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免疫调节_第1页
学案—免疫调节_第2页
学案—免疫调节_第3页
学案—免疫调节_第4页
学案—免疫调节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生物学案(必修3)课题第4节 免疫调节主备人:刘海军学习笔记【学习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关注爱滋病的流行和预防。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学习重点】理解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学习难点】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学法导航】一、自主突破(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是由 、和 、 组成的。1.免疫器官: 、 、 、 、 ;2.免疫细胞: 、 ;3.免疫活性物质包括 、 、 。(二)免疫系统防卫功能:1免疫的概念和类型(1)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也不针对某一特定类型的病原体,而是针对于 都有防御作用。第

2、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2)特异性免疫:出生后在与病原体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第三道防线:主要由 和 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第1页,共8页2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做 。抗体由 合成并分泌。3.体液免疫:(1)参与体液免疫的主要淋巴细胞是 ,其功能是增值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2)抗体的作用: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抑制病原体对人体细胞的粘附、抗原和抗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基团,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3)记忆细胞的作用:产生更快、更强的二次免疫。具有特异性识别性。4细胞免疫: 参与细胞免疫的主要淋

3、巴细胞是 ,其功能是增值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接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5防卫功能异常:防卫功能过强:(1)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将 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例如: 。(2)过敏反应: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 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 或功能紊乱。特点: 、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 ,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 和个体差异。 防卫功能过弱:(AIDS)免疫缺陷病(1)病因:是 (HIV)引起的。(2)机理:破坏 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并逐渐使人体的 瘫痪,功能瓦解,最终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病菌、病毒的入侵,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

4、亡。(3)传播途径: 、 、 。第2页,共8页(三)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可以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 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 。(四)免疫学的应用 的发明和应用是现代医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根据抗原能和 相结合的特性,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得以解决,也涉及免疫学的应用。二、合作探究1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起了什么作用? 2记忆细胞起到什么作用? 3. 讨论:切除小鼠的胸腺,小鼠的免疫功能会受到哪些影响?4通过体液免疫机体只能消灭体液的病原体,如果病原体侵入了细胞,抗体就无能为力了,消灭这些病原体通过什么途径呢?5.思考:在第三道防线中能特

5、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哪些?第3页,共8页三、拓展提升1抗原可以来自体外,也可以来自体内(如:癌细胞,损伤、衰老的细胞等)。抗原最重要的特点是具有特异性,即:能引起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并与之特异性结合。2抗体是一种分泌蛋白,参与合成与分泌的细胞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等。3体液免疫:(1)感应阶段:抗原进入机体后,大多数病原体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经过处理的病原体,其内部隐藏的抗原暴露出来。然后,吞噬细胞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

6、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小部分B细胞形成记忆细胞,该记忆细胞可以在体内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仍保持对该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及时将抗原清除。第4页,共8页(3)效应阶段:在这一阶段抗原成为被作用的对象,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例如,抗体与入侵的病毒结合,可以抑制病毒繁殖或是对宿主细胞(寄主)细胞的黏附,从而防止感染和疾病的发生;抗体与病毒结合后,可以使病毒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在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

7、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等等。4细胞免疫:图中虚线表示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的免疫过程。(1)抗原传递给T细胞:大部分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将暴露的抗原传递给T细胞。(2)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大部分分化为效应T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T细胞。(3)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失去寄生基础的病原体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失。5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吞噬细胞虽然能识别抗原,但是不具有特异性,而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6同一生物体内各种免疫细胞的功能不同,但是所含遗传物质相同,因为它们来自于同一个受精卵的分裂和分化。7吞噬

8、细胞不仅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还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感应阶段、效应阶段起作用。8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的区别(以体液免疫为例)(1)形成的途径不同:初次免疫时,病原体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抗原)T细胞 淋巴因子 B细胞(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分化形成浆细胞和少数记忆细胞浆细胞合成丙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发生进一步反应;二次免疫时,由记忆细胞直接接受抗原刺激,并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2)识别抗原的细胞不同:第5页,共8页初次免疫时识别抗原的细胞为B细胞,二次免疫时识别抗原的细胞为记忆细胞。(3)反应速度不同:初次免疫从抗原侵入至B细胞接受刺激所花时间较长,而二次免疫过程中记忆细胞对

9、抗原十分敏感,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直接接受刺激并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因此,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反应快。(4)反应强度不同:二次免疫反应和初次免疫反应相比,具有反应更快、更强烈,抗体产生的数量更多的特点,能在抗原侵入且尚未为患之前将它们消灭。所以,成年人比婴儿患传染病的概率小。有些抗原诱发产生的记忆细胞能对这种抗原记忆终生。(5)曲线表示不同:如右图,曲线a中AB段与曲线b表示机体分别受到抗原甲和乙的刺激后初次免疫的情况,曲线a中BC段表示机体再次受到抗原甲刺激后发生的免疫情况,其与AB段差别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抗体产生的速度不同;二是抗体产生的量不同;三是抗体的维持水平不同,

10、二次免疫时水平较高。9过敏反应的作用机理:(如下图)第6页,共8页四、学后反馈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C.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2.下列免疫活动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消化液将食物中的细菌杀死 B.抗体抵抗天花病毒C.溶菌酶杀死细菌 D.白细胞吞噬病菌3.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吞噬细胞的胞吐作用 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对病菌的胞吐作用皮肤的阻挡作用 效应T细胞

11、与靶细胞接触抗体与细菌外毒素结合A.B. C. D.4.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的细胞是()A. T细胞B. B细胞 C.吞噬细胞D.红细胞5.B细胞和T细胞共有的特点是()A.产生抗体 B.产生记忆细胞 C.导致靶细胞裂解D.与抗原特异性结合6.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天花病毒、结核杆菌是抗原 B.抗原一般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C.抗体一般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 D.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球蛋白7.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 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

12、吸道8.现有一幼鼠,先天无胸腺,此小鼠的免疫状况是()A.有全部的细胞免疫能力B.丧失一切免疫能力C.有全部的体液免疫能力D.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9.关于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淋巴因子通过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作用B.机体一旦接触过敏原就会发生过敏反应C.效应T细胞都是由T细胞经增殖、分化形成的D.人体获得某种免疫能力后,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将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10.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第7页,共8页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1

13、1.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据图回答:(1)图中表示。 (2)过程表示吞噬细胞对抗原进行并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过程表示。 (3)在图中众多类型的免疫细胞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4)已免疫的机体,再次遭遇同种病毒侵入时,其免疫过程主要是(填图中序号)。 12.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1)人体免疫器官主要包括(至少答出两个)。如图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免疫细胞,和表示免疫分子。 (2)以下不属于第一道免疫防线的是。 A.溶酶体B.汗液 C.口腔黏膜 D.胃酸(3)图中细胞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因此这一免疫过程的特点是。 (4)图中和的名称分别是和;和分别表示 和。 (5)接种疫苗后,若有相应病原体再次侵入人体,则人体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结合图示分析此现象的原因: 。 13.狂犬病病毒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即狂犬病。从感染到发病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一般有2周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