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诗歌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操作策略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诗歌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操作策略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诗歌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操作策略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诗歌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操作策略_第4页
小学语文论文:诗歌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操作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语文论文 诗歌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操作策略【摘要】 对于“读写结合”,世界各国都有相关研究。在古诗文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进行读写结合,效果明显。但具体该让读写如何有效结合,却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本文将试着从“水库式读写”、“太极图式读写”、“变脸式读写”、“扇形式读写”、“梯子型读写”等角度来探寻诗歌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操作策略。【关键词】 诗歌教学 读写结合 操作策略古诗是中国语言文字的瑰宝,语言凝练,意境悠远,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的含蓄、深厚,同时传承了我们民族的亘古情愫。近几年,古诗文在小学教材的篇幅越来越多,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新的认识。目前,古诗教学中,我们很多老师停留在

2、会背、会写、会解释的“三会”围栏里,对于古诗这种教材的理解表面化。有的老师干脆把古诗教学上成背诵课,我们不能不认为这些现象是目前古诗教学的误区,没能真正发挥出古诗教材独有的人文价值与艺术价值。另一方面,对于“读写结合”,世界各国都有相关研究,比如美国教育界认为“真正的学习”,实际就是“读写结合”的学习;日本教育家芦田惠之助与小砂丘忠义等强调的是,让课文成为学生模仿练笔的范例,充分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立足课文特点,及时进行随文练笔,引导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运用阅读中获得的体验和感受,丰富自己的表达,从而达到提高习作能力的目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

3、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读写结合是以学生学习的文本教材为平台,以阅读教学为基础,以习作训练为途径的语文双基训练。无论是田园诗、山水诗、怀古诗、送别诗、咏志诗等等,都可以通过读写活动促进学生的理解、感悟与表达,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读写活动仍存在以下几大问题:其主要表现有:(1)教师主宰。(2)活动无序。(3)知能脱节。(4)操作模糊。 (5)形式单一。(6)评价失衡。本文将试着从“水库式读写”、“太极图式读写”、“变脸式读写”、“扇形式读写”、“梯子型读写”等角度来探寻在诗歌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操作策略。策略一、“水库式”读写积累表达,先纳后吐从心理

4、学角度来说,写作中的“感悟”并不是奥秘无穷的东西,它其实是人脑在高度亢奋情况下信息纷呈并相互沟通所造成的那种最佳的“思维态势”。感悟的“突如其来”,看似偶然,实际上却有其必然性和规律性,那就是平日诸多“信息”的贮存、情感专一的思索,到了某种特定的情境下,如外界一个新“信息”的强烈刺激,一下子被“惊醒”过来。由此可见,表达是建立在丰厚积累的基础上的。反观学生的表达缺失,其实质就是“腹无诗书气难华”,文化积淀的虚空萎缩了表达的动力不会写,也不知道怎么写,所以也就不愿写了。因此强化积累,在积累中沉淀文学“腹语”,以“量(胸有所蓄)”变促“质(不吐不快)”变,从而进入“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

5、的境界,如此厚积而薄发,自然“写”得文思泉涌。所以,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积累,积累生活,积累感情,积累认识,积累知识,积累语言等等。 古诗相对篇幅较短,适于背诵。背诵于语感培养非常重要。背诵可以积累大量的字词和锦言佳句。字词的积累,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句子的积累,有益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背诵多了,就可以让人知道字词句的正确使用,判定字词句使用的优劣好坏;它不但可以让人引经据典,而且可以让人举一反三,模仿运用。语感正是在不断地积累、模仿中生成的。特级教师魏书生说:“背多了,语感增强了,说话、写文章就容易通顺。”新大纲明确指出:“对古诗的学习只要求获得初步的整体感悟,积累古诗文的精华和

6、儿童实际生活中的经验。”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加学生的古诗积淀,奠定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让学生从兴趣出发,在课外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一开始在量上有保底要求,继而,在质上有所提高,定期检查评比,利用一切零散的时间和学生一起积累、学习、竞赛。以保证他们的学习热忱,使他们“爱阅读”“会阅读”,为终生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具体操作上,还可从以下两方面引导学生:1、班级首先制订考级计划,学生每学期背15首诗为三级,背25首诗为二级,背30首以上的为一级。根据这一计划,让学生利用学校规定的每天课前准备3分钟读背古诗,每周集中背两到三首诗。要求学生人人参与,使每个学生的古诗吟诵水平在各自的基础上

7、都能得以提高。但这样的积累只是完成了阅读的内化过程,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将积累外化,也就是要运用好所积累的古诗,怎么运用呢?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如果一篇文章没有文采,就难以传扬开来。而文章要增添文采,最有效地途径,当首推古典诗词的运用了。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就是由于恰当地运用了古诗文而文采飞扬。因此,在古诗积累后,能引导学生灵活选择应用,那么,学生的语言表达将更丰富,学生的作文将更有文采、更有蕴味。具体的运用策略,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1、用作标题,亮出第一道风景;2、用来开头,先声夺人引人入胜;3、用来结构全篇,清晰明了文采斐然;4、用作结尾,余音袅

8、袅韵味悠长;5、用来行文,词采华美意韵丰厚。“诗言志,歌言情。”在行文中直接或间接地引用古典诗词来表情达意,能使文章词采华美、意韵丰厚,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策略二、“太极图式”读写读中有写,写中有读太极图中的黑白两色一动一静,互为其根,使得太极图有了丰富的内涵。在诗歌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一读一写,互为其根”,也必将能放大读与写的功用,使得课堂更为丰满。对于古诗教学,我们知道读懂“诗中之字”不是最终目的,更重要的还要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字外之音”,“知道怎样借助联想、想象通过揣摩、意会、调整、补充等手段对股市这种特殊的言语形式进行准确解读,渐渐能够将这种陌生言语转化为

9、自己的言语,提高言语智能水平。”如让学生在对古诗意思理解的基础上,合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古诗内容扩写具体,把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对景物的描绘,对事件的过程通过语言补充完整。例如学习了送孟浩然之广陵后,学生懂得了李白对老朋友情深谊厚。教师可启发:李白在什么情况下为老朋友送行?他怎么为老朋友送行?他们在黄鹤楼上怎么想的?会说些什么?看着孤帆远去,李白心情怎样?学生受到启发后驰骋想象,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情景跃然纸上。学习游园不值时,以“春色满园关不住”为切入点,让学生大胆“补白”,描绘出园中一片生机昂然的景象。 再比如一位教师在执教秋思时,就是很好地体现了“读中有写,写中有读”的“太

10、极”思想。 1、品味“见秋风”、“意万重”作者深沉的乡愁被一阵秋风引起,就想到要给家人写信。秋风怎样被作者感受到的?张籍在 (街上、院子里、大树下 )看到 听到 感到 。张籍“见”到秋风,引起了那些“秋思”?张籍见到秋风,(立刻、马上)想到了 想到了 想到了 。于是,张籍就铺纸执笔写家信。“家”字有三个意思:(本义和引申义)妻子或丈夫、家庭里的亲人、家族及亲人。说一说:张籍想给妻子写信,告诉她 张籍想给父母写信,告诉他们 张籍想给亲人们写信,告诉他们 这就是萦绕在作者心头的“意万重”。板书“意万重” 然而,作者的“意万重”都是由于这轻轻拂过的秋风引起的,作者没有明写想到了什么,思乡,只淡淡写到

11、“见秋风”,可见这平淡的“见”字包含着多么丰富的蕴含啊!再一次品味平淡之中饱含的深情。2、作者怎样写好家信的?听音乐,想象,写一段话(背景音乐、课件)(分组练习)见到秋风,张籍伫立秋风之中,提笔写到 夜深了,张籍徘徊反侧,在灯下写到 张籍一夜没睡,清晨在窗下深情地写到 古诗词言简意赅,一字千金,是极富魅力的。它讲究形象、色彩、韵律,每个字、词都是作者独具匠心所在。所谓“十年得一字”、“语不惊人死不休”更是古人锤炼语言的佳话。执教者将诗中的“见秋风” 作为教学这首诗的突破口,引导学生想象,丰富学生对“见秋风”的表象,加深对“意万重”的理解。这样对学生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学生对

12、这首诗有了整体的印象后,老师马上抓住诗眼“见”大做文章。安排了学生一次次想象“见到什么”“见不到什么”,“风是无形的,看不见但作者却感受到什么?”目的是希望学生在作者营造的意境中,在一次次的对比中,以有形的景来衬无形的思,循序渐进地引领孩子们探究、品味“见秋风”。前后又安排了多次不同类型的想象写话。“见秋风”“意万重”是联想,听诵读想象画面是一种表现想象写话,配乐想象家书是一种创造想象写话,多维度问作者是一种角色想象写话。在恰如其分的情感的激发下,学生的想象丰富起来,说话写话的训练就水到渠成。策略三、“变脸式”读写读后创写,活动有序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综观古人习文,诵读为第一要

13、义。诵读古诗词有助于学生欣赏古诗词的优美意境,领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接受艺术熏染。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优秀古诗词,是经过千年积淀仍然熠熠生辉的精华文化,这些名篇都是培养、训练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的很好例子,值得我们认真的欣赏品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出了诗的节奏、韵味,然后就可以引导学生以一首古诗词为“旧瓶”仿拟酿制“新酒”。这时候的“读”与“写”就像是川剧大师进行变脸表演,教师巧妙地激发学生进行诗歌创写,将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如仿照天净沙秋 ,学生创作天净沙归家 小车大手阳伞,拖鞋毛巾笑脸,佳肴奶茶果糖。学校归来,道出成绩好难;改写古诗悯农:种柑

14、日当午,汗滴柑下土,谁知手中果,颗颗皆辛苦。等等这类充满童真童趣的诗作,就是孩子们古诗创新的花苞。学生模仿古诗,开始自己的古诗创作,或者在学了儿童诗后,创作儿童诗,这样的过程不正是他们自我超越,自我创新的过程?模仿做诗带把孩子引入写作的殿堂。脱离孩子的生活情景、情感体验的写诗教学是枯燥无味的。相反,作文源于生活,为学生提供想象的依据,又高于生活,在创编诗歌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动手、动口、动脑、动心的“随心所欲”中学生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当然,“旧瓶装新酒”更多的还是为了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与热爱,

15、所以就算学生只能写写初级打油诗,也无妨。甚至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引入流行歌手周杰伦的一些颇具古典诗韵的歌曲,如东风破、青花瓷、发如雪等歌词欣赏,就能拉近学生与诗词的距离,品味到诗歌的魅力。还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完成一篇主旨与诗文相同,或内容与诗文相同,但体裁、人称等截然不同的习作,通过想象描绘出全诗或部分诗句的优美意境,完成对诗文的改写,用一种创新的形式对诗文进行诠释。如将一些具有童趣的情景诗(如寻隐者不遇小儿垂钓所见等)与记叙文、童话等文体进行互换也都是很不错的写作素材。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古诗文诵读,讲故事,读书心得座谈会,笔友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灵活运用归因

16、理论,多给学生以关心、鼓励、支持、帮助等正面强化,而少给以批评、指责等负面强化,积极帮助学生增强自我效能感,增强自信心,不断追求更高的成就动机和行为。或者展示读书笔记,创办文学社及其社刊等活动,给学生展示自己读书成果的舞台,帮助学生树立读书的信心,体会读书带来的成功与乐趣。并定期进行评比,给予适当奖励,给学生的“无条件积极关注”或强化来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成就动机。在循序渐进有步骤的训练和积极强化中,使他们的能力真正得以提高。 策略四、“扇形”读写读诗言志,借题发挥 诗歌教学的方法来源于对诗歌本质的理解。“诗言志”,这是自孔夫子以来,对诗的内涵的本质的认识。而“立象以尽意”,也是孔夫子有关诗歌形

17、式与内容关系的精辟见解。这都是中国历代诗家所遵循的宗旨,也是我们进行诗歌教学的出发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草蕴含着“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不可扼杀的”的深刻哲理。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一首古今传诵的写春景的名诗,它给人们以启迪的哲理是:一切新生事物、美好事物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任何人想压制它都是不可能的。然而,诗人表达哲理与哲学家阐述哲理的方式是有区别的。正如别林斯基所说:“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说话,诗人用图画和形象说话一个用逻辑上的论证,而另一个则用图画罢了。”古诗诗人在进行创作时,往往把

18、自己的情操、理想等融入景物描绘之中,或给人以鼓舞,或给人以启迪,因而诗中暗含深刻的哲理。在对诗歌内含哲理的理解之上,就可以引导学生由点及面辐射开去,形成一个个知识“扇面”,做到“阅读有心得”、“问题有看法”,把感悟人生哲理、发表独特见解作为教学的重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抽象思维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将诗歌当成话题材料,由此及彼,写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如学习题西林壁一诗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一下生活中在做事情的时候,只有高瞻远瞩,才能对事物进行全面的认识的基础上,写一篇短文和大家交流。另外还可以把从诗文提取的关键句或教材“思考与练习”板块的问题作为作文命题。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课后练习题训练时,未必强求学生

19、长篇大论,但求学生能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文从字顺。只要是学生的真实感受,哪怕只有三言两语,也应予以肯定,其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读诗需要一个诗意的氛围,教师还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营造一个开放的,有趣味性的和宽松的教学环境。如在教室中张贴一些学生的古诗文书法作品;在黑板的一角开辟“每周一诗”且定期更换;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凡此种种,旨在创建一个充满古韵的班级环境,使学生置身其中,随时受到传统诗文的熏陶和感染。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经典诗文诵读大赛”。在环境布置,活动展开中,营造一个极具人文气息的班级环境,提高班级品开展综合性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

20、勇于创新的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学过的古诗已经不少,可让学生把自己所记得的相关古诗词编辑整理归类录成古诗词集,对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体会古诗词的蕴含很有帮助。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还可以让学生把编好的古诗集配上插图、写上点评、注解,说明作者朝代;或者编好后为自己的“作品”写“记”或“序”,说明自己编辑的过程以及读古典诗词的感受等等。策略五、“梯子型”读写读写考评,相互支撑为了促使读写结合有长足的发展与前进动力,还要及时对学生的读写活动进行考评。读写活动与考评活动就像是支撑梯子的两根主竹竿,当这两个活动共同推进,相互支撑时,才可以更好地相互作用,就像是梯子有了横杆连接而可以不停延伸。梯子智慧型考评法是在学生的读写活动中,观察他们的行动,共同合作解释资料、制定标准、描述进展、收集结果、记录反思和表现、发展学生的优点以帮助他们改正缺点的过程。智慧型考评法不是评价学生考试分数,揭示学生的缺点,而是扩展到包括测查学生思考、分析、鉴赏、批评及整合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它强调成功,鼓励前进,使学生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与爱好,获得最重要的成功感,取得最有价值的成功,以此来帮助学生培养读写的自信心。考查学生语文诗文阅读表达能力发展水平,根据课程目标的阶段要求,对学生优秀诗文的背诵量、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