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_第1页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_第2页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_第3页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学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结合孔子的观点,把下述相对应的句子分别联系起来。学到新知识,并经常去实践它,是有意思的。不能不懂装懂。学习要和思考同时进行。(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2. 小古文阅读。画龙点睛张僧繇于

2、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二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皆在。(注释)张僧繇:中国古代著名画家。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每:常常。以为:认为。诞:荒唐。须臾:一会儿。破:击破。1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的龙不点睛的原因是(   )A.“画四龙于壁” B.“点之即飞去”C.“二龙乘云腾去上天” D.“未点眼者皆在”2文中画“   ”的句子说明了(   )A.画上眼睛的龙非常吓人。B.两条龙飞向天空的速度非常快。C.雷电非常厉害,一下子就把墙壁击破。D.画家张僧繇的绘画技艺十分

3、高超。3下面对“画龙点睛”这个成语的比喻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形容龙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画得太像就会飞走。B.形容画家绘画技巧非常高明,画得就像真的一样。C.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D.说明画龙不能画眼睛,画眼睛就会变成真龙飞走。4下面选项中与“画龙点睛”这个成语不同类的一项是(   )A.余音绕梁 B.栩栩如生 C.妙笔生花 D.笔走龙蛇3.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

4、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中画“   ”句子的意思,并谈谈你的感受。_2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此以后,人们把_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_。3锺子期能从自己的音乐中理解自己的心情,他的心情是_ ;伯牙听到锺子期已死,“破琴绝弦”,此时他的心情是_。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伯牙和锺子期的关系,可以用_。(填四字词语)4你的知心朋友因某种原因而与你分离,你会用下面哪两句诗来表达你与他(她)离别时的感伤?(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C.莫愁

5、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 读古文书戴嵩画牛,完成题目。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 )囊玉(   ),常以自随。一日(   )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 )。”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词。2读懂上面的古文,说说文中下列字词的意思。戴嵩:_ 拊掌:_股:_  谬:_3“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_4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这

6、则文言小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_5.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注祠:古代贵族每年四季祭祀祖先,各有名称,春祀叫做“祠”。 舍人:战国和秦汉时期,王公贵族的门客称舍人。卮:古代盛酒的器皿。画地:在地上作画。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引酒且饮之 (拿;举) B.数人饮之不足( 够 )C.我能为之足 ( 的 ) D.

7、终亡其酒(丢失)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_3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_6. 阅读理解。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 ,吾为子 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逆:违抗 不信:不诚实,不可靠。1解释字的意思。(1)“天帝使我长百兽”中的“长”:_(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中的“以”:_(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中的“然”:_(4)“兽见之皆走”中的“走”:_2翻译句子。(1)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

8、敢不走乎!_(2)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_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不同含义。(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_(2)故遂与之行:_(3)其不善者而改之:_(4)送孟浩然之广陵:_(5)学而时习之:_(6)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_。5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_7. 课内阅读。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在横线上填写所缺的内容。2“伯牙鼓琴”中“鼓”的意思是: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是:_。3请给下

9、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的朗读节奏( )A.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B.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C.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4这个故事就是成语_的出处。8. 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长:管理  遂:就。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无:_使:_信:_2请选择“兽见之皆走”的原因是(   )A.兽畏虎也 B.

10、兽畏狐也 C.兽畏天帝也9. 文言文阅读。凿壁偷光(西京杂记)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逮:到,及。穿壁:在墙上凿洞。文不识:姓文名不识。资:借。大学:大学问家。1解释文中“偿”的意思。偿:_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和其他的不一样的是A.匡衡勤学而无烛。B.邻舍有烛而不逮。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D.学而时习之。3写出下列句子的大意。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_4读了这篇文言文,你有什么启发?_10.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

11、成练习。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译文)伯牙弹琴,钟子期在一旁欣赏。伯牙开始用琴声抒发自己志在泰山的情怀,钟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如登巍巍高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表达了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钟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太好了,回旋跌宕,如临滔滔江河。”后来,钟子期不幸死去,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失去知音,世上便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2、1)善哉乎鼓琴鼓:_(2)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少选:_(3)汤汤乎若流水。汤汤:_若:_2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_3“伯牙鼓琴”这个故事赞扬了()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B.伯牙精湛的琴技和锺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C.伯牙和锺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4伯牙的琴艺精湛,他的琴声除了表现“巍巍太山、汤汤流水”之外,还会表现什么动人的场景呢?请仿写句子。方鼓琴而志在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11. 读文言文伯牙鼓琴,按照要求做各题。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

13、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全原文。2写出划线句子的意思:_3故事说明的道理是:_12. 阅读小古文,完成下面小题。学者有四失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注释:心理各有不同;补救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或失则寡_ 学者有四失_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是(  )A.教者必知之 B.虽与之俱学C.心之莫同也 D.学而时习之3翻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

14、也。_13. 文言文阅读。山鸡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皇也!”路人曰:“我闻有凤皇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曰:“然!”乃酬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方将献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遑惜其金,惟怅不得以献耳。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宜欲献之,遂闻于楚王。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买凤之值十倍矣。1请解释加点的词语。方将献楚王,经宿而鸟死_ 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_召而厚赐之_ 过买凤之值十倍矣_2请翻译下面句子。乃酬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_3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一种人?_14. 古诗文阅读。画鱼捉獭(tá)魏明帝游洛水,水中有白獭数头,美净可怜,见人辄去。帝欲取之,终不可得(di dé)。侍中徐景山曰:“獭嗜鲻(z)鱼,乃不避死。”画板作两生鲻鱼,悬置岸上,于是群獭竞逐,一时执得。帝甚佳之,曰:“闻卿能画,何以妙也?”答曰:“臣未尝执笔,然人之所作,可庶几耳。”帝曰:“是善用所长(zhán cháng)也。”(选自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 魏晋南北朝卷)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