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第1页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第2页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第3页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第4页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元位置与方向1. 前后左右一、教学目标1. 能够使用前、后、左、右、远、近等词描述周围物体的位置。2. 个物体的位置需要由该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3. 学会对生活中物体的位置进行定性的观察与描述。二、教学内容本课是位置与方向单元的第一节课,是学习描述物体位置的第一步。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实践活动,先以自己为基准,再过渡到以别人为基准,学习使用前、后、左、右、远、近等次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在“拓展与应用”活动中, 学生还会通过站在校园里的不同位置,描述教学楼等周围物体位置的活动,进一步理解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时,需要首先说明该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三、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每

2、组一张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的纸条,用于学生做“找位置”的游戏。(二)学生准备、笔等。四、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教室里做“找位置”游戏时,不要拥挤,不要打闹,防止摔倒。五、教学过程(一)提出和聚焦问题教师利用课间操站队情境引入问题。课间操是学校每天都会举行的集体活动,全校的同学都要参加。课间操队列人数众多,但整齐划一,这是因为每一个班、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1. 教师根据课业提出问题。( 1)你能说一说自己或者某个同学站在课间操队列里的什么位置吗?(2)在描述位置的时候,我们用到了哪些词?2. 明确任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描述位置。(二)展开“科学实践”活动在课页引入的基础上,教师进

3、一步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活动。1. 提出问题。( 1 )提问:现在,谁能说一说自己坐在教室里的什么位置?(2)学生描述自己坐在教室里的位置。(3)谈话:刚才在描述自己坐在教室里的什么位置时,一部分同学说“我坐在教室的前面”或者“我坐在教室的后面”, 另一部分同学说“我坐在教室的右面”或者“我坐在教室的左面”, 还有的同学说“我坐在第三列”或者“第四排”。 但是这些描述都不够明确,也就是没能很明确地描述出每位同学所做的具体位置。看来我们描述自己坐在教室里的位置时,用前面、后面、左面、右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更准确地描述自己的位置呢?2. 以自己为基准描述位置。( 1 )提

4、问:坐在教室的位置上,请你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是哪位同学?(2)学生活动。学生试着用“我的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右面是”来描述自己坐在教室里的位置。3. 以别人为基准描述位置。( 1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现在,我们能够用自己的前、后、左、右都是谁来准确地描述自己坐在教室里的位置了,那么,如果把自己换成另一位同学,你能说一说他坐在教室里的什么位置吗?他的前、后、左、右各是谁?2)学生活动。再让教师先指定一位学生,让其他学生通过方位词来描述这位学生的位置。学生任选另外一位学生,利用方位词来描述那位学生的位置。4. 引导学生发现前、后、左、右的相对性。在学生练习用“前”“后”“左”“右”等

5、描述位置时,教师从讲台位置走到教室的后部。(1)提问:现在,请你转过身来,再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是谁?你有什么发现?(2)学生活动。通过活动,学生发现当面向教室后面时,他前、后、左、右的同学发生了变化。(3)教师总结:当你面向讲台时和面向教室后面时,你前、后、左、右的同学会发生变化,但事实上这些同学在教室里的实际位置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样我们就发现:在使用前、后、左、右等词描述位置时,必须先明确自己的朝向。5学生做“找位置”游戏。(1)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找位置”提示条,提问:现在你能根据对于一个位置的提示,在教室里找到这个位置吗?(2)学生左游戏活动。(3)活动后,教师提问:说一说你是

6、怎样找到位置的?(三)“拓展与应用”活动教师将学生带到操场上,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学校操场周围物体的位置。1. 提问:请你站在操场上,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2. . 学生活动并描述。3. 进一步提问:请你站在校园的不同地方,描述教学楼或其他物体的位置,你有什么发现?4. 学生活动并描述。2.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目标学会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体会一天中,早、午、晚天气冷热变化。2. 科学探究目标:能利用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及冷热变化。3. 科学态度目标:开展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勇于发言,积极动手,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

7、境目标:将学生置于现实情境中,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发现自然规律。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2. 教学难点:利用太阳位置辨别东、南、西、北。教学准备1. 小组活动:每组东、南、西、北、太阳、早、午、晚8 张图片。2. 教师准备:课件、班级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预设 8 分)1. 太阳从哪里升起?(引入课题,引发学生思考太阳位置和方向的关系)2. 你知道如何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吗?(教师播放课件中的动画)3. 当我们来到大自然如何辨认方向呢?让我们一起去操场来验证我们的猜想。二、探究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预设22 分)1. 老师把学生带到操场,选出一组示

8、范。老师根据太阳位置确定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太阳在东、右为南、后为西、左为北。找4 名同学举着图片分别站在东、南、 西、 北 4 个方向。 一名同学举 “早” 站在东, 一名同学举 “午”站在南,一名同学举“晚”站在西方。2. 老师手举“太阳”图片边走边说,早晨在东、中午在南、晚上在西。3. 小组活动各小组分别确定方向,观察兵与同伴说一说操场东、南、西、北各有什么东西?学生在记录单上记下各方向的东西。交流记录结果,体会规定方向的必要性。三、带回学生讨论:(预设 5 分)清晨、中午和傍晚,面对太阳我们如何判断前、后、左、右的方向。讨论一天中什么时间最热,记录我们的冷热感觉。四、交流总结:(预设

9、 5 分)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我们怎样利用太阳辨别方向?早、午、晚,什么时候最热?我们是怎样知道的?五、板书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太阳东升西落早晨:太阳在东中午:太阳在南傍晚:太阳在西一天中最热的时间:中午3. 我在哪里教学目标1、 、会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2、 能够定性描述人和物体的位置,知道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参照周围其他物体的位置来确定。3、 意识到定性描述物体位置对我们的生活很有意义;通过描述物体位置的活动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生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定性描述人和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通过描述物体位置的活动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愉快,

10、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生活。教具游戏道具、图画纸、彩笔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游戏导入:1 、玩贴鼻子的游戏。2、同学们齐心协力合作完成游戏。一名学生贴鼻子,其他同学帮忙,共同完成。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方式,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1 、描述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1) 自由描述。引导学生以教室为活动场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2)学习绘制平面图。( 3)交流评价。2、描述校园里物体的位置。(1)指出活动指向:描述教室、操场、旗杆、实验楼、厕所、办公楼等的位置。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描述校园里物体的位置。(

11、2)总结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3)尝试绘制学校平面图。引导学生尝试绘制学校平面图,强调绘制平面图需要注意的问题。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小导游活动情景:假如今天家长要来开家长会,你如何把家长顺利的引导到教室呢?4、绘制自己家的房屋平面图。(1) 展示样板。为学生展示几个简单的房屋布局平面图,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疑问。( 2)学生绘制自己家的房屋平面图。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1 、自由描述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2、学习绘制平面图。3、同学们交流评价。4、描述校园里物体的位置。5、总结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尝试绘制学校平面图。6、绘制自己家的房屋平面图。(1) 目的是为了丰富和提升学生的

12、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因为同学之间进行游戏,兴趣比较浓,开展室内活动,学生参照物比较熟悉,且能够全员参入,活动比较充分。( 2)意在提示学生利用平面图寻找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今天,我们研究了怎样描述不动的物体的位置。那么,你想知道轮船在大海的位置吗?应该如何确定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终有一天,我们回遨游太空,那怎样描述飞船和火箭在太空中的位置呢?1 、 思考怎样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意在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进行交流和总结,进一步归纳整理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第二单元磁铁4. 认识磁极教学目标:1. 认

13、知目标:指导学生在一系列探究活动中发现磁铁有两极;磁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磁铁有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质。2. 技能目标:引导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自主探究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经历 “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 ( 得出结论) ” 的活动过程。3. 情感目标:通过对磁悬浮列车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磁铁的广泛应用,逐步发现磁与电的密切关系,为今后进行电与磁的学习做好准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提出的问题,自主探究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的活动过程。教学难点:为什么两极磁性强。器材准备:1. 演示实验用:条形磁

14、铁二条。2. 分组实验用:铁架台、棉线、条形磁铁二块、玩具小车、环形磁铁二个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各类磁铁。师: 观察教学用的条形磁铁,表面涂了什么颜色上面标了什么字母?明白这些字母代表的意思吗?学生观察。(二)指导学生认识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1. 师:观察悬挂起来的磁铁,说说有什么发现。磁铁每一次都停在相同的位置吗?它与方向有什么关系?(磁头一端总是指南)2. 学生分组观察悬挂着的能自由转动的条形磁铁停下来的指向,交流实验中的发现道理。(铁架台. 棉线 . 条形磁铁等) 小结:原来磁铁又指南北的性质:用“ S”和“N”表示。(三)指导学生认识系统两极的相互作用。1. 出示另一块磁铁,分

15、辨磁铁的南北极。师:如果把这块磁铁靠近原来悬挂的磁铁,会怎么样?学生介绍生活中的经验。2. 探索: 二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怎样找出其中的规律?3. 学术讨论实验的方法和实验所需要的工具。4. 分组实验:每种方法都实验3 次以上,把结果记入下表。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一下。5. 磁极的秘密教学目标1 、 科学探究: 引导学生跟据观察到的磁现象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并在进行知识运用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2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实验和交流讨论过程中体验探究的方法、乐趣和价

16、值。通过对指南针、磁悬浮列车等内容的介绍 , 使学生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并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磁铁的广泛应用。3、科学知识: 指导学生在一系列探究活动中发现磁铁有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质指北的叫北极, 指南的叫南极; 磁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教学准备教师用: 课件、小磁针。学生用: 磁性学具盒( 小磁针、棉线、小支架, 两辆塑料小车、环形磁铁、蹄形磁铁条形磁铁各两块一根小塑料管。教学过程一、课前组织教学:1 、师 : 同学们 , 用手来指一下我们教室里的方向好吗( 教师说方向, 学生用手指出来, 对个别错误的同学进行纠正)2、师 : 我有这样一个指针是磁铁做的, 猜一猜 : 指针转动后停下来

17、时, 会停在什么位置评 : 辨认方向为探究 “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做了有效铺垫, 猜方向的游戏引导了学生的思维, 做到了“铃未响 , 课已始”生 1: 我想那根指针是磁铁, 我知道指南针, 我猜也许它是停在南北位置的。生 2: 我看到转动前指针指着南北方向, 我猜转动后停下来也是南北方向的。生 3:我知道指针是磁铁做的, 所以我猜它会指南北方向。评 : 导入简洁有力, 一句到位。用最少的时间引入了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的探 究活动。并与课前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探究磁铁能指示南北的性质:验证 :1 、指名操作: 磁铁转动后停下来是指南北方向的。2、 设计实验探究: 其它形状的磁铁向转动后, 磁极

18、分别指什么方向呢(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磁铁周围不能有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 要等磁铁停下来后观察。 边观察边思考, 想想实验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注意仪器的安全使用。)交流 : 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1 、磁铁停下来了, 是指示南北方向的。2、指南的一端是蓝色的, 指北的一端是红色的。3、指南的一端上有“S” , 指北的一端上有“N” 4、磁铁的两个磁极总是一端指南, 一端指北。)我们把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 S”表示,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 N表示。S和N分别是英文单词南SOUTHF口北NORTH勺第一个字母。6、 师 : 其实 , 我们的祖先早在很多年前就发现了磁铁的这个特性, 并

19、用它做成了指南针 , 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直到现在, 指南针还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看来 , 上节课上我们所发现的磁铁的两极还藏着不少有趣的秘密呢! 这节课我们的研究重点就是磁铁的两极。( 板书课题)评 : 动脑比动手更重要, 在这个环节, 教师舍得花工夫让学生制订可行的实验计划,可是学生的思维不能拓展开来, 此时 , 教师发挥了引领作用, 在学生的思维枯竭的时候 , 及时地给学生一个帮助一个抓手, 让学生再想想类似的方法。在学生实在想不出来的情况下, 建议学生用老师给出的方法进行实验。温馨提示注意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 提出要耐心等待, 注意仪器使用安全。3、 师 : 老师准备了挂磁铁的小

20、架子, 做实验很方便, 请材料员来领取, 开始实验吧。( 做得快的小组再发给他们一块小条形磁铁, 能有什么新发现) 评 : 材料准备用了学具袋中的塑料架, 避开了铁的干扰。4、师: 有什么发现生 : 我们的磁铁还没有停下来, 可是我们大概知道它是指示南北方向的。生 : 我们的磁铁停下来了, 是指示南北方向的。师 : 刚才没停的几个小组的磁铁现在停下来了吗生 : 停下来了, 指南北方向。师 : 看来 , 磁铁确实有指示南北方向的本领。6. 指南针教学目标1. 受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2. 解指南针发展的历史, 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指南针的用途

21、, 知道指南针的历史, 学会正确使用指南针, 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教学难点: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 指南针。教师准备: 有关指南针历史的影像资料( 课件 ), 不同样 式的指南针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一艘大船在东海航行, 海上一片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 突然天空变得阴暗起来眼看一场大雨要来临, 怎么办必须马上回到港口才会比较安全。可是茫茫大海该往哪儿回呢小朋友们我们用什么办法来帮助船长确定方向啊( 指南针 )二、了解指南针的历史、用途和构造:1. 家见过指南针吗说说在哪儿见过关于指南针都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2. 家知道

22、的真不少, 关于指南针还想了解它的哪些方面的知识3. 朋友们头脑中有这么多问题, 这需要我们自己来研究寻找答案。下面根据自己课外搜集的资料, 以小组为单位, 寻找答案吧!4. 生阅读讨论。5. 流汇报 : 下面就请小朋友们谈谈我们自己都解决了哪些问题6. 不错 ,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古老的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其中指南针就是四大发明之一。现在就请跟着老师来了解一下指南针的发展历程。( 放课件、课件的内容是从最早古代人民利用太阳和北极星来辨别方向、司南、指南车、指南鱼、各种各样的罗盘及现在发明的各种各样的指南针等方面的知识 , 也可以介绍书本知识。)三

23、、用指南针定方向: 用心爱心专心11. 过刚才的阅读资料和观看影片, 我们对指南针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指南针到底为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呢它又是如何使用的呢学生回答。2. 察教学用的指南针。(1) 指南针由几部分组成( 主要由磁针、支架、 标明方向的底盘、盒子组成。)(2) 磁针的哪一端指北, 哪一端指南(3) 方位盘上的方向是怎么表示的3. 用指南针定方向。(1) 大家会使用指南针吗小组讨论研究怎样用指南针来判断方向。(2) 交流指南针的使用方法。(3) 用指南针来判断教室的各个方向。(4) 走出教室, 继续判断: 学校大门和教室窗户的朝向; 国旗与学校大门在我们的哪个方向。四、总结延伸

24、: 1. 们用指南针还能做什么五、课后思考题1. 手上有一个磁铁, 把它放进一个口袋, 谁能用科学的办法知道磁铁在哪个口袋需要什么器材来帮助2. 块铁 , 一块磁铁, 有本事测出来吗想一想怎么来判断怎样区别判断看到什么现象说明口袋里的是铁还是磁铁经过这个实验, 小朋友们有什么想法特别是对大家在使用指南针的时候有什么启示第三单元认识天气7. 多样的天气教学目标1. 能用文学词语描述天气现象。2. 能用文学和科学并模仿动物运动的主术语描述天气变化。3. 能设计一组符号记录天气的状况。情感目标1 愿意关注、收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信息。2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及其原因。3愿意欣赏天气变化的美丽。4愿意收

25、集各种预测天气变化的谚语。知识目标1 能说出两种以上科学描述天气变化的要素。2能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教学过程1 (创设情景):师:今天早上起床推开窗,你发现天气如何?你的心情怎样?出门要准备什么?生自由谈感受探究活动一观看课件: “天气变化”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天气变化。二活动: “描述天气”1 请学生回忆文学作品中描述天气的词语。2。回忆我们学过的与天气有关的诗歌。三活动: “我最喜欢的天气”1 谈话: “你最喜欢什么天气, 和小组成员口头交流”2。记录我喜欢的天气(可以用绘画或诗歌的形式记录)3。分组交流我们的记录。4。各组展示我们记录的天气。拓展一课余收集民间有关天气的谚语

26、,并把它记录下来。1 交流我们收集到的天气谚语探究活动一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1 谈话:古代人们是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的?2。谈话:哪些自然现象能预知天气变化?二活动: “天气谚语”用图文方式记录收集到的谚语。(填写书上图表)拓展说说利用谚语来预测天气变化的优点和不足8. 天气与生活教学目标1. 能用文学词语描述天气现象。2. 能用文学和科学并模仿动物运动的主术语描述天气变化。3. 能设计一组符号记录天气的状况。4能说出两种以上科学描述天气变化的要素。5能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教学过程1 (创设情景):师:今天早上起床推开窗,你发现天气如何?你的心情怎样?出门要准备什么?生自由谈感受

27、探究活动一观看课件: “天气变化”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天气变化。二活动: “描述天气”1 请学生回忆文学作品中描述天气的词语。2。回忆我们学过的与天气有关的诗歌。三活动: “我最喜欢的天气”谈话: “你最喜欢什么天气, 和小组成员口头交流”2。 记录我喜欢的天气(可以用绘画或诗歌的形式记录)3。分组交流我们的记录。4。各组展示我们记录的天气。拓展1 课余收集民间有关天气的谚语,并把它记录下来。2交流我们收集到的天气谚语探究活动.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1 谈话:古代人们是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的?2。谈话:哪些自然现象能预知天气变化?二活动: “天气谚语”1 用图文方式记录收集到的谚语。(填

28、写书上图表)拓展说说利用谚语来预测天气变化的优点和不足9. 天气与动植物教学目标1、了解气象的基本常识。2、制定气象科普小报编辑计划。3、从实际出发, 在生活中体会天气对我们动植物的影响。4、查阅资料, 收集相关知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人类生产生活与气候的关系, 天气对植物的影响。教学难点:如何描述不同的气候以及影响;能够叙述天气对我们的影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的生活与天气息息相关, 那同学们了解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吗新课讲解:一、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雨雪大风,干旱洪水,对我们日常生活影响是巨大的,根据PPT上的图片,说明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不同气候季节动植物

29、生活的生活状态。二、动物气象员雨前 , 空气中水汽多, 高空风大、空气激烈流动。这造成了燕子不能高飞, 一些虫也集中在近地面的区域活动, 所以 , 燕子在低空飞行捕食。蜘蛛靠织网捕食小虫为食。雨前 , 小虫活动少, 而且网遇到雨水后, 粘性变小,粘不住飞虫, 这时蜘蛛都会躲到比较安全的地方。三、小知识有一天 , 天空上乌云密布, 好像要下雨了, 却迟迟不下。我以为不会下雨, 就跑出去玩了。我出去看到了许多奇怪的现象。首先我去了池塘看小鱼, 看到鱼儿们纷纷冒出头来。 我不禁产生疑问: 鱼儿们不都生活在水里吗他们这样应该会呼吸困难吧。我急忙跑回家问妈妈。 “孩子 , 这样的现象说明快下雨了, 鱼儿

30、冒出头来是因为鱼儿在水里难以呼吸, 所以才出来的”妈妈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说。我高兴极了急忙跑出去观察还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我一出去就看到一群蚂蚁好像正在搬家。我想它们可能是在为搬家做准备。于是我为它们去除路上的障碍, 为它们铺了一条宽阔的路。就在这时天上的乌云又增多了。我看见一只燕子正在低飞捕食, 我觉得很奇怪。 我就跑了过去向那只燕子打了个招呼, 它对我叫了几声, 好像在说, “小朋友 ,快要下雨了, 赶快回家吧。 ”正在这时突然打了一声雷 , 吓得我一溜烟跑回了家。同学们 , 你们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快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你知道吗青蛙预报天气法:春夏季节, 青蛙叫声大而密, 预示不久就会

31、下雨。谚语说: “蛤蟆大声叫 , 必是大雨到” 。蚂蚁预报天气法:蚂蚁成群出洞, 预示大雨将临, 俗话有“蚂蚁成群 , 明天勿晴”的说法。马尾松预报天气法:马尾松种子能预报天气。晴天, 马尾松种子鳞瓣上的粘液干燥变硬而向外伸张 ; 下雨前 , 鳞瓣变软, 逐渐闭合。鸡预报天气法:下雨前 , 气压较低, 湿度较大, 昆虫贴着地面飞, 鸡要觅虫食, 再加笼里闷, 鸡不愿进笼。俗话说: “鸡愁雨 , 鸭愁风” 。白蚁预报天气法春夏季节, 每当天气闷热时, 白蚁就飞出洞外活动。傍晚天黑不认识回洞的路就向灯光处猛扑, 这就预告一二天内将会下大雨或雷雨。10. 怎样预知天气教学目标1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32、表现欲,提高其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2、尝试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判断天气,知道动物的表现和天气变化是有一定的关系的。3、初步了解自然界中,动物与天气的关系。活动过程一、导入二、 1. 了解人们是如何知道天气变化的教师:今天的天气真好呀,太阳晒得我们暖暖的。我们怎么才能知道明天的天气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可以看电视、天广播,看听其中的天气预报)2. 你们知道吗,有一些小动物呀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它们也能为我们预报天气。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么知道天气的变化的吗?(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二、展开了解下雨前小动物的特殊表现。播放课件演示( 1) 蚂蚁搬家它们是谁?在做什

33、么呀?为什么要这样做?小蚂蚁为什么要搬家?( 2)蜻蜓为什么飞的这么低呢?什么时候蜻蜓要低飞呢?(3)燕子低飞看!在天空中飞翔的小燕子,飞到什么地方了?(4)小鱼水上游小鱼争抢着往上游,都快游出水面了?(5)乌龟“冒汗”这些小动物在天气变化之前有一些特殊的表现。请你跟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你知道它们是怎样来为我们预报天气的吗?2、观看课件,幼儿回答讨论结果。小鱼水上游要下雨,燕子低飞要下雨,蜻蜓低飞要下雨,乌龟“冒汗”要下雨。3、小结:刚才看了那么多小动物的表现,我们知道了下雨之前气候总有一些变化。有哪些变化呢?(空气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湿、空气很闷等)一些动物能感受到这些变化,所以就表现出一些

34、反常的现象,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预知天气的变化了。”5、听一听6、(1 )刚才我们是通过观察小动物的变化预知天气的,农民伯伯不仅能通过看小动物的表现来判断天气,他们还能通过小动物的叫声来判断天气的变化呢?( 2)课件演示:青蛙和知了青蛙和知了一般在什么时候叫呀?(幼儿讨论。)教师小结:天晴青蛙捉虫静悄悄,树上知了声声叫,下雨知了无声响,青蛙呱呱叫。三、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平时仔细观察一下,还有哪些动物在天气变化以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第四单元动物感知环境11. 动物的眼睛教学目标 :1、体验参与科学活动带来的乐趣2、了解动物眼睛的不同特点3、知道怎么保护眼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 了

35、解动物眼睛的不同特点教学难点:能根据动物眼睛的形状、大小特点, 正确找出相应动物眼睛的图片活动准备 :谜语一则图片教学过程 :、出谜语提问式导入二、出示图片, 让幼儿观察图片上有哪些动物三、看挂图, 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动物, 了解动物们眼睛的不同特点1 、蜻蜓的眼睛是将近三万只小眼睛构成的两只大眼睛, 眼睛的上部分看远处, 下部分看近处, 这样在捕捉小虫子时就能百发百中, 从不落空。2 、 猫的眼睛的特殊功能是白天晚上都能清楚的看见东西, 所以晚上也能捉到老鼠3、鱼儿睡觉时眼睛也是睁着的四、小结动物眼睛的相关知识五、游戏: 找眼睛通过观察图片上动物眼睛的形状、大小, 正确找出动物们的眼睛六、延

36、伸活动组织:1、幼儿说说我们的眼睛有什么作用学习怎么保护自己的眼睛12. 动物的耳朵教学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小动物耳朵的特点, 激发幼儿对探索动物耳朵的兴趣。2、 初步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动物的耳朵, 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喜爱小动物的情感。教学准备:小兔、大象、小熊、小鸡、小狗、小马、小鱼的图片教学过程:一、猜猜它是谁1、出示小兔的背影, 猜猜是谁来了小结 : 原来小兔的长长的半圆形的耳朵是长在头顶上的。小朋友还知道有哪些小动物的耳朵也是长在头顶上的2、 出示被遮住一半的大象, 猜猜又来了谁你是怎么知道的看看大象的耳朵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 大象的耳朵长在头的60 秒小说 txt

37、下载 两边 , 大大的像扇子)小结 : 原来大象的耳朵大大的长在头的两边, 小朋友想想还有什么动物, 它的耳朵也是长在头的两边的我们小朋友的耳朵长在哪里3、 出示正面的小熊, 看现在谁来了看看小熊的耳朵和大象小兔的耳朵有什么不一样小熊的耳朵是什么形状的, 长在哪里( 小熊的耳朵是半圆形的, 长在头角上) 还有哪些小动物的耳朵也是长在头角上的5、原来小动物的耳朵它们除开形状不一样, 长的地方也有不一样, 但是它们有非常敏锐的听觉。二、探索其它动物耳朵的兴趣1 、看又来了一只小鸡, 咦 , 小鸡有没有耳朵它的耳朵长在哪里幼儿讨论。小结原来小鸡是有耳朵的, 小鸡是没有外耳, 只有内耳, 但它们同样都

38、可以听到声音。2、还有什么小动物和小鸡一样, 只有内耳, 没有外耳三、扮演小动物1 、今天我们知道了小动物的耳朵有这么多不一样的地方, 有的长的位置不一样有的形状不一样, 小朋友 , 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的耳朵, 是什么样的长在哪里的想不想来做一做, 学一学2、幼儿动手制作, 扮演小动物。提醒: 你想做什么小动物的耳朵它的耳朵长在什么位置形状又是怎样的3、小动物狂欢哇 , 有这么多小动物, 我们和小动物一起唱歌跳舞吧。13. 动物的鼻子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鼻子的特点, 能举例说出动物是如何用鼻子感知环境的。2、能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到的动物鼻子特点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教师课前将准备好的装有

39、水果的密封盒子放在讲台上, 向学生提问: 怎样能在不拆开盒子的前提下猜出盒子的物品2、学生参与体验。教师让学生上讲台闻一闻盒子的气味, 猜一猜盒子中的水果是什么。3、引出课题。动物的鼻子。二、探究狗的鼻子的位置、特点和本领。1、 、教师提问: 我们来观察这几张小狗的图片, 一起来说说小狗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2、 学生汇报后, 教师讲述: 请同学们根据出示的这几张狗的图片, 仔细观察这些狗的鼻子有没有相似之处。哪位同学能结合课前搜集的图片和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狗的鼻子呢3、学生讲解: 狗的鼻子都长在头部的前面, 鼻头黑黑的、圆圆的, 总是保持湿润。它最大的本领就是闻气味。4、师生交流: 狗靠鼻子闻

40、气味, 可以做哪些事情5、教师小结: 狗的鼻子是嗅觉器官, 可以靠它闻气味来完成寻找食物、搜救、缉毒等事情。三、探究骆驼鼻子特点和本领。1 、师生谈话: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片, 说一说骆驼鼻子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什么不 同。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3、教师小结: 骆驼的鼻孔在沙漠中是微微闭合的, 在绿洲地区中鼻孔是张开的。4、教师提问: 为什么骆驼的鼻孔在沙漠和绿洲中会呈现出不同呢5、教师小结: 骆驼根据呼吸时体内水分的散失多少来调节鼻孔开闭大小, 此外骆驼在沙漠地区关闭鼻孔可以帮助其抵挡风沙。四、探究蜜蜂是靠什么闻气味的1、教师提问: 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用鼻子闻气味的3、 待学生回答后,

41、 教师播放蜜蜂采蜜的视频, 让学生在小组内思考、交流 ; 蜜蜂是怎样找蜜源的3、教师引导学生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圈出蜜蜂寻找蜜源的身体部位。五、课堂小结指导学生从动物的鼻子特点和本领等角度谈谈本节课的收获。14. 观察蜗牛教学目标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 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教学准备1、分组:2-3 只蜗牛、放大镜、

42、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2、与学生相同。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 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2、关注: 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3、设计意图: 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二、观察蜗牛的身体。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 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 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3、关注: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4、设计意图: 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3、关注: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4、设计意图: 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 靠腹足运动, 爬过的地方有粘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