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_第1页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_第2页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_第3页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_第4页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石潭记?教学设计【目的确定的根据】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根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进步自己的欣赏品位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大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2.学情分析1根本情况: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学生语文素质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而另一部分学生阅读量少,视野比较窄,习惯于在课堂上保持言语沉默,加之文言文年代长远,文字形式远离现代生活,多特

2、殊的语法现象,一些晦涩难懂的实词和句子费时费力但却难懂其意,不愿意深究弄懂,但是学生好奇心强,心地单纯,心无旁骛,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成就感尤为重要。2教学起点:学生在之前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积累过“而、但、以、乃、为等文言词汇的用法,掌握一定的朗读方法,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在诵读中也有一定的阅读体验,但是词类活用尤其是使动和意动用法判断不到位,部分特殊句式如倒装句的翻译还习惯用现代汉语思维,部分一词多义还不能完全掌握,对于文章主题的领悟比较欠缺,所以在教学文言文时以鼓励为主,进步学生兴趣和才能。在学习中还需对知识点进展前勾后连,及时总结,形成体系。3预期目的:以抓大放

3、小为原那么,在理解课文大意的根底上熟读成诵,在品读中领会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理解作品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在教学中用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归纳法、练习法等来打破重难点。3.教材分析 本学期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意在进一步感受古人的思想和志趣,陶冶情操,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体认,进步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本单元所选古诗文,有的记事,有的记游,有的状物,有的抒情,学习本单元的古诗文以诵读文主线贯穿,继续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的才能,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缺乏二百字,却明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其

4、周围幽深冷寂的风光和气氛,形似写景,实那么写心,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才能,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进步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教学目的】1.第一课时1能正确划分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能说出柳宗元的经历并识记作家作品。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运用增删调补换的翻译方法,能疏通文意,积累词类活用等重要的文言现象。3通过品读课文,初步理清写作顺序,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小石潭的优美风光。2.第二课时1通过诵读品味课文内容,能概括景物特点,学会移步换景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5、并可以应用。2结合作者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依托语言品评,能表述出作者感情的变化。3通过对课文的品读和拓展阅读,读懂柳宗元,感知祖国山河之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之情,学会发现美,鉴赏美。【教学重难点】1.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运用增删调补换的翻译方法,能疏通文意,积累词类活用等重要的文言现象。教学难点:通过品读课文,初步理清写作顺序,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小石潭的优美风光。2.第二课时教学重点:结合作者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依托语言品评,能表述出作者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的品读和拓展阅读,读懂柳宗元,感知祖国山河之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之情,学会发现美,鉴赏美。【课时安排】2

6、课时【评价任务】1.第一课时    1针对评价目的一说出柳宗元生平及写作背景根据朗读评价要求展读课文:读准字音,吐字明晰,声音洪亮;读出节奏,停顿正确;读出语气,读出感情。2针对评价目的二、三主动圈点勾画出疑难词句,能说出斗折蛇行、犬牙差互等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的用法。运用增删调补换的翻译方法,独立翻译重点语句    语言流畅的创造性描绘小石潭的美景。并说出文章的写作顺序。自主完成当堂检测题;完成题目后主动构建本课文言知识导图2.第二课时  1针对评价目的一结合写作顺序,品读课文,描绘景物,说出景

7、物特点水清、石奇、树美、鱼乐 上台讲演可以落落大方,语言组织流畅结合本文实例概括出文章的写景方法:动静结合、修辞、移步换景2针对评价目的一找出说明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结合写作背景概括出柳宗元的感情变化,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3针对评价目的三快速阅读?神越关山哭柳候?,结合世人眼中的柳宗元谈感受,深化对柳宗元的认识,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言之成理即可。完成“与柳宗元的对话片段写作,中心明确,思想乐观。【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任务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江雪映潭意相通 学生齐诵?江雪?,感受柳宗元内心之情,结合学生感悟,引出导语导入语

8、:“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载等翁,独钓寒江雪。千山万径都没有人烟鸟迹,茫茫天地间只有孤独的渔翁冒雪在寒江中垂钓。一幅寂寥冷清的画面,个孤寂落寞的灵魂,一个清净绝美的世界。这,就是柳宗元展现给我们的。今天,让我们用欣赏的目光,用善感的心灵走进小石潭,走近柳宗元。1坐姿端正,进入学习状态。2齐诵?江雪?,说说柳宗元内心之情,感悟其人格魅力      板块一    读通谭韵赏幽景 1.预习检测,简介作家作品。结合课前预习回忆柳宗元生平及写作背景。2.在反复诵读中读准、读通、读美。1指名

9、学生读;2老师配音范读;3去掉标点个人抢读;4小组赛读;5生配音读。老师相机指导,纠正错读让学生逐步到达读准、读畅、读懂、读美。点拨字音:为坻   为屿   为嵁   佁然  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 x忽  悄怆 幽 suì 点拨划分节奏的方法:根据句子成分断句 借助文言虚词,句首发语词:句首发语词:夫、盖、至假设、假设夫、初 句尾词:也、矣、焉、耳借助语法构造断句。文言语法固定构造,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师生对读的环节引导学生适时点评。读准字音,吐字明晰,声音洪亮;再读出节奏,停顿正确;

10、最后要求读出语气,读出感情。1说出柳宗元生平及写作背景2根据朗读评价要求展读课文:读准字音,吐字明晰,声音洪亮;读出节奏,停顿正确;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板块二        悟文显意寻正道 1.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圈点勾画出疑难词句,小组内质疑,记录不能解决的难题,全班讨论。老师点拨,强调重点字词句。老师点拨:词类活

11、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作状语,向西皆假设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日光下澈名词作状语,向下俶尔远逝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潭西南而望名词作状语,向西南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心乐之形容词的意动,以为乐翻译: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交流点拨】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交流点拨】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织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一词多义:从2.巧学名家,主持讲坛播放?百家讲坛?中“唐宋八大家中第七讲“与大自然对话中“小石潭记的部分片段。学生

12、结合课文、联络课前搜集的作者常识,模拟北师大教授康震,主持“百家讲坛,准备主讲。引导学生描绘小石潭优美画面。在描绘中初步理解写作顺序。  老师点拨: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老师引导学生对各组的代表进展点评1主动圈点勾画出疑难词句,能说出斗折蛇行、犬牙差互等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的用法。2运用增删调补换的翻译方法,独立翻译重点语句3语言流畅的创造性描绘小石潭的美景。并说出文章的写作顺序。             板块三   

13、;千锤百炼夯根底    1.出示练习,当堂检测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为 kn 俶 尔远逝 往来 x 忽  y 然不动参 差 披拂 悄怆 幽 suì    2解释句子:伐竹取道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斗折蛇行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犬牙差互   3填空:作者是按_来叙写的,从发现石潭一直到离去,先闻_,后见_。写潭中的景物,先近观_、_、_、_,后远望_,最后写气氛,抒发感情,流露出作者在政治上受贬后忧伤的心境。2.知者加速:根据本课出现的文言现象通假字、

14、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构建思维导图每项不少于两个乐  心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似与游者相乐形容词作动词,逗乐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不可久居可以清  水尤清冽清澈以其境过清凄清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隶而从者跟从以  以其境过清因为卷石底以出连词,相当于“而,不译全石以为底用游  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游动同游者游览 1自主完成当堂检测题2完成题目后主动构建本课文言知识导图 教学课时          

15、60;                 第二课时            板块一          品言赏读寻章法 品读课文,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法。1.提问题,学生考虑: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选

16、出你最喜欢的一种,美美地读读句子、细细地评其特点。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描绘:我最喜欢小石潭的     景物,从文中“                可见     。举例:我最喜欢小石潭的水,从文中“闻水声,如鸣珮环可见,水声叮咚,清越动人水清、石奇、树美、鱼乐、溪身蜿蜒、岸势参差,展现了小石潭的清幽美。2学生自主选读、赏析景物特点,并组织语言

17、3组内4-6人轮流互说,并互相补充完善组内一人记录4组内派代表展示本组赏析成果,老师用欣赏性、矫正性评价帮助学生分析美,并适时引导点拨写景方法。                  老师点拨:动静结合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18、正侧映衬,虚实结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                    精妙修辞斗折蛇行,犬牙差互结合文章理解: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发现小潭的经过,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水声,由水声寻小潭,犹如跟随导游边移步,边观景,边听讲解,富有画面感和动态感。进而点拨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 1结合写作顺序,品读课文,描绘景物,说出景物特点 水清、石奇、树美、鱼乐 2上台讲演

19、可以落落大方,语言组织流畅3结合本文实例概括出文章的写景方法:动静结合、修辞、移步换景         板块二        论事析人辨乐忧1.创设情境,体会感情变化:置身于美丽的小石潭,作者又有怎样的心情呢?跳读课文,划出反映作者心情的句子,老师指导学生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来理解,学生读课文,找出“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明确情感由乐转为忧2.结合背景,探究感情变化原因:展示背景资料,引导学生结合背景来理解柳宗元的乐与忧。写作背景:作者写作此文时唐顺宗永贞元年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当时永州地处荒僻贫瘠,人烟稀少,生活非常艰辛。到永州后,朋友被杀,老母去世,自己不断受到保守权力的攻击、陷害、恫吓。作者当时刚三十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