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城市边缘区农户就业行为空间演变特征研究以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4个样本村为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学号:09350131 姓名:杨森 指导老师:李伯华摘 要:城市边缘区地缘演变剧烈,居住农户生活生产方式迅速变化,就业问题亟待解决。对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近郊-远郊”地域的4村268位农户就业行为进行问卷访谈基础上,总结了边缘区农户就业地域空间随时间空间演变的一般特征。研究分析得:边缘区农户年轻时因土地需劳作和缺乏技能倾向本村镇就业,发现就业机会期望增加收入少部分人选择市区及外地就业;随着年龄增大,农户更加重视家庭因素,原选择市区和外地就业的农户逐渐回到本村镇。家庭和年龄是农户就业地域空间
2、演变的主导因子;有无技能制约农户就业地域的选择;市区的就业机会对农户具有较大吸引力。同时农户就业地域空间选择具有明显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无技能、家庭规模”个人属性的差异。关键词:城市边缘区;农户;就业行为;空间演变;衡阳1 引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各城市建成区不断向外拓延,城市与乡村连壤带逐渐演变为城市,农区演变为城区。城市化不仅是土地的城市化,于土地上生活生产的人类才是主体。建成区的拓宽是城市化一种方式,这样的方式好坏与否,会存有哪些问题,该解决哪些问题?城市边缘区是这种城市化方式最前沿地带,城市化使原乡村居民(农户)逐渐演化为城市居民,生活生产方式随之发生改变,农户面对这种变化有何反
3、应?农户考虑的关键是什么?农户又怎样继续生存发展?这些问题是开展本研究思考的基础。当前国家建设和学术研究整体上重宏观轻微观,于微观个体行为体系学术研究尤为不足1。有关农区发展研究,部分学者对农区经济中最基本的单元-农户做了相关探讨。如李小建等以农户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为切入点,对微观视角下农区发展中的农户问题作了一系列研究,涉及“农户与地理的关系、农户行为、农户就业区位、不同地域农户的问题等”2-9,并且著述农户地理论从中国农户的背景、农业生产空间、工商业活动空间、务工空间、居住空间、自主发展能力等方面对农户问题作了更全面深入探讨1;还有学者对农户“征信与信贷10、居住空间11、消费空间12”等
4、问题进行了研究;有学者着重研究农户就业问题,如王春超等研究了中国农户劳动力流动就业决策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13和中国农户劳动力就业决策行为演变特征14,徐波对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行为进行了探讨15,16。大部分学者关注了国家、中部、西部城市和乡村宏观区域的农户问题,但城市与乡村结合带“城市边缘区”特殊地域农户问题,只有部分学者以边缘带农户失地问题为切入点进行探讨17-19,整体上学术研究较为不足。边缘区农户问题多元而复杂。有学者提出城市化农户失地即失业,更表明这是正常现象,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辅助就业、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就业等不同“促业”措施。城市化进程不可阻挡,各种问题相应而生,政府、部分学者
5、都是当问题出现后被动的进行探讨提出弥补措施,从而分析和解决问题往往不够全面深入具体。城市边缘带因为城市化进程,所属因子动态变化速度快,边缘区农户终将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生产方式发生改变,要能生存最重要的是什么?基于前期论证20,21,城市边缘区农户最关心最迫切的是就业问题,因此如何解决城市边缘区农户就业问题成为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实地问卷访谈调研,首先了解边缘区农户个体属性和家庭属性,分析边缘区农户基本特征;其次对就业问题进行时域特征演变研究,以“过去-现在-将来”为时间段,“本村镇-本市区-外地”为就业地域界定,分析农户就业行为时域演变特征。从而分析出影响农户就业的主导因子,为边缘区农户问题的解
6、决和边缘区城建科学规划提供有价值参考。因此本文预探讨: 边缘区农户过去就业地域选择的特征以及何种原因导致; 农户就业地域在现在有何变化,将来又有何选择及其影响因素; 影响农户就业地域空间演变的主导因素有哪些?2 区域选择与研究方法图1:衡阳市市域及调研区地理位置示意图Fig.1 Hengyang city region location map and research area2.1 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概况 衡阳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据“南北要冲,东西咽喉”位置,为省第二大城市。衡阳城市总规提出“主要生活空间向南推进,主要经济空间向东拓展的“东拓南移”战略构想。2010年元旦,衡阳酃湖新区开发
7、正式启动,大衡阳都市区建设重心全面东移。衡阳市珠晖区素有雁城“东大门”之称,全区辖两乡(酃湖乡、和平乡)、两镇、四个农场、七个街道,是衡阳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酃湖乡充分落实衡阳城区“东拓”的发展战略。衡州大道、武广高铁衡阳东站、衡阳师范学院、湖南工学院等建设相继落户酃湖,新区建设步伐加快。开发酃湖新区实属城市建成区拓宽促进城市化的方式,当地居民就业问题成为居民自身和政府关注的焦点。2.2 调查区位选择及数据获取调查区位首先兼顾边缘地域远近特性,选择近郊村(合福-东湖村)、远郊村(大众村、茅坪村);其次兼顾关键发展因子,大众村主要发展生态休闲园、城郊农业;合福-双江村依托大学城;茅坪村由
8、高铁衡阳东站拉动。实地调查分为三次, 2011年5-6月对酃湖乡地理位置和发展现状概况进行调查,依据地缘远近和发展因子确定上述4村;2011年7月,进行边缘区人居环境建设入户调查,共发放且收回有效问卷 262份;据第二次调查分析边缘区居民最忧心的是就业问题,所以在2011年8月作了关于“边缘区农户就业行为”的第三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68份,收回有效问卷268份。就业行为问卷涉及农户及家庭基本属性(表1、表2)和农户就业行为选择两个部分。后期对调查问卷进行编码处理,形成边缘区农户就业行为数据库,该数据库大小为:268102=27336(268户,每户103个属性)。数据库是下述分析研究的基础。图
9、2:农户就业地域空间演变分析模式Fig 2: The farmers employment geographic spatial analysis model2.3 研究分析方法 演变分析模式 分析农户就业地域空间随时间空间演变思维模式如图2,最内圈层属于农户过去的就业地域,中间圈层是现在的就业地域,最外圈层是将来的就业地域。“1”代表本村镇,“2”代表本市区,“3”代表外地。本文研究农户就业时域空间演变的思路即图2所反映的模式。 数据处理方法本文以实地考察和问卷访谈数据为依据,应用行为地理学经验行为方法,主要分析研究依据指标隶属度大小进行。相应指标隶属度依据层次递进式计算。首先研究分为三个层
10、次,第一、二、三层次分别为农户“过去、现在、将来”就业地域空间。第一层次分为本村镇(i1)、本市区(i2)、外地(i3)3个指标,第二层次、第三次依据第一层次排列即每个层次又分为三个小层次,指标如同第一层次表示。在每层次各指标下又分别列支撑指标,如农户选择本村镇(i1)即有A1-A6指标支撑,用j表示,如:i1即j=1,2n,n=6;i2即j=1,2n,n=5;i3即j=1,2n,n=5。其次定义各指标层隶属度:Mij=fij/di。其中Mij为指标层隶属度,fij为选择第i类指标选择j类支撑指标的农户数。第一层次di为问卷访谈总人数,第二第三层次di分别为选择i1、 i2、 i3的农户数。据
11、此分析计算得出表3。为研究农户就业地域空间选择主导因子,采取因子统分法,即将表3所列支撑指标相同因子的频率求和,得出表4。进一步对所列支撑指标进行因子相关整合将表4统分为表5。如表5:家庭-A1B1;技能-A2B4C2;年龄-A3B3;土地-A5;收入-A6B5C1C3;就业机会-A4B2。表1 受访268位农户的基本情况Tab.1 Surveyed 268 farmers basic situation项目类 别人数比例(%)项目类 别人数比例(%)性别男9937%文化程度小学以下11142%女16963%小学11643%婚姻状况已婚25497%初中259%未婚83%高中135%年龄18岁以
12、下41%大专及以上21%18-30岁3714%年收入5000元以下114%31-40岁4015%5000-1万元5420%41-50岁8632%1-3万元10439%51-60岁6725%3-5万元6123%60岁以上3413%5万元以上3814%表2 农户家庭成员基本情况Tab.2 Peasant household family members项目类 别人数项目类 别人数性别男588文化程度小学以下429女472小学418户口性质农村957初中137城市126高中75年龄18岁以下276大专及以上118-30岁308工作地点本村镇31431-40岁14841-50岁131本市区31951-
13、60岁106外省5560岁以上91资料来源:通过有效调查问卷整理得出,2012.3 农户就业地域空间随时间演变特征边缘区农户就业地域从过去至现在主要选择本村镇,而将来倾向市区及外地工作的农户增加,尤其是选择本市区(图3)。下文着重研究是何种因素导致这种演变趋势。3.1 就业倾向“本村镇地域”农户就业空间行为演变特征“过去-现在-将来”倾向本村镇地域就业比例绝对大,“现在-将来”有部分人选择市区及外地就业。 过去倾向本村镇就业农户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技能,其次为“家庭和土地劳作”的需要,年龄、就业机会、农业收入影响较弱。现在仍留在本村镇就业农户主要考虑因素为“家庭”,其次是“缺乏技能”,“年龄”为重
14、要因素。有21人看中”市区就业机会“可增加收入,且兼顾家庭选择在市区就业。而年龄增大和缺乏技能使不愿选择外地。 将来选择本村镇就业农户主要考虑“年龄”因素,其次是“缺乏技能”,家庭因素依然重要,土地劳作没考虑。倾向本市区就业农户主要考虑家庭因素,其次是市区的就业机会可增加收入,年龄和技能依然是去外地就业的阻碍因素(图4)。 3.2 就业倾向“本市区地域”农户就业空间行为演变特征过去倾向本市区就业农户有57人,过2年这些人中有31人在本村镇就业,21人仍在市区工作,没有农户选择外地。2年后的就业意向中,有13人想去市区,也有4人留在本村镇,2人希望去外地就业。过去农户考虑因素主要为“家庭”,其次
15、是“市区就业机会”,年龄使农户外地就业。现在31人在本村镇工作,主要因为家庭,认为年纪增大且没有专业技能不方便在外工作,也有农户看中村镇附近的就业条件。有21人仍留在市区,他们一般白天在市区工作,晚上回家,也因为年龄问题不想再去外地就业。现在没有人选择外地就业。将来有4人想留在本村镇,考虑的是年龄大不宜外出且需要照顾家庭;13人想在市区工作,不仅可以照顾家庭而且可以增加收入。也有2人认为在外地工作收入高且能学到新技能,便希望在外地工作(图5)。3.3 就业倾向“外地地域”农户就业空间行为演变特征268位农户中有53位过去是在外地工作,现在这部人中39位回到本村镇就业,10位在本市区,有2位继续
16、在外地就业。将来他们的就业意愿中有12位选择留在本村镇,13位想去市区,2位希望在外地工作。过去选择在外地就业主要因为工作收入高,也有农户认为农闲时间长可以外出就业且可以学到新技能,有部分农户认为城市工作比在村镇工作轻松且可以开拓眼界学到新东西。现在39位农户回到本村镇,主要考虑家庭,同时缺乏技能和年龄增大在外工作较难且不方便,且家里土地需劳作,附近有散工机会,在家生产经营同样可以支撑生活。10人在本市区就业,主要是工作的同时可以兼顾家庭,且市区有较多就业机会能满足需要,而年龄增大不便继续在外工作。将来考虑年龄增大,其次是照顾家庭,而且家庭收入能支撑生活,有12人选择本村镇;13人看中市区就业
17、机会可以兼顾家庭希望在市区工作。2人希望增加收入且认为在外地工作较本地轻松便想在外地就业(图6)。3.4农户就业地域空间演变主导因素本村镇地域就业农户选择因子有“家庭、年龄、技能、农业收入、土地、就业机会”。过去因农业收入能支撑生活且缺乏技能使农户选择留在本村。随着年龄增大,“年龄和家庭”因素逐渐成为主导,技能仍为阻碍因子,农业收入和附近就业机会未能对农户构成较大吸引力。本市区地域就业因子有“家庭、年龄、就业机会、技能、收入”,过去农户看中市区较多就业机会和更多收入且可以兼顾家庭选择在市区工作。随着年龄增大,“家庭和年龄”成为主要考虑因子,而缺乏技能促使农户倾向本村镇。由此,选择在市区“就业机
18、会和离家距离近”成为吸引因子,同时“年龄和技能”是阻碍因子。外地地域就业选择因子有“收入、技能、体力、知识”,过去到现在选择外地就业主要考虑的是收入,随着年龄增大,技能缺乏,市区就业机会增多,农户逐渐倾向本村镇和市区。为更加综合考虑以及检验上述研究科学性,进行因子频率整合得出表4和表5。进行因子相关性整合得出表5,分析出增加收入是农户选择市区、外地就业地域的主导因子;年龄同农户就业地域离家距离呈反比例,家庭是年龄的协同因子。即年龄越大,农户更加考虑家庭,更不愿外出就业;技能是农户就业选择的最大负向因子,即缺乏技能农户就业行为选择广度小;就业机会是农户就业倾向正因子,尤其是市区;而土地因素随年龄
19、增大和城市化发展,逐渐弱化。表3:边缘区农户就业“时域”空间演变概况(频率:%)Tab.3 Fringe area farmers employment domain space evolution profiles (frequency: %)过去就业地域现在就业地域将来就业地域过去地域频率原因(频率)现在地域频率原因(频率)地域频率原因(频率)本村镇55.22A1(15.29);A2(26.86);A3(4.10);A4(2.61 );A5( 13.80);A6( 1.49 )村镇85.81A1(29.72);A2(27.02);A3(20.27 );A4(1.35 );A5( 4.05
20、);A6( 4.72)47.29A1(6.08);A2(11.48);A3(22.29);A4(2.03)市区14.18B1(5.41);B2(8.11);B3(1.35);B4(1.35)10.13B1(6.08);B2(2.70);B3(2.03)外地0.67C1(0.67)0.67C1(0.67)本市区21.26B1(14.92);B2(4.10);B3(2.61);B4(1.12)村镇54.38A1(22.81);A2(19.29);A3(19.29);A4(1.75)7.01A1(3.51);A3(3.51)市区36.84B1(15.78);B2(12.28);B3(7.02)22.
21、81B1(8.77);B2(8.77)外地003.50C1(1.75);C2(1.75)外地19.77C1(13.05);C2(2.61);C3(2.61);C4(1.49);C5(1.12)村镇73.58A1(49.05);A2(11.32);A3(9.43);A4(1.88);A5(5.66);A6(3.77)22.64A1(3.77);A2(1.88);A3(11.32);A5(1.88);A6(1.88)市区18.86B1(9.43);B2(1.88);B3(1.88);B5(1.88)24.52B1(18.86);B2(1.88);B5(1.88)外地3.77C1(3.77);C2(
22、1.88);C3(1.88)3.77C1(3.77);C4(1.88)资料来源:通过有效调查问卷整理得出,2012.表4农户就业地域空间演变主导因素Tab.4 Farmers geography space evolution of dominant factors因子代码村镇演变市区演变外地演变频率(总额)A10.5110930.2631580.5283021.302553A20.6536120.1929820.1320760.978670A30.4667210.228070.2075480.902339A40.0599030.0175440.0188680.096315A5A60.1786
23、010.062220.0000000.0000000.0754720.0566040.2540730.118824B10.1148650.3948680.2830190.792752B20.1081080.2515710.0377360.397415B30.0337840.0962940.0188680.148946B40.0135140.0111940.0000000.024708B50.0000000.0000000.0377360.037736C10.0067570.0175440.2060690.230370C20.0175440.0449870.0000000.062531C30.0
24、449870.0000000.0000000.044987C40.0337950.0000000.0000000.033795C50.0111940.0000000.0000000.011194资料来源:通过有效调查问卷整理得出,2012.表5农户就业地域空间演变主导因素整合一览表Tab.5 Dominant factor integrating geographical space evolution list farmers employment因子家庭年龄技能就业机会土地收入频率2.0953051.0512851.0145720.493750.2540730.431917表注(4-5):
25、原因代码:A1:家庭需要照顾;A2:缺乏就业技能;A3:年龄较大,不宜外出务工;A4:附近就业机会较多;A5:家庭土地较多,需要劳动力;A6:农业收入较好。B1:家庭需要照顾;B2:市区就业机会多,增加收入;B3:年龄较大,不宜外出务工;B4:缺乏就业技能;B5:市区工作收入高;B6:可以学到新技能。C1:在外工作收入高;C2:在外可以学到新技能;C3:农闲时间长,可以外出赚钱;C4:城市工作轻松;C5:可以开拓眼界。地域界定:本村镇:调研农户所在乡村(酃湖乡);本市区:酃湖乡以外衡阳市地域;外地:衡阳市区域以外。时段界定:过去:2年前;现在:最近2年;将来:2年以后。4 不同属性农户就业地域
26、空间特征图7:农户就业地域空间选择性别差异Fig 7: Farmers geography space select gender differences前述研究为受访农户所反映数据支撑,为更加客观反应边缘区农户就业空间行为,将支撑数据面扩充到受访农户家庭成员。便于分析及对问卷数据进行合理整合,属性的确立依据农户就业地域空间演变主导影响因子,从而针对“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技能、家庭”不同属性分析边缘区农户就业地域选择的一般特征,分别见于图7-图11。(1)性别上男性和女性在家庭责任承担方面有“女主内,男主外”倾向,就业地域选择上,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本村镇;婚姻家庭有“家庭成员”同地域就业特征
27、。边缘区农户男性更倾向市区就业,在外地就业比率较小且性别差异不大。(2)年龄上农户就业地域选择上,年龄因子同农户就业地域离家距离基本成反比例关系。年龄越大越倾向于本村镇,越年轻越倾向于外地就业,在市区也呈现该特征。(3)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户对社会的适应和应对能力较弱,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户乐于接受新事物,更愿意尝试不同的环境。文化程度同就业地域离家距离成反比。农户文化程度越高越倾向于外地就业,文化程度越低越倾向本村镇就业。(4)技能是农户选择就业方式的关键因子,没有技能的农户大部分选择本村镇就业,从事的是务农以及卖力的散工等;有技能的农户对就业方式选择面较为宽广,相应就业地域选择就会更愿意去外地。更
28、深层次的调研发现案例区不具有技能培训服务,受访农户都希望接受技能培训。 (5)家庭因素在农户选择就业地域时具有很大影响,尤其随年龄增大,更考虑家庭有小孩老人照顾。结合受访农户家庭成员所有因子分析,农户较多倾向于村镇和市区就业,外地就业比率较小。在选择市区和外地就业基本上呈现家庭规模越大越有倾向。5 结论 边缘区农户的就业地域空间随时间空间演变具有独特的行为特征,并与农户的个人属性呈现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在对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4村268位农户就业空间行为实地问卷访谈基础上,总结了边缘区农户就业“时-域”空间演变的一般特征。影响农户选择在“本村镇地域”就业的主导因素为“家庭”,其次是“技能和年龄”。
29、土地在过去对农户就业选择影响较大,但总体上不明显。相应农业收入和村镇就业机会影响也较弱。“本市区地域”就业选择主导因子为“家庭和就业机会”,客观反映了边缘区农户看中市区的就业机会且可以兼顾家庭的优势,年龄、技能影响较弱。“外地地域”就业主导因素为“收入”,选择在外地就业最大的目的就是增加收入,其他因素影响较小。 农户就业地域选择还受农户个人属性制约。研究表明,农户就业地域空间选择具有明显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无技能”差异,这些因子同农户就业地域离家距离成反比例。就业最终目的是增加收入,男性、年轻、具有较高文化、具有技能的农户更倾向离家较远的地方就业。也反应不同地域就业机会不均衡的现象。
30、边缘区农户就业行为是农户生产生活行为的重要部分,就业空间演变关系到边缘区城市化如何科学处理农户安置问题。研究表明边缘区农户总体上倾向于本村镇就业,如果具有技能、市区具有较多就业机会,这种倾向就会改变为本市区;但是年龄和家庭成为就业地域回归本村镇的关键因子,养老和子女教育的家庭问题实为农户考虑的核心,也是边缘区城市化需要科学解决的问题。参考文献:1李小建.农户地理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4.2李小建.欠发达农区经济发展中的农户行为以豫西山地丘陵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2,57(4):459-468.3李小建.经济地理学中的农户研究J.人文地理,2005,20(3):1-5.4李
31、小建,时慧娜.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区发展研究J.人文地理,2008,23(1):1-6.6樊新生,李小建.欠发达地区农户收入的地理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研究,2008(3):16-25.7李小建,高更和,乔家君.农户收入的农区发展环境影响分析基于河南省1251家农户的调查J.地理研究,2008,27(5):1037-1047.8高更和,李小建,乔家君.论中部农区农户打工区位选择影响因素以河南省三个样本村为例J.地理研究,2009,28(6):1484-1492.9李小建,周雄飞,乔家君等.不同环境下农户自主发展能力对收入增长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9,64(6):643-653.10马文婧,牛霞
32、.我国农户征信建设研究综述J.征信,2013(2):30-33.11李伯华,曾菊新. 农户居住空间行为演变的微观机制研究以武汉市新洲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5):30-35.12李伯华,李星明,曾菊新. 武汉市新洲区农户消费活动的空间特征研究J.2010,25(1):89-93.13王春超,张静. 中国农户劳动力流动就业决策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湖北农户跟踪调查的研究J.经济前沿,2009(10):39-48.14王春超,李颖,张静.中国农户劳动就业决策行为演变(1978-2006)J.商业研究,2010(1):14-18. 15徐波,赵春雨,杨修志等.农村劳动力流动就
33、业空间行为研究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A村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9,21(5):16-21.16徐波,赵春雨,范树平等.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行为研究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0,5(2):19-24.17胡加荣.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实证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22(3):57-60.18杨忠伟,杨 露. 城市边缘区失地农民居住空间形态与发展模式研究J.城市观察,2011(6):137-142.19马林靖,田延晓,曹仕俊.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创业问题研究基于河北省265个失地农户的调研数据J.当代经济管理,2012,34(1):42-46.20李伯华,杨森,
34、窦银娣. 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的居民满意度评价及其优化以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2,(6):201-204.21李伯华,曹冬,杨森.城乡边缘区农户家庭就业空间行为模式及机制研究以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 4 个样本村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2,24(3):25-30.A Research about Farmers Employment Behavior Spac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these farmers who live in the fringe area of regional central city a case stud
35、y of bead Ling CDH area in hengyang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management specialtyStudent Number:09350131 Writer:Yang Sen Instructor:Li Bo-huaAbstract: with the sharp change of geographical evolution edge area,the farmers living mode of production gradually changes,while farmers employment problems are not solved. This paper do the surve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试用工转正合同协议
- 赔偿房转让合同协议
- 订门窗户合同协议书模板
- 《第01节 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粤教版物理必修2
-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 河南中原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5月质检物理试题
- 2025年具体审计师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17年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竞赛一试(A卷)答案
- 30届化学初赛试题及答案
- 员工装订购合同协议
- 农业人工智能应用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广州万维视景科技有限公司
- MOOC 中国电影经典影片鉴赏-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中国木雕艺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数学试卷(苏教版)
- 急性胰腺炎护理查房
- 干细胞行业推广方案
- 数字电子电路技术1
- 《西厢记》英文剧本
- 《数字编码》PPT说课课件(人教版)
- 工程伦理-核工程的伦理问题
- 中国慢性肾脏病营养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