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 语文学科 月检测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等信息2请将答案填写在对应的答题区域I评题人得分1、 基础题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与数学都算得上基础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在理科出身的我看来,数学是理科的哲学,数学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是一种思想_甚至精神涅槃的过程;而语文算得上是人生哲学,语文学习的至高境界是“悄然动容,视通万里”,是一种_、伴随一生的领悟。简单地说,语文可定义为语言和文字。语言的学习注重外在的技能养成,听说读写四门功课不可偏废;文学的学习注重内在的气质修养,_、辨析、批判充实其中
2、。不管是从语言还是文学角度,语文的重要性都_,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文学不好,话语力量小。在这个因为日益强调合作共赢的社会,沟通、交流不仅是个体发展进步的最基本要素之一,更是个人生存于世的本能。如华罗庚所言,“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行之不远,存之不久”。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升腾 如影随形 涵咏 不言而喻B.蒸腾 如影随形 包涵 不可理喻C.升腾 亦步亦趋 包涵 不言而喻D.蒸腾 亦步亦趋 涵咏 不可理喻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可以甚至毫不夸张地说,语文学不好,话语力量小。B.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文学不好,话语力量小。C.
3、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话语力量小,语文学不好。D. 可以甚至毫不夸张地说,话语力量小,语文学不好。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因为在这个日益强调合作共赢的社会,沟通、交流不仅是个人生存于世的本能,更是个体发展进步的最基本要素之一。B. 因为在这个日益强调合作共赢的社会,沟通、交流不仅是个体发展进步的最基本要素之一,更是个人生存于世的本能。C. 在这个因为日益强调合作共赢的社会,沟通、交流不仅是个体发展进步的最基本要素之一,更是个人生存于世的本能。D. 在这个因为日益强调合作共赢的社会,交流、沟通不仅是个体发展进步的最基本要素之一,更是个人生存于世的本能。
4、2、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就像一幅好的画一样,可以在不同的人性空间里适应不同的环境,给人以新的领悟和新的启发。一般来讲,艺术作品的创作,主观性很强。作者希望它能影响人,或者希望这个小说使人性发生变化。一旦预设了这个立场,在搜集资料和观察人性的过程中,就会特别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不需要的就故意排除。只要有预设立场,对人性的观察面一定是比较窄的。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是没有预设立场的,所以红楼梦才会成为伟大的作品。什么叫爱?给对方最大的思考和选择的自由才是真正的爱。红楼梦在现代仍然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因为它所体现的爱是真正宽广意义上的爱。在作者笔下,人性是复杂的,
5、它有时候会堕落,有时候会有各种自己控制不住的欲望。面对人性的这种复杂,他觉得这些向下堕落的人性跟所谓向上的、求好的人性是互动的,必须全部加以描绘,使读者在看红楼梦的时候能够有自己的选择。红楼梦是很多人愿意反复看的一本书,因为你的人生会因它而得到启发,获得成长,而作者从来没有很权威地告诉你应该如何生活。我们可以把读者分成两种。一种是比较简单的读者,他认为,读了一本书以后自己就可以变好。那种所谓格言式的或者道德教训方面的书,也许会对他有帮助。第二种读者则认为,人类在人性方面的摸索与思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读书会从中发现人性的复杂。如果你是第二种读者,你在读了红楼梦第九回以后就会思考,如果你面对这
6、样的一个课堂,如果你是一个老师,你会怎么办?你也许会大骂他们一顿,说他们不守规矩之类的;然而你也可以借此了解你不在的时候学生的样子。这中间有一种互动的关系。我在读红楼梦时常常提醒自己,小说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我身体里的一部分,我身上有贾政的部分,也有贾瑞的部分。我不觉得我是在外面观察这些人物,或者赞美、批判他们。好的文学会让你觉得每一个人物都是你自己。你会思考应该怎么去调整自己个性里的这些部分。我以前常常会有那么几天,总想骂学生,就像贾政一样。有一天读了红楼梦,恍然大悟,自己怎么变成贾政了?之后就变得好一点。好的文学能提醒读者,所以我不觉得文学作品一定要认同最美最好的那个角色,有时候是去发现自己是
7、不是也有一点贾政,有一点薛蟠,我觉得这是一个快乐的事,你会发现自己身上充满人性的弱点,而人性本来就有弱点。这个小说的精彩是真正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宽广。我希望能够跟大家探讨,怎么样把自己慢慢放进红楼梦当中,去真正地理解人性并因此获得成长。人性有很多方面,并没有好坏的区别,我读红楼梦的时候真的不敢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选自蒋勋说红楼梦,有删改)4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在不同的人性空间里适应了不同的环境,给人以新的领悟和启发,所以它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B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因为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没有预设立场,它对人性的观察面是比较宽的。C阅读文学作品必须做第二种读者,知道人
8、类在人性方面的摸索与思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才能在读书中发现人性的复杂。D阅读红楼梦,要知道人性有很多方面,并没有好坏的区别,要把自己慢慢放进去,去真正理解人性并因此获得成长。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把自己慢慢放入红楼梦”的做法的一项是A审视作品人物,对其进行赞美或批判,真正了解人性,从最美最好的那个角色身上获得帮助和成长。B认识到小说里的每个人都是“我”身体里的一部分,“我”的身上可能有贾政的部分,也可能有薛蟠的部分。C红楼梦第九回,会引发“如果我是老师”这样的思考,使自己走进作品中的情境,或者借助作品了解现实。D读了红楼梦,突然发现自己怎么变成整天骂人的贾政了,之后就会调整自己,善待他人。
9、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把爱作为权威的借口,这不是真正的爱;曹雪芹则给予笔下人物真正的爱,即给对方最大的思考和选择的自由。B很多人愿意反复看红楼梦,因为它能够引导人们认识到那些堕落的人性跟所谓求好的人性是互动的。C红楼梦会让你觉得每一个人物都是你自己,因为作者在搜集资料和观察人性时,不是有意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的。D一种读者希望自己读了一本书就会变好,这类书不是文学书;另一种读者通过读书发现人性的复杂,这类书是文学书。3、 文言文阅读游褒禅山记 宋 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
10、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
11、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7.选出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A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明亮)也B非常
12、之观,常在于险(险峻)远C以其求(探究问题)思之深而无不在也D有怠而欲出(出去)者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B.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C.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D.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9. 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B.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
13、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C.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D.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10.作者强调“于险远处”得“非常之观”要有几个条件,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三个:力、志、不随以止B三个:有力、有志、有物相之C四个:力、志、物、不随以止D五个:有志、力、物、己不悔、人不讥11.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段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相互辩证唯物主义思
14、想。B“箕孰能讥之乎”是一个反问句,与前面内容联系看,还是说明“尽吾志”的重要性。C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D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也需要有坚定的志向。 卷4、 古诗文阅读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4分)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4分) 1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一句,联系前文,根据“深思慎取”的精神,作者论述有遗漏的词句吗?如有,试完整地补出来。(3分)14. 古代诗歌阅读: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
15、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1)对下列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着重描写王昭君的故乡的自然环境,感叹人逝村存,点出题意。B. 颔联中“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渲染王昭君生前及死后的凄凉。C. 颈联一方面揭示汉元帝的昏庸,一方面写昭君不忘故土,魂魄夜归。D. 尾联的琵琶乐曲将昭君的怨恨传之千载,从侧面加强了对汉元帝的批判。(2) 与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中“环珮空归月夜魂”意境相同的一项是( 3分 )昭君不惯胡沙远 但暗忆江南江北想珮环月夜归来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A B CD (3) 明人胡震亨说:“群山万
16、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这里不适合也不协调。对此你有何看法,请作简要阐述。( 3分 )15. 默写(15分):1 故木受绳则直,_2 _,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 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4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_5 _,羡长江之无穷。6 赤壁赋中引用 曹操在短歌行中的句子是“_,_ ”7 天姥连天向天横,_。8 千岩万转路不定,_。9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中心句是“_,_ ”10 _,不尽长江滚滚来。11 _,百年多病独登台。12 _,潦倒新停浊酒杯。5、 文学类
17、文本阅读:囚绿记 陆蠡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这在南方是少见的。窗是朝东的。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五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这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因为有一个小小理由.。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
18、。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了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
19、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
20、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拨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
21、以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
22、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么?16.下面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
23、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这句话是从侧面反衬出“我”爱“绿”之深。B“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是个过渡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C“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细腻地描写了常春藤颜色的变化,真切地反映了作者对常春藤绿色渐消的心急和怜爱。17在作者眼里,绿枝条有着怎样的特点?写出其中两点并举例说明。(6分)18选文第五段对于“绿”在“我”案前生长,“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请结合选文说说你对“生的欢喜”一词的理解,并说说“绿”还可以用来象征什么。(6
24、分)6、 语言文字应用:19.下面是某校学生会“论语吟诵比赛”工作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图中信息全部呈现,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字(5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一般来讲,确定食物保质期需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要考虑食物食用品质,包括外观、颜色、口感、味道等。_,生产实践中大多以微生物指标作为判断其卫生品质的依据,保质期内的食物,不应出现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现象。我们国内经常将食物的安全期限当作“保质期”,认为食物只要过了这个安全期限就是危险的。事实上,国外所提的“保质期”,
25、指的是食物具有最佳食用品质的最后日期或者商家售卖该种食物的最后日期,超过这个天数,_,但并不意味着这个时候的食物卫生品质有问题,已经不能食用了。_,国外的表述更加客观合理,预留的想象空间较小。答: 7、 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互联网的出现让信息的获取更加自由,人与人交流的边界无限扩大,时空的界限被打破,甚至文化的高墙也被拆毁,与其说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技术,不如说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人的生活,改变了世界,让“世界村”的梦想变得无比真实具体。网络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无数的新闻面前公众必须做出取舍。人习惯于按照自己的心意选择自己喜欢看的消息,各大新闻平台也会利用大数据进行针对性的信息“投喂”
26、,于是每个人的世界便只是他们所希望看到的,而不是世界本来应该有的样子。这就形成了“信息茧房”。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高三某班将以“网络使人自由还是不自由”为辩题,举办一次班级辩论会,请你以“正方”或“反方”“一辩”的身份拟写一篇辩论稿,准备在辩论赛中进行主辩陈述用。”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说理充分,论辩有力;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1. A2. B3. A【答案】4D5A6C【分析】4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
27、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在不同和启发”是一部作品成为好作品的必要条件,但具备了这个条件并不意味着就必然是一部好作品。B项,因果关系推断绝对化,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它没有预设立场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C项,“阅读文学作品必须做第二种读者”“必须”不准确,属无中生有。故选D项。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
28、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题干问的是“不属于把自己慢慢放入红楼梦的做法”,作者蒋勋在此文中探讨的也正是这一话题,结尾他提到本次的写作目的“我希望能够跟大家探讨,怎么样把自己慢慢放进红楼梦当中,去真正地理解人性并因此获得成长”,那么前文就是探讨的过程,而上一节中“好的文学能提醒读者,所以我不觉得文学作品一定要认同最美最好的那个角色”则证明A项中的“从最美最好的那个角色身上获得帮助和成长”是不符合要求的。因此选A项。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找到文本相对应的内容,加以比较,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
29、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A项,“曹雪芹则给予笔下人物真正的爱,即给对方最大的思考和选择的自由”曲解文意。文中是说“红楼梦在现代仍然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因为它所体现的爱是真正宽广意义上的爱”。这个“它”指的是红楼梦,而不是作者曹雪芹。B项,原因推断不合文意,语境是说“红楼梦是很多人愿意反复看的一本书,因为你的人生会因它而得到启发,获得成长,而作者从来没有很权威地告诉你应该如何生活”,而选项所说的“能够引导人们认识到那些堕落的人性跟所谓求好的人性是互动的”是作者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的想法。D项,对于两类读者所读的书的推论过于绝对,文中并无该种说法,无中生有。故选C项。【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
30、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7. A8. A9. C10. B11. D12. 略13.答案:“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14.(1)答案: B解析:“去”是离开的意思,“紫台”是宫廷。 (2)答案: D 解析:和例句都是表达王昭君受不了大漠之苦,而幽魂归汉。 (3)答案:答案示例一:适合。昭君的怨恨忧思是一种永远怀念故土的深厚
31、情感。她虽然是一个女子,但身行万里,青冢留千秋,心与祖国同在,名随诗乐长存,诗人就是要将昭君的故事安置在“高江急峡”的阔大背景中,用这样壮丽的诗句来郑重地写她。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与后文塞外雄浑苍茫的意象是一致的,看似突兀的起笔更烘托出昭君为了祖国远嫁异域的悲壮和不凡,令这种乡土故国之思显示出一种惊天动地的力量。答案示例二:不合适。首先从这首诗中昭君的形象看,是一个远嫁异域、心中饱含怨恨忧思的失意女子;其次从这首诗的意境看,“环佩空归月夜魂”的凄婉和“千山万壑赴津门”的雄浑也不协调;第三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看,重在表现对昭君的悲剧命运的深切的同情,而非是作为英雄事迹来赞颂传扬,同时也借昭君的命运
32、表达对自身命运沉浮的慨叹。因此,明人胡震亨的观点有其合理之处。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思考探究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15. 略16. C【解析】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7.答:(1)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2)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3)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4)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
33、执啊”。18.答:(1)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2)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3)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4)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19.【答案】拟于9月28日在礼堂举办“论语吟诵比赛”,通过网上投票海选15人进入决赛,决赛设9个奖项,由5位评委现场打分,当场颁奖,赛前赛后以电视
34、、网站、报纸宣传报道。【解析】时间、 地点、名称、选手、奖项、赛前赛后宣传报道。信息点少一个扣1分,表述混乱酌情扣1-2分。20.【答案】(1)另一方面是要考虑食物卫生品质 (2)食物的食用品质就变差了 (3)相对于我国“保质期”的提法七、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批判质疑学会学习:勤于反思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本题目要求考生针对“网络使人自由还是不自由”这个辩题进行一辩陈词。给出了三则材料作为引发考生写作的情境。第一则材料指向信息让人更加自由,第二、三则材料指向信息让人不自由。这是考生联想和思考的基础,考生可在此基础上或延伸论证
35、,或展开批驳。2.典型任务的限制。考生的写作身份为高三学子,更进一步限定为正方或反方一辩,写作对象为对方辩手以及同班同学;考生要注意信息,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文章题材为议论文,体式为一辩陈词;辩论主题为“网络使人自由还是不自由”。作为辩手,考生如选择正方,只需要立论;如选择反方,不仅应确定乙方对辩题的理解,还应积极主动地质疑对方对辩题的理解。3.价值判断的限制。关于“网络使人自由还是不自由”的问题,命题人提供了三则材料,但并未作出明确的价值判断,考生可以见仁见智,但不得脱离材料。开放性1.立意角度自由。关于“网络使人自由还是不自由”这个辩题,考生可以自由选择正方或者反方,不管选择哪一方,立论的
36、理由或反驳的理由都是开放的,从而又细化出更多立意。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考生如选正方一辩,可以依据材料一拓展思路,互联网的出现让信息的获取更加自由,可以举例说人与人交流的边界如何无限扩大,时空的界限如何被打破,文化的高墙如何被拆毁;互联网的出现如何改变人的生活、改变了世界。如选择反方一辩,可以依据二、三联想思考,各大新闻平台如何利用大数据进行针对性地信息“投喂”?“投喂”什么信息,我们看到了什么样的世界?我们住在什么样的“信息茧房中”。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网络制造了什么样的枷锁?当然考生也可以对材料一进行批驳,比如针对“互联网的出现让信息的获取更加自由”,可以质疑信息甄别的自由。
37、3.论辩的手法是自由的。反方“一辩”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及知识储备出发,扬长避短,综合运用理论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既可以扬己所长,从正面立论,也可以攻彼所短,批驳正方“一辩”的立论逻辑与论据瑕疵,从反面致胜。解题本题是辩词写作,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思辨能力以及批判质疑能力。材料为我们提供了三则材料,两种选择、一个概念。材料关于“信息获取”,其价值取向有利于正方辩手;材料关于“信息投喂”与“信息体认”,其价值取向有利于反方辩手;材料是一句全面且辩证的名人名言,表面上看起来其价值取向不明,其实却是与既定辩题“网络使人自由还是不自由”最为贴近的一个论断,要努力抓住“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中的这“人”字拓展空间。“自由还是不自由”这两种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南考试试题及答案
- 机场值机考试试题及答案
- 运营考试试题及答案
- vb开发考试试题及答案
- 西电考试题及答案
- 音乐理论内容脉络梳理试题及答案
- 医疗大数据分析在预防医学中的价值
- 电池管理考试题及答案
- 音乐戏剧元素分析试题及答案
- 职场英语团队领导的沟通技巧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第四季度 国家电网工程设备材料信息参考价
- 2025年日历表(A4版含农历可编辑)
- 有限空间作业及应急物资清单
-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
- 61850报文解析-深瑞版-131016
- 0-6岁儿童随访表
- 江西新定额2017土建定额说明及解释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2018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 语文四年级下册《失落的一角》绘本阅读 课件(共61张PPT)
- 电网公司变电设备带电水冲洗作业实施细则
- 余甘果的栽培与加工工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