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瓷器介绍_第1页
出土瓷器介绍_第2页
出土瓷器介绍_第3页
出土瓷器介绍_第4页
出土瓷器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青花龙纹围棋罐 元代(12711368)高11.2厘米1988年出土于珠山北麓风景路。鼓形,有盖,卧足,足底无釉。盖与罐身作子母口套合。外壁绘青花五爪赶珠龙两条,盖绘青花龙纹。内壁施白釉。该器与陕西省耀州窑北宋青釉刻花围棋罐造型相同。由于纹饰为双角五爪龙,根据元史及元典章记载,推知该器为元代帝王的专用瓷器。2、青花龙纹围棋罐 元代(12711368)口径7.3、通高9.6厘米1988年出土于珠山北麓风景路。直口,鼓形,靠近底部处有一圈凸起的弦纹,涩底圈足。外壁绘青花双角五爪赶珠龙两条,盖绘金刚十字杵纹。3、青花龙纹罐 元代(12711368)口径8.3、底足8.5、高14.6厘米1988年

2、出土于珠山北麓风景路。直口,丰肩,底部收敛,圈足,涩底洁白。外壁绘青花双角五爪龙两条。4、青花龙纹桶式盖罐 元代(12711368)底径15.9、通高22.8厘米1988年出土于珠山北麓风景路。直桶形,涩底圈足,盖与罐以子母口套合。外壁绘青花双角五爪龙,间饰青花折带云,底部饰以山石小草。盖绘青花双龙五爪龙,盖沿饰青花锦纹。5、青花龙纹砚盒 元代(12711368)底径30.4、通高11厘米1988年出土于珠山北麓风景路。盒底内心凸起一柱体,柱体与器壁之间形成一宽且深的沟道,内施白釉。外壁微敛。盖为窝盘式,与盒底作子母套合。器盖绘青花双角五爪龙两条,盖沿绘青花折带云。砚盒外壁绘青花海水纹。该器造

3、型与1980年景德镇近郊宋墓出土的一件印“砚”字青白瓷小盒相似,参照清乾隆钦定西清砚谱卷五刊“宋澄泥辟水砚”,可知该器为瓷辟水砚。6、蓝釉白龙纹盖罐 元代(12711368)口径9.3、底径8.3、通高17.8厘米1988年出土于珠山北麓风景路造型、纹饰与青花龙纹罐相同。该器以宝石蓝釉为地,罐身堆两条凸起的白龙,龙身鳞片以细线刻出,该器装饰集堆、刻工艺于一身,纹饰清晰生动。盖蓝釉地堆白变形莲瓣一周,莲瓣内饰火珠。7、釉白龙纹砚盒元代(12711368)底径29.3、通高11.5厘米1988年出土于珠山北麓风景路造型、纹饰与青花龙纹砚盒同。该器外壁以宝石蓝釉为地,龙纹则以堆白为之,纹饰凸起,龙身

4、鳞片刻线清晰可见。8、孔雀绿釉金彩龙纹砚盒 元代(12711368)底径32.5厘米1988年出土于珠山北麓风景路造型与青花龙纹砚盒及蓝釉白龙纹砚盒相同。器外施孔雀绿釉,釉上饰黄金彩双角五爪龙纹,惜大部分脱落。盒底涩胎中央一圆孔与空心柱体连通。9、卵白釉印花龙纹高足碗 元代(12711368)高13厘米景德镇市近郊元墓出土撇口,弧壁,底部丰满。柄为细长柱形,足底外撇。足内中空无釉,但是把、碗连接处可见一圈淌釉,故知其为釉接。碗内壁印张嘴五爪龙两条,碗心印变形莲瓣纹,其印纹凸起清晰。该器与上海青浦县龙固元代任氏墓出土的卵白釉印花云龙纹高足碗相似。由于该器龙为五爪,似为元代官窑(浮梁磁局)的产品。

5、11、青花蕉叶竹石纹执壶 明 洪武(13681398)口径7.4、腹径19.5、底径11.2、通高38厘米1994年出土于珠山东门头壶身作玉壶春瓶式。弯流细长,绕饰缠枝茶花纹,并以一云板形饰件与壶身相连。曲柄有棱状凸起并饰缠枝栀子花,内侧饰以卷草,上有一小系,下端与壶身连接处有三铆钉,当系仿自金属器皿。壶腹以青花绘芭蕉、竹、湖石组成园林小景。颈部以如意云头与钱纹隔开分绘缠枝菊、蕉叶纹各一周。底部饰以变形莲瓣一周,足壁饰回纹,足底施白釉。盖顶绘莲瓣,口颈饰回纹一周。日本东京松冈美术馆收藏的一件洪武釉里红执壶,其造型和纹饰与该器基本相同。36、釉里红地白缠枝莲纹大碗 明 洪武(13681398)口

6、径38、底径15.8、高18厘米1994年出土于珠山东门头外壁纹饰为红地白花纹,构图严谨,线条流畅、老练,似据同一粉本、出自同一工匠之手。43、青花伊斯兰花纹双耳扁壶 明 永乐(14031424)口径3.3、腹径21.3、底纹6.8、高30.2厘米1994年出土于珠山东门头足呈椭圆形,底施釉。颈部饰缠枝菊纹一周,对应壶身各饰伊斯兰式花纹,周绘卷草。90、红地白龙纹梨形壶 明 永乐(14031424)口径4.1、腹径8.8、底径5.6、壶身高9.9、通高12.6厘米1984年出土于珠山壶身作梨形,内施白釉。圆口,珠顶盖。弯流曲柄。盖沿与柄的上端各有一小系。圈足外高内浅微外撇,足内满施白釉。壶身通

7、体红釉,留白处以白釉绘双龙戏珠,间饰祥云十四朵。腹下部与盖以白釉饰变形莲瓣一周。珠顶绘作花蕾状。流两侧与足外壁白釉上饰以卷草。105、甜白釉爵 明 永乐(14031424)口径(流至尾)15.2、通高11.2厘米1982年出于珠山据宋人朱熹撰<<绍熙州县释仪图>>谓:爵的舟形口较尖的一端称为“尾”,较圆的一端称之为“流”,口沿上的一对角形物称之为“柱”,腹的小环为“鋬”。该器口若舟,舟形口沿上立着一对短柱。流短而圆。尾较细尖长,底似釜。釜底有三足。腹圆而浅,外腹下部有一接头即弦纹一周。腹外一侧有一半圆形鋬。此器内外均施满甜白釉,仅平底无釉,底心有一支钉痕.150、青花闹

8、潮龙纹窝盘 明 宣德(14261435) 口径30.7、底径23、高6厘米 1993年出土于珠山 直口,弧壁,圈足,褐砂底。盘心满绘海涛纹,一龙升腾于海涛上,内壁绘神态各异的三条龙,外壁绘云纹,近口沿处书六字横款。239、洒蓝刻龙纹钵 明 宣德(14261435) 口径26.4、底径13.2、高13厘米 1983年出土于珠山 敞口,弧壁,浅圈足,白砂底。外壁施洒蓝釉,釉下刻两条云龙,口沿边刻海涛纹,下部刻莲瓣。钵内白釉,青花书六字双圈款。洒蓝是以钴为着色剂,蓝中夹以白色小斑块,分布自然,有如雪片挥洒在蓝釉上,故又名“雪花蓝”、“青金蓝”,创烧于宣德官窑。324、斗彩天马纹天字盖罐 明 成化(14651487) 高11.7厘米 1987出土于珠山成化地层 外壁绘云纹、天马、海水。天马二蓝一红一黄,两膊有火焰,肩部及底部绘填黄彩蕉叶纹一周。盖面微拱,绘海水和填红彩的天马。底部用青料一“天”字。363、三彩鸭形香熏 明 成化(14651487) 高25.3厘米 1987年出土于珠山成化地层 该器分上下两截:上半截为盖,下半截装盛香料,以子母口相合。鸭昂首张嘴作鸣叫状,足与中空的方形器座衔接。器底与鸭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