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话说“午时三刻” 发表时间:2004-3-14 阅读次数:2524 小时候看水浒传,觉得最精彩、最激动人心的情节,就是“劫法场”: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里,宋江、戴宗被押到法场,“报道一声:午时三刻!监斩官便道:斩讫报来!”正在此时,梁山好汉一齐发作,“十字路口茶坊楼上一个虎形黑大汉,脱得赤条条的,两只手握两把板斧,大吼一声,却似半天起个霹雳,从半空中跳将下来”。又
2、如第六十二回“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场石秀跳楼”,卢俊义被处斩,也是在十字街头法场上,也是“午时三刻到了”一声喊,刽子手就要动手。等在酒楼上的石秀吼一声“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拔刀跳下去,拖起卢俊义就走。 其他的古典小说里也常常会有“午时三刻”行刑的情节。比如古今小说第三十九卷“任孝子烈性为神”,讲任珪被判凌迟处死,押赴刑场,“只等午时三刻”。结果任珪居然在刑场上端然坐化。 那么是不是古代法律规定在“午时三刻”行刑的呢?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比如唐宋时的法律规定,每年从立春到秋分,以
3、及正月、五月、九月,大祭祀日、大斋戒日,二十四节气日,每个月的朔望和上下弦日、每月的禁杀日(即每逢十,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廿八、廿九、三十)都不得执行死刑。而且还规定在“雨未晴、夜未明”的情况下也不得执行死刑。有人计算后认为,按如此规定唐朝一年里能够执行死刑的日子不到八十天。在行刑的时刻上,唐代的法律明确规定,只能在未时到申时这段时间内(大约合今下午一时到五时之间)行刑。并不是“午时三刻”。而明清的法律只是规定了和唐代差不多的行刑的日期,对于行刑的时刻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实际上在清朝的小说里,这种“午时三刻”行刑的描写就不太
4、多。比如醒名花第七回里说:“当时秋尽冬初天气,凡各府州县监牢内,有那十恶不赦的重囚,例于此时处决。是日双流县知县高捷,接得圣旨到来,开读过了,即把处决有名的几个斩犯,到了五更时分,绑到十字街坊行刑。”这说的就是在大清早行刑。 相反也有黄昏行刑的。清人笔记梦厂杂著里记载了梅州的一桩奇案。当地一个强奸杀人犯蔡阿三被判死刑。钉封文书(死刑执行令)到达时,恰好知州公出,州里只有一个吏目(管治安和监狱的小官),无法监斩。吏目找来当地驻军的游击(军官)商量,那游击说:“文武一体,我为什么不能监斩?如果按制度请邻州的知州来监斩,至少要三天,会延误期限。”吏目就
5、拆了封,下令提取死囚。两人商议停当已是下午,拖拖拉拉到行刑时已近黄昏,来到城外刑场,天下起雨来,天色更暗。那挑来临时充当刽子的营兵从来没有杀过人,行刑前一杯连一杯的灌酒壮胆,持刀上场人已大醉,听到一声“斩”,挥刀一砍,见死囚倒地就报“斩讫”。吏目和游击都躲得远远的,不敢上前验看,派一个千总(军官)验看。那千总上前马马虎虎瞄了一眼,就说:“身首分离一丈多远,还活得成吗?”于是草草收场。可第二天收尸,却找不到尸首。游击和吏目惊惶失措,在刑场附近悬赏搜寻,总算在一个毛坑边上找到了蔡阿三。原来昨晚那一刀砍在了肩膀上,他半夜醒来挣扎逃走,无奈伤重走不远。吏目叫来刽子再补几刀,才算完事。这事被上司发觉后,
6、两广总督亲自审讯,定刽子和千总是“得贿卖放”,判绞立决;吏目决囚漫不经心,处绞监候;知州和游击都为玩忽职守,判充军。 既然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明清小说里“午时三刻”行刑的说法就应该只是当时官府的惯例,或者是说书人、写书人的普遍看法。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这“午时三刻”究竟有什么奥妙? 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刻”原来指的就是计时的滴漏桶上的刻痕。一昼夜滴完一桶,划分为一百刻)。“时”和“刻”实际上是两套计时系统单位,换算比较麻烦,平均每个时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午时”一般约合今天的中
7、午十一点至十三点之间,午时三刻是将近正午十二点,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这在当时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中国古代一直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作出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等等和他被处死有关连的人员。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压抑鬼魂不敢出现。这应该是习惯上“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同样,古代的刑场往往选择在热闹的十字街头行刑,除了是出于威慑民众、“杀鸡给猴看”的目的外,不可忽视的另一个原因也是为了依靠十字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来驱赶鬼魂阴气。
8、60; 几乎全世界所有的古代国家在执行死刑时都是要求在白天进行。比如20世纪以前欧洲国家普遍都是在“日出之时”处刑。这里的共同考虑因素显然有防范上的理由,也有威慑民众的理由。不过象中国那样考虑鬼魂阴气因素的却很少。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报应”,得到“福报”是善事积累的结果,得到“恶报”则是恶事积累的结果。如周易·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而且“报应”不仅是体现在当事人本人,更重要的是会在当事人的子孙后代体现出“报应”。对于强调“香火传承”、恐惧“断子绝孙”的中国人来说,“报应”是影响人们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佛教传入后,因果轮回的说教和传统
9、的“报应”观念相结合,更在民间根深蒂固。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的俗谚就是最典型的表述。 照理说,法官、监斩官、刽子手都是在执行法律,他们合法判人杀人,不应象一般的杀人行为那样受到报应。不过考虑到中国古代的法律和“天理”、“人伦”之类的规范体系相比,其神圣色彩要淡薄的多。因此作为法官、监斩官、刽子手个人来说,总觉得单靠法律护身还不足以避免报应,还必须要靠那“午时三刻”的阳气,以及其他的一些手段来避免鬼魂报应。 按照清代长随的教科书公门要略的说法,当时的法官在死刑执行令上签字时,
10、是由刑房书吏将死囚的犯由牌(也称姓名标子)倒呈长官,长官提硃笔,刑房书吏就势往上一拖,让死囚姓名上勾到红笔痕,这就算是那枝硃笔签发的死刑执行令,法官不直接对此负责。那枝硃笔就此抛弃,再也不用。而监斩官为了辟邪,出发监斩时总要穿上全套公服,罩一件大红斗篷来避邪。行刑结束后,总要绕道城隍庙去烧香,让城隍老爷管住可能跟在身后的鬼魂。回衙门后还要大放爆竹,官轿再进大门。全体衙役出动,在大堂院落排列整齐,挥动棍棒“排衙”,驱赶鬼魂祟气。 水浒传第一百十回讲处死王庆,“刽子手叫起恶杀都来,恰好午时三刻”。所谓“恶杀(煞)都来”,是让死者记住是恶煞神取了他的性
11、命,不要来缠刽子。而行刑结束后,就如第四十四回病关索杨雄在市心里行刑后,就有一批帮闲朋友上来给他披红挂彩,弄点鼓乐吹吹打打,到城中热闹的酒店喝酒,以赶走可能跟随而来的鬼魂阴气。这些实际上就是刽子手的防鬼术了。 说起来中国文化的宗教色彩不浓,可是实际上鬼魂因素却总是在民众乃至于官府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来。文学作品中“午时三刻”杀人时辰,就是这种鬼魂因素起作用的例证之一。 作者:郭建 来源:2001年12月29日星期六文汇报·笔会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汉中焊工实操考试试题及答案
- 大专航海技术考试试题及答案
- 运城医疗考试试题及答案
- 鞍师食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变压器考试试题及答案
- c程序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发展前瞻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政治答案
- 制定个人学习提升计划
- 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政治 无答案
- DB3301∕T 0451-2024 医学美容机构电子病历系统技术规范
- 《大国浮沉500年:经济和地理背后的世界史》记录
- 水工维护初级工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运维项目进度计划
- 商场中央空调租赁协议模板
- 十八项核心制度
-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数学试卷(人教版)
- 国家开放大学《Python语言基础》实验4:条件分支结构基本应用参考答案
- OTA代运营协议文档
- 内分泌科常见急危重症抢救流程
- 污染源权重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