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小学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技能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里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会用“暂时”、“凝视”造句。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件读懂课文;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感受李白与孟浩然分别时的情景。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中有关送别的场景等,仔细观察,展开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小组合作,自读感悟,表演,创设情境,探究抓住重点句子感悟体会诗人与朋友间聚散依依的浓浓情谊。以朗读为重点,学生探究,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用整体感知,重点研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为主的模式来掌握内容,领悟内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李白与孟浩然分别时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间聚散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朗读感悟、想象、表达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内容】本课是一篇文包诗,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内容就包含在课文中,重点围绕李白与孟浩然送别的场景而展开,使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就能很好地理解古诗。初读课题,他们想知道:“黄鹤楼在哪儿?”;“ 谁与谁送别?;”“为什么要送别?;”“什么时候、怎样送别?”;诸多问题不是仅仅依靠教
3、师的解说就能解决的,即使是,那也必将是枯燥和无趣的。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因此,我尽力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优化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为上好这堂课,切实让学生喜欢教材、被教材所感染,就一定要在教学方法上多思考,采用一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接受水平的教学形式来切实解决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由此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支撑,以求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我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许多生动的教学形式,如录象简介、画面演示、配乐朗
4、读、表演等,期望在课堂上能抓住学生心理,使学生乐学、爱学。 【教学重难点】 通过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和诗句意思,体会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师 软件资源:数字化平台课件 【教学模式】 基于信息技术的有意义接受学习,包括3个环节:(1)呈现先行组织者(2)提供学习任务和学习材料(3)增强认知结构 【教学支架】 学生进入课堂后,教师组织大家进行吟诵送别的诗歌,营造一种送别的氛围,将学生带入送别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上课作准备。学生进入课堂时,教师组织话谈,让学生回顾生活中与亲人、朋友离别的情景,适时导入新课。利用学生平时的生活情景唤起学生
5、已有经验,在回味生活中,再现离别情景。并利用多媒体出示古诗,由诗导入,读题质疑,再领略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临空的魅力后,能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关注,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心理。 学生初读课文时,给予自读方向盘的提示,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并提供直观形象的离别画面场景,让学生一下子飞越时空,身临其境。 学生了解课文梗概后,展开自主、合作探讨学习,让学生在深读探照灯的指引下,深读课文,品味语言。读读划划,与周边同学一起品读所划的语词,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边读边批注,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演绎画面,让学生演一演,使课文描写的情境更真实。 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
6、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并激情渲染,大胆想象,给学生提供学想象的空间,与文本、人物更好地相融。 学生在结束时,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出诗所蕴涵的依依惜别之情。媒体配乐朗读,品读体会,激发兴趣,抒发情感。并用作业自助餐的形式,让学生或朗读课文,或演绎剧本,或积累诗文等等,使课内知识进一步拓展深化。 组织形式 :全班呈现问题小组合作理解问题交流解决问题。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四人一小组。 教学评价 1、知识与技能 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会用“暂时”、“凝视”造句。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在整体把握课文内
7、容的基础上,借助课件读懂课文;能理解感受李白与孟浩然分别时的情景。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中有关送别的场景等,仔细观察,展开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验感情朗读的快乐。表演离别场景(情景再现)。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观察学生在多媒体环境下探究语文问题过程中的情感反应。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吟诵诗歌 师导入:友人话别,依依不舍,令人伤感,古今许多文人墨客呢也以此为话题,吟咏出许多诗作名篇。下面,就让我们小试牛刀,先来个送别之诗朗诵会,好不好?指名背诵有关“送别”的诗篇。 (营造一种送别的氛围,将学生带入送别的情境中。) 二、回味生活,再现
8、离别情景。 在送别的音乐声中,学生回顾生活中与亲人、朋友离别的情景,适时导入新课。(利用学生平时的生活情景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在回味生活中,再现离别情景。) 三、读诗导入,揭题设疑: “人生自古伤离别。”长亭短亭,杨柳依依。说一声再见,道一声珍重,其中夹杂着多少无奈。 刚才课前热身呢,大家吟诵了不少有关送别的诗歌,下面我们就来看这一首由李白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课件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3、自读古诗,试说诗意,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指名交流。 5、谈话激趣:同学们有很多疑问,学贵有疑
9、。让我们打开课文,它文中包诗,对这首诗作了较好的扩展和阐释,我想通过认真读了课文后,不需要老师讲,你就明白了。 6、(媒体出示课题)黄鹤楼送别,读题质疑谁与谁送别?什么时候?怎样送别?黄鹤楼在哪儿? 7、(媒体播放录象)黄鹤楼的简介。过渡:那么在这俯临长江、飞檐临空的黄鹤楼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四、初读课文,了解梗概 1、(多媒体出示)自读方向盘 1)、选择你喜欢的朗读方式认真读课文,遇到你喜欢读的或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弄明白课文写了谁与谁在哪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 交流,板书(李白,孟浩然
10、) 4、(多媒体出示第一小节):范读,(画面显示)。 5、(多媒体突出)“饯行”,齐读,联系定格画面或生活经验,说说“饯行”的意思。 五、精读课文,引导探究。 1、过渡:在这大好的季节里,景色美如画,可李白却要为好友孟浩然饯行,他们是怎样挥洒满腔的离别情的呢?就让我们在深读探照灯的指引下,到课文中去领略和感受吧! 2、(多媒体出示)深读探照灯 1)、仔细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一找他们此时的心情可以从文中哪些语词感受到?用“”线划出; 2)、与周边同学一起品读所划的语词,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学生深读课文,品位语言。 4、交流探讨,适时评价。 一对好朋友就要在这里分别了。他俩此
11、时的心情怎样呢? 学生交流(板书:依依惜别之情),根据回答点击,(多媒体相应出示句子):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你是怎样理解“依依惜别”这种感情的?(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引读:因为李白和孟浩然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所以(生接读)。(因为他俩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生接读) 指导朗读这句话。(让我们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继续谈朗读体会 5、(多媒体出示句子):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
12、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交流。(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再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交流。(指导:你通过课外的阅读,对孟浩然的人品或诗篇有哪些了解?相机指导读出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 指导朗读。指名看背景图表演读。(演演李白) 过渡:其实,孟夫子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却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宽慰自己的好兄弟李白。他是怎样宽慰的? 6、根据回答再(出示句子):“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13、。” (点击出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指导理解“知己”在文中指谁?)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句话,在课文中就是指生读(李白和孟浩然虽然分别了,但是他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你是怎样理解“永世不绝”的? 指导朗读(那我们自由读读这段话)。(出示背景图)指名看背景图表演读。(演演孟浩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14、) 7、分角色表演话别的情景。(多媒体出示话别画面) 1)同桌之间合作练习表演他们话别的情景(指导:注意他们的动作,读熟他们的语言,把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出来)。 2)指名表演,引导评价。(在这种实践活动中既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感悟能力,还可以从表演更好地中感受主人公的别情依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激情渲染,大胆想象 引读第四小节。(多媒体出示文字) 此时此刻,岸边杨柳依依,(相应动画)江上沙鸥点点(相应动画)。孟浩然(友人)(生接读)。他坐的船(白帆)(生接读)。李白(生接读)。 (出示句子):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
15、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相应动画) 这时李白有些什么表现?(依然伫立、凝视远方) 用表演的形式理解“依然伫立”和“凝视远方”这两个词。 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看着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他会想些什么呢?(小组交流再指名交流。) 七、理解古诗,体会别情 1、(过渡)为好朋友送别,李白的心情非常激动,他把满腔的离情别绪浓缩在这首诗里 (媒体出示古诗及要求):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读一读这脍炙人口的诗,找一找与文中与诗意相符的语句,连起来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2、指名学生口述诗意。 3、(媒体配乐)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出诗所蕴涵的依依惜别之情。 配乐朗读,品读体会。 (俗话说:“情由境生。”一时书声朗朗,音乐如流水般倾泻,学生能更好地体味文字,别情依依,情意浓浓,诗味盎然) 八、各显身手,自由作业 小结布置作业: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谊,(多媒体出示)作业自助餐 1、读一读 我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课文的理解,并向心中的对手发出挑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公司项目部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下载)
- 2025年承包商入厂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完整答案【各地真题】
- 2025年项目部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典型题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我们家的男子汉》精美课件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精美课件
- 2025职场攻略:求职过程中如何识破并规避“陷阱”合同的综合指导
- 2025公寓租赁合同样本
- 2025热水供应合同
- 2025版权转让合同样本参考
- 2025网站开发合同范本参考
- CRPS电源设计向导 CRPS Design Guide r-2017
- GB/T 9345.1-2008塑料灰分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方法
- GB/T 3452.2-2007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第2部分:外观质量检验规范
- 化工废气处理技术课件
- 四川省自贡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 卷烟厂电气专业笔试题
- 小学劳动课《劳动安全教育》
- 畸形舌侧沟临床对策培训课件
- 标准变压器用电负荷计算表
- DB12∕T 822-2018 路用高粘结力环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 “两票三制”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含检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