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学案2_第1页
11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学案2_第2页
11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学案2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B. 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C. 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跟物体间距离相比甚小时,就可以看成质点D. 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做质点3. 以下的计时数据中指时间间隔的是( )A. “嫦娥一号,卫星于 2007 年 10 月 24 H 18 时 5 分点火发射B. 第 29 届奥运会于 2008年 8月 8日 20时 8分在北京开幕C. 高考理综考试的时间是 150 分钟D. 四川省汶川县发生 8. 0级强烈地震是在 2008年5月12 B 14时 28分【合作探究】【例 1 在以下哪些情况下可将物体看成质点()A. 研究某学生骑车回校的速度B. 对某学

2、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C. 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D. 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讨论交流】 1、原子核很小,可以把原子核看作质占吗? 2、能否把炀体看作质点,与炀体的大小、形状有关吗? 【例 2】我国在 2003年 10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10月15 0 09 时0分,“神舟” 五号 飞船点火,经 9小时 40分50秒至 15 B 18时40分 50秒,我国宇航员杨利伟在太空中展 示中国国旗 和联合国旗,再经 11小时42分10秒至16 H 06 时23分,飞船在内蒙古中部地区 成为着陆。在上面 给出的时间或时刻中,哪些指的是时间,哪些又指的是

3、时刻?4. 下面是我国宋代诗人陈与义所写的襄邑道中的绝句: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诗中描述“我”运动时选取的参照物是 o5. 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刻的是( )A.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每日 19 时开播B. 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雅典奥运会跨栏决赛中,用 12 秒 91 夺得了冠军C. 某场足球赛 15min 时甲队攻入一球D. 由北京开往上海的 Z1 次列车,于 19时 28分从北京站开出6. 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 乘 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A. 甲向上、乙向

4、下、丙不动B. 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C. 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D. 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但比甲、乙都慢【阅读材料】§1.1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学习目标】1.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抽象,知道实际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可看作质点,知道这种科学抽象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2. 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和如何选择参考系。3. 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学习方法】观察法、分析法、归纳法、讲授法【学习过程】一、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无论是巨大的天体,还是微小的原子、分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二、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

5、物体的 0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是什么? 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物 ”理模 型,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方 法之一,这种思维方法叫理想化方法。质.点就是利用这种思 维方法建立的一个理想化物理模型。三、参考系1、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择另外的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来作为 的物体?叫做参考系。2、参考系的特点有哪些?四、空间时间时刻1、 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用 来表示.2、 时间间隔:是指两时刻的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用 来表示.时间间隔简称时间

6、【小试身手】1. 下列哪些现象是机械运动()A. 神舟5号飞船绕着地球运转B. 西昌卫星中心发射的运载火箭在上升过程中C. 钟表各指针的运动D. 煤燃烧的过程2. 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名师小结】本节学习的重点是掌握质点的基本概念, 理解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难点是辨别时间 与时刻。 学好本节有利于对运动学规律的认识,掌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自己 学习物理的科学 思维方式。自我反思 理想模型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理想模型”的建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引入“理想模型” 的概念,可以使问题的处理大为简化而又不

7、会发生大的偏差.把现实世界中,有许多实际的事物与这种“理想模型”十分接近 .在一定的场合、一走的条件下,作为一种近似,可以把实际事物当作“理想模 型”来处理,即可以将“理想模型”的研究结果直接地应用于实际事物。例 如,在研究地球绕太阳公 转的运动的时候,由于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 14960万公里)比地球的半径(约为 6370公里) 大得多,地球上各点相对于太阳的运动可以看做是相同的, 即地球的形状、大小可以忽略不计 .在这种 场合,就可以直接把地球当作一个“质点”来处理。在研 究炮弹的飞行时,作为第一级近似,可以忽 略其转动性能,把炮弹看成一个“质点”;作为第二 级近似,可以忽略其弹性性

8、能,把炮弹看成一个 “刚体”.在研究一般的真实气体时,在通常的温度和压强范围内,可以把它近似地当作“理想气体”, 从而直接地运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 程来处理。第二,对于复杂的对象和过程,可以先研究其理想 模型,然后,将理想模型的研究 结果加以种种的修正,使之与实际的对象相符合 .这是自然科学中,经 常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 例如:“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与实际的气体并不符合,但经过适当修正后 的范德瓦尔斯方 .程,就能够与实际气体较好地符合了 .第三,由于在“理想模型”的抽象过程中,舍 去了大量的具体材料,突出了事物的主要特性,这就更便于发挥逻辑思维的力量,从而使得“理想模 型”的 研究结果

9、能够超越现有的条件,指示研究的方向,形成科学的预见 .例如:在固体物理的理论 研究中,常常以没有“缺陷”的“理想晶体”作为研究对象.但应用量子力学对这种“理想晶体”进行计.算的结果,表明其强度竟比普通金属材料的强度大一千倍 .由此,人们想到:既然 “理想晶体” 的强度应比实际晶体的强度大一千倍,那就说明常用金属材料的强度之所以减弱, 就是因为材料中有 许多“缺陷”的缘故 .如果能.设法减少这种“缺陷”,就可能大大提高金属 林料的强度 .后来,实践 果然证实了这个预言 .人们沿着这一思路制造出了若干极细的金属丝,.其强度接近于“理想晶体”的强度,称之为“金胡须”。总之,由于客观事物具有质的多样性

10、, 它们的运动规律往往是非常复杂的, 不可能一下子把它们认识清楚。而采用理想化的客体(即“理 想模型”)来代替实在的客体,就可以 使事物的规律具有比较简单的形式,从而便于人们去认识 和掌握它们 .D.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位移。【合作探究】【例1】一辆汽车从A点出发,向东行驶了 40km到达C点,又向南行驶了 30km到达B点,此过程 中它通过的路程有多少?它的位移大小、方向如何?R的半圆弧由A经B到C,则物体的位移等于一方向,物讨论交流出租车是按位移收费的吗? 【例2如图所示,某物体沿两个半径为体的路程等于十、4.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相同,则它们的位移的大小也一定相

11、同。B. .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同,但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可能相同。C. 一个物体在某一运动中,位移大小可能大 ?于所通过的路程。D. 若物体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名师小结】本节学习的重点是掌握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了解并能辨别标量与矢量。学好本节有利于对运动学规律的认识,掌握解决运动学的科学方法,从而培养并养成学习物理的科学思维习惯。【学习札记【学习目标】1. 理解位置、位移和路程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区别,会选择参考系并建立坐标系,能判断什么是位移.会在坐标系中画出位移。2. 通过讨论、分析身边的实际现象,自行解释现象并从中提炼出知识,形成概念,得出规律。3. 体验自主

12、探索物理规律的艰辛和喜悦。【学习方法】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学习过程】一、位置、位移、路程1、什么叫物体的位置呢?运动物体在某时刻处于空间的某个点,这个点就叫物体的O可以先确定参考系,然后建立坐标系, 用坐标确定物体的位置。2、位移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表示质点在这次运动中发生的0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有向线段的指向表示位移的 03、路程路程是指质点运动轨迹的 ,路程只有 ,没有 0【思考】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是什么?二、标量和矢量1、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代数方法)。2、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小试身手】1. 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位

13、移的大小和路程总是相等,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B. 位移描述直线运动,路程描述曲线运动C. 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路线D. 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位移2. 如图所示,一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由 A运动到下列关于他们的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沿2最小B.沿3最大C. 一样大D.虽一样大,但方向不同3. 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 位移和路程的大小总相等,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B. 位移描述的是直线运动”路程描述的是曲线运动。C. 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路径。A. 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B.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C.平均速度大D.起跑时的加速度大【

14、合作探究】【例 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关系是什么?【讨论交流】某同学百米赛跑用时 12. 5 秒,求他整个过程中的速度是多少?【例 2】我国著名的田径运动员刘翔多次在国际比赛中为国争光。在奥运会的 110m 栏的决赛中, 终 点处有一站在跑道侧圍的摄影记者用照相机给他拍摄最后冲刺的身影,摄影记者使用的照相 机的光圈(控制进光量的多少)是16,快门(曝光时间)是丄s,得到照片后测得照片中刘翔 60的身高为h,胸部模糊部分的宽度为L,已知刘翔的身高为H。由以上数据可以知道刘翔的()A. 110m栏成绩B.冲线速度C. 110m 内的平均速度D. 110m 栏比赛过程加速度的大小4. 物体通过两个连

15、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Om/s, v 2=15m/s ,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 12.5m/sB. 12m/sC. 12.75m/s D. 11.75m/s5. 一位同学根据车轮通过两段钢轨交接处发出的响声来估测火车的速度,他从车轮的某一次响 声开 始计时,并同时数,当他数到“21'时,停止计时,表上显示的时间为15s,已知每根钢轨的长度为 12. 5m,根据这些数据,你能估算出火车的速度吗?说明理由。【名师小结】 本节学习的重点理解速度的意义,并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通过相互交流与讨论 , 逐渐 领会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同时初步领略极

16、限的思想并初步领会数学与物理相结合 的方法,从 而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学习札记【学习目标】1. 理解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是由速度来描述的。2. 观看用光电门和传感器来测量瞬时速度的演示实验,进一步理解“瞬时速度”中“极 限” 的思想。3. 感受物理研究中严密推理的美感和体会从理论到实践的理想近似的思想。【学习方法】 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演绎法【学习过程】速度在物理学中,将位移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为 ,用公式表示为。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这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0二、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用:表示,其物理意义在变速直线

17、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的是0三、瞬时速度物体在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时刻的瞬时速度。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即物体在这一位置的运动方向,瞬时速度是 量。瞬时速度的大小称为 瞬时速 率,简称 四、速度一时间图像以速度为,呈时间为,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在该坐标系中画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横轴平行的直线,从图像0系这就是速度一一时间图像,简称速度图像。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是与中不仅可看出速度的大小,而且可以求出 【小试身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 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C. 火车以速度u经过某一段路,

18、卩是指瞬时速度。D. 子弹以速度u从枪口射出,v是指平均速度2、 2001年11月28 H,在纽约举行的世界杯游泳比赛中,我国女蛙王罗雪娟在 50m蛙泳比赛 中,以 30秒68获得金牌.高科技记录仪测得她冲刺终点的速度为 40 m/s.则她在50 m的运动中 平均速度约 为()A. 20 m/sB. 1.63 m/sC. 4. 0 m/sD. 1.70 in/s3、 我国运动员刘翔获得雅典奥运会110米栏冠军,成绩是12秒91在男子110米跨栏中夺得金 牌, 实现了我国在短跑中多年的梦想。是亚洲第一人。刘之所以能够取得冠军,取决于他在110米中的()【合作探究】【例1】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19、已知加速度为2m/s2那么在任意Is内()A.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两倍B.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C.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Is内的末速度大2 m/s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Is内的初速度大2m/s5000m/s2。你觉得这是什【讨论交流1】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有哪些联系,又有哪些区别?【讨论交流2】如右图所示,a. 是两个运动物体的u r图像, 哪个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较大?为什么?【例2】在西方,交通管理部门为了交通安全,特地测定了死亡加速度为么意思? 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不会遇到这个问题的,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出现这个问题?一辆摩托车以200knVh (约56m

20、/s)的速度撞向一棵树,碰撞时间为毫秒级(约0.01s),那么在这样短的时间内,产生的加速度为多少呢?3. 如图为某运动物体的速度一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A. 物体以某初速开始运动,在 0? 2 s内加速运动,2? 4 s 内匀速运动,4? 6 s内减速运动B. 物体在0? 2 s内的加速度是2. 5 m/s2, 2? 4 s内加速 度 为零,4? 6s内加速度是一 IOm/s?C. 物体在4. 5 s时的速度为5 m/sD.物体在0?5s内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名师小结】本节学习的重点在于理解加速度的意义和会用定义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并能根据加速度 与速度方向间的关系判断

21、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体会对物体运动的描述是逐步 深入的,对事 物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科学研究是一种严谨、求实、逐步逼近真理的过程。【学习札记】【学习目标】1. 掌握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的单位,知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之间的关系。2. 初步学会用公式a= Z 2解决有关实际问题。3. 通过对视频、图片和数据的观察、分析、比较,体验发现问题、总结提炼的思考过程。4. 通过对加速度概念的探究和讨论,培养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学习热情,以及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学习方法】观察法、探究法、合作法、归纳法、实验法【学习过程】、加速度1、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量所

22、用时间的 。2、公式:。3、 物理意义::4、 国际单位: ,其物理意义是:。5、 加速度不仅有大小,而且还有 ,是量,其方向与 相同。、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1、速度大,加速度大:加速度大,速度大。2、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大。3、加速度为零,速度为零;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4、加速度与速度同向,速度一定;加速度与速度反向,速度一定【小试身手】1、关于加速度的含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加速度表示速度的增加B.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C.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快慢D.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2、下列关于速度、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B. 物体的速度为零时

23、,加速度也为零C. 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D.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例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 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C. 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一样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D. 匀变速运动中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一样【讨论交流】汽车沿正东方向从 5m/s开始以2m/s2的加速度加速,求Is后物体速度如何? 3s后物体 速度如何?【例2】卡车原来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因为路口出现红灯,司机从较 远的地方开始刹车,使卡车匀减速前进,当车减速到2m/s时,交通灯转为绿灯,司机当即

24、停止刹车,并且只用了减速过程的一半时间就加速到原来的速度,从刹车开始到恢复原速过程用了12s。求:(1) 减速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2) 开始刹车后2s末及10s末的瞬时速度。3. 汽车以108km/h的速度行驶,刹车后获得大小为 5m/s2的加速度,则刹车4s、8s末的速度分 别是多少?【名师小结】本节学习的重点在于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及应用,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 V r图象的物理意义,从而培养自己识别、分析图象和用物理语言表达相关过程的能力, 逐步形成运 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学习目标】1.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u r图象的特点。

25、2.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3. 培养用物理语言表达物理规律的意识,激发探索与创新欲望。【学习方法】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推理法【学习过程】一、匀速直线运动1、 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 都相等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2、特点:o二、匀变速直线运动1、 定义:物体沿着一条直线,且 不变的运动,;被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其图象是一条 02、特点: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 ;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 o三、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由加速度的定义式: 可推导得出匀变速度直线运动

26、的速度公式为四、匀变速立践运幼的p 图象【小试身手】动。0VV.(a)匀加速直线运动2、a与巾反向,V,fAv<0物体做运-z-动0(b)匀减速直线运动1、a与巾同向,:Av>o物体做运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一定是0B.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可能不是0C.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一定不是 02、说明下图中各质点的运动情况A込I?【合作探究】【例1】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原点运动的LT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0血时间内甲和乙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2C. 乙比甲早出发fi时间D. 乙运动的速率大于甲运动的

27、速率【讨论交流】汽车以10m/s的速度行驶,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3m/s2,求它向前滑行12. 5m后 的瞬时速度?【变式训练】汽车以10m/s的速度行驶,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3m/£,求它向前滑行4s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多大?【例2】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12m和36m,每一个时间间隔为4s,求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3. 一辆汽车以lm/s?的加速度行驶了 12s,驶过了 180m。汽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是多少?【名师小结】本节学习的重点在于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会适当地选用公 式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

28、分析和计算。进而感悟一些数学方法的在物理上应用的 特点,培养 自己动手的能力,增加物理情感。【学习目标】1. 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位移公式兀 =呗+亦 /2。2. 理解vt图象中图线与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3. 感悟一些数学方法的应用特点,体验成功的快乐和方法的意义,增强科学能力的价值观。 【学习方法】数理法、探究法、讨论法、分析法、推理法【学习过程】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1、 位移公式02、匀速度直线运动的v-f图像。A3、结论: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对应着 v-t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o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1、 位移公式的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对应着v

29、t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2、 位移公式o3、对位移公式的理解:(1) 公式反映了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 公式是矢量式,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正比(3) 若妒0,则,即位移与时间的 4、匀变速度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公式:, 三、位移一时间 图像1、 位移图像:横坐标表示 ,纵坐标表示 ,在坐xf标平面上用点标出不同时刻对应的位移值,并用平滑的线连接起来就得到位移图像。2、 位移图象反映的是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以根据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移在Lt坐标系中描点 作出。直线运动是根据运动轨迹来命名的,而X T图象中的图线运动轨迹。因此LT图象中L图线是不是直线与直线运动的轨迹没有任何直接关

30、系。【小试身手】1、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关于物体运动的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 只要每分钟的位移大小相等,物体一定是作匀速直线运动。B. 在不.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物体不可能作匀速直线运动。C. 在?不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做I体一定是作变速直线运动。D. 无论是匀速还是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都蟲艮运动时间成正比B. 苹果和树叶的运动都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C. 苹果的运动可看成自由落体运动,树叶的运动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D. 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则苹果和树叶会同时落地【合作探究】【例1】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如图所示,可大致表示其实验和思维的过程,

31、程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其中的甲图是实验现象,丁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B. 其中的丁图是实验现象,甲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C. 运用甲图的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D. 运用丁图的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讨论交流】一小球从楼房上空距地面 45m高处自由下落,小球经楼顶到地面经历时间为Is,则楼高为多少? ( gTOm/s?)【变式训练】一个自由下落的物体,它在最后 1秒的位移是35m,则物体落地速度是多大?下 落时间 是多少?【例2】如果从高楼相隔Is先后释放两个相同材料制成的小球,假设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则它们在空中各个时刻

32、()A.两球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B.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小C.两球的距离先越来越小,后越来越大D.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大3. 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1 : 4,不考虑空气的阻力作用,它们在同一高度处同时下落,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甲比乙先着地B.乙比甲先着地 C.甲和乙同时落地D.甲比乙的加速度大4. 一矿井深为125m,在井口每隔一定时间自由下落一个小球,当第 11个小球刚从井口下落时,第1个小球刚好到达井底。则相邻两个小球开始下落的时间间隔为多少?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相隔多少米?【名师小结】本节学习的重点在于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科学过程, 并能运用 自由落 体运动规律解

33、决实际问题。进而养成进行简单物理研究的习惯和掌握根据现象进行合理 假设与猜想的 探究方法,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1.7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学习目标】1. 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 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解决实际问题。3. 形成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能力。【学习方法】想象法、推理法、讨论法、分析法、实验法【学习过程】一、延续了两千年的错误认识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

34、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 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物体下落的快慢精确地与它 们的重量 成正比。在其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人们一直信奉他的学 说。但是,这 种从表面上的观察得出的结论实际上是 的。二、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6世纪,意大利学者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看法提出了质疑, 并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大体可归结为以下几步:发现问题-In-间接验证-I n-得出结论。三、自由落体运动1、 定义:物体只在作用下从 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2、 运动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 运动。3、 特点:受力特点:只受作用,运动特点:初速度"二

35、 的运动。四、自由落体加速度1、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加速度都相同,叫自由落体加速度(或重力加速度)。2、 大小:一般情况下人=9. 8m/s2,粗略的计算可取A=10m/s23、方向:o【小试身手】1、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下面的哪位科学家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A.亚里士多穗B.伽利略C.牛顿D.爱因斯坦2、张三同学摇动苹果树,从同一高度一个苹果和一片树叶同时从静止直接落向地面,结果苹果先着地,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苹果和树

36、叶做的都是自由落体运动【合作探究】【例1】请你设计一种跑道,给一特殊类型的喷气式飞机使用。该飞机在跑道上滑行时以a=4. Om/s?恒定的加速度增速,当速率达到85m/s时就可以升空.如果允许飞机在达到起飞速率的瞬时停止 起飞而仍不会滑出跑道,且能以大小为5. Om/s2的恒定加速度减速,跑道的长度应当设计为多长?【讨论交流】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卩。,若前车突然 以恒定 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车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的距离为s,若要保证两辆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 离至少应为多大?【变式训练】机

37、场跑道为2500m,喷气式飞机以恒定的加速度 a = 3.5m/s2增速,当速率达95m/s可升 空,假定飞机在到达此速率时就因故要停止飞行,设计出的喷气式飞机的制动系统至少要能产生多大的加速度?【例2】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在离地面 224 m高处,由静止开始在竖直方向做自由 落体运 动.一段时间后,立即打开降落伞,以12. 5 m/s2的平均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运动员 的安全,要求 运动员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 5m/s (g取10m/s2).(1) 求运动员展开伞时,离地面高度至少为多少 ?着地时相当于从多高处自由落下?(2) 求运动员在空中的最短时间是多少?4. 一辆小车做匀加速

38、直线运动,历时 5s。已知小车前3s内的位移是7.2m,后3s内的位移为16. 8m, 试求小车的加速度及5s内的位移。【名师小结】本节学习的重点在于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规律。本节公式较多,要注意各公式间的相互联 系和区别,要能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逐渐形成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模式,培养自己科学的分析能力。【学习札记】【学习目标】1.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一位移公式,并会应用。2. 提高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析能力,注重物理情境的过程,从而训练一般的学习方法和物理思维。3. 培养将已学过的数学规律运用到物理当中,将公式、图像及物理意义联系起来加以运用,的能力。【学习方

39、法】联系法、解析法、讨论法、数形结合法、推理法【学习过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 速度公式:O2、 位移公式:o3、速度-位移公式: o二、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解题思想1、 选定,分析各阶段运动性质;2、根据题意画运动草图;3、 根据已知条件及待求量,选定有关规律列出 ,注意抓住加速度a这一关键量;4、统一单位制,求解方程。三、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解题方法1、列方程法2、列不等式法3、推理分析法4、图象法:运动图象图象、L!图象)能直观描述运动规律与特征,我们可以用来定性比较、分析或定量计算、讨论一些物理量。解题 时,要特别重视图象的 物理意义,如图象中的截距、斜率、面积、峰值等所代表的

40、物理内涵,这样才能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小试身手】1、一个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A点的瞬时速度是力,通过B点的瞬时速度是巾,那么它通J It ilA八、/ */ *1/ 7过A、B中点的瞬时速度是(D.2、一辆车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 如图所示,那么0?和T? % 两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 : 1 B.位移大小 之比为1 :2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 :1 D.以上说法都不对3、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从 v增加到2”、从2v 增加到3、从3增加到力所需时间之比为 ;对应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o用图像发求加速度:求出各点的即时速度,做出ur图像,求出直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四、误差和有效数字1、 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 叫做误差。2、 误差的种类:从误差的来源上看,误差可分为 和误差两种。3、减小误差的方法是4、有效数字的意义是五、注意事项1、 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一点,以便能在纸带上长约为50 cm的范围内清楚地取7? 8个计数 点为 宜.2、 要防止钩码落地以及小车与滑轮相撞,打完点后及时断开电源.3、 每打好一条纸带,将定位轴上的复写纸换个位置,以保证打的点清楚.4、 应区别打点计时器打的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每5个点选取一个计数点),选取的计数点 不少 于6个5、 不要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