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糖尿病用药治疗 危险因素危险因素 心脏病、中风以及血管病变:这些统称为心血管病变。心脏病、中风以及血管病变:这些统称为心血管病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心血管病变是引起人群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心血管病变是引起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死亡的首要原因。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显著升高。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显著升高。肾脏病变:糖尿病肾病是引起肾衰的最为重要的原因。肾脏病变:糖尿病肾病是引起肾衰的最为重要的原因。眼病:在全世界范围内,于新发生的失明病历中,糖尿眼病:在全世界范围内,于新发生的失明病历中,糖尿病是主要的诱因。病是主要的诱因。神经系统病
2、变:此病变将影响糖尿病患者感觉疼痛的神经系统病变:此病变将影响糖尿病患者感觉疼痛的能力,并且可以导致足部及下肢的严重的感染。能力,并且可以导致足部及下肢的严重的感染。 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所有的糖所有的糖尿病并发症可以通过严格血糖控制,从最大程度上进行预防。如果尿病并发症可以通过严格血糖控制,从最大程度上进行预防。如果糖尿病患者能将自己的血糖水平控制在接近正常的血糖范围内,则糖尿病患者能将自己的血糖水平控制在接近正常的血糖范围内,则糖尿病并发症就不会出现,或者出现得比较晚并且程度也较轻。严糖尿病并发症就不会出现,或者出现得比
3、较晚并且程度也较轻。严格血糖控制格血糖控制”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只要糖尿病患者能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只要糖尿病患者能够充分了解疾病所带来的危害,认真掌握够充分了解疾病所带来的危害,认真掌握“严格血糖控制严格血糖控制”的要领,的要领,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这一切都是可以做到的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这一切都是可以做到的 。 目前还没有完全认识到糖尿病的病因,但遗传及环境因素联合在一目前还没有完全认识到糖尿病的病因,但遗传及环境因素联合在一起有可能是引发糖尿病的原因,如病毒感染、不良饮食习惯以及久坐的起有可能是引发糖尿病的原因,如病毒感染、不良饮食习惯以及久坐的生活方式等。生活方式等
4、。 二、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二、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糖尿病是慢性病,应采用综合治疗原则,饮食控制、糖尿病是慢性病,应采用综合治疗原则,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体育锻炼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手段。治疗的目药物治疗和体育锻炼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手段。治疗的目的就是使患者的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范围,纠的就是使患者的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范围,纠正代谢紊乱,防止或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正代谢紊乱,防止或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I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突然,年龄多在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突然,年龄多在30岁以下,常岁以下,常发生酮症,依赖胰岛素治疗;发生酮症,依赖胰岛素治疗; 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缓慢,年龄多在型
5、糖尿病患者发病缓慢,年龄多在30岁以上,临床症岁以上,临床症状不明显,少见酮症发生,约有状不明显,少见酮症发生,约有2030病人需要胰岛素病人需要胰岛素治疗,并同时控制饮食、体育锻炼和应用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并同时控制饮食、体育锻炼和应用口服降血糖药物。 、胰岛素、胰岛素 胰岛素胰岛素(insulin)由由细胞分泌细胞分泌 分子量分子量 56000,酸性蛋白质,酸性蛋白质 51个氨基酸,由个氨基酸,由A、B二条多肽组成,其间通过两个二二条多肽组成,其间通过两个二硫键以共价相联。硫键以共价相联。 药用胰岛素由猪、牛胰腺提取,药用胰岛素由猪、牛胰腺提取,1965年我国科学家首年我国科学家首先合成
6、了结晶牛胰岛素,目前可通过重组先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目前可通过重组DNA技术利用大技术利用大肠杆菌合成人的胰岛素。肠杆菌合成人的胰岛素。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对代谢的影响对代谢的影响(1)糖代谢:降低血糖糖代谢:降低血糖 促进葡萄糖对细胞膜的主动转运促进葡萄糖对细胞膜的主动转运 加速葡萄糖的氧化和酵解加速葡萄糖的氧化和酵解 促进葡萄糖的利用促进葡萄糖的利用 促进糖原合成促进糖原合成 抑制糖原分解和异生抑制糖原分解和异生(2)脂肪代谢:抑制脂肪分解脂肪代谢:抑制脂肪分解 增加脂肪酸转运增加脂肪酸转运 促进脂肪的合成并抑制其分解促进脂肪的合成并抑制其分解 减少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生成减少游离脂肪酸和酮
7、体的生成(3)蛋白质代谢:增加氨基酸转运,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蛋白质的分解。蛋白质代谢:增加氨基酸转运,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蛋白质的分解。 促细胞生长作用促细胞生长作用 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IGF) IGF-l受体结合受体结合IGF-l和和IGF-2,促细胞生长。促细胞生长。作用机理作用机理 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已知胰岛素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已知胰岛素受体为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是由受体为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是由2个个亚单位亚单位(125000)和和2个个亚单位亚单位(90000)所组成,当胰岛素
8、与其受体所组成,当胰岛素与其受体亚单位亚单位结合后,结合后,亚基自身磷酸化,激活酪氨酸蛋白激酶亚基自身磷酸化,激活酪氨酸蛋白激酶(Tpk),迅速引起胞内其他蛋白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从而启动迅速引起胞内其他蛋白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从而启动了磷酸化连锁反应。胰岛素受体激酶被激活后通过第二了磷酸化连锁反应。胰岛素受体激酶被激活后通过第二信使如磷脂肌醇系统等产生细胞效应。信使如磷脂肌醇系统等产生细胞效应。 药动学药动学 口服无效口服无效 被消化酶破坏被消化酶破坏 皮下注射,吸收快、代谢快,皮下注射,吸收快、代谢快,t1/2为为9min,但作用可以维持数小时。但作用可以维持数小时。 肝和肾代谢,组织中的
9、胰岛素经胰岛素酶和肝和肾代谢,组织中的胰岛素经胰岛素酶和谷胱甘肽胰岛素脱氨酶灭活。谷胱甘肽胰岛素脱氨酶灭活。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1)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型型) (2) 非胰岛素依赖型非胰岛素依赖型(型型)糖尿病糖尿病 经饮食控制和久服口服降血糖药无效,经饮食控制和久服口服降血糖药无效,或各种急性或严重的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或各种急性或严重的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非酮性高血糖高渗性昏迷,严重的心、肝、肾、非酮性高血糖高渗性昏迷,严重的心、肝、肾、脑及眼的并发症。脑及眼的并发症。 (3) 继发性糖尿病,如垂体性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如垂体性糖尿病 胰岛素的制剂很多,其溶解度主要
10、取决胰岛素的制剂很多,其溶解度主要取决于它的物理状态,锌含量和缓冲液的性质,根于它的物理状态,锌含量和缓冲液的性质,根据其作用的时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类。据其作用的时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类。不良反应不良反应 1.低血糖反应低血糖反应 常见,为胰岛素过量所致常见,为胰岛素过量所致 症状:饥饿感、头晕、出汗、心跳、烦躁、惊烦甚至昏症状:饥饿感、头晕、出汗、心跳、烦躁、惊烦甚至昏迷。迷。 为了防止低血糖症的严重后果,应随时准备糖食,严重者为了防止低血糖症的严重后果,应随时准备糖食,严重者可静脉注射葡萄糖。可静脉注射葡萄糖。 2过敏反应过敏反应 发生率低,一般反应轻微而短暂。发生率低,一般反应轻微
11、而短暂。 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紫癜,偶可引起休克,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紫癜,偶可引起休克, 使用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以及脱敏疗法,严重反应者应使用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以及脱敏疗法,严重反应者应中断胰岛素治疗。中断胰岛素治疗。 杂质所致,近几年来应用高纯度制剂或人用胰岛素,很少发杂质所致,近几年来应用高纯度制剂或人用胰岛素,很少发生上述反应。生上述反应。 3胰岛素耐受性胰岛素耐受性(insulin resistance) 糖尿病患者应用超过常用量的胰岛素后没有出现明显的低糖尿病患者应用超过常用量的胰岛素后没有出现明显的低血糖反应,即发生胰岛素耐受,通常患者每日胰岛素用量超过血糖反应,即发
12、生胰岛素耐受,通常患者每日胰岛素用量超过200 IU的情况称为胰岛素耐受现象。的情况称为胰岛素耐受现象。 急性耐受性常因感染、创伤、手术或酮症酸中毒等并急性耐受性常因感染、创伤、手术或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而引起。发症而引起。 慢性耐受性与胰岛素抗体的产生有关,该抗体与胰岛素慢性耐受性与胰岛素抗体的产生有关,该抗体与胰岛素结合形成复合物影响胰岛素的生物活性,减弱了胰岛素的降结合形成复合物影响胰岛素的生物活性,减弱了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和胰高血糖素血糖作用;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和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时,可引起组织对胰岛素反应不敏感,也与慢性耐分泌过多时,可引起组
13、织对胰岛素反应不敏感,也与慢性耐受性有关。受性有关。 4. 其他其他 局部皮下脂肪萎缩:注射部位出现凹陷或硬结,局部皮下脂肪萎缩:注射部位出现凹陷或硬结,这可能与胰岛素制剂中有杂质有关,当这可能与胰岛素制剂中有杂质有关,当停止该部位的注射后缓慢自然恢复。处停止该部位的注射后缓慢自然恢复。处理措施包括勤更换注射部位,更换高纯理措施包括勤更换注射部位,更换高纯度胰岛素,也可以局部理疗。度胰岛素,也可以局部理疗。 浮肿:初用胰岛素者出现浮肿,这是由于水钠浮肿:初用胰岛素者出现浮肿,这是由于水钠潴留所致。轻症者在数日内可自行消退,潴留所致。轻症者在数日内可自行消退,浮肿较重者可用利尿药治疗。浮肿较重者
14、可用利尿药治疗。 药物剂量和用法药物剂量和用法 糖尿病患者表现的症状差异大,对胰岛素制剂的反应亦有糖尿病患者表现的症状差异大,对胰岛素制剂的反应亦有很大差异,因此,个体化用药是十分重要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很大差异,因此,个体化用药是十分重要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尿病患者, 在一般情况下,胰岛素的需要量为在一般情况下,胰岛素的需要量为0.6-0.7u(kgd)。一般一般2-4g糖给与注射糖给与注射1 IU胰岛素,轻型病例,每日给胰岛胰岛素,轻型病例,每日给胰岛素素20IU以下,重型病例以下,重型病例40 IU以上以上,中型病例,在中型病例,在20 IU-40 IU之间,对糖尿病昏迷,可将之间
15、,对糖尿病昏迷,可将100 IU胰岛素与葡萄糖胰岛素与葡萄糖50-100g一同静脉注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受病情轻重,病人一同静脉注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受病情轻重,病人的运动量,饮食的热量和成分等因素的影响,其剂量应按的运动量,饮食的热量和成分等因素的影响,其剂量应按每日尿糖总量或血糖超过正常标准的总量,来调整胰岛素每日尿糖总量或血糖超过正常标准的总量,来调整胰岛素的用量,的用量, 胰岛素给药方法的改进胰岛素给药方法的改进 1. 将胰岛素经鼻腔植入小片给药,缓慢释放胰岛素,可维将胰岛素经鼻腔植入小片给药,缓慢释放胰岛素,可维持几天或几周药效。持几天或几周药效。 2. 关闭环系统关闭环系统(clo
16、sed-loop systems) 小型胰岛素释放装置,可以根据体内血糖水平调节给药小型胰岛素释放装置,可以根据体内血糖水平调节给药的剂量和速度。的剂量和速度。 包括包括 葡萄糖传感器葡萄糖传感器 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 泵泵 胰岛素贮存库,胰岛素贮存库, 优点优点 理想地完全摹拟人体内胰岛理想地完全摹拟人体内胰岛B细胞的工作程序,迅速细胞的工作程序,迅速控制高血糖使之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而且稳定性较好,血控制高血糖使之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而且稳定性较好,血糖很少波动,这是一般的皮下注射治疗所不能实砚的。此外,糖很少波动,这是一般的皮下注射治疗所不能实砚的。此外,使用这一装置还可迅速纠正血脂
17、代谢索乱,这也是一般皮下注使用这一装置还可迅速纠正血脂代谢索乱,这也是一般皮下注射疗法所不能达到的。射疗法所不能达到的。 3.开放环系统(open-loop systems) 此系统是根据血糖的监测来调节传统剂量,采用皮下注射给药方法,能很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4.口服胰岛素 传统方法又创伤、不能模仿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口服方便无痛苦。 问题:失活;吸收。 解决方法:保护层或保护性酶抑制剂;吸收促进剂或粘膜表面活化剂 剂型:胶囊、胶丸、微囊。也又凝胶、片剂、乳液等。 缺点:剂量、消化道粘膜的毒副作用。3. 其他其他 Exubera,已完成,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期临床试验。对对299例例DM患者
18、应用的结果显示,达到并超过了注射胰岛素患者应用的结果显示,达到并超过了注射胰岛素的最佳水平的最佳水平(血糖浓度与注射胰岛素组相比,平均下降了血糖浓度与注射胰岛素组相比,平均下降了7),目前正等待目前正等待FDA审查通过。审查通过。 口服胰岛素口服胰岛素 胰岛素口服易被胃肠道酶破坏而失效,胰岛素口服易被胃肠道酶破坏而失效,近年来美国研究人员对胰岛素结构作了修饰,使之能近年来美国研究人员对胰岛素结构作了修饰,使之能抗降解破坏并能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应用大剂量时,抗降解破坏并能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应用大剂量时,可达到与注射胰岛素相当的降糖作用。可达到与注射胰岛素相当的降糖作用。 、口服降血糖药、口服
19、降血糖药 胰岛素是广泛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良药,但胰岛素是广泛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良药,但必须注射给药,这对于需要长期用药患者来必须注射给药,这对于需要长期用药患者来说,非常不便,人工合成口服降血糖药口服说,非常不便,人工合成口服降血糖药口服有效,使用方便。有效,使用方便。 1. 1. 磺酰脲类磺酰脲类 磺酰脲类药物作用于胰岛磺酰脲类药物作用于胰岛细胞膜上磺酰脲受体细胞膜上磺酰脲受体而促进胰岛素释放而促进胰岛素释放. . 第一代第一代 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 ,醋磺己脲,妥拉,醋磺己脲,妥拉磺酰脲磺酰脲 其作用弱,维持时间短。其作用弱,维持时间短。 第二代第二代 格列本脲格列本脲(
20、(优降糖优降糖) ),格列吡嗪,格列吡嗪( (美吡达美吡达) ),格,格列齐特列齐特( (达美康达美康. .其作用较第一代强,降糖作用维持时间达其作用较第一代强,降糖作用维持时间达24h24h。但这种长时间的降糖作用极有可能导致低血糖。但这种长时间的降糖作用极有可能导致低血糖。 第三代第三代 格列美脲、格列喹酮格列美脲、格列喹酮 克服了前两代的缺点,其作用强,起效快,作用维持时间较第克服了前两代的缺点,其作用强,起效快,作用维持时间较第二代药物短二代药物短(810h)(810h),导致低血糖的可能性减小。,导致低血糖的可能性减小。 格列美脲(格列美脲(1995年在瑞典首先上市)年在瑞典首先上市
21、)的降糖作用比甲苯磺丁脲的降糖作用比甲苯磺丁脲强强400400倍,较格列本脲强倍,较格列本脲强2 2倍,且无抗利尿作用,每日服用倍,且无抗利尿作用,每日服用1 1次即可次即可控制控制2424小时血糖,与此同时可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且低血糖的小时血糖,与此同时可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且低血糖的发生率很低。发生率很低。 格列美脲还有胰外作用,通过脂肪和骨骼肌细胞的葡萄糖运格列美脲还有胰外作用,通过脂肪和骨骼肌细胞的葡萄糖运载体载体4 4的转位作用,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轰的敏感性。的转位作用,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轰的敏感性。 格列美脲的最大特点在于其特异性地作用于胰岛细胞格列美脲的最大特点在于其特异性地作
22、用于胰岛细胞K K+ +-ATP-ATP通道而通道而几乎不与心血管系统的几乎不与心血管系统的K K+ +-ATP-ATP通道作用。通道作用。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降低正常人血糖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正常人血糖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胰腺至少保留胰腺至少保留3030正常功能正常功能 严重的糖尿病患者和完全切除胰腺的糖尿严重的糖尿病患者和完全切除胰腺的糖尿病人,或胰岛素分泌能力严重衰竭的糖尿病人病人,或胰岛素分泌能力严重衰竭的糖尿病人无效无效, 作用机制作用机制 直接刺激胰岛直接刺激胰岛细胞释放胰岛素细胞释放胰岛素 机制:与胰岛机制:与胰岛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140KD亚单亚
23、单位结构格列美脲与位结构格列美脲与65KD亚单位结合)亚单位结合),抑制,抑制ATPATP敏感的敏感的K K+ +通道,开放电压依赖性通道,开放电压依赖性CaCa2+2+通道,胞内通道,胞内CaCa2+2+浓度增加,胰浓度增加,胰岛素释放。岛素释放。 长期应用长期应用 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数量/ /受体的结合力。从而增加了受体的结合力。从而增加了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胰岛素的作用。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胰岛素的作用。 降低血清高血糖素的水平降低血清高血糖素的水平 药动学药动学 口服吸收快速、完全,生物利用度口服吸收快速、完全,生物利用度100100 药后约药后约l l小
24、时起效,小时起效,Tmax 23hTmax 23h代谢代谢 肝脏代谢肝脏代谢排泄排泄 原型及代谢产物约原型及代谢产物约6060经肾脏排泄,经肾脏排泄, 40 40经肝脏排泄,肾功能损害时经肝排泄增多。经肝脏排泄,肾功能损害时经肝排泄增多。 t t1/2 1/2 单剂单剂:5h:5h左右,多剂量左右,多剂量9h9h, 2436 2436小时在体内完全清除,小时在体内完全清除,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单用饮食控制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单用饮食控制无效的轻、中度型病例,对胰岛素耐受的病无效的轻、中度型病例,对胰岛素耐受的病例,可以和胰岛素合用,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例,可以和胰岛素合用
25、,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一般应在餐前一般应在餐前0.5h0.5h服药。服药。 不宜用于不宜用于I I型糖尿病患者。型糖尿病患者。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 毒性较低,较为安全,毒性较低,较为安全, 胃肠反应:有胃肠不适、恶心、食欲不振,腹痛和腹泻,胃肠反应:有胃肠不适、恶心、食欲不振,腹痛和腹泻,大剂量应用大剂量应用l l2 2月内可出现肝损害和胆汁郁积性黄;月内可出现肝损害和胆汁郁积性黄; 过敏反应:皮疹,药热,皮肤红斑等;过敏反应:皮疹,药热,皮肤红斑等; 低血糖反应:常因药物过量所致,尤以氯磺丙脲和格列低血糖反应:常因药物过量所致,尤以氯磺丙脲和格列本脲为多见,老人和肝肾功能不良者较易发生;本脲为多
26、见,老人和肝肾功能不良者较易发生; 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如嗜睡、眩晕、共济失调。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如嗜睡、眩晕、共济失调。 血液系统,粒细胞减少等。血液系统,粒细胞减少等。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 磺酰脲类药物有较高的血浆蛋白结合磺酰脲类药物有较高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因此与保泰松、水杨酸钠、吲哚美率,因此与保泰松、水杨酸钠、吲哚美辛、青霉素、双香豆素等会发生血浆蛋辛、青霉素、双香豆素等会发生血浆蛋白竞争结合,使游离药物浓度上升而引白竞争结合,使游离药物浓度上升而引起低血糖反应。此外,糖皮质激素、噻起低血糖反应。此外,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药、口服避孕药和氯丙嗪可降嗪类利尿药、口服避孕药和氯丙
27、嗪可降低磺酰脲类药物的降血糖作用。低磺酰脲类药物的降血糖作用。2. 2. 双胍类双胍类 甲福明甲福明( (甲双胍甲双胍) )、苯乙双胍、苯乙双胍( (苯乙福明苯乙福明) )。 药理作用及机制药理作用及机制 对糖尿病病人有降糖作用,正常人无降糖作用。对糖尿病病人有降糖作用,正常人无降糖作用。 机制: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机制: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 抑制肝糖原异生抑制肝糖原异生 抑制胃肠道吸收葡萄糖抑制胃肠道吸收葡萄糖 增加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能力增加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能力 降低血浆高血糖素水平降低血浆高血糖素水平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适用于肥胖和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可以与胰岛素合适用于肥胖
28、和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可以与胰岛素合用,治疗用,治疗I I型糖尿病患者;型糖尿病患者; 对胰岛素耐受的病人,如不宜用磺酰脲类,可用双胍类,对胰岛素耐受的病人,如不宜用磺酰脲类,可用双胍类,也可和第二代磺酰脲类合用治疗对胰岛素耐受的患者。也可和第二代磺酰脲类合用治疗对胰岛素耐受的患者。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厌食、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金属味。厌食、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金属味。 乳酸血症,苯乙双胍发生率多。乳酸血症,苯乙双胍发生率多。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脏血管疾病及重度感染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脏血管疾病及重度感染的病者,不宜用双胍类药物。的病者,不宜用双胍类药物。
29、、糖尿病的其他用药、糖尿病的其他用药 1.- 1.-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阿卡波糖( (拜糖平拜糖平) ) 放线菌培养液分离而得的复杂低聚糖。放线菌培养液分离而得的复杂低聚糖。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降低空腹血糖和减轻尿糖降低空腹血糖和减轻尿糖 降低甘油三酯和减轻体重降低甘油三酯和减轻体重 使全天血糖平稳、缓慢的维持在一定水平使全天血糖平稳、缓慢的维持在一定水平 改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使其不升高甚至降低,改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使其不升高甚至降低, 减少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减少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 预防预防DM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 作用机制:可逆性地抑制小肠粘膜的作用
30、机制:可逆性地抑制小肠粘膜的-葡萄糖苷酶葡萄糖苷酶活性,降低消化复杂多糖和蔗糖速度,延缓葡萄糖吸收,活性,降低消化复杂多糖和蔗糖速度,延缓葡萄糖吸收,可降低餐后血糖升高;可降低餐后血糖升高; 应用应用 可单用或与其他降血糖药合用治疗糖尿病(可单用或与其他降血糖药合用治疗糖尿病(型单用型单用无效)无效) 尤适用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尤适用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 尚有伏格列波糖(倍欣)、米格列醇尚有伏格列波糖(倍欣)、米格列醇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 体内几乎不吸收耐受性好、安全性高体内几乎不吸收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胃肠胀气,偶有腹痛、腹泻,低血糖发生率低。胃肠胀气,偶有腹痛、腹泻,低血糖发生率低。 2 2醛糖
31、还原酶抑制药醛糖还原酶抑制药 托瑞司他托瑞司他(to1restate) (to1restate) 糖尿病发病中,葡萄糖经醛糖糖尿病发病中,葡萄糖经醛糖还原酶催化转变为山梨醇过程加速,使红细胞、晶体、外周还原酶催化转变为山梨醇过程加速,使红细胞、晶体、外周神经和肾等组织中山梨醇含量增加,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病机神经和肾等组织中山梨醇含量增加,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病机制的主要环节,本药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并发的外周神经性制的主要环节,本药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并发的外周神经性疾病、不良反应较轻,常见有头晕、关节痛、腹痛、腹泻等,疾病、不良反应较轻,常见有头晕、关节痛、腹痛、腹泻等,肝肾功能不全、孕妇、授乳期妇女
32、及休克者不用。肝肾功能不全、孕妇、授乳期妇女及休克者不用。 3 3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增敏剂: 噻唑烷二酮噻唑烷二酮(thiazalidinedione)(thiazalidinedione)类:如曲格列酮类:如曲格列酮(96(96年年FDAFDA批准批准在美上市,在美上市,20002000年停止使用年停止使用) ),罗格列酮,比格列酮。,罗格列酮,比格列酮。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增加脂肪及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氧化;增加脂肪及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氧化; 增加糖原和脂质合成;增加糖原和脂质合成; 减少肝糖原输出及糖原分解;减少肝糖原输出及糖原分解; 增强对肝组织、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对胰岛素
33、的敏感性;增强对肝组织、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保护保护细胞及改善胰岛素应答的作用,细胞及改善胰岛素应答的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纠正糖、脂代谢紊乱纠正糖、脂代谢紊乱 降低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Ic)水平水平 不刺激胰岛素分泌,但作用依赖于胰岛素,不刺激胰岛素分泌,但作用依赖于胰岛素,若胰岛素严重若胰岛素严重缺乏则不能奏效。最突出的特点是能改善缺乏则不能奏效。最突出的特点是能改善细胞功能和胰岛素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但不引起低血糖。抵抗。降低血糖但不引起低血糖。可使餐后胰岛素、可使餐后胰岛素、C肽和胰岛素原下降。肽和胰岛素原下降。 机
34、制:直接与过氧化物酶机制:直接与过氧化物酶增殖体受体增殖体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PPAR)结合并激活而产生结合并激活而产生作用。作用。PPAR存在于肝脏、脂肪组织和骨骼肌中,该药能增存在于肝脏、脂肪组织和骨骼肌中,该药能增加末梢组织对糖的摄取和处理作用,并抑制肝糖异生从而降低加末梢组织对糖的摄取和处理作用,并抑制肝糖异生从而降低血糖。血糖。应用应用 主要应用于对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应用于对胰岛素抵抗的型糖型糖尿病患者。可单用或与胰岛素、双胍类或尿病患者。可单用或与胰岛素、双胍类或优降糖协同使用。单用效果也很理想。优降糖协同使用
35、。单用效果也很理想。 吡格列酮还可改善血脂代谢,使甘油吡格列酮还可改善血脂代谢,使甘油三酪三酪(TG)明显降低和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升高,延缓明显升高,延缓DM合并症的进程。合并症的进程。 4. 4. 餐时血糖调节剂餐时血糖调节剂 问题:问题: 磺脲类无论病人血糖浓度如何,持续刺激磺脲类无论病人血糖浓度如何,持续刺激细胞的作细胞的作用,导致低血糖,低血糖症是磺脲类降糖药最常见的副作用,导致低血糖,低血糖症是磺脲类降糖药最常见的副作用。按时进餐和加餐可以减少,但依从性差。用。按时进餐和加餐可以减少,但依从性差。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 耐受性耐受性 胃肠道副作用,胃肠道副作
36、用,202030%30%, 肾损害病人禁用。肾损害病人禁用。 曲格列酮曲格列酮 需要适当的胰岛素水平作为药物起效的先决需要适当的胰岛素水平作为药物起效的先决条件,除非通过补充或同时使用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以条件,除非通过补充或同时使用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以获得足够的胰岛素,否则曲格列酮可能在获得足够的胰岛素,否则曲格列酮可能在252555%55%的病人中的病人中无效,曲格列酮还有肝损害作用,因此在治疗前和治疗的无效,曲格列酮还有肝损害作用,因此在治疗前和治疗的头六个月应该监测血清肝酶。头六个月应该监测血清肝酶。 瑞格列奈(诺和龙)为氨基甲酰甲基苯瑞格列奈(诺和龙)为氨基甲酰甲基苯甲酸衍生物,是
37、一种全新的治疗甲酸衍生物,是一种全新的治疗型糖尿病型糖尿病的餐时血糖调节剂,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的餐时血糖调节剂,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限制餐后血糖升高,可以灵活、方便地餐时限制餐后血糖升高,可以灵活、方便地餐时服用。服用。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类似磺酰脲类,通过关闭类似磺酰脲类,通过关闭ATP-ATP-钾通道促进胰腺钾通道促进胰腺细胞分泌内源性胰岛素。细胞分泌内源性胰岛素。 与磺酰脲类的不同:与磺酰脲类的不同: 它在它在细胞膜上两个受体结合位点的亲和力细胞膜上两个受体结合位点的亲和力和磺酰脲相比明显不同。和磺酰脲相比明显不同。 不直接刺激不直接刺激细胞的胰岛素胞吐作用。只在细胞的胰岛素胞吐作用。
38、只在3 310mmol/L10mmol/L的葡萄糖浓度时才显著增加胰岛素的释放。而的葡萄糖浓度时才显著增加胰岛素的释放。而磺脲类则不同。磺脲类则不同。 保护小鼠胰岛素的生物合成保护小鼠胰岛素的生物合成 可以恢复可以恢复DNPDNP造成造成的小鼠胰岛素释放损伤。而磺脲类不同。的小鼠胰岛素释放损伤。而磺脲类不同。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适用于通过饮食、运动及其它药物控适用于通过饮食、运动及其它药物控制不佳的制不佳的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老年人及肾功能不良者。老年人及肾功能不良者。 应用原则是应用原则是“进餐服用,不进餐不服进餐服用,不进餐不服药药” 纳格列奈作用快持续时间
39、短。纳格列奈作用快持续时间短。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 耐受良好,少数有头昏、头痛,上感,乏力、震颤。耐受良好,少数有头昏、头痛,上感,乏力、震颤。食欲增加等。食欲增加等。 血脂代谢无不良影响。血脂代谢无不良影响。 低血糖:和磺脲类相比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减低血糖:和磺脲类相比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减少超过少超过50%50%,尤其是当病人自由地采取灵活,尤其是当病人自由地采取灵活/ /正常的正常的饮食模式时,这个优势更加突出。饮食模式时,这个优势更加突出。 为了减少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服用磺脲类的病为了减少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服用磺脲类的病人必须定时进餐,并需在两餐之间加餐,这样做必然人必须定时进餐,并需
40、在两餐之间加餐,这样做必然限制了病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质量的追求,而且在限限制了病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质量的追求,而且在限制热量、要求病人减肥的同时,又劝其在餐间加餐似制热量、要求病人减肥的同时,又劝其在餐间加餐似乎也不合逻辑。乎也不合逻辑。 4. 4. 其他:其他: . . 胰岛素降解抑制剂:氯喹、羟基氯喹。胰岛素降解抑制剂:氯喹、羟基氯喹。 抑制胰岛素酶活性及抑制胰岛素细胞外途径降解,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胰岛素酶活性及抑制胰岛素细胞外途径降解,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高血糖及高胰岛素血症。报道降低高血糖及高胰岛素血症。报道15000U/d15000U/d,经氯喹治疗后降低为,经氯喹治疗后降低为70
41、0U/d700U/d。 . . 钒:钒:19851985年发现降糖作用。年发现降糖作用。 主要有钒酸盐、钒氧化物及有机钒主要有钒酸盐、钒氧化物及有机钒 体内、外有胰岛素样作用体内、外有胰岛素样作用 降血糖和血脂。降血糖和血脂。 降血压降血压 口服硫酸氧钒口服硫酸氧钒50mg,bid,34w,50mg,bid,34w,可改善胰岛素耐药性可改善胰岛素耐药性 对对、型糖尿病均适用。已经进入型糖尿病均适用。已经进入期临床。期临床。(3)铬)铬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三价铬对人体有益,六价铬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三价铬对人体有益,六价铬是有毒的。人体对无机铬的吸收利用率不到是有毒的。人体对无机铬的吸收利用率
42、不到1,有机铬,有机铬可达可达10一一25。 铬对调节体内糖代谢、维持体内正常的葡萄糖耐铬对调节体内糖代谢、维持体内正常的葡萄糖耐量起重要作用,通过以铬为主要成分的量起重要作用,通过以铬为主要成分的“葡萄糖耐量葡萄糖耐量因子因子(GTF)“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利用。补充足够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利用。补充足够的铬可减缓糖尿病病程,有利于的铬可减缓糖尿病病程,有利于型糖尿病思者的血型糖尿病思者的血糖控制。糖控制。 铬每日推荐摄入量为铬每日推荐摄入量为50200微克,微克, 铬还未正式作为降糖药物进入临床。铬还未正式作为降糖药物进入临床。(5) 抗氧化剂抗氧化剂 烟酞胺烟酞胺(NA)、N-乙酞乙
43、酞-L-半胱氨酸半胱氨酸(NAC)、维生素、维生素C和维和维生素生素E。 氧自由基氧自由基(FR)和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NO)通过干扰线粒体呼吸链通过干扰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和损坏功能和损坏DNA而使胰岛细胞抗体出现在体循环中,这些而使胰岛细胞抗体出现在体循环中,这些抗体可在明显的抗体可在明显的IDDM之前之前8年被控测到。年被控测到。 NA 降低降低FR和和NO而干扰免疫介导的而干扰免疫介导的细胞损害;细胞损害; 增加细胞内增加细胞内NAD的储备的储备 因此可增加细胞内的能量供应。动物实验和临床证实,因此可增加细胞内的能量供应。动物实验和临床证实,NA可预防和延迟糖尿病的发生。可预防和延迟糖尿病
44、的发生。NAC和维生素和维生素C、维生素、维生素E NAC能够保护高血糖激发的胰岛素分泌功能、中度降能够保护高血糖激发的胰岛素分泌功能、中度降低血糖水平。低血糖水平。 维生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和维生素E单独用时无此作用,与单独用时无此作用,与NAC合用时合用时有疗效。有疗效。 组织学分析显示,抗氧化剂治疗组患者的胰腺组织学分析显示,抗氧化剂治疗组患者的胰腺细胞体细胞体积明显大于未治疗组。积明显大于未治疗组。 机制机制 抗氧化剂抑制了高血糖状态下由氧化物质造抗氧化剂抑制了高血糖状态下由氧化物质造成的成的细胞凋亡、而没有改变细胞凋亡、而没有改变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增殖。 因此认为抗氧化剂在因此认为抗氧
45、化剂在IDDM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三、其他治疗措施三、其他治疗措施 1. 1. 药物控制体重:药物控制体重: 食欲抑制剂食欲抑制剂 可影响可影响CACA类及类及5HT5HT等递质在下丘脑的合成、释放和摄取,抑制食欲,等递质在下丘脑的合成、释放和摄取,抑制食欲,减少食物的摄人量,从而减轻体重。减少食物的摄人量,从而减轻体重。 影响中枢影响中枢5HT5HT类的药物,如芬氟拉明、右芬氟拉明、氟类的药物,如芬氟拉明、右芬氟拉明、氟西汀等。西汀等。 芬氟拉明芬氟拉明 促进促进5HT5HT的释放,并抑制其再摄取,通过下丘脑的释放,并抑制其再摄取,通过下丘脑饱食中枢的作用,使食欲减退;且
46、能促进肌肉等组织摄取及利用葡饱食中枢的作用,使食欲减退;且能促进肌肉等组织摄取及利用葡萄糖,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还能抑制肠道内脂肪的吸萄糖,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还能抑制肠道内脂肪的吸收,并能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含量,影响脂质代谢。收,并能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含量,影响脂质代谢。 右芬氟拉明右芬氟拉明 是芬氟拉明的活性右旋体。作用比芬氟拉明更强。是芬氟拉明的活性右旋体。作用比芬氟拉明更强。该药可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及糖耐量异常,降低血脂。该药可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及糖耐量异常,降低血脂。 氟西汀氟西汀 通过阻滞通过阻滞5HT的再摄取,提高的再摄取,提高
47、5HT的功能,其降低的功能,其降低体重的程度与芬氟拉明相似。体重的程度与芬氟拉明相似。 影响中枢儿茶酚胺类的药物:通过促进中枢去甲影响中枢儿茶酚胺类的药物:通过促进中枢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破的释放,阻断肾上腺素和多巴破的释放,阻断NENE的再摄取,增加交的再摄取,增加交感神经的活性,产生饱感,摄食减少,降低体重。如感神经的活性,产生饱感,摄食减少,降低体重。如苯丁胺、溴隐亭等。苯丁胺、溴隐亭等。 苯丁胺苯丁胺 为苯乙胺的衍生物,具有增加中枢为苯乙胺的衍生物,具有增加中枢CACA类类递质发挥抑制食欲的作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递质发挥抑制食欲的作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DA受体激动剂受体激动剂
48、作用于作用于 DA受体产生饱感,抑制食受体产生饱感,抑制食欲。欲。 同时影响儿茶酚胺及同时影响儿茶酚胺及5-HT的药物的药物 同时抑制同时抑制NE及及5HT的再摄取;的再摄取; 诱发饱感,影响食物的摄入;诱发饱感,影响食物的摄入; 还可以间接兴奋还可以间接兴奋 3受体,增加代谢率;受体,增加代谢率;并可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及低密度脂并可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西布曲明为西布曲明为1997年年 FDA批准治疗肥胖症批准治疗肥胖症的新药。的新药。 抑制肠道脂肪消化吸收的药物抑制肠道脂肪消化吸收的药物 奥利司他奥利司他(o
49、rlistat)(orlistat)为胃及胰腺脂肪为胃及胰腺脂肪酶的抑制剂,减少脂肪的吸收,且降低小酶的抑制剂,减少脂肪的吸收,且降低小肠对脂肪的吸收,降低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肠对脂肪的吸收,降低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改善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脂蛋白胆固醇,改善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胆蛋白的比例。当采取较为平衡低热卡度胆蛋白的比例。当采取较为平衡低热卡的饮食方式时,能抑制大约的饮食方式时,能抑制大约3O%3O%摄入脂肪的摄入脂肪的吸收。吸收。 西米替丁西米替丁 为为 H2 H2受体阻滞剂,可通过减少胃酸的分泌,减轻受体阻滞剂,可通过减少胃酸的分泌,减轻饥饿感,限制饮食的摄人,从而降低体重。饥饿感,限制饮食的摄人,从而降低体重。 西米替丁悬液因为有其特殊的味道更能减轻患西米替丁悬液因为有其特殊的味道更能减轻患者的食欲。者的食欲。 据报道用西米替丁据报道用西米替丁400mg400mg每日每日3 3次治疗次治疗4343例超重的例超重的BMIBMI在在27.248.227.248.2的的型糖尿病患者,型糖尿病患者,1212周以后体重下周以后体重下降降5.O5.O土土2.2kg2.2kg,体脂由原来的,体脂由原来的29.929.9土土6.6%6.6%下降至下降至25.325.3士士7.4% 7.4% 。空腹血糖、血胰岛震、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空腹血糖、血胰岛震、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甘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产2万吨抗静电擦拭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 中西方大学教育的异同
- 心理护理诊断与措施课件
- 大学比赛策划书1
-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中学化学实验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兰州工业学院《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方案安全主题班会流程
- 华东理工大学《数据清洗》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赣东学院《玉器鉴赏》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非织造工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东营市三市东营2025年高考适应性考试烟台德州东营二模英语试卷+答案
- 咨询管理服务合同范本
- 自助贩卖机进驻合同协议
- 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形考任务三(占10%)-国开(ZJ)-参考资料
-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专业深度解读与应用培训指导材料之7:5管理要求-5.7 操作安全(雷泽佳编制-2025A0)
-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中考英语二模试卷
- 发行碳中和债券对股价的影响分析:市场反应与策略考量
- 输血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课件
- 《汉字书写笔顺》课件
- 2024年中级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备考资料
- 2024螺旋锥体挤土压灌桩技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