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空气的成分_第1页
21空气的成分_第2页
21空气的成分_第3页
21空气的成分_第4页
21空气的成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镇头中学化学 学科导学案 第 2 周 课题:2.1 空气成分(第一课时)主备人: 赵静茹 审核人: 授课者 班 级: 九年级 小 组 : : 姓 名 学习目标:1. 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成分;说出各成分的大致含量 2. 知道空气各成分的主要用途 3. 测定空气里的氧气含量的实验 4. 理解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学会辨别纯净物、混合物重点:测定空气里的氧气含量的实验难点:理解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学会辨别纯净物、混合物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曾经学习过空气的有关常识。那你能在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中“捕捉”到它,并证明空气的存在吗?你知道空气里究竟有什么物质?你能设计一个实验去测定空气的成分吗?实验的根

2、据是什么?二、预习展示1找出并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其所占的体积分数;空气中最多的成分是 ,其次是 。各物质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比为: 78%, 21, 0.94,二氧化碳 ,其它气体和杂质 。2、观察课本62页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沸点,回答问题:在工业上怎样将空气中的各成分分离出来? 空气液化(由气体转变为液体)时首先液化的气体是 汽化(由液体转变为气体)时首先汽化的气体是 。3、熟知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各种用途。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氧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化学性质:助燃性、氧化性氮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稀有气体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通电会

3、发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三、合作探究1、自主学习 用2分钟阅读课本P26“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2、讨论交流: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图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该实验的原理是:用燃烧法燃烧掉集气瓶里的氧气,瓶内压强减小,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内。【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1)将图23所示集气瓶水面上的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加以标记。(2)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足量红磷,将胶管上的止水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现象。【实验现象】:_(3)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实验现象】:_ .

4、 思考:1、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与什么物质的体积相关?2、剩余的气体是否都是氮气?你认为还包括那些物质?3、实验时是否可以选用硫、碳、石蜡或铁丝做可燃物?资料: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可溶解于水;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溶解于水;铁丝只能在纯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难溶解于水。3、回答问题(1)为什么红磷要足量或过量?(2)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3)为什么要等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4)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5)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

5、,说明了什么?(6)集气瓶中剩余的主要气体是什么?有什么性质?四、达标检测1.空气的成分以( )和( )为主,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 );含量居第二位的气体是( ),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 )。2.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A二氧化硫 B稀有气体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右图所示的装置来完成。下列步骤的先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用燃烧着的火柴检验瓶内剩余气体时,火柴熄灭,说明主要是氮气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人瓶内,并把塞子塞紧 冷却到室温 打

6、开弹簧夹,水压入集气瓶中,并接近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 先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A B C D5.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净化后的空气、五氧化二磷 B.水和冰混合、澄清石灰水C.生锈的铁钉、海水 D.二氧化碳、液态氧气6.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23所示。实验步骤如下: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好标记,将标记以上的部分按体积分为5等份;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立即伸人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请你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中发

7、生反应的用文字表达为 ;(2)步骤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为 ;(3)实验得出的关于空气组成的结论是 ;(4)该实验还可推论出氮气的性质,(写出两条即可) ; .学生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镇头中学化学 学科导学案 第 2 周 课题:2.1 空气成分(第二课时)主备人: 赵静茹 审核人: 授课者 班 级: 九年级 小 组 : : 姓 名 学习目标:1、了解工业上分离空气空气的方法 2了解空去污染的危害、来源及防治方法。3、熟悉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重点:熟悉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来源和防治,熟知污染空气的主要物质难点:了解空气分离的原理 一、预习展示 1、下列事实说明空

8、气中含有哪些成分;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空气是制造氮肥的原料( ),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逐渐变软( ),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边面有一层白色固体( )。2. 空气的分离原理_,是 _变化,首先分离得到的气体是_,分离得到的氧气可以应用于_;分离得到的氮气可应用于_; 分离得到的稀有气体可应用于_。3.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比较项目混合物纯净物1、由多少中物质组成2、各成分所占比例是否固定3、各组分能否保持原单独存在时的化学性质4、能否用物理方法分离各组分三、 合作探究(一)阅读课本内容:“空气质量日报、预报探究学习:1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 2、我国目前计入空气首要污染物的有 3、空

9、气质量分级标准交流与讨论: 1空气的成分本身具有固定的组成,是不是说空气的成分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2、对于空气污染,你的认识是:(1)空气的污染物:(2)空气的污染造成的三大环境问题:(3)如何防止或控制空气的污染:(二)实验探究:我们的呼吸作用【过渡】我们生活在空气中,生命需要不停的呼吸。那么,我们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相比,它们的各种成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板书】探究活动我们的呼吸作用1、我们的呼吸作用需要吸入(消耗)氧气,然后呼出(产生)二氧化碳。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3、木条燃烧需要氧气参加,氧气含量越大,燃烧越旺。【预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的呼吸作用,去猜想假设

10、2的内容(吸入空气种CO2 的含量)1、用然着的木条插入两个集气瓶时,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火焰没有改变,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其燃烧程度减弱(注意对比)2、向两个集气瓶(新)中分别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盖住玻片摇匀后观察。盛有空气的集气瓶无变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的石灰水变浑浊。【解释及结论】1、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氧气含量不变,火焰自然没有变化,装有呼出气体的瓶中氧气含量降低,所以燃烧程度降低。2、装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气体与澄清石灰水充分接触后出项浑浊现象,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CO2 含量较多。【讨论】我们同学们在冬天上课时,由于天气寒冷,门窗一般都是紧闭的,时间长了会又什么后果呢?(冬天坐公交

11、车,时间长了会有什么感觉?)四、课堂检测1为了建设卫生城市,市政府向市民征集到的下列措施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C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D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2下列能源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取之不尽的是 ( )A石油 B天然气 C煤 D太阳能3.目前我国对城市空气质量监测项目中,一般不考虑的是( )A二氧化碳 B氮氧化物 C硫氧化物 D可吸入颗粒物4、汽车的安全气囊内所装的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秒内生成一种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A、氧气 B、稀有气体 C、氮气 D、二氧化碳5、2006年7月1日,青

12、藏铁路正式通车,虚度旅客乘车穿越青藏高原时,回发生高原反应,感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高原地区空气里( )A、氧气的体积分数大大低于21%B、氮气的体积分数大大超过78%C气的体积分数仍然为21%,但空气稀薄D、二氧化碳气体含量大大增多6、2007年苏州市政府对公共交通的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增加,对购置低污染排放公共车辆的补贴预计达1600万元。下列说法与改善空气质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抑制过快增长的私家车拥有量 D、供市民乘公交车出行的便利B、减缓城市交通拥堵压力 C、减少机动车燃油排放含氮、硫的氧化物的量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用醋 B、蒸馏水 C、冰红茶 D、 加碘盐5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曾被称为惰性气体B都是无色、无味气体C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D稀有气体有广泛用途6、空气质量监测报告提醒人们要关心环境,保护环境。以下提供了两组数据,请按要求分析:(1)、2006年元月某一天,首都北京、全国重工业基地兰州、海滨城市威海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如下悬浮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