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_第1页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_第2页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_第3页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_第4页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语文非语文01法会因由这是金刚经的第一品,大概的意思就是说佛和大家,就是学生,一起到城里去讨饭,然后回来,吃饭,洗脚,坐下。佛是有1250个学生的老师,这个老师很不简单,按照现在的说法,应该至少是特级教师。按流行的称呼,我们应该叫他佛特。而且他教的好像也就是语文,和我还是同行,不过我教的是中国的语文,他教的是印度的语文。这样一个在全世界知名的老师,为什么还要自己去讨饭呢?这是我最想不通的问题。现在我想通了,

2、佛没有把自己当作是高一般的老师一等的名师或者高学生一等的老师。所以他要亲自去和学生一起讨饭,和学生一样赤脚。而我们现在的语文老师,其实不止是语文老师,其他老师也一样,恰恰是最喜欢把自己当作老师的。好像总是比学生知道得多一点,懂得多一点,所以往往总是想多教一点给学生。看看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就相信我说的话了。如果把你自己的课做个录音或者录象什么的,然后统计一下你说的时间和学生说的时间,相信你会大吃一惊的我怎么有那么多话呢? 语文是需要体验的,是需要感悟的,有很多东西不是我们老师可以教给学生的。语言文字里的包含的情感你能教吗?词语句子里流露的灵性你能教吗?都可以教,但是都不可以教。要学好语文,就要让

3、学生自己去讨饭;要教好语文,就要和学生一起去讨饭。最好把鞋子也脱了,大家一起赤脚。语文非语文02善现启请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服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他们吃完了饭就开始上课了。须菩提举手问老师:怎么样才能不胡思乱想他们吃完了饭就开始上课了。须菩提举手问老师:怎么样才能不胡

4、思乱想啊?老师说,你问得好,我给你说,就应该像现在这样。须菩提说,哦,老师您说啊,我听着呢。可是老师已经说完了。佛的教学方法好像很民主,学生有问题就问他,然后佛根据学生的问题来教学。这样的教学不是一般的语文老师可以做到的。我们的教学都是老师先设计好了,不管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我要上的就是这些了。如果在上课的过程中,万一有个不听话的学生把话题引偏了,老师会不动声色地引回来。学生想知道什么,想学什么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老师要教什么,老师该教什么。虽然有时候我们的老师也会叫学生问有些问题,但是那都是假的,是装装样子的,你千万别当真。比如许多老师一出示课题,就会问学生: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5、学生当然有问题,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肯定是要问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可以问问的。这些问题老师一定会说你问得很好,因为老师都准备过了,你不问他也要教学的,如果你没有经过训练,问一些其他的希奇古怪的问题,老师一般是当作听不见的。问了也白问。课文学完了,老师也会让你问一问,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这时候,你应该估计一下时间,如果马上就下课了,你最好说都懂了。如果还有很多的时间,你就应该看看,老师是不是还有什么故意没有讲,如果你能问到老师的心坎上,老师一定不会忘记你的。我们的语文老师不是让学生不懂就问,如果老师需要,你懂了也可以问的;如果老师不需要,你不懂也不可以问的。问是为老师的教服务的。佛的回答很

6、有意思,他说,你应该这样不胡思乱想。可是须菩提没有听懂,他还以为老师会告诉他什么锦囊妙计呢,所以很开心,眼巴巴地等待老师的下文。可惜老师要讲的好像就这么多了,接下去的要靠学生自己去领悟了。教给学生的,学生是要忘记的,只有学生自己悟到,才不会忘记。 如果你现在问我,怎么样上好语文课啊?我就告诉你,就这样上好语文课啊。语文非语文03大乘正宗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服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而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

7、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本来佛已经说完了,可是须菩提不是很聪明的学生,他没有听懂,佛只好给他作进一步的解释了。佛说所有众生我们都要教育他们,不管他是胎生的人还是卵生的鸡;不管他有思想还是没思想。而且实际上我都没有教育他们。如果我认为有教育他们了,我就不是菩萨了。 佛这个老师比我们难做多了,他不但要教育人,还要教育像狐狸精、蜈蚣精之类的非人,甚至还要教育那些树啊,花啊,草啊之类的。佛教育了那么多的众生,可是他始终没有把自己看作名师之类的,他说我没有教育他们,教育他们的其实是他们自己。 我们老师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当然做不到,做到了就变成佛了。我们常常听到老师抱怨自己的学生,说他们不遵守纪律

8、,不听话,不聪明,不懂事等等。课没上好是因为学生配合不好,成绩不好是因为差生太多,管理不好是因为孩子太皮如此等等,反正有成绩是我老师水平高,有问题是学生不好不乖不听话。还好我们老师教育的都是单纯的孩子,如果要我们教育那些妖魔鬼怪之类的就更不得了了。 另一方面,如果万一不小心,自己教过的学生中出现了一个什么状元或什么名人,老师的记性就惊人地好了,不管是现在教的,还是过去教的,不管他毕业多久了,老师肯定会记得的,而且一般都要逢人便说,瞧,某某就是我的学生! 哈哈,现在我问你,你是名人吗?如果你不是名人,我就不是你的老师,就是真的是,我也记不得了;如果你是名人,我就是你的老师,因为我曾经教过你,至少

9、这次你看了我的文章,一字尚可以做老师,何况你看了这么多字呢?语文非语文04妙行无住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在前一课里,佛说了所有的生命我们都要教育他们,感化他们。这堂课佛要说教学方法了。佛说,我们应该怎样教学呢?“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这里有很多佛学的概念,比

10、较难理解,但是其实佛的话很简单,就是告诉须菩提不是为功利而教学。为了强调这样做的重要性,佛还说了这样做的效果:福德不可思量。这个教学思想好像很符合我们现在新课程的理念。佛到底是佛啊,几千年前就想到了。联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我们应该怎样教呢?我们应该不住色教学,不住声香味触法教学。语文老师教学常常很明确的目的,这里要学习生字,这里要学习句子,这里要练习朗读每个步骤老师都设计好了,甚至要讲的话也准备好了。我经常看到这样的教案:前一个环节是叫学生回答问题或者讨论,后一个环节老师设计了一句导语:同学们说得真好!或者同学们讨论得很认真!课都还没有上,老师已经知道了,不管你们说得怎么样,不管你们有没有认真

11、讨论,反正到了这个环节,老师要说的就是话就是:好!认真!这也难怪,特别是年轻教师,上公开课都很紧张,怕自己到时候说不出话来或者说错话,所以上课时要说的话都准备好了。我自己年轻时也是这样的。很多听过我课的老师都表扬我,说我的话很精炼,很有诗情画意。不过我比一般的老师聪明点,我上公开课都有两个教案,一个是给别人看的,很简单,看不出刻意预设的痕迹;一个是给自己看的,很具体,甚至这个环节几分种我都设计好了,时间一到,就教下一个环节了。最近听到一个实验,说的是小学生在一个学期可以利用电脑和网络学1000多个汉字,读到二年级就可以把小学里要学的3000多个汉字都学会了。我非常惊讶,我傻傻地想:为什么要叫小

12、孩子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学那么多字啊?通过识字软件,通过网络生吞活剥学那么多字的目的是什么呢?这种学习是不是以牺牲孩子其他的学习和娱乐为代价呢?我想到了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我们的古人也想让孩子尽快地多学一些汉字,所以编了这些书。如果要让学生多识汉字,叫他们天天背这些书本就可以了。至少学生在背这三本书的过程中还能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老师们啊,东方虚空。可思量不?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不也。教育奥妙,教学功能也不是可以用简单思维来思量的。语文非语文05如理实见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

13、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堂课佛要教最重要的内容了。不过佛的问题很简单,就是问须菩提可以身相见如来不?答案当然是不。佛这个老师就是喜欢反问的,通过反问来引导学生思考,你如果想也不想就答是,那就错了。为什么呢?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现在我们的教学都很着相的。相是什么呢?佛教里说的相比较复杂。其实简单地说,相就是看得到的表面的东西。这样就很好理解了。我们的教学很多时候就是在追求一些表面的东西。有些课把图片、投影、录像、课件全搬来了,又是比赛,又是表演的,看上去教学的形式真多,内容真丰富,可惜这些都是表面的东西,学生可能是很开心,我们也很听得住,但是他们学到了什么呢?他们看到的,听到的

14、也是一些表面的东西,语文内在的东西一点也没有学到。 有一次,听一位年轻教师的比赛课,她上的是识字课秋天的果园。她准备5台可以联网的笔记本电脑,让学生每个组一台,然后又带了很多的水果,几乎把市场上有的秋天的水果都买来了。这样还不算,她还捡来了很多落叶,丢在教室的地上,贴在四周的墙上课还没有开始,学生已经被那些水果吸引住了,说真的,看到那一大串葡萄,我也想吃了。课是怎么上的我没有印象了,无非就是让学生读读词语,查查资料,认认水果什么的。记得很清楚的是她居然没有安排让学生吃水果的环节,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啊。更出乎我的意料的,课上完,她屁股也没拍拍就走了。留下一堆水果,一地落叶让我们收拾。我看见她的教研

15、员,一位快退休的老同志忙着给她打扫战场。 真正的教学,真正的教育,绝对是平常的,最高明的东西就是最平凡的,真正的平凡,才是最高明的。做人也是这样,最高明的人,也最平凡,平凡到极点的人就是最高明的人。老子也说过,大智若愚。智慧到了极点时是非常平实的。真正有水平的课应该是平实的,真正有水平的老师应该是朴实的。语文非语文06正信希有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

16、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金刚经其实就是师生问答的课堂实录。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很多,也很难懂。须菩提问佛,老师,你说的今后有人会相信吗?佛告诉须菩提说,你又错了,你不要这样看法。做佛的学生真不容易,好像很少有对的时候。佛说,这个真理,是非常平凡而难相信的。但是将来会有人彻悟的。五百年当然是虚指,这个我们语文老师

17、都知道,意思就是将来。佛说,为什么呢?一个人到达了一念净信,知道凡是有现象的都不是,而是一切无相,连无相也无。这样就悟道了。 人,处处落在我相,我相能够去掉就差不多了。我相去掉了,当然无相,一切平等,看一切众生皆是佛,看天下的男女都是父母,看天下的子女都是自己的子女。我们老师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的子女,所以老师都应该关心他们,爱他们。无法相就是一切佛法及什么叫佛法,都把它放下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不著相,统统放下。具体到教学,一切教学法都应该放下,如果你想着用什么方法教育你的学生,你就教不好了,因为你着相了。那么,是不是不要教学法了呢?你又错了,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18、晕!我糊涂了。空不对,非空也不对,非空非有还不对,即空即有也是错。我们的教学,有法不对,无法也不对,非有非无还不对。那怎么办呢?不要去想教学方法啊。 我们的教育教学经常会流行一些教学法,今天是情景教学法,明天是启发提问法,后天又是自主探究法了。我们老师老是在想该用什么方法来教呢?你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了,因为教育是没有方法的又不是没有方法的。不懂?我也不懂。我说个关于孔子故事吧。 这个故事说的是孔子绝粮于陈,学生就向老师建议,向对面那个有钱人借一点米来吃吧!孔子心里很难受,好吧!你们坚持要这样,你们去借吧!子路向来是最冲动的人,子路就去了。敲开门,那个人问,你是对面那一批落难的人吗?你既然是孔子的学生,一定认得中国字,我写个字给你认,认对了,不要借,送米给你们吃,不认得,就不借,有钱也不卖。他写了一个真假的“真”字,子路说,这个字你还拿来考我,这是“真”嘛!这个人把门一关说,你认不得,不借。子路吃了闭门羹,回去告诉老师,孔子说:我们到这一步,饭都吃不上的时候,你还认“真”个什么!不应该认“真”了。这一句话讲完,子贡说:老师呀!我去借。子贡当然比子路高明得多,又去敲门,老头子出来又是写这个“真”字。子贡就说这个是“假”字,老头子更生气,“碰!”把门一关。子贡跑回来跟孔子一报告,孔子说:唉!有时候还是要认“真”的啊! 所以这个人很难做,认真不认真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