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自我总结_第1页
宏观经济学自我总结_第2页
宏观经济学自我总结_第3页
宏观经济学自我总结_第4页
宏观经济学自我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l 第九章 宏观经济运行与国民收入和衡量1. C+I=C+S=Y C代表消费,I代表投资,S代表储存,Y代表国民收入2. 加入政府部门之后变成:C+I+G=C+S+T G表示政府购买;T表示税收。3. 国内生产总值:GDP:在某一个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服务的最终市场价值。(GDP体现一国综合国力。政府税收多)4.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常驻居民在一定时期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比如说一个在美国工作的中国人所创造的市场假期也计入GNP,但是在中国工作的美国人却不计入)5. GNP体现国民的购买力。6.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VS 实际

2、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实际GDP:按不变价格评价的国内生产总值潜在GDP/潜在产出/潜在的国民收入:一个经济社会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一个经济社会的生产要素或经济资源被充分利用下所实现的产出。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CPI:反映价格水平变动对居民生活费用的实际影响7. GDP的核算方法支出法:GDP/AD=C+I+G+NX 消费支出+投资+政府需求+净出口额收入法:国内总收入(Gross Domestic Income, GDI) = A: 工资 + 利息 + 租金 + 利润 (要素收入) + B: 企业转移支付和间接税 + C: 折旧 (B、C同

3、样构成产品市场价值中的生产成本)l 第十章 总需求分析 国民收入的决定ü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ü 消费函数和储存函数消费函数:可以把消费看做是收入的函数:C=F(y) 即 C=C0+cY解释等式:C0为自发消费或自主性消费,c是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收入所引致的消费变动量,称为边际消费倾向(是一个大于零小于一的参数,MPC=c=C/Y,C为消费增加量,Y为收入增加量)平均消费倾向(APC)就是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例;平均消费倾向=消费/国民收入储蓄函数:是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假定储蓄仅受收入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储蓄是收入的函数,记为:S = g

4、(Y)S = YC=Y(C0cY)= -C0(1c)YMPS= S/Y APS=S/Y均衡产出:一个经济体总收入恰好与总支出相等时的总产出。投资乘数:变动一单位的投资导致的均衡产出变动的倍数。Y=mi *I(即国民收入增加量=投资乘数*投资增加量)且:Mi=1/1-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边际消费倾向越低,或边际储蓄倾向越高,那么乘数就越小,相反,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或边际消费储蓄越低,乘数就越大,换言之,花钱越多,乘数越大)政府购买乘数:变动一单位的政府购买导致的均衡产出变动的倍数。Mg=1/1-cY=mg*G税收乘数:变动一单位的税收导致的均衡产出变动的倍数。Mt=-c/1-c 

5、;Y=mt*T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变动一单位的政府转移支出导致的均衡产出变动的倍数。Mtr=c/1-c Y=mtr*T平衡预算乘数:政府购买和税收以相同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导致的均衡产出变动倍数。Mb=1 税收随收入变动条件下的乘数:mtr=c/1-c(1-t) t表示税率加速原理:国民收入或产出变化如何引起投资变化的原理。资本产出比: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导致资本量的增加量,即资本增加量与产量增加量之比。 加速数:也就是国民收入的变动所引致的投资变动的倍数。 (机理:当厂商增加投资后,会带动就业,收入以及消费的增加,而消费的增加会带动消费品部门,劳务部门及其他

6、相关部门的就业,收入消费增加,最终整个国家国民收入将会成倍l 第十一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投资函数:把非利率因素对投资的影响视为常数,并假定投资与利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得投资函数:I=Io-bi,(b为投资的利率弹性,利率每变动一个百分比引起的投资变动的数量)IS曲线: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和利率所有组合点的集合。投资对利率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 d 投资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越敏感d越大, 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IS曲线越平坦 乘数K的大小 乘数K越大,IS 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IS越平坦边际消费倾向b越大,乘数K越大,IS 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 边际税率t越大,乘数K越小,I

7、S 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反之则越小。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右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高,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小于储蓄规模,意味着需求未能消化当期的产出,产品市场供大于求。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的左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低,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大于储蓄规模, 意味着当期的产出未能满足需求,产品市场供小于求。货币需求:也称流动偏好,是指人们出于某些动机所愿意持有货币数量。L=kY-hi L=L1(Y)+L2(i)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性需求之和用L1来表示,由于他们都是收入Y的函数,因此记作L1(Y),货币的投机性需求用L2来表示,由于它是利率的函数,故记

8、作L2(i)。如果L代表货币需求,那么有L=L1(Y)+L2(i)交易性需求:个人和企业出于交易动机所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 预防性需求:人们为预防经济生活中可能的意外所持有货币数量。 投机性需求:人们出于投机动机所持有货币数量。 货币需求函数 流动性陷阱:在利率极低的时候,货币需求会趋向无穷大。 货币乘数: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的基础货币所导致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货币供给函数: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通货以及货币当局不能直接控制的个人和厂商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垂直于横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律规定的金融机构必须存入中央

9、银行里的准备金占银行所有存款的比率M为货币供给,L为货币需求。(复习课本289-294)LM曲线: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变动轨迹。LM曲线的斜率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 货币需求1对国民收入变化的反应越敏感 即k越大, LM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反之则越小。 货币需求2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越敏感 即h越大 , LM 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反之则越大。第12章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国际收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经济往来的全部货币收支状况。途径:金融贸易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项目资本项目(重要)官方储备项目误差与遗漏经常性项目: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主要记录当期

10、商品和服务在外国的销售收入以及从外国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经常项目:1.货物(输出、输入、贸易差额)2.服务(输出、输入、货物与服务贸易差额)3.转移支付资本项目:主要记录资本在国家之间的流动即国际资本流动。(一般的资金的国际流动是不可逆转的单边资金转移,因此反映在经常项目里,资本项目只影响国际收支平衡,不影响国民收入。国际收支平衡的表达式:经常项目+资本项目=0官方储备账户的作用1. 弥补一国的国际收支赤字,实现国际收支平衡2. 抵消由于国际收支变化所形成的对国内经济的冲击3. 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国货币汇率4. 官方储备资产也是一国金融实力的标志,并可以作为向外国借款的信用保证名义汇率:未

11、考虑两国价格因素,用一国货币交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实际汇率:用同一种货币来度量的国内价格水平和国外价格水平的比率。购买力平价:由两种货币在两个国家的购买力之比或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所决定的汇率。绝对购买力平价:在某一个点上,两国货币的汇率决定于两国国币的购买力的比率。相对购买力平价:指在一定时期内,反映两国物价指数相对变化的比率。相对购买力平价反映了A国与B国的通货膨胀的因素。单一价格定律:同一种物品在不同国家都应当按照同一价格出售。固定汇率制度:货币汇率基本固定,只限于一定幅度内变动并且由货币当局确定的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汇率直接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汇率制度。汇率的变动对国际收支

12、以及对一国的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 表现在对经常项目,资本项目两个方面的影响。 A.对经常项目的影响:若汇率下跌,本币贬值,有利于增加本国产品的出口,不利于外国产品的进口,出现外贸顺差,经常项目出现盈余,减少外贸逆差和经常项目的赤字,反之,若汇率上升,本币升值,外贸逆差,经常项目可能赤字。 B.对资本项目的影响:对资本项目中的长期资本流动影响不大,对短期资本流动产生重要影响,如果预期某国汇率下跌,会出现资本抽逃的现象,大量短期资本外流,反之,若预期改过汇率上升,短期资本会大量流入该国。J曲线效应:当一国货币贬值时,最初结果是不仅不能导致出口贸易额的增加,相反,还会导

13、致对外贸易状况的进一步恶化,从而使对外贸易出现逆差,使经常项目出现赤字。第2节 引入对外贸易后的宏观经济运行影响进出口贸易的因素:一是国民收入,二是实际汇率进口M与国民收入Y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66M=M0+mYM代表边际进口倾向,一般而言,进口与实际汇率也是正相关的关系。M=F(R)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外国的国民收入实际汇率BP曲线:国际收支平衡条件下各种利率与产出组合点的轨迹。P317页第十三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经济实现均衡增长充分就业稳定价格水平平衡国际收支财政政策:指政府通过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就业,价格水平的政策。货币政策:是

14、指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并通过变动货币供给带来影响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总需求,并进一步影响经济增长,就业和价格水平的政策。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会下降,从而可以更多发放贷款,从而增加货币供给量,从而,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再贴现率:如果政府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就要提高了再贴现率。(通俗理解,你拿着1000万的欠条去银行,如果他给你960,那么这40万就是再贴现,如果给你970,30万就是贴现率,比起40万, 40万的再贴现率肯定高,但是银行只给了960元,所以有利于紧缩性货币

15、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劵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当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时候,就要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反之,就要卖出有价证券(因为需要回笼货币)第2节 经济中的内在稳定器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指财政制度中存在能够自动减轻需求波动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和经济波动的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政府的税收制度,2)政府转移支付制度,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货币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指货币制度中存在能够自动减轻需求波动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和经济波动的机制,主要包括两个个方面:1)利率效应(凯恩斯效应)2)实际货币余额效应。(庇古效应)挤出效应:由于利率水平升高从而挤

16、出一部分私人投资而产生的效应。财政政策乘数:指在保持实际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购买支出的变化导致的均衡产出变动的倍数。 货币政策乘数:指在产品市场均衡或IS曲线不变时,货币供应量变动所引起的均衡产出变动的倍数。内在时滞:指从经济冲击发生到政府对经济冲击做出反应并制定出稳定经济的政策所需要的时间啊。外在时滞:指的是政府从实施稳定经济的政策到政策对经济运行产生实际影响所需要的时间。如果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则利率水平上升;反之成立。(扩张性财政政策提高了收入,提高了货币需求,但是货币供给不变,需求供给的均衡过程,必须提高利率降低货币需求。)如果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则利率水平下降

17、。(利率可以看做是货币的价格。因为银行需要付出一定利息,才能将民众手中的货币收集起来。紧缩性货币政策 = 货币供给降低 = 货币相对变的稀缺 = 货币的价格提升 = 利率上升。因为要回笼货币扩张性货币政策正好相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综合运用 必要性:A两大政策对利率的作用具有完全不同的效应B对私人部门的投资也具有完全不同的效应C在经济运行的不同阶段,两大政策的作用效果不同D与它们的时滞差异有关 组合适用的情况 A双松的经济政策(扩张+扩张):经济出现较大负缺口即经济萧条,通货紧缩,失业严重的经济过冷时被采用 B双紧的经济政策(紧缩+紧缩):产出出现较

18、大的正缺口即通货膨胀严重的经济过热时期采用 C松紧搭配的经济政策(扩张+紧缩):在经济增长出现停滞同时又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采用 D松紧搭配的经济政策(紧缩+扩张):适用于经济过热又通货紧缩的经济形势或经济过热但通货膨胀又不严重的情况下。溢出效应:当一国的经济扩张或收缩,通过对外贸易和金融市场导致其他国家的经济相应扩张或者收缩,所产生的这种效应被称为“溢出效应”回振效应(回波效应):指别国由于”溢出效应”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又会通过进口的增加使最初引起“溢出效应”的国家的国民收入再增加。为什么说本币贬值政策是一种以邻为壑的经济政策? A国宣布本币贬值,A国出口的

19、增加和进口的减少是建立在B国进口增加和出口减少的基础上的,从而必然导致B国净出口的减少,在其它条件不变时,B国的总需求会减少,最终导致B工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减少,导致B国的经济出现收缩或衰退。第十四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第一节 总需求函数和总需求曲线总需求(AD aggregate demand):是一个经济社会对产品和服务的总需求量。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总需求曲线: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下各种利率和收入组合点的集合第2节 劳动市场的均衡和总供给曲线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 AS):是在经济制度、资源数量和技术水平达到既定水平的情况下,一个经济社会或一个经济体在一定

20、时期中的总产量或总产出。工资粘性:短期内工资的调整是极其缓慢的。  在长期中,经济的就业水平并不随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而是始终出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上,此时的总供给曲线是惟一的一条垂直线。在短期中,劳动的价格即货币工资具有粘性,只要存在工资粘性,供给曲线就一定向右上方倾斜。所谓工资粘性,就是指在短期内工资的调整是极其缓慢的。于是厂商的生产成本通常不变或者变动很小。并且在短期,其他很多投入品的价格也是不变的,如厂房,机器。这时,如果产品价格上升,厂商的利润就会增加,在实际产出未达到潜在产出之前,厂商就会增加产量,于是,伴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产出便会相应增加,在此情况下,产出水平与价格水平就呈

21、现正相关的关系,这种正相关的关系就表现为一条向右上倾斜的斜率为正的短期总供给曲线。货币幻觉: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工人短期内未感觉到实际工资水平的下降。第3节 决定总供给的因素和总供给曲线的移动(1) 决定长期总供给的因素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决定因素:该经济体的潜在生产能力(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其他条件不变,如果要素投入量减少或者要素使用效率低下,长期总供给就会减少,长期总供给曲线就会向左移动,反之成立。)自然失业率水平(失业率上升,左移;失业率下降,右移)(2) 决定短期总供给的因素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决定于一个经济体的长期总供给能力(潜在能力)(图参考 P369)经济体的工资水平、投入品价

22、格(一般情况下,如果工资水平和投入品价格上涨,则往左移,反之成立)价格冲击的影响(总需求冲击(总需求扰动):指总需求的突然变动对经济运行的一种扰动。(逆向为突然减少,正向为突然增加)第4节 AD-AS模型和经济波动简述经济对于总需求冲击的动态反映过程和市场机制对总需求冲击的调整路径。答:经过一次逆向总需求冲击,总需求曲线向左平移,这时,在短期内实际的产出水平减少,由于实际产出水平小于潜在产出,因而经济中出现了产出负缺口。当经济中出现负缺口之后,会对价格水平造成下降的压力,伴随价格水平的下降,总需求量会增加,直到回到新的均衡点,实际产出水平回复潜在产出水平,价格水平下降解释总供给冲击和价格冲击,

23、说明经济中出现滞胀的原因 总供给冲击:指短期总供给的突然变动所形成的对经济的冲击。 价格冲击:指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预期之外的力量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剧烈波动对经济所形成的冲击。 经济中出现逆向总供给冲击(短期)或向上的价格冲击出现滞胀。价格冲击:指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预期之外的力量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剧烈波动对经济所形成的冲击。向上的价格冲击:由产品缺口和通货膨胀预期之外的力量所引起的价格水平大幅度上升对经济造成的冲击。(向下则相反)产出缺口:指的是经济体的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的差额。实际产出大于潜在产出为正缺口,代表着需求旺盛,供不应求,需要进一步扩大产能,随着正缺口的

24、扩大,经济出现过热的状况。实际产出小于潜在产出为负缺口,表示市场需求不足,经济衰退第15章 通货膨胀、失业与产出波动通货膨胀:指在一段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或者价格水平持续显著上涨的经济现象。 通货紧缩::指在一段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或者价格水平持续显著下降的经济现象。 恶性通货膨胀:价格水平每年以百分之一百万的速率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简述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 A通货膨胀可能会改变收入以及财富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再分配。 不利于货币收入固定者,有利于收入不固定者 对储蓄者有不利影响 债权人的利益受损,债务人获得意外收益 B会在

25、很大程度上降低经济效率,使资源无法最优配置 通胀爆发后,作为市场信号的价格扭曲,人们无法根据价格信号判断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变动趋势 过高的通胀率扭曲了人们对货币的使用,难以使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厂商利润最大化 C对社会总产出的影响 短期内,温和的通货膨胀与产出水平是正相关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长期内,奔腾的和超级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增长。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一般成因3.简述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理论、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和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由于总需求的增加超过总供给而引起的价格水平持续显著上涨的经济现象。(当经济中的资

26、源已被充分利用即实现充分就业后,总需求的继续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持续显著上升的经济现象,分为: A.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认为形成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工资的涨幅要高于劳动生产率涨幅) B.利润推动的通胀理论把通胀的原因归结为产品市场的非竞争性(垄断企业通过提高产量和产品价格,价格水平的上升速度超过生产成本的增长速度,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结构性的通货膨胀:仅仅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化导致的价格水平持续显著上涨的现象。(工会追求工资均等化和公平原则的压力下,整个社会

27、的货币工资增长速度具有同步增长的趋势)第4节 失业与奥肯法则自然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状态下的摩擦性失业率。 摩擦性失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存在难以避免的摩擦因素所造成的短期局部性的失业。奥肯法则:产出波动和失业变动之间在数量上的相关关系,即实际产出增长率每高于潜在产出增长率1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下降0.5个百分点。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第一张为短期菲利普曲线,第二张是长期菲利普曲线。因为短期内的通货膨胀是对经济有利的,所以通货膨胀率越高,失业率越低,图中 表示的是通货膨胀率,u表示的是失业率。长期的菲利普曲线表明在只存在自然失业率的情况下,经济社会实际上已

28、经实现了充分就业,且长期事业水平与价格水平无关。8. 通货膨胀在国家之间是怎样传导的?怎样防范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 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一般有两个途径:贸易途径和货币途径。 从国际贸易的传导过程来看,如果原料和能源出口国发生了通货膨胀并导致原料和能源价格上升,那么必然会抬高原料和能源进口国的生产成本。假定A国由于需求膨胀而引发了通货膨胀,在A国的商品市场上,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为了弥补国内的供需缺口,A国可能采取的措施有两个,一是增加从B国的进口,二是减少向B国的出口以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这样,B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内总需求超过总供给,产生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通过

29、货币途径在国家间传导的条件有两个:固定汇率制且资本可以在国家间自由流动。假定A国存在通货膨胀,即A国货币供给过剩,这会增加A国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从而导致A国的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此时B国的国际收支出现盈余,并导致外汇储备增加。如果B国的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不采取对冲政策,即当外汇储备增加时政府并不采取措施减少国内信贷投放,那么B国的基础货币以及货币总供给就会增加,在国民收入增加率不变的条件下,B国出现通货膨胀。10.试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和政府反通货膨胀的政策。(p405) A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抑制总需求。 B收入政策:政

30、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的对工资收入和产品价格上升进行某种限制的政策,借助于工资与物价管制,道义劝告和改变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等方法实现。 C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制定和调整税收政策,增加有效供给的政策,对通货膨胀预期的管理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反通货膨胀。第十五章: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即国民收入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从长期意义来讲,经济增长不是指实际产出的增加,而是一国潜在产出的增长)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粗放型经济增长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影响生产率提高的因素包括:技术进步 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的积累经济增长模型 哈罗德不稳定原理:当实际经济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不一致时,经济中不仅没有一种力量能够对这种非均衡进行自我纠正,而且还会产生更大的偏离。.1.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怎样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p412) A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劳动、资本、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投入的劳动数量和资本数量越多,产出就越多,经济增长就越快。 B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在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越高,总产出增长就越快。而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