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疗效摘要:小儿慢性腹泻病是小儿消化系统常见病,病因复 杂,治疗较困难,易造成营养不良、佝偻病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甚至引起死亡1,已成为临床关注热点。 作者20XX年10月至20XX年2月,在常规西药基础治疗上加 用传统中药口服和敷脐综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68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关键词:综合疗法小儿慢性腹泻疗效观察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68例患儿均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2诊断标准。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岁; 病程25个月,平均个月。临床症状与体征:全部患儿大便 次数每日均4次以上;黄稀便28例,水样便17例,黏液便10 例
2、,脓血便4例,黏液脓血便6例,豆渣样便3例;伴发热28 例,腹胀35例,呕吐26例,脱水25例;轻度营养不良20例, 中度营养不良1例;电解质紊乱36例。实验室检查:大便常 规:脓球22例,红细胞(+)-(+) 23例,黏液32例,脂 肪球41例;大使培养:致病性大肠杆菌 26例,侵袭性大肠 杆菌14例,变形杆菌6例,霉菌2例。将68例患儿随机分成 治疗组及对照组,各 34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包括调整饮食结构、纠 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根据大使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选用抗 生素或抗真菌药,并给予黏膜保
3、护剂、微生态制剂以及对症 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益气健脾、渗湿 止泻为主,同时佐以中药敷脐治疗。主方用七味白术散随证 加减。方药组成:党参、黄黄、苍术、茯苓各 10g,木香、W 香各6g,炙甘草3g,葛根8g,乌梅5g。伴便漉不臭、完谷不 化、四肢不温,加干姜、肉桂;腹胀加大腹皮、砂仁;大使 伴黏液、肠鸣腹痛,加黄苓、黄连、白芍;大便稀烂夹有奶 瓣不消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加焦三仙。本方用量为2岁以上小儿,2岁以下小儿剂量酌减。每天 1齐L水煎2次, 取汁150200ml,分次频服。中药敷脐:药用肉桂、吴茱萸、 丁香、五倍子,各等份,共碾细末,以成药花香正气水调和 均匀,摊于伤
4、湿止痛膏或胶布上,直径约2cm,厚约,对准患儿 脐部贴上即可(使用前用酒精棉球将脐周擦净),每日换药1 次。两组患儿均治疗7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判定疗 效。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的标准:2 o痊愈:患儿大使次数性状恢复正常,饮食恢复正常;有效:患儿大 便成型,次数减少,但较正常较多,其他症状改善;无效: 患儿大便次数形状无明显改变,甚或加重。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乂2检验。以P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o详见表1。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 较n (略)注:与对照组比较, *P3讨论
5、小儿腹泻病是我国儿科的最常见疾病,而慢性腹泻是小儿腹泻病中治疗最困难的一型。小儿慢性腹泻( chronic diarrhea disease , CDD是指腹泻病程在 2个月以上,大 便的性状改变与次数增加:3 o CD应见于5岁以下小儿且 多为功能性腹泻:4。CDD病因复杂,部分患儿与原发性或 继发性食物过敏密切相关,常伴有继发性双糖酶尤其是乳糖 酶缺乏或由于感染,肠道致病微生物的作用致肠粘膜损害; 或由于急性腹泻治疗不当,滥用抗生素所致。慢性腹泻会影 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吸收、导致不同程度的 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和继发感染等恶性循环状态,是小 儿腹泻病死亡的重要原因:5, 6
6、。因此,对小儿慢性腹泻病的研究及治疗已成为众多学者的关注热点对慢性腹泻患儿一般不主张用抗生素,如明确病原体,尽量使用小剂量、窄谱、非联合用药,以避免长期使用广谱 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性腹泻。已确诊为肠道菌群失调腹泻, 则应停用原抗生素,根据菌群分析可采用微生态制剂,补充人体正常生理菌群,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并清除肠道中 致病菌,减少肠源性毒素的吸收 ,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 化,激发机体的免疫力:7 o但大多数单纯使用抗炎、营养 支持、微生态疗法、肠黏膜保护剂等各种治疗后往往疗效欠 佳。祖国医学认为,小儿慢性腹泻是脾气虚而致脾胃不和引 起的。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脾常不足,由于调护失宜,或急 性
7、腹泻期间抗生素使用不当损伤脾胃,或久病迁延不愈,久泻必虚,而致脾胃虚弱。脾虚则运化失司,胃弱则不能运化水谷,因而精微不布,清浊不分,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气下 陷,湿滞大肠而为泄泻。景岳全书泄泻中言:“泄泻之 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 胃合,则水谷腐熟而化气化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起 居不时,以至脾胃受伤,致合污下降,而泻痢作矣。”临床 上患儿常伴有面色少华,神疲纳呆等一派脾虚症候。因此, 脾胃虚弱、水湿不化是本病主要病机,治疗上宜健脾和胃, 祛湿止泻,故选用宋代医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所载名 方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本病。现代研究认为,脾虚患儿存在着消化系统的分泌和
8、运动功能障碍,肠道蠕动亢进,肠内容 物排空速度加快,以致由现大使次数增多质稀薄。而益气健脾中药能抑制肠管运动,改善胃肠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促 进肠胃消化吸收功能的恢复。方中四君子汤为益气健脾第一 要方,配黄黄健运脾胃,补气升阳而止泻;花香、木香辛苦 温芳香化湿,理气和胃;乌梅味酸涩肠止泻;葛根辛甘可豉 舞胃气、升清阳、止泄泻,升清而止泻,本草正义谓葛根“最能开发脾胃清阳之气”。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和胃, 祛湿止泻之功。现代药理学认为,党参、黄黄、苍术、茯苓、 葛根均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党参还能调节消化系统功能,对损伤有保护作用;茯苓对离体肠管有直接的松弛作用;木香、花香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消化
9、能力。因此,本方有调理 胃肠功能,助消化而止泻的作用,通过扶正能明显改善患儿 全身症状,提高患儿体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防止腹泻反 复。中医学认为,肚脐又叫“神阙”穴,此穴能通调周身经气, 通过各经脉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密 切相联。正如彭祖小续命蒸脐法曰“脐者,肾间动气,气通百脉,布五脏六腑,使百脉和畅,气窍通达,上至泥系列药 物,下至涌泉”,历代医家都认为肚脐是调治疾病的主要气 穴。从现代解剖学认为,脐部表皮角质层最薄,无皮下脂肪组 织,皮肤和腹部筋膜直接相连 ,除局部微循环外,脐下腹膜还 分布着丰富的静脉网,腹部静脉吻合点,深部与腹部上下静 脉相联,腹下动脉分支也通过脐
10、部。在脐部用药 ,易穿透弥散 吸收于血管进入血循环,发挥治疗作用。敷脐方中肉桂有温 中散寒、振奋脾胃之阳、温补命门之火作用,吴茱萸温中散 寒而止泻,丁香温肾助阳,五倍子味酸寒收敛固涩,花香正 气水化湿泻浊,诸药合用,具有振奋肾阳、温通经络、健运 脾胃、调和气血之效,从而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本资料表明,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上加用传统中药口服 和敷脐综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可获较好临床疗效【参考文献】1刘小妹,扬莲芳.42例小儿腹泻并发抽搐原因分析 浙江临床医学,20XX, 6 (10) : 907908.2方鹤松,魏承毓,段恕成,等.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 案.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3:381.3
11、胡亚美主编.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生版 社,4 Sherman PM, Mitchell DJ, Cutz E. Neonatal enteropathies : Defining thecauses of protracted diarrhea of infancy.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20XX,38:16 26.5 Sherman PM, Mitchell DJ , Cutz E. Neonatal enteropathies : definingthe causes of protracted diarrhea of infancy. J PediatrGastroenterol Nutr ,20XX,38 (1) : 1626.6 Walker-Smith J, Barnard J, Bhutta Z, et al. Chronic diarrhea and malab sorption ( including short gut syndrome) : woking group report of t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