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 授课计划一 教学内容 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关系及简单运用2、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刚刚开始学习有关质量知识,它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质量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克与吨这两个质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少,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学中要切实组织好观察,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形成质量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操作活动中感受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初步建立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衡器称物体的质量。2技能目
2、标: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3情感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单元基本训练点和技能1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动物趣闻”这一素材,由动物世界的奇闻趣味引出对质量问题的探究,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与交流的能力。质量观念的形成必须靠丰富的感性经验支持。2 估计、验证是本单元的又一个知识点。重视估计、验证、调查,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对克、千克、吨的初步认识3 教学教学要结合学生自己熟悉的物品的质量,巩固和深化对克、千克、吨的认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体重的变化情况,认识自我体会成长的快乐。 五、教
3、学方法 讲授法、对比观察法、合作探究法、操作法、举例法、讨论法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克、千克、吨的认识和对常见的物品质量的估计。教学难点:初步建立质量观念。课 题: 克、千克的认识教案序号: 1 授课时间: 2013年9 月3 日课 型: 新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千克的质量观念。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教具准备:课件板书设计: 克、千克的认识克 g千克 kg千克1000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
5、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2. 引导学生置疑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从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入手,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主动地学习新知。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
6、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2)讲解: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同时引出千克克。(3)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1.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2.跟随着老师实际操作、体验。3.观察标尺指针所处的位置。4.体验: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学生在生活中对克的认
7、识不多。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亲自实践、亲自参与是非常重要的。5.思考,寻找日常生活中大约有1克重的物品。6.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的重量。7.体验两袋盐放在手中有多重?称一称两袋盐的重量。8.思考,寻找日常生活中大约有1千克重的物品。 三、巩固练习 1. 谈话交流:我们已经认识了克、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你能用它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激发兴趣)2. 课堂检测设计意图:在检测中发现学生的不足,个别学生个别辅导。3. 组织实践活动:小组合作估一估
8、、称一称你身边的物品。学生自由谈论、交流 做“自主练习”P61、2题。4. 对身边的物品(学习用品等)进行估测、称量,然后进行比较,测查自己估测得是否准确。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两个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回家后找一找,掂一掂,看看我们的生活中常用物品有多重?都有哪些物品分别用它们作单位?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作业布置: 同学们,你能到超市中找一找和千克、克有关的物品吗? 知识巩固题:课本6页自主练习1、2、
9、5拓展延伸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 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 )(2) 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3) 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教学反思: 学生初步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了1克,千克的质量观念,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课 题: 克、千克的认识教案序号: 2 授课时间: 2013年 9月 4日课 型: 练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巩固质量单位“克”“千克”,并能进行两个单位间的转化。2.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3.能运用所学的克、千克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过程与方法 观察情
10、境图搜索信息提出问题探究交流获得新知拓展应用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重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教具准备:课件板书设计: 克、千克的认识克 g千克 kg千克1000克教学过程:教与学的过程一、导课复习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激发
11、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知道我们的体重呢?认识体秤,简单介绍。(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你还知道哪些秤?(知识拓展,激发兴趣) 小组合作称一称组中成员的体重。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P810 部分内容练习比较克与千克之间的大小2补充:填合适的单位1) 小兰体重32( ) 2) 一个鸡蛋重50( ) 考察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把握3) 2瓶矿泉水重约( ) 4) 7粒黄豆约重(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让学
12、生进一步感受克、千克。3自主练习P811 引导学生看图,明确“2元/千克”所指示的意思。 思考解答仔细观察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每千克1元,每人限买1千克”同位合作解答(2)问,集体交流小组内交流,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自主练习P88 独立完成,注意质量单位的字母表示 三、拓展延伸 薯片 薯片200g 150g2.
13、5元 2.5元 你会买哪种,为什么? 小组交流、汇报总结四、作业布置 知识巩固题 :自主练习5、10拓展提升题: 找一找周围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巩固了质量单位“克”“千克”,并能进行两个单位间的转化,能运用所学的克、千克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课 题: 吨的认识教案序号: 3授课时间: 2013年 9月 5日课 型: 新授教学目标:(
14、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吨。2.知道吨与克、千克之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感受1吨有多重。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教具准备:课件板书设计: 认识吨(t)1吨=10
15、00千克 教学过程:一、沟通旧知 1.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2.填空。1千克( )克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5000克( )千克 思考交流 口头解答 二、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 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一筐苹果约重20( )小兰体重约25( )
16、一个鸡蛋约重50( )一条鲸鱼体重约34( )2. 师:鲸鱼的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 从鲸鱼这一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导入,使学生兴味盎然地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三、自主探索 研究问题1. 教学吨的认识提问: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引导: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体重共多少千克?40个同学的体重多少千克?(可找几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背一背,实际感受一下)像这样4
17、0个同学的体重约是1000千克,也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设计意图:通过组织背同学的实践活动,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生成“吨”的概念,在亲身体验中理解并掌握新知。提问: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吨?一桶油重100千克,几桶油重1吨?教师小结:40个同学的体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约都是1吨。出示书上例题的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2. 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出示: 3吨( )千克8000千克( )吨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强调: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
18、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 各小组汇报课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情况,如: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买5千克的粮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体会其重量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板书有关数量(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是的重量”。举例: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独立计算,然后汇报练习质疑 3吨()千克 5000千克()吨 一只大象体重6吨,是()千克设计意图: 1吨的认识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让学生正确感知1吨的重量一向是在教学中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找准知识在生活中的“
19、生长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个生长点就是学生自己的体重。四、巩固与反思 1. 日常生活中计量哪些东西的重量用吨作单位?写出几种来。2. 2吨( )千克 5千克()克 7000千克( )吨9000克( )千克3. 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吨? 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五、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20、 六|、作业布置: 知识巩固题:课本7页自主练习5、7拓展延伸题:课外小调查:调查常见物品的质量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吨与克、千克之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课 题: 吨的认识教案序号: 4授课时间: 2013 年9 月6 日课 型: 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加深对质量单位吨的认识,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教学重难点:能准确感知物体的大体质量教学构想:通过,填写适当的质量单位、质量单位之间的转化等练习,巩固学生对质量单位的认识。同时,通过情境问题使学生能
21、灵活运用克、千克、吨这几个质量单位。教与学的过程:一、导课复习1资料交流。师: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东西的质量以“吨”作单位?(增强质量单位与生活的联系性)2感悟生活中的“吨”,教师补充资料二、巩固提高1我问你答。你能把我说的单位快速转化为“千克”吗(考察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熟练程度)3吨=( )千克 2000克=( )千克 6000克=( )千克 50吨=( )千克 最后一个略有难度,可以给学生一点讨论时间2排排队(从大到小排)1)3千克 3吨 3克2)2千克 2500克 2吨 1500千克 25000克你发现了什么?4、 自主练习P76 (同位讨论解决方案)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22、1) 可以把4吨转化为4000千克,在把6个600千克连加2) 可以用600千克×6=3600千克,3600千克 4吨5、 自主练习P77 猎豹体重80( ) 鲸鱼体重34( ) 袋鼠体重30( )每小时跑100( ) 每小时游30( ) 每小时跑50( )(此题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同位合作完成降低难度)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出发更进一步理解克、千克、吨的意义,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三、拓展延伸200kg300kg400kg200kg50kg50kg200kg你能搭配出1t吗?有几种方案?四、作业布置知识巩固题:基础训练3、4页。拓展提升题:调查一下小组同学的体重,想一想大约多少同学合起
23、来体重是1吨?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同学们学会了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课 题: 我学会了吗?教案序号: 5授课时间: 2013 年 9月 9日课 型: 复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理解吨、千克、克的含义,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换算。2.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重量单位。3.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 观察情境图搜索信息提出问题探究分析拓展延伸(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能运用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解决情境问题。难点
24、: 能运用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解决情境问题。教具准备:课件,情境图、实物板书设计:铅球 篮球 乒乓球 杠铃4 650 4 50小组讨论它们大约有多重,该用哪个重量单位
25、。 教学过程:一、引导复习这两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哪几个质量单位?一看到吨,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千克呢?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吨、千克和克。(请学生来当一当小老师:讲一讲有关吨、千克、克的知识。)设计意图:学生来当小老师的同时对知识有进一步的巩固。学生回答后,教师看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讲解。 回顾交流汇报关于克、千克、吨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 铅球 篮球 乒乓球 杠铃4
26、160; 650 4 50学生分小组讨论它们大约有多重,该用哪个重量单位。 二、情境导入 1. 学习了这么多的和质量有关的知识,让我们到超市走一走,看看谁是超市大赢家。2. 出示情境图,指导看图1) 多少根香蕉大
27、约1千克?为什么?(引导学生以黄瓜为参照物“6根黄瓜大约重1千克”)2) 一棵白菜大约有多重?(学生可结合生活实际,只要合理就正确)3)你喜欢的小食品有多重?和你的同位说一说。4)一个西瓜大约重5千克,10个、20个、30个呢?多少个就是1吨了?(考察学生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以及吨的组成)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自己熟悉的物品质量,巩固和深化对1克、1千克、1吨认识。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自由提问,集体交流解决 估一估 思考交流汇报小组合作交流、提出问题,并合作解疑。
28、; 三、总结评价 1、谈谈你学习这一单元的收获2、评价一下你的小伙伴 四、作业设计 作业布置: 知识巩固题:课本8页自主练习9、10、11拓展延伸题:实践作业:回家完成这样的表格:1千克中大约有多少这
29、样的水果?物品 苹果 橘子 西红柿 黄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吨、千克
30、、克的含义,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换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考测试题 (两课时)2013年9月10日-9月11日 第6、7节一、填一填。(9分) 7千克=( )克 2000克=( )千克 50千克=( )克 8千克=( )克 7000克=( )千克 2kg=( )g 600克100克=( )克 18kg=( )g 15000g=( )kg二、在里填上“” “”或“=”。( 9分)6吨6000千克 8t8900kg 880g11kg7700g7kg 1吨9000千克 5千克5300千克820kg8t 5t4800kg 8008kg8t三、 直接写得数。(5分)3×70= 70×
31、;6= 20×7= 30×6= 60×5= 8×4000= 300×4= 700×6= 2000×9= 500×9=四、 估算。( 6分) 69×5 79×8 187×9 31×7 224×2 73×4 63×5 470×5 387×7 403×6 504×7 187×6 五、 笔算。(16分) 308×6= 620×6= 7×428= 507×3=429&
32、#215;5= 8×107= 730×2= 590×5=六、脱式计算()(142+18)×5 (169-35)×9 113× 5×7 846 -200×3 60×480 75+125×4七、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8分) 1、 一个鸡蛋约重 50( ) 。 2、一个苹果重100( )。3、一个西瓜重5( ) 。 4、一个小朋友的体重是50( )。5、一只小猫重6( )。 6、一辆卡车装货8( )。7、一枚2分的硬币重1( )。 8、一袋食盐重500( )。八、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
33、排列起来。(6分)6吨 700千克 15000千克 400吨 3500千克 900克-。 九、 解决问题。1、某车间生产一批零件,平均每天生产372个,生产了6天后,还有150个没有生产。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2、小红每分钟跳绳25下,小青每分钟跳的比小红的3倍少16下,小青每分钟比小红多跳几下?(5分)3.黄花有32朵,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2倍,红花有多少朵?一共有多少朵?4.运动会上,参加跳高的有59人,参加跳远的人数是跳高的2倍。参加跳远的有多少人?参加跳高跳远的共有多少人? 5.这次比赛有6个方队参加,每个方队有128名队员。(1)参加方队比赛的
34、有多少人?(2) 观看比赛的人数比方队队员的3倍还多45人,观看比赛的有多少人?课题: 第 一单元 试卷讲评课教案课型 : 讲评课教案序号:8教学时间:2013、9、12一、教学目标:1、通过讲评,进一步巩固相关知识点。2、通过对典型错误的剖析、矫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3.在探索过程中,感受乘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有成功的体验。二、教学重点: 解决问题第3、9、10的错因剖析与矫正。教学过程:一)考试情况分析: 1、 存在问题:答题不规范
35、。学生试卷:第四大题,答案不完整。运算不过关。如学生试卷:第2、3题;考虑不全面,审题不严谨。如学生试卷:第五大题 2、表扬刘维昭、刘维欣同学,认真答题,进步较大。二)回顾这个单元的知识点。三)订正共性问题 1、计算统计出错率,学生说说出错的原因是什么?师:注意认真计算,该进位的要进位。 2、解决问题 提问:1千克=?克学生明确要化单位。 3、食堂购进一批面粉,已知原来有面粉26袋,现在的面粉的袋数是原来的18倍,你能算出刚刚购进多少袋面粉?学生读题师:大家都用26×18,老师为什么打上了错号?小组讨论明确:题目是要求刚刚购进多少袋面粉?师:“什么是刚刚”?学生明确原来的面粉不算,所
36、以要减去原来的26袋。4、东方小学计划买12个排球,每个9元,如果从买排球的钱中拿出36元买跳绳,剩下的钱还够买几个排球?师:几个排球求的是什么?学生明确求的是数量,应先求剩下的钱,再除以9。5、养鸡场养公鸡185只,比母鸡的只数少156只,小鸡的只数是母鸡的2倍,养鸡场共养鸡多少只?学生齐读题提问:什么是共养鸡是多少?学生明确共养鸡包括公鸡、母鸡、小鸡。学生列式、口答。师:注意计算要正确。思考题:1、学生讨论,明确思路 2、引导学生知道从哪儿下手?四)学生改错五)总结:大家要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第二单元、富饶的大海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授课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表内乘法、正确
37、的口算百以内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习两位数乘两、三位数乘法和复杂的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本单元是计算教学,练习的设计尽量避免机械重复。在有趣的估一估、算一算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中巩固算理、算法,提高计算能力。二、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2、能结合现实情境,学会估算两、三位乘一位数,并能解释估算过程,能正确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掌握连乘、乘加、乘减(包括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3、理解比一个数
38、的几倍多(少)几的意义,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5、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三、教学重点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四、教学难点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及中间、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五、教法方法先学后教,学堂训练。六、教具、学具:主题挂图、课件、小棒、练习卡。七、单元课时分配课时安排: 10课时第一课时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第二课时 乘数是一
39、位数的估算第三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第四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一次进位)第五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第六课时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第七课时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第八课时 连乘第九课时 乘加、乘减第十课时 回顾整理课 题: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案序号: 9授课时间: 2013年 9月 16日课 型: 新授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
40、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难点: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课件板书设计:3×400=1200 5×200=1000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同学们,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你们喜欢大海吗?为什么?(引出
41、大海的美丽富饶。板书:富饶的大海)设计意图:通过录像和背景音乐调动了学生对大海的喜爱、向往之情,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积极的接纳信息,思考问题,真正做到入情入境。二、 合作探究 1出示主题图“捕鱼归来图”师:你都看到了什么?(有指导的观察,说清楚在哪看到了什么?)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师板书。 3解决问题:(1)一共有多少条船?生列算式:40×2=80(条)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80是怎样求出来的?设计意图:“算理”是计算教学的灵魂,教师在教学时紧紧抓住这一重点进行“细化”:让学生说算式的意义、在相互交流与质疑中引导学生明白算理、通过摆小棒把操作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加深对
42、算理的理解。用学具摆一摆,理解算理再小组交流,集体交流。(2)小练习:自主练习2 10×4(40)×8(320) 20×2( )×6( )30×3( )×7(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算理)(3)200千克鱼,能卖多少钱?生列式:200×4=800 说算理(4)小练习:300×3 7×100(指名说算理)(5)买6千克螃蟹,200元钱够吗?生列式:29×
43、6 (学生小组讨论估算方法,互相交流)三、 巩固练习 1算一算,你能发现什么?(自主练习1)2×3= 3×5= 5×4= 4×2=20×3= 30×5=
44、60; 50×4= 4×20=200×3= 300×5= 500×4= 4×200=设计意图:通过说说发现巩固算理 2估一估,连一连(自主练习3)48×5 6×63 396×2
45、60; 102×3 199×4 7×81 大于500 小于500四、 教学小结学生谈学习收获,教师明确教学重难点作业布置: 知识巩固题:课本14自主练习1、2、3拓展延伸题:幼儿园买来6箱水果,每箱30千克。一共买来水果多少千克?五、 教学反思熟练掌握了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会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
46、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课 题: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案序号: 10授课时间: 2013年 9月 1 7日课 型: 练习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
47、式计算,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难点: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课件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出示口算卡片:20×6= 4×30= 90×7= 500×2= 60×6= 9×20= 100×4= 300×8=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算理二、 新授知识1出示情境图:回忆寻找未解决的信息和问题,师板书2
48、解决问题:(1)2筐虾一共多少千克?生列式:13×2=估算利用学具操作,探究算理,小组交流竖式计算: 结合算理理解竖式 × ××简便写法:× ()这批带鱼能卖多少钱?学生独立列式×估算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全班交流,说出算理。小结: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三、巩固练习自主练习在竖式上直接写出结果。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自主练习学生先独立审题,师再引导审题每小时行千米,小时行多少千米?小时、小时呢?(学生独立列式,通过估算、竖式计算
49、,将答案算出,并将书中表格填写完整。)哪辆坦克能过桥?(自主练习)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列式计算出每辆坦克的重量,再进行比较。按规律填空(自主练习)()()()111 222 ( ) ( ) ( ) 666学生独立完成设计意图:教师在引导学生在找规律的时候,能够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判断和引领。5自主练习8引导学生读清题目,分析理解题意,尝试独立解决。6自主练习9 填一填 ( )×5=400 2
50、5;( )=648 6×( )=666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可以让有学生间互教互学。四、 教学小结学生谈学习收获,教师明确教学重难点。五、作业布置: 知识巩固题:课本15页自主练习5、6、7拓展延伸题:果园里栽了40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树是苹果树的8倍,梨树有多少棵?六、教学反思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 题: 乘数是一位数的估算教案序号: 11授课时间: 2013年9
51、 月 1 8日课 型: 新授教学目标:1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难点: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课件板书设计:
52、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赶海队伍的归来,看到他们从海里捕到了许多海产品,他们把这些海产品怎样了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设计意图:通过举例,让学生从数学上对估算有一个概念性的认识。二、 合作探究1出示情景图师:你都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你能根据他们的对话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吗?2学生观察情景图,自主提问,师板书3有选择解决问题:(1)一共夹了多少根海带苗?生列式:29×3=学生估算牵引不进位乘法竖式原理,独立尝试列出竖式指名边说算理,师边板书: × 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注:进位的标记“2”要写
53、的小一些,避免与其他的数字混淆。三、 巩固练习1先估一估,再算一算。(自主练习1)×××填一填。自主练习2学生独立观察统计表,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通过估算和竖式计算将结果算出,并填写到统计表中。集体订正。四、 教学小结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五、作业布置: 知识巩固题:课本64页自主练习1、2、拓展延伸题:小明有10支铅笔,小华的铅笔是小明的4倍,小华有多少支铅笔?六、教学反思学会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课 题: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序号: 12授课时间: 2013年9 月1 9日课 型: 新授
54、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2. 能正确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由复习迁移、类推到新知的学习。2注意指导学生笔算算式的计算法则和书写格式。(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计算能力。2. 引导学生通过笔算,感受美源于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计算方法,理解“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和“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十”的算理。难点:理解“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和“满几十
55、向前一位进几十”的算理。教具准备:课件板书设计: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一次进位)一共夹了多少根海带苗?一共能装多少只扇贝?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5×3+7= 2×9+7= 9×8+3= 4×7+5=2笔算。(指名板演)24×2= 12×4= 312×3=师:谁来说说你的计算过程?(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为学习后续知识做好铺垫。)二、探究新知 1. 理解情境图。(1)提出问题。出示情境图:图中呈现的是渔民在海水养殖场的劳作场面。有种植海带的、有放养螃蟹的有运送虾饲料的
56、、有放养扇贝的。让学生认识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创造财富。抽学生回答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2)从学生获得的信息中选择并提出问题。“一共夹了多少根海带苗?”“一共养螃蟹多少只?”(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2. 探讨计算方法,学习第一个红点知识: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1)解答第一个问题:一共夹了多少根海带?列出算式。(2)动手操作,理解算理。估算。把29看成30. 动手操作,对算理进行感性认识。用小棒摆一摆,再在组内交流讨论。进一步理解算理。引导学生讨论得出:计算29×3应先算9乘3
57、得27,再算20乘3得60,最后把27和60加起来。竖式计算。教师边讲解边板书竖式。(3)尝试讨论,掌握算法。引导学生比较:复习题中板演的与例题,有什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怎样处理进位的数?归纳:用一位数乘另一位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注意: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17页“自主练习”第1题的前三道题目。2完成绿点问题。先估算,再竖式计算。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归纳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说明乘的顺序及进位法则。用竖式计算时,注意什么? 五、作业布置: 知识巩固题:课
58、本自主练习(第18页)第3、4题。拓展延伸题:王师傅每小时生产零件18个,8小时一共生产零件多少个?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正确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课 题: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教案序号: 13 授课时间: 2013 年9 月 2 3日课 型: 练习教学目标:1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
59、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难点: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课件板书设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一共能装多少只扇贝?125×3= (只)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1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2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3火眼金睛辩对错(自主练习3)学生独立判断,并将正确算式写在练习本上,然后全班交流。二、自学新知出示情景图,解决问题:(1)3笼能装多少只扇贝?学生列式:125×3=估算迁移两位
60、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竖式,自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竖式。指名板演,学生评价。提醒: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2)观察情景图,还有哪些信息提出的问题没有解决?4袋虾饲料,每袋41千克,一共多少千克?一笼养8只螃蟹,112笼共多少只螃蟹?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三、巩固练习1先估一估,再算一算。(自主练习1)××火眼金睛辨对错(自主练习) ×1 4 3游戏:玩一玩,算一算(自主练习6)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出题,先估算,然后笔算。4有趣
61、的动物世界。(自主练习5)师带领学生读题,然后根据已有条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再解决。5在 里填上“”“”或“”(自主练习7)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订正,说出判断的方法。6自主练习8:每行312棵,种了4行,一共种了多少棵?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7回答问题(自主练习9)观察统计表,计算回答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四、 教学小结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作业布置: 知识巩固题:先估算,再笔算(自主练习4)219×4 512×4 2
62、5;283 316×3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可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拓展延伸题:自主练习10小组合作分析读懂题意,寻求正确的解决策略,然后全班交流。五、 教学反思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课 题: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教案序号: 14 授课时间: 2013 年 9月 2 4日课 型: 新授教学目标: 1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63、。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难点: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教具准备:课件板书设计: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7小时能加工多少千克带鱼?59×7= (千克)5 9× 6 7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去海产品加工厂看一看。(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二、合作探究 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有指导的观察,说清楚在哪看到了什么?)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师板书。3解决问题:(1)7小时能加工多少千克带鱼?生列算式:59×7=你能不能先估计一下,59×7得多少?说说你的估算过程,集体交流。(2)你能不能试着用竖式计算一下?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妆品质量检测机构年度质量监督计划
- 九年级学生数学能力提升计划
- 2025年公司三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加答案可下载
- 2024-2025承包商入厂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巩固】
- 小学2025年春季学期艺术节活动计划
- 2025年餐饮业经营管理计划
- 四年级音乐创意活动计划
- 在线直播课程教师听课改进计划
- 小学三年级语文学习兴趣提升计划
- 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 上海高一数学教材电子版
- GB 17675-2021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
- 2020年7月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试卷
- 危大工程巡视检查记录表施工电梯
- 麦当劳标准化管理手册 课件
- “危大工程”验收标识牌
- 人民币的故事(课堂PPT)
- 生产异常及停线管理规范(1)
- 学生英语读写情况调查分析报告(二)
- 河北工业大学本科生体育课程考核管理办法-河北工业大学本科生院
- 病房发生火灾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