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单元测试题_第1页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单元测试题_第2页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单元测试题_第3页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单元测试题_第4页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单元测试题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单元测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n卷两部分,共100分,考t时间150分钟。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分卷I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0分洪60分)1 .如图表示某植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Aa, Bb, Cc, Dd代表四对同源染色体。下列各选项中,可能是该植物染色体组成的是()A. ABCdB. AaaaC. AaBbCcDdD. AaaBbb【答案】B【解析】由图可以看出该植物属于四倍体,因此其同源染色体应出现四次。2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原因不包括()A.能产生多种多样的基因型B.突变率低,但是普遍存在的C.基因突变

2、是不定向的,可以产生适应环境的新的性状D.能产生新的基因【解析】产生多种多样的基因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而非基因突变。3.某对夫妇的1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如图所示,A,b,D分别为甲、乙、丙三种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则他们的孩子()2 777A.同时患三种病的概率是1/2B.同时患甲、丙两病的概率是3/8C.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1/2D.不患病的概率为 1/4【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父亲产生ABD和aBd两种精子,母亲产生 Abd和abd两种卵细胞,后代的基因型为1/4AABbDd(同时患甲病和丙病 卜1/4AaBbDd(同时患甲病和丙病)、1/4AaBbdd(只患甲病) 和1/

3、4aaBbdd(不患病)。4.自毁容貌综合症是一种严重的代谢疾病,患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自觉地进行自毁行为,如咬伤或抓伤自己。大约 50 000名男性中有1名患者,患者在1岁左右发病,20岁以前死亡。如图是一个家系的系谱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I0-1-01消守班多1 口。皿贪 a 611。上9上/ 67国蝴心t亡w c h nA .此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 i2、n 2和n 4都是携带着C.m1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D 人群中女性的发病率约为1/2 500 000 000【答案】D【解析】分析遗传系谱图,双亲不患病,而后代有患病个体,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且男性患者比较多,故该

4、病为伴 X染色体遗传病,故 A正确;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他们的母亲,12112、出4均正常,则她们应为携带者,故 B正确;出1从其父亲那里得到一个正常基因,从其母亲 那里得到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即m1为携带者的概率为 1/2,故C正确;由题干所给信息不能推导出人群中女性发病的概率为1/2 500 000 000,故D 错误。5 .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基因及其三种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正常基因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突变基因1 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突变基因2 精氨酸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突变基因3 精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酪氨酸丙氨酸根据上述氨基酸

5、序列确定这三种突变基因DNA 分子的改变是()A 突变基因1 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B 突变基因2 和3 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 为一个碱基的增添C突变基因1 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2 和3 为一个碱基的增添D 突变基因2 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 和3 为一个碱基的增添【答案】A【解析】从题干可以看出,突变基因1 没有导致蛋白质的改变,突变基因2 引起 1 个氨基酸的改变,不可能是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因为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蛋白质中氨基酸数量和种类的改变都较多。6 .有关“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不正确的叙述是()A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

6、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B 将根尖浸泡在卡诺氏溶液中的目的是固定细胞的形态C.制作装片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4个步骤D.低温诱导多倍体细胞形成的比例常达100%【答案】D【解析】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都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使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 2次;制作装片包括解离一漂洗一染色一制片4个步骤;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频率低,因此多倍体细胞形成的比例常不达100%。7 .人类能遗传的基因突变,常发生在()A.减数第一次分裂8 .四分体时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有丝分裂间期【答案】C【解析】能

7、遗传的基因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内,可以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直接传给下一代。生殖细胞的突变最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进行复制时。8.下面所示的4个家系中,带阴影的为遗传病患者,白色表现正常。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0正常立性患病为性。患病女性DtOOr# / 口恒常男性A.可能是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乙、丙、丁8 .肯定不是抗维生素 D佝偻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遗传的家系是甲、乙C.家系甲中,这对夫妇再生一患病孩子的几率为1/4D.家系丙中,女儿不一定是杂合子【答案】A【解析】色盲是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特点是母患子必患,所以丁一定不能表示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8、病,所以甲、乙肯定不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家系甲中,该遗传病有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有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不管是哪种遗传病,这对夫妇再生一患病孩子的几率都为1/4。家系丙中,该遗传病有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有可能是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或伴 X染色体显性遗传,所以家系丙中,女儿有可能 是纯合子,也有可能是杂合子。9 .如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不可能反映的是()A.发生了基因突变B.发生了染色单体互换C.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D.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答案】C【解析】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分,不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10 .一对夫妇,其

9、中一人为红绿色盲患者,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选项患者胎儿性别妻子女性妻子男性或女性妻子男性丈夫男性或女性A.B.C.D.【答案】D【解析】根据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当妻子患病时,双亲基因型(相关基因用 B、b表示)分别为XbXb、XBY,后代男性一定为患者,女性一定为携带者,所以不需基因检测。当丈夫为患者时,妻 子有可能是携带者,所以后代无论男女均有可能为患者。11 .随着 炎黄一号”计划的完成,华大基因研究院正在组织实施炎黄99”计划。其基本内容就是,为我国的99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人测绘完整的基因图谱。该计划的意义不包括()A.探索中华民族的基因结构特点B.探索某些遗传病的发病

10、原因C.探索DNA合成的规律D.为被测试者将来可能需要的基因治疗提供依据【答案】C【解析】基因组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可认识到基因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对于疾病的诊断和预防有重要意义。12.如图中的甲、乙为染色体配对时出现的一种现象,丙、丁是染色体交叉互换的现象,至是对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或结果的解释,其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甲乙丙 丁图甲的一条染色体可能有片段缺失 图乙的一条染色体可能有片段倒位图丙会导致染色体片段重复图丁会导致基因重组A.B.C.D.【答案】D【解析】图甲为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图乙为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图丙为非同源染色体的

11、交叉互换, 不会导致染色体片段的重复;图丁为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会导致基因重组。13.由于种种原因,某生物体内某条染色体上多了或少了几个基因,这种遗传物质的变化属于(A.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B.染色体结构变异C.染色体数目变异D,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答案】B【解析】某条染色体上多了或少了几个基因是由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所致。14.下图甲表示家系中某遗传病的发病情况,图乙是对发病基因的测定,已知控制性状的基因是位于人类性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则 n4的有关基因组成应是乙图中的()I B-n-9ffO-r-b I 。口院”女ti a甲A.B.C.D.【答案】A【解析】由图中看出,n 3与n 4

12、生出正常的女儿,且致病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因此 n 3和n 4的基因组成是XAXa和XaYA。15.有关 法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 ”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A .可能出现三倍体细胞B.多倍体细胞形成的比例常达 100%C.多倍体细胞形成过程无完整的细胞周期D.多倍体形成过程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解析】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的细胞染色体加倍为四倍体,A不正确。低温诱导不能使所有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B不正确。根尖细胞的分裂为有丝分裂,D不正确。16 .三体综合征又叫先天愚型,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病。下列各图均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先天性愚型的染色体异常情况与哪个图相符()B

13、.C.D.【解析】图示的四种变异类型分别为:A三体(个别染色体增加 卜B染色体增添某一片段、 C三倍体、D染色体缺失某一片段。GAA ,由此分析正确的是()17 .下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ft MAA .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一段基因任意一个碱基发生替换都会引起贫血症B.过程是以“链作模板,以脱氧核甘酸为原料,由 ATP供能,在酶的作用下完成的C.运转缴氨酸的tRNA 一端裸露的三个碱基可能是CAUD.人发生此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蛋白质中的一个谷氨酸被缴氨酸取代【答案】C过程是以【解析】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一段基因中任意一个碱基发生替换不一定引起贫血症;链作模板,但合

14、成的是 mRNA ,所以原料是核糖核甘酸;根据缴氨酸的密码子GUA ,可知对应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碱基为 CAU ;人类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的碱基对被替换。18.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在深圳第十届高交会”上宣布:大熊猫 晶晶”的基因组框架图绘制完成。大熊猫有21对染色体,基因组大小与人相似,约为 30亿个碱基对,包含 2万3万个基因。关于 大熊猫晶晶”基因组的叙述合理的是()A.大熊猫基因组是指熊猫所有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B.大熊猫的单倍体基因组由 21条双链D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组成C.大熊猫的一个染色体组与单倍体基因组所含的染色体数目相同D.大熊猫与其他生物的基因组

15、的相似程度越高,亲缘关系越远【答案】A【解析】某生物基因组是指该生物所有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大熊猫单倍体基因组是指20条常染色体和 X、Y 2条性染色体,即 22条双链D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而染色体组是不 含有同源染色体的。两种生物基因组的相似程度越高,亲缘关系越近。19.某植物的一个体细胞如下图所示。该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后,共获得n株幼苗,其中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有()A. n/2 株B. n/8 株C. n/16 株D,。株【答案】Daabbccdd 的个【解析】AaBbCcDd个体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的幼苗均为单倍体,不可能出现 体。20.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

16、黄色短杆菌的质粒中脱氧核甘酸序列发生如下变化:CCGCTAACGCCGCGAACG,那么,黄色短杆菌将发生的变化和结果是()(可能相关的密码子为:脯氨酸 一CCG,CCA ;甘氨酸一GGC,GGU ;天冬氨酸 一GAU,GAC ;丙氨酸 一GCA,GCU,GCC,GCG ;半胱氨酸一UGU,UGC)A.基因突变,性状改变B.基因突变,性状没有改变C.基因和性状均没有改变D.基因没变,性状改变【答案】A【解析】对照比较 CCGCTAACG和CCGCGAACG ,发现CTMCGA ,即基因中 T突变为 G,密 码子由GAU变为GCU,编码的氨基酸由天冬氨酸变为丙氨酸,所以答案为Ao分卷II二、非选

17、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0.0分洪40分)21.某同学在做 彳氐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时,将大蒜根尖随机分为12组,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罪别实验处理次处理时闾染色里数目加倍的交眶所占的百分比汽)组0。£36小时Q72小时0疆3196小时Q2工J6小时5馥S72小时20组6196小时24退74T搞小用12蠡372小时30P苑少及r«组106fJfi小时0组H72小时0蛆1296小酎0(1)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低温会使细胞分裂过程中 的形成受阻,从 而使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而细胞不分裂。低温处理与秋水仙素处理相比,具有 等优

18、点°(2)实验中选择大蒜根尖 区细胞进行观察,效果最佳,原因是此处的细胞分裂比较 ,在显微镜下观察,此处细胞的特点表现为 。(3)实验过程中需要用 对大蒜根尖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染色。(4)由实验结果可知, 的条件下,加倍效果最为明显。【答案】(1)纺锤体 操作简单、安全无毒(2)分生 旺盛 呈正方形,排列紧密(3)碱性染料(或醋酸洋红或龙胆紫)(4)4 C、96 小时【解析】(1)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实现染色体数目的加倍;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操作较为烦琐,且秋水仙素有毒,而低温诱导操作简单,安全无毒。(2)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且分裂较为旺盛,故观察时应

19、选择根尖分生区细胞。(3)染色体可以被碱性染料(如醋酸洋红、龙胆紫等)着色。(4)由表中信息可知,在温度为4 C的条件下处理96小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效果最佳。22.动物中缺失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叫单体(2n1)。大多数动物的单体不能存活,但在黑腹果蝇(2n=8)中,点状染色体(4号染色体)缺失一条也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可以用来进行遗传学研 究。(1)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则该果蝇的性别是,从变异类型看,单体属于(2)4号染色体单体的果蝇所产生的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为 (3)果蝇群体中存在短肢个体,短肢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短肢果蝇个体与纯合正常肢个体交配 得Fi, Fi自由交配得

20、F2,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表所示。据表判断,显性性状为 ,理由短股正常肢Fi085巳79245(4)根据判断结果,可利用非单体的短肢果蝇与正常肢(纯合)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交配,探究短肢基因是否位于4号染色体上。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实验步骤:让非单体的短肢果蝇个体与正常肢(纯合)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交配,获得子代;统计子代的性状表现,并记录。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若,则说明短肢基因位于 4号染色体上;若,则说明短肢基因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答案】(1)雄性 染色体数目变异(2)4条或3条正常肢 Fi全为正常肢(或F2中正常肢:短肢=3: 1)(4)子代中出现正常肢果蝇和短肢果蝇,且比例为1 : 1子

21、代全为正常肢【解析】(1)图中果蝇性染色体形态不同,是雄果蝇,单体属于染色体变异中染色体数目变异。(2)4号染色体单体产生的配子中一半染色体数目正常,一半染色体少一条。(3)短肢果蝇个体与纯合正常肢个体交配得 F1,F1全为正常肢,则正常肢为显性性状;由 F1自由交配得到的 F2中,正常肢: 短肢=3: 1,也可知正常肢是显性性状。(4)若短肢基因位于 4号染色体上,非单体的短肢果蝇基因组成为aa,与纯合正常肢单体 A_杂交,后代基因组成为:Aa和a_,且比例为1 : 1。故若后代中出现正常肢 Aa和短肢a_果蝇,且比例为 1 : 1,说明短肢基因位于 4号染色体上;若后代中都是 正常肢Aa果

22、蝇,说明短肢基因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23.洋葱(2n=16)为二倍体植物。为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即视野内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下:将洋葱的老根去除,经水培生根后取出。将洋葱分组同时转入质量分数为0.01%、0.1%秋水仙素溶液中,分别培养24 h、36 h、48 h;秋水仙素处理停止后再转入清水中分别培养0 h、12 h、24 h、36 h。剪取根尖,用Carnoy固定液(用3份无水乙醇、1份冰乙酸混匀)固定8 h,然后将根尖浸泡在1mol/L盐酸溶液中58 min。将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用石炭酸

23、一品红试剂染色。制片、镜检;计数、拍照。实验结果: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细胞分裂指数()如下表。欲水仙素溶液处理清水培养时间覆质分数时间/ho1224&&0.012410.71H.6S369.9411.9913.5913.624879810.06IT 7T0.1247.749.0911.0710,86367,® 79.989,81485.976.687.988.5«请分析上述实验,回答有关问题。步骤中 将根尖浸泡在1 mol/L盐酸溶液中”的作用是。(2)步骤为了获得相应的观察视野,镜检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3)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石炭酸一品红试剂是一种性染料。(4)为了统计数据更加科学,计数时应采取的方法是。(5)根据上表结果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质量分数为秋水仙素溶液诱导后的细胞分裂指数较高本实验的各种处理中,提高细胞分裂指数的最佳方法是。(6)下面为一位同学在步骤 所拍摄的显微照片,形成细胞a的最可能的原因是。【答案】(1)使组织中细胞相互分离开来(2)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缓慢移动装片,发现理想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