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中西医结合辨证规律_第1页
肝病中西医结合辨证规律_第2页
肝病中西医结合辨证规律_第3页
肝病中西医结合辨证规律_第4页
肝病中西医结合辨证规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肝病中西医结合辨证规律关键词肝病;中西医结合;辩证规律中图分类号R575;R25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849(2004)070964 02 对于疾病的认识若能充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正确利用中医辨证思想,就会为诊断和治疗拓宽更大的思想领域,带来更多周旋和选择的空间。而用哲学思想作为指导将其二者更有辨证性的联系贯通起来,则更能有利地推动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为医学难题寻找出客观系统的答案。对肝病的医学哲学认识亦是如此。1了解肝病发展规律 各种致病原因引起的肝实质性细胞损伤后,一般有几种趋势:短暂损伤后完全修复痊愈:无法修复或修复后反复损伤,发展为肝硬化或演变成肝癌;发病严重者死亡;症状

2、不明显或肝功能正常后,不同程度肝纤维化持续存在,或也可导致肝硬化。以上情况在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初(或急)发、慢性、终末病变过程,故病毒性肝炎则见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或肝癌),可依序进行,肝硬化、肝癌则为终末病变。以发病率而言虽呈递减趋势,而以程度而言则呈加重趋势。这可以当作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针对这一情况中医相应有了许多辨证分型的认识,如分型为湿热蕴结、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水湿内阻、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也有五证可辨型,也有毒邪、瘀血,痰郁、正虚学说贯穿其诊治中。笔者认为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的关系过程中,病机应是初多实邪(如湿热蕴结)或伤正轻浅(如肝郁脾虚),久则多虚

3、邪(如肝肾阴虚)或夹杂实邪(如臌胀、积聚)。这些中医认识宏观地反映了肝病的发展规律。在此问题上中西医认识都符合一个辨证规律就是事物都是在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来自于机体内外部的条件,随着量变逐渐达到了质变。从西医方面认识,初起发病机体具有代偿能力,感染病毒后一般可通过自身正常免疫功能清除之。发病后可恢复正常且肝纤维化呈有限性,生成与降解保持平衡,间质代谢基因能正常调控,原肝脏结构变化不大;若肝炎发生后,免疫调节功能异常,病毒持续存在并复制,这时机体参与间质代谢的基因调控失常及免疫系统无法起正常主导作用,所以无法使肝脏朝着恢复正常结构或彻底清除病毒的方向转变;若病程较长,持续的肝纤维化病变致肝硬化,

4、由于肝细胞功能的减弱而使免疫功能、解毒功能、代谢功能下降(如蛋白成、凝血酶原合成、间接胆红素的代谢),各方面代谢障碍使机体呈现出中医所说的“久病必虚”的状态。这时“正虚”就成为发病主要的根本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一旦饮食不当、劳累、精神刺激、其他感染都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成为致命的诱因。可见肝病在由初始轻浅发展到后期深重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随着内外部条件的变化使病势由“实”为主证转变成“虚”为主证,这就是慢性肝病发展的一般规律。2确定不同阶段的治疗原则 由于西医对肝病的认识较为直接、具体,所以在治疗上也就相对简单化而有对症性。如对不同阶段的肝病治疗“护肝”是自始至终的原则,然后根据是否存在低蛋白血症

5、、感染、出血、肝肾综合征、肝昏迷等,分别给予补充白蛋白、抗感染、止血、利尿、抗肝昏迷等的对症处理;若为肝癌则考虑能否手术,不能手术时是否化疗;病毒性肝炎则可酌情用抗病毒药,尽管目前结果仍不够理想。 中医对于肝病不同阶段采取不同辨证治疗,内容丰富而更具特色。初起实证予祛邪为主,如清热利湿退黄兼用他法,因初起湿热蕴结常见,但并不全部如此;当慢性病程尤其是肝硬化情况下,则应重视扶正补虚为主,益气养血滋阴再兼用如局限性攻邪等方法,因为此阶段湿热蕴结属于少数,且病邪羁留日久已损伤正气,而肝郁脾虚、肝肾不足等渐为多数。这在临床至为重要,否则如肝肾阴虚之“虚火”若当成湿热蕴结之“实热”来治疗、脾肾阳虚之水肿

6、当作实证来猛攻,又许多中、药本身也有损肝的可能,则非但解决不了根本矛盾,反而伤正更甚,使病情加重而复杂化。金匮要略“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攻之”强调了攻邪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是否适宜的辨证思想。不过,倡导以中医宏观辨证施治为主体,与西医微观调节病变的手段相融合,就可以通过中西医结合准确认识肝病各阶段的病情程度,以避免滥用中药、西药而造成对肝脏乃至整个机体更大的危害,的确不失为中西医结合客观认识肝病的最佳手段。因此中西医在治疗上首先必须明确肝病所处于何种阶段、何种程度,继而相应把握治疗原则,认识上做到客观性、全面性、灵活性(动态目光),最后达到治疗上的正确性。对肝病后期阶段用药尤须考虑肝脏的

7、代谢功能、整体能否承受以及肝衰肾衰的隋况会否加重、能否接受创伤性检查治疗以及手术打击等不利因素,使用中草药同样必须考虑到有无毒副作用可能、给药方式是否妥当、攻逐峻下之法有无必要及会否伤及正气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综合考虑其利弊而作取舍,努力避免先入为主的主观印象,避免滥用抗生索或中药一味予以清热利湿、攻逐峻下等。避免为求面面俱到反而影响病情好转的舍本逐末做法,诸如输液量过多易出现或加重腹腔积液、中药不当引起恶心呕吐等。低估这些不良因素也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总而言之,用中医的术语讲就是有邪当祛之,但邪并非祛之即可去。必须掌握肝病全过程的规律性,讲究虚实补泻、标本缓急的通变之法,这才是客观分析矛盾复杂性的辨证方法。参考文献1 陈志诚,林绿冬急性与慢性肝炎中医分型论治辨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1995,8(2):97982沈忠源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思维方法的探讨J新中医,2000,32(10):53王化猛略论慢性肝炎“无证可辨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