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镇痛研究的回顾与展望_第1页
分娩镇痛研究的回顾与展望_第2页
分娩镇痛研究的回顾与展望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分娩镇痛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毕业论文 $False$    (3) 椎管内阻滞镇痛法的安全性 1 对母婴的影响 绝大多数论文都证实硬膜外镇痛或腰麻硬膜外联合镇痛用于分娩镇痛是安全有效的,并会对母婴产生有益的影响。有的研究着重于胎盘胎儿内分泌功能,结果表明分娩镇痛可降低产妇外周血皮质醇激素,由此减轻了产妇分娩的应激反应,而镇痛后产妇脐血和羊水中的皮质醇的浓度并没有改变。同时也证明雌/孕激素、血浆前列腺素E2(PGE2)以及IL-1b的分泌并没有因为分娩镇痛而受到影响。还有其他研究表明,CSEA分娩镇痛后使1氧化氮

2、水平升高,有利于产妇血液动力学稳定。 2 CSEA的副作用 CSEA与普通硬膜外麻醉技术同样安全,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及并发症包括:皮肤瘙痒、恶心呕吐、低血压、尿潴留、胎心过缓、产妇呼吸抑制和腰麻后头痛(Postdural puncture headache,PDPH)等。蛛网膜下腔使用阿片类药物使子宫张力增加并可导致胎儿心动过缓,这可能与阿片类药物能降低母体儿茶酚胺浓度有关。但国外新近文献报道,在行CSEA后发生胎儿心动过缓及紧急剖宫产等并发症的几率并未增加。PDPH是使用腰麻进行产科麻醉与镇痛顾虑最多的问题,传统使用的国产腰穿针为22G,针较粗且针尖设计为斜面式的,故PDPH发生率较高为5.4

3、26%,尤其是产妇的PDPH是非产妇的2倍。而腰硬联合套件中的腰穿针为25G或27G,更细化且针尖设计为笔尖式,使头痛发生率大大降低。北京大学第1医院麻醉科做过的20000余例腰硬联合麻醉与分娩镇痛,除硬膜外针刺破硬脊膜而导致的术后头痛外,使用腰硬联合套件中的25G腰穿针所至的PDPH发生率为0.4%,远远低于1%的报道。即使头痛发生,症状也较轻,无需特殊处置,并可自行缓解。而其中用于分娩镇痛的近1500例腰硬联合镇痛中的产妇,大多在鞘内注药30min后可呈坐位甚至可以行走,并未发现增加PDPH。故可推测在使用腰硬联合套件进行分娩镇痛的前提下,传统的腰麻后需去枕平卧的体位与降低PDPH无关。舒

4、芬太尼和芬太尼引起的中枢性呼吸抑制的实际发生率很低,仅偶有报道,但在CSEA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呼吸抑制1般出现迅速,因此,任何接受CSEA的患者在蛛网膜下腔给予阿片类药物后,均需监测其呼吸功能20min以上。 3对产妇子宫收缩、产程进展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准确的评估椎管内阻滞镇痛对产程和剖宫产率的影响尚存在1定难度,因为产科4要素(精神因素、产力、产道和胎儿)中,分娩镇痛只影响了1个因素精神因素,而其他3个产科因素均可干扰研究结果的1致性。Leighton认为,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和第1产程均无影响,但可延长第2产程,增加宫缩素的用量。国内论文中有1项研究表明,硬膜外分娩镇

5、痛术可引起子宫收缩力的1过性下降,但其与子宫收缩激素无关,但对整个分娩过程没有不良影响。还有数篇较大样本的产科论文则表明,硬膜外或腰麻硬膜外联合镇痛的分娩镇痛可使缩宫素使用比率增加,并导致第1产程和第2产程延长,器械助产率增加,但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不增加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其中联合镇痛组和硬膜外组产妇镇痛后活跃期分别延长84min和116min,第2产程分别延长13min和14min,而镇痛后产钳助产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为胎心异常。这与Sharma等荟萃分析结果: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可增加缩宫素用量,延长产程,增加助产率,但不增加剖宫产率的结论1致。我们与国外在硬膜外或联合镇痛行分娩镇痛

6、时的镇痛药物配方及镇痛时机几乎无差别,甚至在单位时间内所使用的药量要比国外少,因此应该没有理由放弃椎管内阻滞的分娩镇痛技术,只要新生儿有良好的结局,就已经达到分娩镇痛的预期目的了,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对麻醉科医师和产科医师仍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断努力探索与研究,力争将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方式的不利影响因素降至最低。 4产妇发热与宫内感染 以上论文中仅1篇为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在产程中出现高热2例的病历报告,但在国外的临床研究中早已发现,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的产妇体温常升到38以上,初产妇发生率为19%,经产妇发生率为1%。发生原因不清,推测可能原因为接受了分娩镇痛的产妇出现产程延

7、长,导致宫内感染的可能性增加,另外,镇痛引起的应激内分泌-免疫网络平衡被打破,从而导致发热。这就需要产科医师密切观察产程及胎心变化,若发现产妇体温升高或怀疑宫内感染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3、未来研究的展望 1 尚存在问题 以上论文的特点是以临床研究为主,其中有基础研究内容的仅4篇(8 .7%)。着重在临床实施的镇痛方法的有效性、对母婴的影响、产程时限和分娩方式等方面积累了1些经验,对于分娩镇痛刚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来讲,这是1个好现象。尤其对那些刚刚开展或准备开展分娩镇痛的医院,这些论文能给予1定的技术指导,并会增强开展分娩镇痛的信心。但其中重复性论文为数不少,并缺乏较深层次的研究。许

8、多论文的临床研究样本较少,且难以做到大样本、前瞻、随机对照和双盲研究,往往造成1定程度上分析临床研究的结论的偏倚。随着今后开展分娩镇痛的规模加大,将会有更多高质量的论文出现。 2 镇痛时机的选择 通常认为进入活跃期宫口开至3cm以后,方可实施椎管内阻滞镇痛,过早镇痛有导致第1产程延长之顾虑,并会增加剖宫产的风险,由此,美国妇产学院(ACOG)2000年的临床指南提出:初产妇应尽可能等到宫口开至45cm时再开始镇痛。可是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许多产妇无法坚持到宫口45cm,甚至宫口仅开12cm,就已出现剧烈产痛,并强烈提出分娩镇痛要求。若非要按照镇痛指南的要求去做,由于镇痛时限过短,就使椎管内阻滞的

9、分娩镇痛技术在1定程度上失去意义。国外1些文献已有陆续报道,并证实了潜伏期镇痛同活跃期镇痛1样均不延长产程,不增加宫缩素的使用量,也不增加剖宫产率。因此,在2002年的临床指南中又更正为“产妇不应等到宫口45cm时再开始硬膜外镇痛。”可喜的是,国内个别医院已开始进行潜伏期镇痛,并也同样做出不延长第1产程的结论。 3 瑞芬太尼与分娩镇痛 尽管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法是公认的镇痛效果和使用最普遍的分娩镇痛方法,但它仍有不足之处,如它是有创性操作,有潜在神经损伤的危险存在,产妇不愿意接受此法镇痛,有椎管内阻滞禁忌证的;还有穿刺失败,硬膜外导管位置不佳或脱出导致镇痛失败等诸多原因,都需要我们去寻找另1种更

10、简便、镇痛效果可靠甚至可替代硬膜外镇痛的分娩镇痛方法。 瑞芬太尼(Remifentanil)是1新型阿片类药物,具有药效强、起效迅速、其时量相关半衰期(t1/2cs)为35min,因此作用消失快、无蓄积作用,静脉输注容易控制,不必担心作用时间延长,是安全可靠和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镇痛药,目前国内许多医院已较普遍使用此药用于围术期的麻醉诱导与维持。瑞芬太尼与其他阿片类药物1样,容易通过胎盘,其药物代谢在新生儿脐动脉/脐静脉的比率为30%,瑞芬太尼在母体中的血浆清除率为93 ml.min-1.kg-1,是非产妇的两倍。由于其药代动力学在产科的特殊性,决定了瑞芬太尼在母体和胎儿体内代谢迅速,因此无其他

11、阿片类药物的长时间呼吸抑制和镇静作用,对母体或新生儿均无严重影响。国外有数篇文献报道瑞芬太尼病人静脉自控镇痛技术用于产妇分娩镇痛,初步研究表明,瑞芬太尼镇痛效果优于氧化亚氮吸入镇痛和静脉杜冷丁镇痛,在产妇瑞芬太尼0.1g/kg/min静滴与芬太尼100g硬膜外使用相比,新生儿的Apgar评分没有差别。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瑞芬太尼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安全性有待进1步证实,镇痛过程中应连续监护产妇呼吸指标(呼吸次数、SpO2)、镇静程度及胎心等指标,胎儿娩出前15 min 停止使用瑞芬太尼。麻醉科医师更要摸索并研究瑞芬太尼分娩镇痛的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设置模式的设定,这是达到较好镇痛效果并保证

12、母婴安全的关键。 4 分娩镇痛模式的选择 分娩镇痛方法有许多,主要分为两大类: 非药物性镇痛法和药物性镇痛法。非药物性镇痛法的优点为对产程和母婴影响极小,其缺点是镇痛效果较差,适用于轻度或中等程度的分娩疼痛,或适用于第1产程中的潜伏期镇痛并可推迟药物性镇痛的使用时间;椎管内阻滞镇痛法是药物性镇痛法中的1种,是世界上公认的镇痛效果最好(镇痛有效率可达95以上),使用最普遍的分娩镇痛方法,尤其适用于重度产痛者。随着腰硬联合阻滞(CSEA)、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技术(PCEA)的新技术的出现,新药物舒芬太尼(Sufentanil)和罗哌卡因(Ropivacaine)的应用,使“可行走的硬膜外镇痛”(Walking epidural analgesia)的分娩镇痛技术日趋完善,但由于它必须要麻醉科医师的参与,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在加上管理模式、运作过程及陈旧理念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制约了椎管内阻滞的分娩镇痛技术在中国的广泛应用。理想的分娩镇痛模式应为,医院应提供尽可能多样的分娩镇痛技术,包括各种非药物性和药物性的分娩镇痛方法,产妇可根据对分娩镇痛知识的了解程度、自身产痛的感觉程度、产程进展程度及经济承受程度等因素来自主选择分娩镇痛方法,因为分娩镇痛是产妇的权力,分娩镇痛方法的选择同样也是产妇的权力。因此,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