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四年下册《唱山歌》教案_第1页
小学音乐四年下册《唱山歌》教案_第2页
小学音乐四年下册《唱山歌》教案_第3页
小学音乐四年下册《唱山歌》教案_第4页
小学音乐四年下册《唱山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磨课环节之修改教案唱山歌教案修改原因:音乐课堂中“听”是主导,应当让学生多听多感受,深刻体会歌曲的情绪。教学目的: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教学重点: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教学难点: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教具准备: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圩)、视唱卡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情境导课1、视频桂林山水风光片创设情境,引导了解故事,激发学习情趣。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

2、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广西地杰人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生:刘三姐。师: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她美丽、聪明、活泼、可爱,用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那么她到底有多聪明,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教师播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场面。2、师:播放对歌优酷视频师: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 什么水面翻筋斗?鸭子水面翻筋斗,什么水面起高楼?大船水面起高楼,什么水面撑阳伞?荷叶水面撑阳伞,什么水面共白头?鸳鸯水面共白

3、头。 什么结果抱娘颈?木瓜结果抱娘颈,什么结果一条心?香蕉结果一条心,什么结果包梳子?柚子结果包梳子,什么结果披鱼鳞?菠萝结果披鱼鳞。 什么有嘴不讲话?菩萨有嘴不讲话,什么无嘴闹喳喳?铜锣无嘴闹喳喳,什么有脚不走路?财主有脚不走路,什么无脚走天下?铜钱无脚走天下。 师: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生:聪明、有智慧。师:是的,所有的问题刘三姐都是对答如流。那么,刚才我们看到的影片片段中,采用什么演唱形式?生:对唱。师:很好,什么是对唱?生:对唱就是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师:广西壮族被称为歌海,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随口就唱,唱的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情,他们用山歌作为感情交流的

4、工具,爱唱歌就像爱自己的生命一样。但是,当时有个恶霸地主不让老百姓唱歌,刘三姐就提出了对歌比赛,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了斗争。生:财主为什么不让老百姓唱歌?师:这要从故事的开头说起。广西壮族歌手刘三姐被恶霸地主陷害落水,沿江漂流,幸被一老渔夫救 起收留。三姐的哥哥刘二沿江寻找,好不容易才找到她。于是刘二兄妹与老渔夫一家住在一起,靠采茶、打猎为生。恶霸地主莫怀仁企图霸占茶山,他禁止姑娘们上山采茶,还妄想禁歌。三姐提出和莫怀仁对歌,如他能取胜,就可以禁歌。莫怀仁为赢得胜利,以重金请来三名秀才来对歌。结果大家也看到了,聪明的刘三姐凭自 己的智慧把三名酸秀才斗得狼狈不堪。同学们,莫怀仁能善罢甘休吗

5、?生:不能。师:是的,莫怀仁不甘心失败,又令爪牙把三姐抢到家里进行威逼利诱,三姐毫不屈服。老渔夫之子阿牛夜闯莫府,救出三姐。阿牛和三姐在生活中萌生了真挚的感情,他们用山歌表达了内心的情感,迁居到新的地方,开始了新的生活。师:故事讲完了,老师要问你们,刘三姐是哪个民族的?生:广西壮族的。二、学唱歌曲1导入师: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唱一唱?生:想。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片,放录音范唱唱山歌)。师:我们一起听录音范唱,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师:谁来说说歌曲的速度和情绪?生:中速、优美、婉转地。生:委婉动听地。生:甜美柔和地。师:你们说得都非常正确。这首歌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

6、据广西壮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刘三姐影片一上映,这首歌像插上了翅膀,立即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喜欢刘三姐,更喜欢她唱的这首歌。3再听,轻声随录音唱。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轻声随着唱一唱,注意观察:与我们以往学的歌曲记谱有什么不同?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生:(听后回答)以前一首歌中只有一个拍号,而这首歌中有两种拍号。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结合歌曲讲解)在这首歌曲中,四二拍与四三拍交替出现,叫作“变换拍子”。再次听赏,进一步感受变换拍子对歌曲情绪的影响师: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生:老师,这首歌中的“哎”特别长。师:很好,这首歌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字多音,旋律起伏,这也是难点

7、之处。4难点解决(1、2、3、4依次出示)。如何解决?5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放录音)。师:现在我们随录音来演唱这首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学生随录音演唱歌曲。6视唱曲谱(详细过程略)。1)划拍视唱。注意变换拍子略突出强拍。2)随教师的伴奏视唱(一人指谱)。7唱歌词,歌曲处理。教师弹琴,学生演唱。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师:现在你们把自己当成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再来演唱一遍歌曲。学生随老师优美的钢琴伴奏演唱歌曲。9设计演唱形式。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好,但老师听了,感觉还不解渴,我们刚才的演唱形式是生:齐唱。师:我们能否变换一下演唱方法?小组讨论一下,设计成什么形式。学生讨论并演唱。1)男女生接力唱,最后一

8、个“罗湾又多”齐唱。2)领唱与齐唱。3)创设情境,领唱在“江面”,齐唱在“岸边”。师(鼓掌):你们的演唱,仿佛把老师带到了山清水秀的广西桂林刘三姐的故乡。三、知识拓展壮族风俗歌会“歌圩”简介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许多民族音乐活动(出示卡片),最著名的是传统的风俗歌会“歌圩”。“圩”是“集会”的意思;“歌圩”就是赛歌、唱歌的集会。你们想不想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生:想。师:下面老师请同学们观看老师给大家搜集的图片壮乡风情(大屏幕)。1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文山壮族自治州等地。壮族地区有“歌海”之称,男女老幼都用唱山歌来表达情意。“歌圩”是壮族历史悠久的风俗歌会。2“歌圩”活动,有着许

9、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选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3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在壮语中被称作“窝墩”“窝岩”,意为“出野外玩耍”。由于这种活动互相酬唱,彼此对歌,所以古代人称之为“墩圩”。4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

10、;分 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5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彩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师: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介绍到这里,同学们可回去搜集相关资料,下课再交流。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学唱了优美的歌曲生:唱山歌。师:还简单了解了壮族风俗歌会生:“歌圩”。师: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民歌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壮族民歌海洋中的几滴水,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歌,学唱我们的民歌,让它

11、代代相传下去!最后,我们以优美的歌声演唱唱山歌结束本课。学生随教师钢琴伴奏有感情地演唱(领唱与齐唱)。磨课环节之制定量表  学习自主学习行为观察量表学校 年级 人数 授课教师 学科 课题 课型 观课教师 时间 环节观察项目自主活动形式记录等级ABC课前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信息        课中  了解老师的任务要求    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12、60;  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大胆质疑    有体验学习    有合作和探究的活动    学习策略促进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能对所学内容主动复习和归纳    课后有继续完成任务的兴趣和态度     教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行为观察量表学校 年级 人数 授课教师 学科 

13、课题 课型 观课教师 时间 环节观察项目引导自主活动形式记录等级ABC课前是否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网站等)    课中是否尊重学生的体验需求,并且给学生提供体验学习的机会    是否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    教师评价能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是否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    课后作业是否体现自主性    能否给学

14、生的课外探究提供空间      备注:在课前、课中、课后记录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预设。   等级一栏中,A表示效果很好;B表示效果一般;C表示效果不好。 巩固训练活动的有效性观察量表学校 年级 人数 授课教师 学科 课题 课型 观课教师 时间 教学环节巩固训练的知识 活动形式 活动层次性 活动用时巩固训练的效果ABC     &#

15、160;                                           磨课总结反思     &#

16、160;通过暑假和11月份两个阶段的研修,收获颇丰,感触很深,现总结如下:      一、总体感觉:按照三次备课,两次打磨的要求,研修教研组长王金艳老师制定完善了磨课计划。 组织开展了教学研讨专题活动,集中解决教学问题,有效促进打磨计划的顺利实施。 王芳老师认真完成了三次备课(基于个人经验、基于同伴互助、基于教学反思)的教案;针对两次打磨情况,老师们整理出个人反思;两次打磨后,进行了上课,并上传教学实录。 全组教师认真参与研课打磨、观课评课等活动;根据分工进行观课评课,合作完成观课报告,并已上传;磨课即将

17、结束,教师们已经感受到成长的快乐。通过这次课例打磨,提高了研修组全体成员的教研水平。 其中具体的磨课过程最为重要,需要密切合作,集思广益。      二、关于备课      基于第一次备课,王芳老师在研修小组成员的帮助下执教了这节课。课后,我们召开了备课小组会议,用心聆听了大家的评课意见和建议:课堂上容易受教案的束缚,教师的评价不及时,面对学生的生成,不能也不敢及时巧妙地点拨和引导,总怕节外生枝,影响整个教学的过程。于是,根据课堂上的生成,我们对教学目标的设计作了修

18、改,重新确立了教学重难点,调整了部分教学环节,随后进行了第二次备课并在同组成员的分工观课中执教了第二次课      三、关于上课     上课的重、难点把握准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时间安排合理。在大容量的课堂内容中,能清晰、明确重难点操作流程。使“重、难”点能充分被消化、理解和吸收。每个环节设计合理,符合文本及文本延伸,紧紧围绕文本展开教学环节。并且前一环节为后一个环节做铺垫,层层展开。环节与环节之间过渡连贯,流畅,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滴水不漏,完美结合。          四、关于听课、评课环节。    目的在于共同感受课堂的“精彩”和“困惑”,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听课时观课分工要明确,设计观察量表。评课不仅要评出优点,更要指出不足建议。    五、关于磨课。    磨课是指教师与其他成员围绕实践课不断地切磋商讨设计实践反思修改再设计再实践再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