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自然资源与人类每课一练_第1页
41自然资源与人类每课一练_第2页
41自然资源与人类每课一练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1自然资源与人类一、选择题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每年所能获得的最大可能产量。下图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读图完成1? 2题。1. 以下四省区中,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是()A.广东B.江苏C.江西D.云南2. 与我国南方大多数地区相比,甲地农业生产潜力较小的最主要原因是()A. 生长期光照时间短B. 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C.纬度较高,热量不足D.春播期间旱情严重解析:读图即可判读出广东农业生产潜力最大;农业生产潜力与光、热、水条件有关,甲纬度位置较高,所以热量条件较差。答案:I.A 2.C(2013年绍兴检测)下图表示中国1978 2006年能源生产重心(区域能源产业产量空间

2、分布的重心)变化轨迹(不包括港澳台)。据此完成3? 4题。112°113°114°115°116°117°111<1?*?11 ?二煜T gajy1*1纬度3. 1978? 2006年中国能源生产重心总体上向()A.西南方向移动B.东南方向移动C.西北方向移动D.东北方向移动4.中国能源生产重心轨迹变化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A.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振B. 东南沿海产业结构的提升C. 高耗能工业比重的提高D. 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解析:第3题,本题从图中可以读出 19782006年中国能源生产重心总体 上的 移动方向是西南方。

3、第4题,我国能源生产重心轨迹变化的主要原因与我国 的能源生产 情况密切相关,随着三峡等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就是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而发生变化。答案:3.A 4.D作为一种洁净能源,风能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读“陆地与海上风 速剖面比较图”,回答5? 6题。高度(米)/11-1 1JF7z!9 iol5.相同高度的风塔其发电能力()A. 海上咼于陆地B.陆地咼于海上C.海上陆上相同D.无法判定6 ?随着高度的增加,风速()A. 陆地向上增速快B. 海洋向上增速快C. 40米高度以内海上增速快D. 40米高度以上陆上增速快解析:第5题,相同高度的风塔其发电能力取决于其风能多少,即风速大小,

4、从图中可以看出,海上的风速大于陆上。第 6题,据图分析可知,40米高度以 内海上增速 快。答案:5.A 6.C(2012年高考江苏地理)F图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与 GDP增长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7. 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特点是()A. 单位GDP能源消费2002年最低B. 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C. 能源消费与GDP的年均增速相同D. 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8. 能源与GDP增长的关系是()A. 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GDP增长B. GDP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C. GDP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D. 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 GDP高速增长的需要解析

5、:第7题,由图可知,我国GDP的增长快于能源消费增长,故单位GDP能源消费逐年降低,在 2010年最低,故A、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能源消 费量是逐年增加的,故B选项错误。第8题,由图可知两者是共同增长,故 A项错误;能源是可以在地区间进行运输和传送的,故B项中“取决于”说法错 误;我国目前每年从海外进口大量石油,故 D项错误;结合图和现实,C项选 项明显正确。答案:7.D 8.C下图表示的是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读图回答9? 10题。煤煤 口薪柴口秸秆 油 电9. 这种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大气污染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污染严重水污染严重A3B.C.D.10. 改变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

6、径是()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能源营造速生薪炭林推广生活用煤用电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强交通建设A.B.C.D.解析:第9题,该地区能源消费以煤炭、薪柴、植物秸秆为主,易产生大气污染;秸秆被大量燃烧不能以有机肥的形式返还农田,易使土壤肥力下降。第10题,改变图示地区环境问题应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多种能源、 营造速生薪炭林、推广生活用煤用电、 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等。答案:9.A10.D(2013年扬州模拟)“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的水资源数量,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 虚拟水战略是指贫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生产过程消

7、耗水量大的产品,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据此完成11? 12题。11. 下列关于虚拟水战略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B. 能从根本上解决区域性粮食安全问题C. 跨流域调水工程属于虚拟水战略D. 缺水国家应尽量限制水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12. 我国应强化虚拟水战略的地区是()A.西北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C.东南沿海地区D.东北地区解析:第11题中的A、B项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依据题干材料可知C项错误。第12题,我国应强化虚拟水战略的地区应是缺水的西北地区。答案:II.D 12.A读不同情景下世界核能需求(预测)变化表(单位:亿千瓦时),完成 13?

8、 14题。2015 年2020 年2025 年2030 年基本情景30 45033 85036 46038 440高经济增长情景30 44034 14037 01 039 660低经济增长情景30 44033 66036 15037 460高油价情景30 55034 09036 74038 640低油价情景30 35033 64036 25038 01013. 下列关于世界核能需求与消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世界核能消耗总量在不断增加B. 高油价情景下世界核能需求增长最快C. 高经济增长情景下世界核能需求增长最快D. 核能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将有所上升14. 世界核能需求变化的

9、这种趋势,产生的有利影响有()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解决当前世界能源供应趋紧的难题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 带动相关装备制造业的发展A.B.C.D.解析:第13题,根据表中数据计算,高油价情景下,2015 2030年世界核 能需求的增长率约为26.5% ;而高经济增长情景下,2015-2030年世界核能需求的增长率约 为30.2%。第14题,虽然世界核能消耗总量在不断增加,但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较低,不会动摇石油、天然气、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因此也不能解决当前世界能源供应超紧的难题。答案:13.B14.C二、综合题15. 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材

10、料一我国北京及沿海地区耕地、水资源对比图。材料二我国北京及沿海地区水土协调度图注:水土协调度=(本区水资源量/全区水资源量)/(本区耕地规模/全区耕地规 模)(1) 分析材料一,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 ;。(2) 分析材料二,东部沿海省区中,水土协调度最高的省是 。请简要分析其成因。(3) 水土协调度小会有哪些影响?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北方水土协调度 v 1.00的省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水土协调度。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我国耕地资源、水资源及水土资源在地区上的分布特点和协调度,结合材料中的信息,分析各省、市、区的位置可以正确解答。答案:(1)我国东部水资源是南多

11、北少耕地资源北多南少水土配合不协调(2) 福建受夏季风和台风影响,降水丰沛;山地、丘陵比重大,耕地比重小。(3) 使农业减产。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调整农业结构。16.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全面建设惠及13亿人口的小康社会进程中,能源是事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读图,完成下列问题。B(1) 简要归纳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与2005年相比)特征。(2) 分析目前能源消费构成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3) 能源开发和农牧业生产导致图 A地区的土地严重退化。请简要分析土地退化对华北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解析:主要考查区域资源、能源利用的变化特点、带来的不良影响。第 题,通过分析能源消费结构图可发现,煤炭、石油消费比重下降,天然气、水电、核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比重均有增加,天然气比重增加最大,由此可总结出我国能源利用方面的变化特点。第(2)题,从上题可以看出能源利用存在能耗高的问题,结合本区域环境特征, 其产生的影响主要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第题,区域不同部分土地退化产生不同的影响,北部内蒙古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华北地区沙尘天气增加;南部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华北地区洪水威胁加大。答案:(1)特征:煤炭、石油消费比重下降 (煤炭比重下降最大);天然气、水 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