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一朝”考辨_第1页
“天水一朝”考辨_第2页
“天水一朝”考辨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天水一朝”考辨【摘要】宋朝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发展程度相当高,对后世影响极大,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赵宋是大家对宋朝所公认的称呼,主要是因为赵匡 胤立国之后定国号为宋,然而学界又称宋朝为“天水一朝”或“天水一 代”,其中缘 由,有待深入探讨,现对此称谓加以考辨,以求正于方 家。【关键词】赵宋 郡望 郡望称 天水一朝“天水一朝”称呼宋朝在学界影响颇大,往往令人有所疑虑。这 一称谓最早见于清末民初著名藏书家叶德辉所著书林清话。书中 记载:“书籍自唐时镂版以来,至天水一朝,号为极盛。” 1此处 的“天水一朝”即是指宋朝。王国维说:“故天水一朝,人智

2、之活动 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 2 “前 之汉唐,后之元明”,显而易见,王氏此处的“天水一朝”只能是宋 朝的指称。陈寅恪也用"天水一朝”来指赵宋,称:"盖天水一朝 之史料,曾汇集于元修之宋史。”又曰:“故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 我民族遗留之瑰宝。”他在论再生缘中称:“就吾国数千年文 学史言之,骈俪之文以六朝及天水一代为最佳。”又曰:“六 朝及 天水一代思想最为自由。” 3由此可见,陈氏屡次用“天水一朝”或“天水一代”来指代宋朝,学如王陈二位先生,断无误称 之理,故而以此来称呼赵宋,必有缘由。直至今天,学界仍用“天 水一朝”或“天水一代”指称宋朝。究

3、其缘由,最主要的当时是天 水为赵姓的郡望之地,此种称呼是对宋朝的“郡望称”。所谓郡望,即郡中望族,通常由郡名加姓氏名组成,如 陇西李 氏、彭城刘氏等,天水赵氏也属于此类。郡望是地域主义的形成和家 族主义确立的结果,一姓望族聚居某地,形成地域集团或地狱家族, 对某地产生重大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天水成为赵姓郡望之 地,是出于赵姓地域源流和赵姓家族聚居之地的原因。赵氏的祖先是 造父,与秦人同 祖。史载:“缪王以赵城圭寸造父,造父由此为赵 氏。赵 衰其後也”,4 “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又曰“赵氏之先,与秦共祖。” 5司马迁所记,相当清楚。又唐 代林宝所著元和姓纂中记载:"

4、;王迁,为秦所灭,子代王嘉, 嘉子公辅,主西戎,居陇西郡。” 6林宝只提及陇西郡的赵氏, 而没有提及涿郡的赵氏,也即此时,赵姓望族多居于陇西郡,而非涿 郡。唐朝陇西郡与天水郡相互毗邻,所以陇西 天水一带被认为是赵姓 的郡望之地。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记载:“秦并代,使嘉子公辅主西 戎,世居天水。其赵宗室散出者,皆以国为氏。居涿郡 者后有天 下。” 7郑樵认为涿郡这一支是从定居天水的赵姓宗室迁出来 的。所以天水是赵姓的源头,涿郡赵氏是天水赵 氏的支脉。郑樵以南 宋人的身份记载此事,自当可信,可知南宋人普遍认为天下赵氏源于 天水,天水为赵姓郡望之地无 疑。元脱脱修宋史时说:“天水,国之姓望也” 8。

5、只此 一句,没有再做任何说明,因为赵宋立国之君赵匡胤是在涿郡起家 的,而天水则是赵氏的郡望之地,赵姓大族亦多居于天水。宋史 记载太祖祖上自唐以来在涿郡一带受到任 用,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在 后周屡立战功,“累官检校司徒、天水县男。” 9此外,另有一件 事情可以作为天水是赵姓郡望之地的佐证。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宋 钦、徽二帝被金人掳去,被封为“天水郡王”、“天水郡公”。金史载“昏德 公赵佶为天水郡王,重昏侯赵桓为天水郡 公。” 10可见金人 也认为赵宋王朝的建立者源于天水。所以,以 “天水一朝”或“天水一代”来称呼赵宋并无不妥。总之,涿郡赵和 天水赵本是同源,而涿郡赵在追根溯源时也必须将视线转向天

6、水。考察宋代之前各朝,天水赵氏在仕者不胜枚举,封侯拜相,荣耀 之至。汉时赵充国官拜营平侯,南北朝时北周赵贵官拜楚国公,隋朝 宰相赵芬,唐德宗时宰相赵憬,唐赵昌、赵晔及其子赵宗儒等,均是 天水大族,赵氏后裔。赵姓大族不仅在天水一带影响极大,而且对历 朝历代不无贡献,天下赵氏寻源追根必上溯于天水已是不争的事实。 今位于天水市 秦州区的赵家大院、赵家巷及“赵氏天水堂”,成为天 下赵姓人士族源的标志和追忆先祖的所在之地。综上所述,天水是天下赵氏发源,赵姓郡望之地,赵宋的建立者 属于天水赵氏的一支,所以称赵宋为“天水一朝”、“天水一代”是 “郡望称”的称呼。参考文献:1 叶德辉.书林清话上海:上海古籍出

7、版社,2008 年,第2页.2 王国维.王国维考古学文辑.南京:凤凰岀版社, 2008年,第112页.3 陈寅恪金明馆从稿二编.北京:三联书店,2009 年,第227页.4 (汉)司马迁.史记卷五秦本纪.北京:中华书 局,2010年,第29页.5 (汉)司马迁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第284页.6 (唐)林宝著,岑仲勉校记.元和姓纂.北京:中华 书局,2008年,第996页.7 (宋)郑樵著,王树民点校.通志二十略?氏族略第 一.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56页.8 (元)脫脱.宋史卷六五五行三.北京:中华书 局,1977年,第1429页.9 (元)脱脱宋史卷一太祖一 1977年,第2 页.10 (元)脱脱.金史卷四熙宗纪.北京:中华书 局,1975年,第76页1 叶德辉.书林清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年,第2页.2 王国维王国维考古学文辑.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第112页.3陈寅恪金明馆从稿二编.北京:三联书店,2009 年,第227页._4(汉)司马迁史记卷五秦本纪.北京:中华书 局,2010年,第29页.5(汉)司马迁.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第284页.6(唐)林宝著,岑仲勉校记.元和姓纂.北京:中华 书局,2008年,第996页.7(宋)郑樵著,王树民点校.通志二十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