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级辅导《透镜及成像》_第1页
17级辅导《透镜及成像》_第2页
17级辅导《透镜及成像》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7级辅导(八)透镜及成像1. 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与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A .光屏上仍能呈现出一个缩小的像典B光屏上将能呈现出一个放大的像C. 光屏上不能呈现出像,但眼睛透过透镜能看到像ID. 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的位置像才能呈现出来捫2. 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 置如上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A. 一定大于20cmB. 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C. 一定小 于8cmD. 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3. (多选)某同学在探究凸

2、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缩小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A. 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B. 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C. 将透镜适当靠近蜡烛D .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4. 四块透镜分别放在蜡烛前20cm处,实验结果是:用透镜甲可成倒立缩小的像;用透镜乙可成正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丙可成倒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丁可成正立缩小的像。可以判定 透镜焦距最大的凸透镜是:()A、甲 B 、乙 C 、丙 D5. 如图所示,蜡烛从距凸透镜 40cm的A点出发,沿主轴经B、C到达D点,当它移动 到B点时,所成的像正好与烛焰等大,已知

3、 AB=BC=CD=10cn那么有()A. 在蜡烛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越来越大B. 在蜡烛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C. 蜡烛从C移动到D的过程中所成的像是虚像D. 在蜡烛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有实像也有虚像6. 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 为物体的像,则物体AB在(A.B.C.D.7. 把相同的玻璃制成的厚度为d的立方体甲和半径为d的半球体乙都放在报纸上,且让半球 体的凸面向上,从正上方分别观察甲、乙中心处报纸上的文字,下面的观察结论正确的是()A. 甲中文字位置和没有立方体时一样高,乙中文字位置较没有半球体时高B. 甲中文字位置较没有立方体时高,乙中文字位置和没有半球体时一样高

4、C. 甲、乙中文字位置和没有玻璃体时都一样高D. 甲、乙中文字位置较没有放置玻璃体时都要高8. 有一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 米处,这个过程中所成的像()A.始终是正立、放大的实像C.离透镜越来越远,像变大。图中I区域,箭头水平向右 图中U区域,箭头水平向右图中U区域,箭头方向向左斜上方 图中I区域,箭头方向向右斜上方cm、乙O 16cm、丙、丁将物体从离凸透镜 30厘米处沿主光轴移到距透镜 20厘B 始终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 .离透镜越来越近,像变小。9. 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束不可能是发散光束B. 凡是虚像,一定与物体

5、在透镜同侧,且是正立的'C. 凡是实像,只能用屏来观察,而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_D. 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增大,像距一定减小10. 如图所示,玻璃缸的底部有一块水平放置,镜面朝上的平面镜,玻璃缸的上方有一盏灯,玻璃缸中注入水后,人从平面镜中观察灯的像到'灯的距离与玻璃缸中不注水时在平面镜中观察灯的像到灯的距离相比()A.将变大B .将变小 C .将不变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11. 如图,是一种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正确的是()A、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内,

6、成放大的虚像B、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C、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D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12. 下面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实像才能用眼睛观察到,虚像不能用眼睛观察到B. 虚像一定是人的幻觉,实际上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C. 只有实像才能用照像机拍摄,而虚像照相机拍摄不下来D. 虚像和实像都能通过眼睛观察到,但虚像不能成在屏上而实像能成在光屏上13. 小宇做完凸透镜成像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到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 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

7、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 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哪一个?().m- G><Z)C?><S)甲乙ABCO14. 当物体距凸透镜8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若只将凸透 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的像,那么该透镜的焦距为 ()A.2cm<f<4cm B.4cm<f<5cm C.5cm<f<8cm D.无法确定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光屏离凸透镜的 距离为20cm;当蜡焰距凸透镜的距离为A.只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只可能是正

8、立放大的像16. 要使光线发声如图所示的偏折30cm时,烛焰所成的像()B .只可能是倒立放大的实像D.倒立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都可能,在方框内适当的画出合适的光学元件(保留作图痕迹),一种利用光的反射,一种利用光的折射。17. 如图所示,当用眼睛去观察镜子时,光似乎是从M处发射来的则透镜的焦距是L像。像。凸透镜像的性质A倒立放大实像B倒立缩小实像C正立放大虚像L L物质具甲先連Cm/s)水2,255'玻璃Zfjxjff2.3QX空气lOxirf?, 2 x I d*into18. 平静湖面的上空,一只鸟正冲向水面捕食,它在湖水中的像是 像,鸟在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像的大小(选填“逐渐

9、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19. 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如果入射角逐渐增大,折射角将逐渐(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且总入射角(选填“大于”、20. 如图是凸透镜成像的装置,焦距为 15cm的 百 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1) 蜡烛在10cm刻度线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的(2) 蜡烛在30cm刻度线处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的(3) 蜡烛在40cm刻度线处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像21. 某同学利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来比较A、B、C三个凸透镜的焦距大小。实验时,将烛焰放置在 离凸透镜15厘

10、米处,并保持不变,烛焰通过三个凸透镜的 成像情况如右表所示。对此表记录的成像情况进行分析可以 推断: 镜的焦距最小, 镜的焦距最大,另一凸透镜焦距范围是厘米。22. 如图,凸透镜L的焦距为f, F为焦点,在离透镜1.5 f处垂直主光轴放置一平面镜 M左侧皑焦点F的正上方有一点光源S,试通过作图确定在 凸透镜右侧所成像点的位置,要求作出两条光路。23. 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如下实验: 让一激光手电筒射出的光束从水斜射入玻璃; 再从玻璃依次斜射入冰、空气中,其光路如图所示.然后老师又告诉他光在一些透明介质中 的传播速度,如下表.试回答:(1) 针对小明提出的问题,仔细观察图甲中的光路,对照表格中

11、的数据进行分析,你能 得出什么结论?(2) 根据你得出的结论,请在乙图中画出光由玻璃斜射入酒精时,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3) 物理老师在实验室用某种方法在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糖水.两天后,同学们来到实验室上课,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白糖水,发现了一个 奇特的现象: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如丙图所示.关于对这 个现象的解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其中能合理解释该现象的猜想是()A. 激光笔发出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了色散B.激光笔发出的光线不绝对平行C.白糖水的密度不是均匀的,越深密度越大D.玻璃缸的折射作用.2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2、中,蜡烛、 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1) 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 。调整后恰好能从光屏上观察到倒立、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该成像特点可作为 的原理(选填“照相机”或“电影放映机”).(2) 此时,小明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a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yT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只眼镜是透镜,戴这种眼镜人的眼睛的是眼。2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捷用了 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 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 他

13、们不用蜡烛,而用由几个发光二极管做成“ F”字样的发光体进行实验,你认为其好处是 。(写出一点即可)(2) 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的 (填“亮环”或“亮点”)为止,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确定出焦距f= (填“ 5cm”或“ 10cn”)。(3) 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小捷将光源移至光具座30cm处后,再移动光屏,至到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会出现清晰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如果她将光源再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 (填“左”或“右”)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实像。(4) 如果将光源移至7cm处,凸透镜此时成的是放大的 (填“虚像”或“实像”)。(5) 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