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铁蛋白与总铁结合力的相关性研究_第1页
转铁蛋白与总铁结合力的相关性研究_第2页
转铁蛋白与总铁结合力的相关性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转铁蛋白与总铁结合力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转铁蛋白(Tf)和总铁结合力(TIBC)的检测结果,探讨转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在临床应用中的相关性及同一实验室内测定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不同血液病患者标本的转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比较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转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的参考范围设置具有一致性,临床应用也基本一致,检测结果间的相关性也较好,回归系数=0.999 3。结论:转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在参考范围设置,临床应用上具有一致性;二者的检测结果间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关键词】 转铁蛋

2、白;总铁结合力;相关性 Relativity of Transferrin and 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 WANG Yun, ZHANG Yun?xia Blood Disease Hospital of Medical Academy of China,Tianjin 3000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transferrin and 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 (TIBC), to study the

3、relativity of transferrin and TIBC in the clinical apply and the results tested by the same library. Methods Different blood disease samples were tested for 2 items including transferrin and TIBC to analyze the relativity of transferring and TIBC. Results Transferrin and TIBC were identical in refer

4、ence range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The results relativity was well, r=0.999 3. Conclusion The relativity of transferrin and TIBC is well in reference range ,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test result.    Key words: Transferrin; 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 Relativity  

5、0; 转铁蛋白(Transferrin, Tf)是血清中铁(Iron)的转运蛋白。总铁结合力(Total?Iron binding capacity,TIBC)是指血清中转铁蛋白与铁结合的总量,实际反映转铁蛋白的水平。但由于总铁结合力实际上是铁离子和各种蛋白的非特异结合,所以不能依据转铁蛋白的分子量将二者相互转换。同时,由于转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的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并不相同,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究竟有多大并不十分清楚。本文即对二者在铁代谢障碍疾病中应用的相关性及测定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标本来源  

6、60; 选取本院门诊、住院部不同血液疾病(排除肾功能障碍)患者106例,男46例,女60例,年龄3岁69岁。用不含铁的注射器及促凝管采集空腹静脉血,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标本无溶血、黄疸和脂血。 1.1.2 试剂    罗氏公司转铁蛋白(Transferrin) 试剂盒,朗道公司总铁结合力(Total?Iron binding capacity)试剂盒,朗道公司血清铁(Iron)试剂盒,罗氏公司转铁蛋白标准液,朗道公司铁标准液,朗道公司正常值及病理高值质控物。 1.1.3 仪器   

7、60;东芝TBA?4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 1.2 方法    转铁蛋白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总铁结合力采用加入已知过量的铁标准液,使血清中全部的转铁蛋白与铁结合达到饱和状态,再用碳酸镁除去多余的铁;最后用亚铁嗪比色法测定铁含量,并计算出总铁结合力1。测定过程及参数设置均按试剂盒说明进行。    每份标本离心后同时检测转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操作前均用标准液校正并做正常值及病理高值质控物,在质控结果在控的情况下进行检测。    2 结果 2.1 参考范围比较 

8、   本实验室总铁结合力参考范围系调查所得,为40.28 mol/L72.49 mol/L(男、女略有不同,取范围大者)。转铁蛋白采用试剂盒推荐的参考范围:2.0 g/L3.6 g/L。根据参考范围将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测定值分别分为三组(见表1):组为低于参考范围(转铁蛋白<2.0 g/L,总铁结合力<40.28 mol/L),组为在参考范围内(转铁蛋白为 2.0 g/L3.6 g/L,总铁结合力为40.28 mol/L72.49 mol/L),组为高于参考范围(转铁蛋白>3.6 g/L,总铁结合力>72.49 mol/L)。由表1可以看

9、出,转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在各组间的分布比例基本相同,二者参考范围的临床应用是一致的。表1 转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根据参考范围分组比较例(略) 2.2 临床应用比较    转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主要用于铁代谢障碍疾病的辅助诊断。二者在缺铁性贫血、铁代谢障碍引起体内铁过多疾病及其他血液病中的测定情况见表2。在缺铁性疾病中,有79.4%的患者转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升高,升高的病例为绝大多数;而在铁过多的疾病中只有2.9%患者转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升高;在其他非铁代谢障碍的血液病中,没有患者转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升高。二者的升高可以有效地辅助诊断缺铁性疾病。在缺铁性疾病中

10、,均无转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降低的病例;而在铁过多的疾病和其他非铁代谢障碍的血液病中,二者降低的比例均接近20%。转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的降低无特殊的诊断意义。表2 转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临床应用比较(略) 2.3 检测结果的相关分析    总铁结合力测定的最大值、中位数和最小值分别为:108.6 mol/L、52.4 mol/L和18.6 mol/L;转铁蛋白测定的最大值、中位数和最小值分别为:5.07 g/L、2.37 g/L和0.93 g/L。其比值分别为:TIBC最大值/TF最大值=21.42,TIBC中位数/TF中位数=22.11,TIBC最小值/T

11、F最小值=20.00。总铁结合力与转铁蛋白比值的平均值为21.76,与文献报道的基本相符(10 mg/L TF*0.22751 mol/L TIBC)2。    经计算,转铁蛋白(Y)和总铁结合力(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TF=0.047XTIBC-0.016,相关系数r=0.999 3,说明回归统计的斜率和截距可靠。可见,在同一实验室内用常规方法测定的转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3 讨论    转铁蛋白是一个能够和铁相结合的蛋白家族,它是由670个700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糖基化蛋白,分子量80 K

12、Da左右。转铁蛋白在肝内合成,其合成速度根据体内对铁的需求和铁储存状态而调解。转铁蛋白的最基本的生理功能就是结合、运输三价铁离子,从而控制体液中自由铁的水平,这不仅提供可利用铁,而且阻止了铁的沉积3。总铁结合力是指血清(浆)中转铁蛋白全部与铁结合后铁的总量,实际反映的也是转铁蛋白的水平。二者在铁代谢障碍疾病的临床应用及测定结果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    本实验室使用亚铁嗪比色法测定总铁结合力的参考范围是通过对正常人群的调查所得,而转铁蛋白尚在使用试剂盒内提供的参考范围。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转铁蛋白目前使用的参考范围与总铁结合力的参考范围在临床应用上基本相符

13、。二者使用现在的参考范围不会给临床应用带来混乱。    转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的测定对临床多种疾病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血清中转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水平可用于贫血的诊断和治疗的监测。二者增高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由于其合成增加),经铁有效治疗后可恢复到正常水平;妊娠时也可见到二者增高。相反,如果贫血是由于红细胞对铁的利用障碍引起(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则血清中转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正常或低下。此外肾病综合征、肝硬化、恶性肿瘤、炎症等也可引起二者降低。    在同一实验室内如果控制得当,用目前常用的测定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的方法所得出的结果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目前测定总铁结合力的常规方法中有很多手工操作,使得其重复性及灵敏度不及转铁蛋白;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