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耳印模取样考试复习_第1页
1耳印模取样考试复习_第2页
1耳印模取样考试复习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印模取样考试大纲要求:职业功 能工作内容能力要求相关知识印模取样(-)耳印材料注射1. 能进行耳障放:置2. 能根据要求混合耳印模材料3. 能将混合后的印模材料注射入外耳 道、耳甲腔、耳甲艇1耳印模取样的操作方法2. 耳印模材料的使用方法3. 耳印模取样的注意事项(二)印模取出1. 能将耳印模耳甲艇部分移岀2. 能将耳印模耳甲腔及耳道部分旋岀1. 耳印模取岀的规范方法2. 耳印模取岀的注意事项考试重点分析:一、耳印材料注入 1、耳印模材料种类及特点:1)完整合格的耳印模是制作耳模的基础,而耳模在助听器佩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耳模的作用:(1)将助听器放大的声音传送至外耳道;(2)固定助听

2、器(3)改变声学效果(4)防止声反馈(5)佩戴更舒适美观3) 耳印模材料主要分为两大类:藻酸盐材料和硅胶材料。目前使用的基本上是硅胶材料,由两种膏体材料组成,一种为基质,另一种为凝固剂。两者按一定比例(通常为1 : 1)混合使用,混合后后510分种凝固。使用方便,成型后不易脱水。2、制取耳印模器具的种类:1) 棉障放置器具:电耳镜、剪刀、耳探灯(电光笔)、棉障、台灯、额镜、镶子和耳丁耳宁钩2)材料注入器具:注射器、棉花棒、平板、刮铲、润滑剂3、注入耳印模材料操作1)工作准备(1)印模材料准备:将硅胶材料放置在操作台上,按比例混合材料;(2) 取耳印器具准备:清点所需的工具,最好将全部的工具放置

3、在一个工具箱内,并对接触耳部皮肤的 器具进行消毒。2)工作程序:皮肤红肿、赘生物,(1)检查外耳道:让患者坐定,保持环境安静。用电耳镜或额镜检查外耳,注意有无瘢痕、渗岀,痿口,外耳道有无狭窄、耳丁耳宁、异物、残余术腔等,如果外耳道内有残余术腔而未被发现,没有做好应有的处理,致使膏体被注入空腔中,会造成严重后果(2)放置棉障:清洁耳甲腔和外耳道后,外耳道中放置带有细线的棉障。笑二夸道用于耳背式助听器:棉障放置深度要达到第二弯道;T用于耳内式和耳道式助听器:棉障放置深度要达到第二弯道以上12毫米;用于深耳道式助听器:棉障放置深度要达到第二弯道以上23毫米。棉障的棉线要足够长,其自由端露于耳外并可绕

4、过耳廓上端搭在耳后。在使用耳灯或电光笔等将棉障插入耳道内时,为安全起见,最好用无名指与拇指一同支撑患者的头部,以防止患者的头部突然移动,使耳灯或电光笔触及耳道壁。(3) 混合材料:根据患者耳道大小,取适量耳印模材料,将两种材料混合并快速放入注射器中,将材料推至注射器前端,注意不要产生气泡。(4) 注入材料:在注入材料前,告之患者,将注射器前端深入外耳道0.51厘米,向外 耳道内注入混合材料,一边注射一边退岀,注射器前端一直保持埋在膏体中。当耳道填满后,从外耳道口开始用材料填充耳甲腔、耳甲艇、三角窝等区域。在注入材料时,要求患者嘴微张或口咬一支铅笔3)注意事项(1) 注意观察耳道和鼓膜:如发现外

5、耳道有红肿、渗出、制取耳印模时会引起患者疼痛,甚或引起感染,应等该病理变化消失后再取印模;如发现外耳道W,应先行清除,再注入印模材料,否则影响耳印模的完整性;如发现外耳道不完整、鼓 膜穿孔或缺失并有手术后空腔,则应特别小心。(2) 正确放置棉障:棉障有保护鼓膜的作用,并防止印模材料注入过深,视具体佩戴的助听器类型而定。棉障的大小要根据患者外耳道的横截面积确定,棉障四周要能接触到外耳道周壁的皮肤,否则印模材料容易越过棉障伤及鼓膜或造成取岀困 难。(3) 在注入材料后至印模取岀前,患者不要说话,否则材料在硬化过程中容易变形,造成印模与实际不符 合。在注入材料之前,最好提前跟患者说明。*詡】 of helixihLp 'I |i ftt n' jA1) 1lTlK<J.- r Ihri i 1(2)外耳道部分2、印模取岀1)耳印模对应外耳道的部位名称 (1)耳甲部分:h#2)取耳印模(1) 耳印材料注入510分钟后,用手指甲轻按压材料不会岀现凹陷时,证明材料巳经完全凝固,便可取岀。取岀时轻捏耳甲腔部分向前转动印模,向外将耳甲腔和耳道部分旋岀。(2) 合格耳印模的判定:完整的耳印模应包括耳道部分、耳甲腔、耳甲艇、耳屏切迹、耳轮等内容,耳道部分显示第一弯道和第二弯道,耳印模耳道部分应足够长。印模表面应光滑无隆起、无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