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援简释帛新例 随着大量竹简书籍的出土公布,我们得以援引相关的字形文例来考释楚帛书,从而使楚帛书中的许多疑难逐步得到了解决。1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的出版,2为楚帛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对比材料,也为我们援简释帛增加了新例。 楚帛书乙篇(居中,13行)中第二行有个从“水”从“日”从“”的字(下面以M代替),原文说: 山陵亓(其)发(废),又(有)渊厥M。3 M字过去或释作“洄”;或先释作从“水”从“曶”之字,後改释作从“水”从“日”从“巛”之字而读为“溃”;或释作“汨”;或隶定作从“水”从“日”从“巜”,谓同“
2、汩”或从“水”从“曰”从“巛”之字,原句“有渊厥M”意为“洪水甚深”;4此外还有人释作“涿”,有人释作“涅”。5其中读“汩”之说近年尤为得到坚持或赞同。6坚持释“汩”者以“深水”作解,7而“有渊”之“渊”已是“深水”,8这样它们都是名词性词语,但是根据上下文,所释“厥”後面的“汩”应该是描写性的词,如同楚辞·天问“一蛇吞象,厥大如何?”中“厥”後的“大”一样,可见此释还是有问题。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中的民之父母可以和今本礼记的孔子闲居、孔子家语中的论礼对读。民之父母中“亡”字见於2、5、6、7、8、10、11、12、13号简,共出现25
3、次,是个出现频率很高的字。根据孔子闲居和论礼,“亡”在文中都读作“无”。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亡”字作“”的特殊写法,上面所从的“”当是由战国文字常见“亡”字所从两笔写成的“人”字形简化为一笔书写而成。根据这个特殊的写法,我们认为楚帛书M字所从的“”也是“亡”,在M字中起表音作用;过去有学者认为它就是说文中的“巜”,9这是不对的。根据形声字的一般规律, M有可能是渺茫的“茫”的本字或“汒”字的異体。“茫”表示广阔无边的样子,如汉书·扬雄传上:“鸿濛沆茫。”颜师古注:“广大貌。”而“汒”在集韵·宕韵中是从“水”从“莽”之字的異体,表示水大的样子,与“茫”大同小異。至於M的声旁作从
4、“日”从“亡”,我们怀疑它与集韵·唐韵中训作“暑热”的从“日”从“巟”之字的省体无关,而可能是光芒的“芒”的本字。晏子春秋·谏上二一:“列舍无次,变星有芒。”汉书·五行志下之下:“元延元年七月辛未,有星孛于东井察其驰骋骤步,芒炎或长或短。”唐司空图绝麟集述:“小星将坠,则芒焰骤作,且有声曳其後。”此皆星之光芒。而古文字的“日”字形往往表示星,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至於主张释“汩”者认为它与上下文的“发”、“岁”、“月”押韵并以此作为考释的根据,10这对我们但考释其实颇有启发意义,因为“茫”或“汒”与上文的韵脚“方”、“汤”、“祥”、“常”、“行”、“常”、“当”等
5、押阳部韵,11而旧释“汩”这一句与下文出现的“月”和“岁”并不相连接。就是说,从押韵的角度考虑,实际上有利於将此字释作“茫”或“汒”而不利於释作“汩”。 附 注 1 曾宪通楚帛书文字新订,吉林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编中国古文字研究第一辑8995页,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曾先生辨析了楚帛书中的“处”、“达”、“坪”“燥”、“李”、“笑”诸字。李零楚帛书与日书:古日者之说,中国方术考(修订本)194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年;李先生当据郭店竹书中常见的从“才”从“
6、匕”的“必”字,将楚帛书中“女必武”的“必”字释出。李学勤“梪”字与真山楚官玺,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国学研究第八卷3 参看饶宗颐、曾宪通楚帛书图版二五,香港:中华书局,1985年;饶宗颐、曾宪通楚地出土文献三种研究图版八,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 4 参看曾宪通长沙楚帛书文字编5051页,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 5 参看刘信芳
7、楚帛书解诂,中国文字新廿一辑86页,台北:艺文印书馆,1996年; 6 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下册891页,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刘信芳楚帛书解诂,中国文字新廿一辑86页;李零楚帛书与日书:古日者之说,中国方术考(修订本)191页。 7 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下册891页。 8 书·大诰:“已,予惟小子,若涉渊水。”诗·小雅
8、183;鹤鸣:“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9 何琳仪长沙帛书通释,江汉考古1986年第1期53页。 10 同上注。 11 参看李零楚帛书与日书:古日者之说,中国方术考(修订本)191页。 3 参看饶宗颐、曾宪通楚帛书图版二五,香港:中华书局,1985年;饶宗颐、曾宪通楚地出土文献三种研究图版八,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 4
9、; 参看曾宪通长沙楚帛书文字编5051页,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 5 参看刘信芳楚帛书解诂,中国文字新廿一辑86页,台北:艺文印书馆,1996年; 6 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下册891页,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刘信芳楚帛书解诂,中国文字新廿一辑86页;李零楚帛书与日书:古日者之说,中国方术考(修订本)191页。 7 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下册891页。 8 书·大诰:“已,予惟小子,若涉渊水。”诗·小雅·鹤鸣:“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