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开立方和N次方_第1页
笔算开立方和N次方_第2页
笔算开立方和N次方_第3页
笔算开立方和N次方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今年在某次物理竞赛中忘了带计算器, 需要计算开立方。 当时不知道怎么笔算, 所以只好一位一位地试。 因此,我便想研究出一种开立方的笔算方法 (我知道现在有, 但是苦于找不到,所以只好自己来了) 。在刚开始研究是我不知道该如何入手, 所以就去找了初二时候的代数书, 里面有开平方笔算法和推导过程。它是这么写的:在这里,我“定义” ab=a的 b 次方。(10a+b)2 = 100a2+20ab+b2 = 100a2+b(20a+b)a 代表的是已经计算出来的结果, b 代表的是当前需要计算的位上的数。 在每次计算过程中, 100a2 都 被 减 掉 , 剩 下 b(20a+b) 。 然 后 需

2、要 做 的 就 是 找 到 最 大 的 整 数 b' 使b'(20a+b')<=b(20a+b)。因此,我就照着书里的方法,推导开立方笔算法。(10a+b)3 = 1000a3+300a2*b+30a*b2+b3 = 1000a3+b300a2+b(30a%2笔算开立方一天,我遇到了一道需要用到3 10 的近似值的物理题。我没带计算器或中学数学用表 ,只好逐个计算一些数的立方,并与10 比较,好不容易才把小数点后第二位数字确定下来。这促使我寻求笔算开立方的方法。笔算开平方的方法我是掌握的。我想笔算开立方的方法应该与它有些关联,不妨先把笔算开平方的主要步骤回忆一下:

3、1将被开方数的整数部分从个位起向左每两位分为一组;2根据最左边一组,求得平方根的最高位数;3用第一组数减去平方根最高位数的平方,在其差右.边写上第二组数;4用求得的最高位数的20 倍试除上述余数,得出试商。再用最高位数的20 倍与试商的和乘以试商,若所得的积不大于余数,试商就是平方根的第二位数,若大于,就减小试商再试。5用同样方法继续进行下去。类似地,若要写出笔算开立方的法则,显然第 1 步中的 “两”应改为“三”,第 2、 3 步中的“平”应改为“立” ,而第 5 步不变化。关键是第4 步如何进行。当天晚上,我想到完全平方公式是(a+b) 2=a2+2ab+b2,完全立方公式是 (a+b)

4、3=a3+3a2b+3ab2+b3。于是我猜想“20 倍”应该与“2ab”有关。我先后想出了几种可能的方法,经检验,都是行不通的。那么我有必要分析笔算开平方的本质。以两位数 ab 为例, ab 2 = (10a+b)2=100a2+20ab+b2。这里a 代表平方根的最高位数,b 代表试商。 事实上, 100a2 已在第 3 步里被减去了。那么剩下的就是20ab+b2,即(20a+b) ·b,也就是“求得的最高位数的20 倍与试商的和再乘以试商” 。这样, 如果被开方数是 (10a+b) 2,那么最后所得的余数恰好为零;如果被开方数比(10a+b) 2 大,就把 10a+b 看作 a

5、 继续进行下去。同样的道理,这个法则对多位数、一位数和小数也适用。类似地, (10a+b) 3=1000a3+300a2b+30ab2+b3,其中 1000a3 在开立方法则第 3 步里被减去了。那么我就应该把求得的最高位数.的平方的 300 倍与试商的积,求得的最高位数的30 倍与试商的平方的积和试商的立方写在竖式的左边,用第3步所得余数减去它们的和。举几个简单的例子验证一下:(300=1 2 ×300×1(600=12×300×2(1200=22 ×300×1)30=1 ×30×12120=1×30&

6、#215;2260=2×30×121=1 3)8=23)1=13)为了进一步验证这种方法的正确性, 我求出了 3 10 的近似值 ,并与计算器的结果进行比照:( 为了书写简便 , 我把 10.000 后面的“ 0”省略了。 ).用这种方法算出10 的立方根约等于2.1544 ,而计算器的结果是 2.1544347 ,这说明求出的结果是正确的。现将笔算开立方的方法总结如下:1将被开立方数的整数部分从个位起向左每三位分为一组;2根据最左边一组,求得立方根的最高位数;3用第一组数减去立方根最高位数的立方,在其右边写上第二组数;4用求得的最高位数的平方的300 倍试除上述余数,得出

7、试商;并把求得的最高位数的平方的300 倍与试商的积、求得的最高位数的30 倍与试商的平方的积和试商的立方写在竖式左边,观察其和是否大于余数,若大于,就减小试商再试,若不大于,试商就是立方根的第二位数;5用同样方法继续进行下去。这种方法肯定早就有人发明了。其运算量相当大,实用价值也不高。但我毕竟是独立地发现了它。虽然欣喜无法与发现新大陆相比,但这至少使我体验到在数学世界中探索的快乐。.此后不久,我居然发现这种方法在期中考试中发挥了作用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 “神舟” 三号飞船的运行周期约是 91 分钟,地球半径约是 6370 ,求飞船的轨道高度 (以km为单位,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

8、这道题并不难。根据所学知识,我很快就列出方程,并求出了结果的表达式。经过近似计算和约分、化简,结果大约是(1000 3 300 -6370) 。我想大多数同学能够算到这里,而对于 3 300就束手无策了。但它难不倒我。我运用了笔算开立方的方法。由于法则是自己总结的,所以记得很牢, 用起来也得心应手。 很快,我求出 3 300 6.7 ,最终结果约是 3.3 ×102 。严格地说, 这个答案是不可靠的。要保证最终结果的第二个有效数字准确,应该把 3 300 计算到百分位。但因时间有限,且 300 这个数本身就是不准确的,我只好这样写。后来我看到答案,知道我的结果是正确的。我感到高兴,因

9、为我自己发现并总结出的规律在考试中得到应用。我觉得这种笔算开立方的方法不能为大家所知似乎是个遗憾。但它的应用似乎仅限于这类由周期求轨道半径的物理题, 除此之外,别的意义很是寥寥。换言之,这种方法仅是雕虫小技而已。然而探索的过程使我体会到初步的数学研究方法, 或许将有更大的意义因为 “对真理的探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 。.举例说明 : 17开立方 . 首先求 17 以的最大立方数为23=8,17-8=9,在 9的后面加上三个 0,9000在 9000围 , 设立方根的第二位是A, 则用 2A*A*2*30+A3, 此算式不>9000,A=5, 及立方根的第二位是5 用 9000-762

10、5=1375, 在 1375 后面加上三个0 来求立方根的第三位,设第三位是 B, 则用 25B*25*B*30+B3, 则 B=7, 及 1375000-13495 93=25407, 依此类推 , 求第四位的算式是 257C*257*C*30+C3, 可以算出 C=1,及 25407000-19822411=5584589, 在往下 5584589000 求第五位 .17 立方根的 1 前四位是 2.571 。 2571D*2571*D*30+D3,D=2=徒手开 n 次方根的方法 :原理 : 设被开方数为X,开 n 次方 , 设前一步的根的结果为a, 现在要试根的下一位 , 设为 b,则

11、有 :(10*a+b)n-(10*a)n<=c(前一步的差与本段合成); 且 b取最大值用纯文字描述比较困难, 下面用实例说明 :我们求 2301781.9823406的 5 次方根 :第 1 步: 将被开方的数以小数点为中心 , 向两边每隔 n 位分段 ( 下面用 ' 表示 ); 不足部分在两端用 0 补齐 ;.23'01781.98234'06000'00000'00000'.从高位段向低位段逐段做如下工作:初值 a=0, 差 c=23( 最高段 )第 2 步 : 找 b, 条件 :(10*a+b)n-(10*a)n<=c,即 b

12、5<=23, 且为最大值 ; 显然 b=1差 c=23-b5=22, 与下一段合成 ,c=c*10n+ 下一段 =22*105+01781=2201781第 3 步:a=1( 计算机语言赋值语句写作a=10*a+b), 找下一个 b,条件 :(10*a+b)n-(10*a)n<=c,即:(10+b)5-105<=2201781,b 取最大值 8, 差 c=412213, 与下一段合成 ,c=c*105+ 下一段 =412213*105+98234=41221398234第 4 步:a=18, 找下一个 b,条件 :(10*a+b)n-(10*a)n<=c,即:(180+

13、b)5-1805<=41221398234, b 取最大值 7说明 : 这里可使用近似公式估算b 的值 :当 10*a>>b 时 ,(10*a+b)n-(10*a)nn*(10*a)(n-1)*b,即 :b41221398234/n/(10*a)(n-1)=41221398234/5/18047.85,取 b=7以下各步都更加可以使用此近似公式估算b 之值差 c=1508808527; 与下一段合成 ,c=c*105+ 下一段.第 5 步:a=187, 找下一个 b,条件 :(10*a+b)n-(10*a)n<=c,即:b 取最大值 2, 差 c=28335908584

14、368; 与下一段合成 ,c=c*105+ 下一段 =2833590858436800000第 6 步:a=1872, 找下一个 b,条件 :(10*a+b)n-(10*a)n<=c,即:(18720+b)5-187205<=2833590858436800000,b 取最大值 4, 差 c=376399557145381376; 与下一段合成 ,c=c*105+ 下一段.最后结果为 :18.724.=开立方百科名片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法, 叫做开立方。 最早在我国的九章算术中有对开立方的记载。.笔算开立方的方法方法一1将被开立方数的整数部分从个位起向左每三位分为一组;2根据最左

15、边一组,求得立方根的最高位数;3用第一组数减去立方根最高位数的立方,在其右边写上第二组数;4用求得的最高位数的平方的300 倍试除上述余数,得出试商;并把求得的最高位数的平方的300 倍与试商的积、求得的最高位数的30 倍与试商的平方的积和试商的立方写在竖式左边,观察其和是否大于余数,若大于,就减小试商再试,若不大于,试商就是立方根的第二位数;5用同样方法继续进行下去。方法二第 1、 2 步同上。第三步,商完后,落下余数和后面紧跟着的三位,如果后面没有就把余数后面添上三个0;第四步,将要试商的数代入式子 “已商数×要试商数×(10×已商数 +要试商数)×

16、 30+要商数的立方”,最接近但不超过第三步得到的数者,即为这一位要商的数。.然后重复第3、 4 步,直到除尽。编辑本段 开方算法的历史记载九章算术九章算术中讲了 开平方 、开立方的方法,而且计算步骤和现在的基本一样所不同的是古代用筹算进行演算,现以少广章第 12 题为例,说明古代开平方演算的步骤,“今有积五万五千二百二十五步问为方几何”“答曰:二百三十五步”这里所说的步是我国古代的长度单位。开立方原文开立方立方适等,求其一面也。术曰:置积为实。借一算,步之,超二等。言千之面十,言百万之面百。议所得,以再乘所借一算为法,而除之。再乘者, 亦求为方幂。 以上议命而除之, 则立方等也。 除已,三之

17、为定法。为当复除,故豫三面,以定方幂为定法也。 复除,折而下。复除者,三面方幂以皆自乘之数,须得折、议,定其厚薄尔。开平幂者,.方百之面十;开立幂者,方千之面十。据定法已有成方之幂,故复除当以千为百,折下一等也。 以三乘所得数,置中行。设三廉之定长。 复借一算,置下行。欲以为隅方。立方等未有定数,且置一算定其位。 步之,中超一,下超二等。上方法,长自乘而一折,中廉法,但有长,故降一等;下隅法,无面长,故又降一等也。 复置议,以一乘中,为三廉备幂也。 再乘下,令隅自乘,为方幂也。皆副以加定法。以定法除。三面、三廉、一隅皆已有幂,以上议命之而除,去三幂之厚也。除已,倍下,并中,从定法。凡再以中、三

18、以下,加定法者,三廉各当以两面之幂连于两方之面,一隅连于三廉之端,以待复除也。言不尽意,解此要当以棋,.乃得明耳。复除,折下如前。开之不尽者,亦为不可开。术亦有以定法命分者,不如故幂开方,以微数为分也。 1编辑本段 手算开根号原理方法1、数 m开 n 次方, n 位一节为一根,前根均作 a, a 后需求的根均作 b;前根 a 的位数不断增长, 后根 b 永远作一位根视;直至开尽或开至所需要的位数。2、首位 a 根用 1 9n 方诀直接确定, 【随后就无 a 根系列的事了; 或用双根或多位根作 a;即将约小于被开数的 乘方数的幂底整数值作为 a 根,再求 b=x】b 根用“标准固律方程式”或“简

19、易求 b 方程式”求。原理正向乘方式:m=( a+b)n=an+bn+s【 s 根据 n 的数字而定值, n 为上标,文本网显示不出来,希理解。因没有设置“上下标功能”或没有安装“公式编辑器”所致,特说明。】逆向开方时:m an=bn+s=xn+s ; m an bn=s;如二次方的s=2ab ;三次方的s=3abD【 D=a+b】.五次方的s=5abD( D2ab)【 D=a+b;前面的2 为上标,特说明。】其它任意次方的固律参数照推【本文不介绍,望理解】。即: bn=m an s=c s【 c 为可知数, s、 bn 为潜态可知数】正规解法与过程可看原正规文:关于“连续统假设”的“算术公理

20、的无矛盾性”证明中的lan3 高方直开法与直开式的方程解篇。例如:( a+b ) 3=a3+b3+3a2b+3ab2=a3+b3+3ab ( a+b ) =m=a3+b3+3abD【 D=a+b】所以:( a+b) 3=m=a3+b3+3abD【 D=a+b】注: 3 为上标。特说明。其他任意高次方的转换方式理同最简单、用式最短的三次方原理实用式记法。但 m开 3 次方时,这个原公式帮不上忙了,即必须进行转换。因此成:( a+b) 3=a3+b3+3a2b+3ab2=a3+b3+3ab ( a+b)=m= a3+b3+3abD【 D=a+b】,而后面转换成为 m=a3+b3+3abD【 D=a

21、+b】,则 m开方时就有同二次方一样的公式 求根式 可用了,在任意高次方中理同二次方无异。也即在实际开高次方或无穷大指数上标数 时,或高次方程的运算过程中【注意:求b=x 根就是科学上的各种一.元 n 次方的标准方程式】 ,结构数学都将现代数学式中的式子按照“结构原理”进行了处理与转换,使它都按照统一规律形式的规律型公式去表达,目的:便于快速简洁的进行运算,并符合“算术公里的无矛盾性标准”。注意m=( a+b) 2=a2+b2+2ab=aa+bb+2ab ;这个2ab 就是二次方的 S;所以二次方都会解!而:m=(a+b)3=a3+b3+3a2b+3ab2=aaa+bbb+3aab+3abb=

22、a3+b3+3ab ( a+b)=a3+b3+3abD【 D=a+b】;这个 3abD 就是三次方的S;懂此者就如同二次方一样都会解!又 如, m=( a+b ) 5=a5+b5+5a4b+10a3b2+10a2b3+5ab4=a5+b5+5abD(D2-ab)五次方的S=5abD(D2-ab) =5a4b+10a3b2+10a2b3+5ab4。而 这些3ab (a+b )=3abD=S ; 5abD(D2-ab)=5a4b+10a3b2+10a2b3+5ab4=S ,这个S 就是高次方程解的奥秘。在无穷大次方中,你知道了S,那么高次方的解同二次低方解的S=2ab 的方式、方法没有任何区别的简

23、单的不值一文钱了,也没有任何解的障碍或称为难题的必要了。.开立方公式设 A = X3 ,求 X。这称为开立方。开立方有一个标准的公式:X(n+1)=Xn+(A/X2-Xn)1/3(n , n+1 是下角标)例如, A=5,即求5介于 1的 3次方、2的3次方之间(因为1的 3次方=1,2的 3次方=8)初始值 X0 可以取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1.9 ,都可以。例如我们取X0 = 1.9按照公式:第一步: X1=1.9+ ( 5/1.92;-1.9)1/3=1.7。即 5/1.9 ×1.9=1.3850416 , 1.38

24、50416-1.9=-0.5149584,- 0.5149584×1/3= -0.1716528,1.9+(-0.1716528)=1.7。即取2 位数值,即1.7 。第二步: X2=1.7+ ( 5/1.72;-1.7)1/3=1.71。即 5/1.7 ×1.7=1.73010 ,1.73-1.7=0.03,0.03 ×1/3=0.01 ,1.7+0.01=1.71。取 3 位数,比前面多取一位数。第三步: X3=1.71+ ( 5/1.712;-1.71)1/3=1.709.第四步: X4=1.709+ ( 5/1.7092;-1.709)1/3=1.7099

25、这种方法可以自动调节,第一步与第三步取值偏大,但是计算出来以后输出值会自动转小;第二步,第四步输入值偏小,输出值自动转大。即5=1.70993;当然初始值X0 也可以取1.1 ,1.2 ,1.3 , , 1.8 ,1.9.中的任何一个, 都是 X1 = 1.7 >。当然,我们在实际中初始值最 好采 用中间值 , 即1.5 。1.5+ ( 5/1.5&sup2;-1.5)1/3=1.7 。如果用这个公式开平方,只需将3 改成 2,2 改成 1。即X(n + 1) = Xn + (A / Xn- Xn)1 / 2.例如, A=5:5 介于 2 的平方至3 的平方之间。 我们取初始值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都可以,我们最好取中间值 2.5 。第一步: 2.5+( 5/2.5-2.5)1/2=2.2;即 5/2.5=2, 2-2.5=-0.5, - 0.5 ×1/2=-0.25,2.5+(-0.25)=2.25,取 2位数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