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轴向负荷CT、MRI检查对隐匿性腰椎管狭窄的诊断意义_第1页
腰椎轴向负荷CT、MRI检查对隐匿性腰椎管狭窄的诊断意义_第2页
腰椎轴向负荷CT、MRI检查对隐匿性腰椎管狭窄的诊断意义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腰椎轴向负荷CT、MRI检查对隐匿性腰椎管狭窄的诊断意义 作者:于连有 李春明 王桂峰 李广程【摘要】 目的 评价仰卧位轴向负荷CT、MRI检查对隐匿性腰椎管狭窄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疑似腰椎管狭窄病人50例,同时行常规仰卧位腰大肌放松体位检查及应用自制腰椎轴向负荷检查仪进行腰椎伸位轴向负荷检查。结果 在常规检查中5例硬膜囊横截面积130 mm2,25例硬膜囊横截面积75 mm2,20例硬膜囊横截面积在100120 mm2之间为隐匿性狭窄患者,20例中共有25个间盘,L45 15个,L5S1 10个,L45(t=19.314,t0.05=1.771,P0.05)、L5S1(t=9.722,t0

2、.05=1.943,P0.05),可明确两种体位MRI检查的同一节段硬膜囊横截面积测量值存在差异,尤其对隐匿性腰椎管狭窄患者行轴向负荷CT或MRI的检查能够发现许多附加有效信息。结论 与常规成像比较,轴向负荷CT、MRI检查能够提供更多的附加有效信息,并为隐匿性腰椎管狭窄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关键词】 腰椎;轴向负荷;腰椎管狭窄;MRI对于可疑的椎管侵犯性疾病的诊断,目前多采用MRI及MRA检查。但是MRI检查腰椎时一般采用仰卧位,腰椎处于放松状态,导致腰椎负荷减低和椎管容积增大,不能真实反映脊柱和椎间盘在负荷状态下的病理生理变化,从而影响了一些腰椎疾病的诊治。20世纪80年代,国外关于MR

3、I检查中轴向负荷和体位重要性的研究屡见报道,认为仰卧位进行CT和MRI腰椎检查时的一些缺点可以通过施加轴向压力加以解决13。并且,瑞典、美国等国家已研制出“戴纳维”腰椎应力器协助CT及MRI检查腰椎异常。但该仪器价格昂贵,国内尚未推广使用。我科自行研制腰椎轴向负荷检查仪,以便为临床诊断提供更有价值的影像信息。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自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疑似腰椎管狭窄病人50例。病例选择标准:临床初步筛查,疑似腰椎管狭窄的患者;有慢性下腰痛、坐骨神经痛及神经性跛行等症状行常规非负荷MRI检查没有发现明显影像学异常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吉林地区成年人,男28例,年龄2965平

4、均(4115.4)岁,女22例,年龄2762平均(4016.7)岁。共100个间盘层面,L45 50个,L5S1 50个。采用自身对照,同一病人选择常规腰大肌放松体位(PRP)MRI检查与利用检查仪行腰椎轴向负荷仰卧位(ACE)MRI检查后进行比较,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并采用t检验分析各组数据。2 结果 采用附加有效信息(AVI)7标准,对50例患者的测量结果研究分析发现,在常规检查中5例DCSA130 mm2,25例DCSA75 mm2,20例DCSA在100120 mm2之间为隐匿性狭窄患者,20例中共有25个间

5、盘,L45 15个,L5S1 10个。将常规MRI检查与轴向负荷MRI检查结果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设定可信区间为95%,L45(t=19.314,t0.05=1.771,P005)、L5S1(t=9.722,t0.05=1.943,P15 mm2)并降到75 mm2(椎管狭窄的临界值)以下;PRP检查中可疑的椎间盘突出、侧隐窝狭窄、椎间孔狭窄或脊柱内滑液囊肿在ACE检查中变得明显。临床所见到的腰椎狭窄病人出现下腰痛、坐骨神经痛及神经性跛行等症状通常是在行走、站立时表现出来的,而在仰卧位时很少表现出来。原因可能是行走、站立的状态下黄韧带增厚或形成褶皱、椎间盘膨出加重、椎体轻度滑脱和小关节轻度

6、错位等因素导致椎管腔狭窄加重和神经根受压。而常规CT及MRI检查腰椎时都是在采用仰卧位,腰大肌处于放松状态状态下进行的,椎管腔面积增大和神经根受压减轻8不能真实反映脊柱和椎间盘在负荷状态下的病理生理变化,这也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些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而影像学检查无相关意义改变的原因之一。腰椎轴向负荷检查仪是模拟人体在站立状态下进行的CT和MRI检查,即病人仰卧位检查时,通过该仪器对腰椎施加轴向负荷(该患体重的40%50%)以反映腰椎管站立状态下的真实情况,可获得与临床症状相关的、有价值的附加信息,可为隐匿性椎管狭窄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但此类病人是否应进行积极的治疗还需进一步研究及探讨。【参考文献】 1 Nowicki BH,Haughton VM,Schmidt TA,et al.Occult lumbar lateral spinal stenosis in neural foramina subjected to physiologic loadingJ. AJNR,1996;17:160514.2 Willen J,Danielson B,Gaulitz A,et al.Dynamic effects on the lumbar spinal canal:axiall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