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课程教案_第1页
环境监测课程教案_第2页
环境监测课程教案_第3页
环境监测课程教案_第4页
环境监测课程教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监测 课程教案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授课类型实验课实验一:废水残渣的测定授课时间2011年9月30日第5周星期五第3-7节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三部分)基本内容废水总残渣、过滤性残渣和非过滤性残渣的测定原理、方法、测定步骤及注意事项。重点废水总残渣、过滤性残渣和非过滤性残渣的测定和分析方法。教学手段与方法:具体实验与板书相结合;课间讨论,课后作业与实验报告。思考题、讨论题或作业:1、了解公式中各参数的意思。2、试分析出实验中为什么会存在误差以及误差的来源。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1环境监测技术,张世森主编,北京:高教出版社2国家环保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2、编委会编.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3吴同华.环境监测技术实习.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2003。4聂麦茜.环境监测与分析实践教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2003。5姚运先.环境监测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2003。2000。6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实验二: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授课类型实验课授课时间2011 年 10 月 14、19 日第7周星期五第3-7节第8周星期三第3-7节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二部分):基本内容五日生化需氧量的定义和测定原

3、理,地表水的采样、预处理,地表水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方法、测定步骤及注意事项。重点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原理:水样经稀释(或不经稀释)后,在20± 1C条件下培养五天,则培养前后水样中溶解氧含量的差值就是BOD 5。五日生化需氧量的计算:未稀释直接培养的水样:BOD5(mg/L尸C 1-C2Ci 一水样在培养前 DO的浓度(mg/L)C2 水样在培养后DO的浓度(mg/L)稀释后培养的水样:BOD5(mg/L)="2):孙”Bi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在培赤前的DO浓度(mg/L)。B2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在培养后的DO的浓度(mg/L)。fi一稀释水(或接种稀释水)在培养液

4、中所占比例。f2水样在培养液中所占比例。具体实验仪器:生化培养箱的正确使用。教学手段与方法:具体实验与板书相结合;课间讨论,课后作业与实验报告。思考题、讨论题或作业:1、怎样消除水中存在的亚硝酸盐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试分析出实验中为什么会存在误差以及误差的来源?3、水样需经过那些方面的预处理?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1环境监测技术,张世森主编,北京:高教出版社2国家环保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3吴同华.环境监测技术实习.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2003。4聂麦茜.环境监测与分析实践教程.北京:化学工业出

5、版社教材出版中心,2003。5姚运先.环境监测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2003。6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西、田来刖 实验课授课尖型2011年10月28日实验三: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授课时间第9周星期五第3-7节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三部分):基本内容化学需氧量的定义、测定原理、方法、测定步骤及注意事项。重点酸性高镒酸钾法和重铭酸钾法两种具体实验方法的测定原理。酸性高镒酸钾法测定原理:KMnO 4在酸性溶液中呈下式反应,具有很强的氧化力。MnO 4-+8H +5e=Mn 2+4H 2O过量的

6、高镒酸钾用草酸钠分解 :2 MnO4-+C2O42-+16 H + =2 Mn 2+10CO2+8 H2O再以KMnO 4标液滴定过量的C2O42-重铭酸钾法测定原理:在强酸性溶液中,准确加入过量的重铭酸钾标准溶液,加热回流,将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主要是有机物)氧化,过量的重铭酸钾以试亚铁灵为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钱标准溶液回滴,根据所 消耗的重铭酸钾标准溶液量计算水样化学需氧量。具体实验仪器:回流装置的正确使用。教学手段与方法:具体实验与板书相结合;课间讨论,课后作业与实验报告。思考题、讨论题或作业:1、回顾实验过程及实验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2、在库仑滴定法中为什么不能用去离子水配制试剂和稀释水

7、样。3、试分析出实验中为什么会存在误差以及误差的来源。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主要参考书1环境监测技术,张世森主编,北京:高教出版社2国家环保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3吴同华.环境监测技术实习.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2003。4聂麦茜.环境监测与分析实践教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2003。5姚运先.环境监测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2003。6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实验四:水中铭的测定授课类型实

8、验课授课时间2011年11月4日第10周星期五第3-7节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二部分):基本内容掌握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六价铭和总铭的原理和方法;熟练应用分光光度计。重点实验原理:在酸性溶液中,六价铭离子与F碳酰二队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 540nm,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符合比尔定律。测定总铭时,须先用高镒酸钾将水样中的三价铭氧化为六价, 再用本法测定。具体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教学手段与方法:具体实验与板书相结合;课间讨论,课后作业与实验报告。思考题、讨论题或作业:1、熟悉实验前水样的预处理。2、怎样绘制标准曲线以及水样的测定方法。3、做空白实验时应该注意

9、什么?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1环境监测技术,张世森主编,北京:高教出版社2国家环保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3吴同华.环境监测技术实习.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2003。4聂麦茜.环境监测与分析实践教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2003。5姚运先.环境监测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2003。6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环境监测 课程教案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实验五:污水和废水中油的测定授课类型实验课授课时间2011年11月11

10、日第11周星期五第3-7节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二部分):基本内容掌握用重量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水和废水中油的测定方法以及适用范围;实验注意事项。重点重量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原理:重量法以硫酸酸化的水样,用石油醛萃取矿物油,蒸除石油醒后,称其重量。此法测定的是酸化水样中可被石油醛萃取的、且在实验过程中不挥发的物质总量。紫外分光光度法石油及其产品在紫外光区有特征吸收,带有苯环的芳香化合物主要吸收波长为250- 260nm;带有共轲双键的化合物主要吸收波长为215 230nm。一般原油的两个主要吸收波长为225和254nm。具体实验仪器:电子天平和恒温箱的正确使用。教学手段与方

11、法:具体实验与板书相结合;课间讨论,课后作业与实验报告。思考题、讨论题或作业:1、为什么在重量法中分液漏斗的活塞不要涂凡士林?2、在紫外分光光度法中为什么水样及空白测定所使用的石油醛必须为同一批号?3、试分析出实验中为什么会存在误差以及误差的来源。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1国家环保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2吴同华.环境监测技术实习.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2003。3聂麦茜.环境监测与分析实践教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2003。4姚运先.环境监测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200

12、3。5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环境测课程教案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实验六:大气中总悬浮物的测定授课类型实验课授课时间2011年11月18日第12周星期五第3-7节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三部分):基本内容大气中总悬浮物的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重点实验原理和具体实验仪器:中流量采样器的正确使用。教学手段与方法:具体实验与板书相结合;课间讨论,课后作业与实验报告。思考题、讨论题或作业:1、了解公式中各参数的意思。2、为什么在采样时要让滤膜的毛面向上而采样后要让毛面向内?3、参照课本复习采样时的操作方法。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

13、、文献等):主要参考书1崔九思,王钦源,王汉平.大气污染监测方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2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大气污染监测方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4.3吴鹏鸣等.环境空气监测质量保证手册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4国家环保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写组编.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5曹守仁主编.室内空气污染与测定方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8.6王英健,杨永红.环境监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7聂麦茜.环境监测与分析实践教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2003。环境监测课程教案授课题目(教学

14、章节或主题):实验七:大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测定授课类型实验课授课时间2011年11月25日第13、14周星期五第3-7节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二部分):基本内容大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测定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重点大气中二氧化硫测定的实验原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被四氯汞钾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二氯业硫酸盐络合物,此络合物再与甲醛和盐酸副玫瑰苯胺发生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据其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法 测定。大气中氮氧化物测定的实验原理: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态存在。测定时将一氧化氮氧化为二氧化氮,用吸收液吸收后,首先生成亚硝酸和硝酸。其中亚硝酸与对氨基苯磺酸发

15、生重氮化 反应,再与1-蔡基乙二胺盐酸盐作用谋生成紫红色染料,根据颜色深浅比色定量。因为二氧化氮气体不是 全部转化为亚硝酸根,故在计算结果时应除以转换系数。具体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教学手段与方法:具体实验与板书相结合;课间讨论,课后作业与实验报告。思考题、讨论题或作业:1、采样时应该注意的问题。2、复习空气采样器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3、本课介绍了第二种方法的步骤及原理,查阅相关文献与A种方法进行对比。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1崔九思,王钦源,王汉平.大气污染监测方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2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大气污染监测方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

16、84.3吴鹏鸣等.环境空气监测质量保证手册.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4国家环保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写组编.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5曹守仁主编.室内空气污染与测定方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8.6王英健,杨永红.环境监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7聂麦茜.环境监测与分析实践教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2003。环境监测 课程教案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实验八:环境噪声监测授课类型实验课授课时间2011年12月2日第15周星期五第3-7节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二部分):基本内容掌握声级计的使用方法和环境噪声的监测技术。重点具体实验原理和 PSJ-2型声级计或其他普通声级计的正确使用。教学手段与方法:具体实验与板书相结合;课间讨论,课后作业与实验报告。思考题、讨论题或作业:1、监测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