13年不分红历史后,2007年12月11日国家出台了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初步明确了国企分红的对象与征收标准。国企分红是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认识我国国企分红的演变历史及演变原因,必须要了解我国国企改革的历程及特征。从1978年算起,国企改革大体经历了放权让利、两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
9、制度三个阶段。我们可以从国企改革的历史看国企分红比例的变化。在国企改革之前国有企业必须将所获得的所有利润上缴财政,然后再从国家财政那里获得投资以及弥补亏损所需的全部资金。这本质上是一种“吃大锅饭”,带来了严重的激励问题,既不能根据盈亏状况对国有企业进行奖惩,也使得厂长经理很难对表现好的员工进行正常工资之外的激励,如发奖金。80年代的国有企业改革始于扩大经理层的经营自主权,并允许企业保留利润。这一改革战略的核心是要打破“大锅饭”体制。按照利润留成政策,利润越高的国有企业就可以留下更多的利润。留成利润的一部分可以用于集体福利和职工奖励,从而让经理人员和企业职工得到实惠,这样有助于形成国有企业内部的
10、赢利动机。为了进一步扩大企业经理层的经营自主权、激励企业管理人员,同时为了缓解由80年代初的“拨改贷”(固定资产投资由拨款改为向银行贷款,还本付息)给国企带来的负担以及企业办社会的负担,国家决定“一段时间内不向国有企业征收红利”。作为过渡措施,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对1993年以前注册的多数国有全资老企业实行税后利润不上交的办法,同时提出要“逐步建立国有资产投资收益按股分红、按资分利或税后利润上交的分配制度”。之后,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管理办法,对1994年起新设的国有企业作出了上缴税后利润、按股分红、按资分利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因199
11、4年起新设企业,绝大多数由1993年以前注册的老国有企业出资或改制而来,仍享受税后利润不上交的政策,该办法并未得到有效执行,从而形成了目前集团公司不向国家上交利润的格局。所以,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中国的大多数国有企业都不向政府分红。时过境迁,随着国企改革和社保体系逐渐建立,现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社会负担早已与十几年前迥然不同。根据财政部的数据,2006年,全国国有企业实现利润1.1万亿元,其中中央企业实现利润达7700亿元。据财政部研究机构估算,2007年中央企业的收益将超过8000亿元;如果加上地方国有企业利润,规模将超过12000亿元。有鉴于此,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行国有资
12、本经营预算试点的目标。国家在2007年12月11日出台了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明确表示国有资本收益收取对象为中央管理的一级企业,国企分红的比例将区别不同行业,分三类执行:第一类为烟草、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煤炭等具有资源型特征的企业,上交比例为10%;第二类为钢铁、运输、电子、贸易、施工等一般竞争性企业,上交比例为5%;第三类为军工企业、转制科研院所企业,上交比例3年后再定。三、信息、效率与国企分红关于国企如何分红的问题主要有两种意见:基于行业的分红标准以及基于企业的分红标准。不论是按照行业不同划定不同的分红比率,还是按照企业的不同划定分红比例,都涉及到不同企业(或者产业)的分红比
13、率的确定问题。既然国企分红是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企的固有特征、国企改革中的关键点、难点也将成为制约我国国企分红的中重要因素。(一)效率原则。在制定国企分红比例时首要的一个原则是效率原则。纵观我国国企分红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国企分红比例的确定都是以效率为导向的。国企改革前由于国企利润百分之百的上交,企业缺乏激励,因此效率低下;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在上世纪80年代与本世纪初,国企上交利润比例开始降低到1994年完全取消企业分红。企业管理者与员工有了激励,企业效率开始有所提高。因此,我们在确定国企分红比例时要遵循效率原则,要保证企业的效率。目前,我国国企盈利情况较好,如果分红比例定的
14、过高,国企自己的留存利润将降低,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将丧失积极性,企业效率会降低,最终导致国家得到的红利与企业的留存利润降低,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企业与社会的发展。(二)信息原则。国有企业本质上是由国家进行投资并取得相应收益的企业。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大股东有权获得税后利润,并参与利润分红(胡冶岩,1997)。 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投资并取得分红本质上是一个典型的委托代理问题。在这个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是国家(实际执行人是国资委或者国家相关部门),而代理人是国有企业。国家与国有企业作为委托代理的双方,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现实生活中国有企业比国家有更多的关于企业生产与经营情况的信息。这样国有企业在与国家的谈
15、判中就处于优势地位,为了降低向国家上交的红利,高效率国有企业会声称自己是低效率的国有企业,从而降低了国家应得的红利。四、国企最优分红机制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必须设计一种有效的机制,来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我们在借鉴Freixas and Laffont(1990)模型的基础上,设计我国国有企业分红的最优机制。Freixas and Laffont(1990)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最优金融契约。但是在他们的模型中没有考虑委托代理模型中转移支付的影子价格问题。这在发达国家是可以的,因为发达国家的公共基金的影子价格很低,大约为0.20.7。而在我们中国公共基金的影子价格很高,根据张昕
16、竹(1995)的估计,大约为1.52.0左右。因此,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红利转移(分红是红利从国有企业手中转移到政府手中)的成本非常大,在国企分红机制设计中必须考虑。下面我们借鉴委托代理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考虑我国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为我国国有企业分红设计一种最优的机制。(一)基本假设(1)国家是国有企业的出资人,即国家是委托人;国有企业接受国家的投资进行生产,即国有企业是代理人。(2)假设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投资规模是k,国有企业利用国家的投资进行生产。假设国有企业的生产函数只与国家的投资有关,即国有企业的生产函数为,其中,。(3)假设国有企业存在两种类型:高效率企业与低效率企业。高效率国有企业
17、的生产函数为,低效率国有企业的生产函数为,且。(4)委托人的效用函数为,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为。其中t是企业上交国家的红利。(5)国家不知道国有企业的类型,只知道国有企业是高效率企业的概率为,国有企业是低效率类型的概率为。即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是不完全信息的。(6)委托人给代理人设计一个“要么接受,要么走人(take it or leave it)”的契约:,其中分别为高、低效率国有企业上交国家的红利;分别是政府对高、低效率国有企业的投资。那么高、低效率的国有企业的效用函数分别为,。(7)假设国有企业上交国家的红利使用的是公共资金,假设公共资金的影子价格为,即国有企业上交国家一单位红利,国家实际得到
18、的红利为。(二)模型求解政府的期望效用是由于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国家在设计分红制度时,不仅需要考虑国有企业的参与约束,即与,还要考虑国有企业之间的激励相容约束即与。因此,国家的期望效用 s.t (3) (4) (5) (6)其中,,(3)(4)式为激励相容约束,(5)(6)为参与约束。求解上述模型我们可以得到: (三)模型分析1、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投资由于,因此我们得到。另外由于,并且,因此我们得到。于是我们得到命题2。命题2: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国家对高效率国有企业的投资没有产生扭曲,而国家对低效率国有企业的投资产生了向下的扭曲。事实上,张春霖也认为在确定分红比例时,首先需要
19、确定哪些行业是国家可以继续投资的。这涉及国有资本在整个经济中的进退原则。由于低效率企业的效率低下,国家从对低效率国有企业的投资中分到的红利较少,因此国家对这些低效率国有企业的投资也就减少。我们国企改革中的“抓大放小”就是这一思想的应用。2、不同类型下的国有企业的红利政策由于,并且,因此。另外,由于,因此国有企业的,我们得到命题3。命题3: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无论是高效率国有企业还是低效率国有企业的分红机制都比完全信息情况下的分红要低。并且低效率国有企业的最优分红应当把所有的利润都上交国家,即低效率国有企业的租金为0,即;高效率国有企业的最优分红是只把部分利润上交国家,即高效率国有企业获得了正
20、的信息租金,。事实上,一位来自斯堪底纳维亚的高层官员曾经认为:对于一家国家百分之百控股的国有企业来说,合理的分红政策是将其全部利润都用于分红,除非这家公司能够表明,在考虑风险的情况下,它仍然有可以带来合理回报的投资机会高路易(Louis Kuijs)、高伟彦 (William Mako)、张春霖,国有企业分红:分多少?分给谁?,世界银行报告,2005年10月。张春霖也认为国企分红比例的确定的第一个原则就是要根据市场上的投资回报率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标杆回报率”。3、不同时期下的国有企业的红利政策由于,并且,我们得到。由于,那么,并且,我们得到。另外,由于高效率国有企业的红利为,那么,。因此我们
21、得到命题4:命题4: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随着高效率国有企业所占比例的提高,国家对高效率国有企业的分红将提高,对低效率国有企业的分红将降低。我国财政部一位官员也曾经表示,国企业分红收多少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自此建立起一个国有企业回报股东、向国家分红的机制。初期可以收得很低,以后可以收的高一些。4、不同税收制度下的国有企业的红利政策由前面的分析我们得到 因为,所以。又因为,所以。考虑到,我们得到。根据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得出。根据单交条件,我们可以得出。我们得到命题5命题5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随着红利转移支付成本的提高,国家对高效率与低效率国有企业实际得到的红利将降低。五、结论国企分红实际上
22、是国家与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权衡,按照现代财务理论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股东应该获取红利以实现政府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在设计分红机制时,简单的一刀切分红和企业与国家之间一对一谈判确定分红比率都有一定弊端,按照委托代理模型,为更好激励约束国有企业,我们得出在设计分红机制时不仅要考虑国有企业所处行业的不同,还要考虑企业效率的高低,对低效率企业分红比例相对高一些,因为低效率企业投资收益比较低,投资机会较少,如果留有大量利润,势必引发低效率企业过度投资,给企业带来投资损失;对于高效率企业考虑到它发展前景良好,投资机会比较多,允许它保留一部分利润扩大投资,以提高竞争力。但是随着高效率国有企业所占比例的逐步提
23、高,国家对高效率国有企业的分红也应提高。参考文献1. 赵秀丽,国有企业的本质特征与改革之路的选择,发展论坛,1998年。2. 胡冶岩,法国政府如何控管国有企业,中国行政管理,1997年。3. Zhang X.ZAn Estimate of China's Cost of Public FundJWorking Paper, RCRC, IQTE, CASS,19954. Freixas,X., and J.J.Laffont,Optimal Banking Contracts , In Honor of Edmond Malinvaud, Vol 2,Macroeconomics,Ed
24、. P.Champasur et al. Cambridage:MIT Press,1990.5. 王红茹,国企将向政府分红,中国经济论坛,2006年第7期。6. 高路易(Louis Kuijs)、高伟彦 (William Mako)、张春霖,国有企业分红:分多少?分给谁?,世界银行报告,2005年10月。7. 高路易(Louis Kuijs)、高伟彦 (William Mako)、张春霖,国有企业为何不向政府分红,商务周刊,2006年第3期。8. 李友忠,政府应享受国企红利,中国投资,2006年第4期。9. 孙立云,国务院决定今年试点向国企提取分红,金融纵横,2007年341期。10. 郑作
25、时,国企分红重要的转折点?南风窗,2007年9月。11. 谭雪梅,“国有企业”概念的重新界定,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第7期。12. 曹凤岐,罗建刚,华生,张文魁等,关于国企分红的讨论,21 世纪经济报道,2006 年2月28 日。13. Jensen, M.C.,1986, 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 corporate finance, and takeover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76: 323-329.14. Miller, M. and K. Rock, 1985, “Dividend Policy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 Journal of Finance, 40:1031-1051.Informati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防锈涂料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通信设备制造产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观光旅游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节能路灯市场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自动门控制器市场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美容行业风险投资发展分析及运作模式与投融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红景天提取物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石墨纤维毡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白兰地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电竞酒店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4春期国开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4)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课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 FZT 64056-2015 洁净室用擦拭布
- 医疗废物的定义及分类
- (带附加条款)多点执业医师劳动合同范本(通用)
-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10
- 家长会课件: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家长会课件
- 酿酒师操作工培训教材酒类生产与酿造技术实操指南
- 铁路外部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指导手册
-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通分练习100题附答案
- 混凝土强度评定表(自动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