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烹饪原料的品质鉴别与保藏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导致烹饪原料腐败变质的因素,并针对变质因素采取适当的方法延长原料的保藏期。 学习要求学习引起原料变质的各种因素以及相应的变质现象,与原料保藏的关系,各种保藏方法的定义、原理、使用范围、特点、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为由生物因素引起的原料变质原因,保藏方法中以保鲜贮藏法(包括低温保藏、活养保藏、食品防腐剂保藏)为重点。难点为动物肉的僵直解僵,低温保藏法的具体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三节烹饪原料的品质鉴别与保藏(二) 一、导致烹饪原料腐败变质的原因 (一)、影响烹饪原料品质的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酶、微生物。由生物因素导致的食品变质对烹饪原
2、料的影响最大。 1、酶导致的食品变质 ()植物性原料 当湿度大或水分含量高、渗透压适宜、pH值中性、不存在其他不利的物理和化学条件时,微生物生长良好。 微生物导致的各种变质现象: (1)腐败 定义:腐败是指在微生物作用下原料中有机物的恶性分解。常发生在富含蛋白质的原料中,如肉类、蛋奶类、鱼类、豆制品等。大多由细菌引起。 腐败现象: 变色。腐败细菌生长产生的色素以及其代谢产物与原料成分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的色素,会在原料表面或深层产生片状、斑点状、甚至呈全部分布的异常色泽,常见的如绿变、褐变、黑变等。 变臭。蛋白质、氨基酸等的腐败分解产物可在原料中积累大量的硫醇、硫化氢、吲哚、三甲胺、粪臭素等,使
3、原料或食品产生不愉快的腐臭气味。 变质。固体原料或食品变质时,组织细胞被破坏,细胞内容物外溢,出现变形软化。如肉类出现肌肉松弛、弹性差、发黏等现象;液态食品变质后则出现浑浊、沉淀,表面出现浮膜,变稠或变稀、分层、产生气泡等。 中毒。有毒代谢产物还会引起食物中毒。 (2)霉变 定义:霉变是由霉菌污染原料而产生的发霉现象。多发生在高糖、高盐、含酸或干燥的粮食、果品、蔬菜及其加工制品。 霉变现象: 霉斑变色。霉菌在原料或食品中大量繁殖而产生霉斑、长毛、变色等现象。 变质。原料组织变得松软。 异味。由于原料中营养成分被分解,导致营养降低并产生异样酸味或霉味。 产生毒素。如玉米、花生被黄曲霉污染后产生黄
4、曲雷毒素、大米被青霉污染后形成的黄变米中含有的青霉毒素等都会引起慢性或急性中毒。 (3)发酵 定义:发酵是微生物在缺氧情况下对原料中的糖不完全分解过程,主要产生各种醇、酸、酮、醛等代谢产物。 对食品的影响: 有益发酵产生的乳酸、酒精、醋酸等常常被用来制作泡菜、酸菜、酒饮料等食品。 异常发酵则导致原料或食品变酸,产生不正常的酒味、酸味,甚至带有令人不快的气味。 (二)影响烹饪原料品质的理化因素 1、物理因素 物理性因素包括光线、温度和压力等。 日照。日光的照射会促进原料中某些成分的水解、氧化,引起变色、变味和营养成分损失。强光直接照射原料或包装容器可造成温度间接升高,产生于高温相类似的品质变化。
5、 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原料的品质。高温加速各种化学性的或生化性变化,增加挥发性物质和水分的损失,使原料成分、重量、体积和外观发生改变,产生干枯变质。而温度过低会在组织内产生冰冻,解冻后使质地变软、腐烂、崩解。 压力。重物的压挤可使食品变形或破裂,使汁液流失,外观不良。如为瓶装原料或食品则发生破损而不堪食用。 异味。多孔性原料很容易吸收外界气味而产生异味。 2、化学因素 氧化、还原、分解、化合等化学变化都可使原料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质,导致原料出现变色、变味等现象。 烹饪原料与空气接触可能发生氧化;金属物与酸性原料或食品接触可发生还原作用或使金属溶解;其中与原料保藏关系最密切的如淀粉老化、脂
6、肪氧化、褐变等。 (三)影响烹饪原料品质的环境因素 1、温度 高温的影响: A、促进酶的活性。进而促进呼吸作用、后熟作用、采后成长、蒸腾以及肉类宰后成熟等生理生化作用的进行。 B、促进微生物的活动。微生物在1535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繁殖和生长的速度越快。若外界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这一温度范围,微生物的活动就受到抑制,甚至失活。 C、促进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因素导致的变质速度与温环境湿度太低,含水量大的新鲜原料产生剧烈的蒸腾,造成原料重量下降,外观萎蔫。 综合考虑,对于大多数原料而言,应尽量降低含水量和环境湿度,尤其是干货制品、调味品等,防止因吸湿受潮而霉变、结块;对于新鲜蔬菜水果则可通过地面
7、洒水等方式,适当增加保藏环境的湿度。 3、气体条件 氧气的影响。 A、氧气加速氧化反应。 B、有氧条件下,需氧微生物引起的变质速度比缺氧时快得多。一些兼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引起的变质也比在厌氧环境中快得多。缺氧情况下只有厌氧性细菌及酵母菌能引起变质。 二氧化碳的影响。 高浓度的CO2(25%),可防止需氧性腐败菌的生长,还可抑制果蔬的呼吸、采后成长和后熟等现象的发生。 结论。适当降低环境中氧气含量、增加CO2含量可有效防止氧化变质和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 4、渗透压 渗透压通过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有利于原料的保藏。原料保藏过程中大多采用食盐、糖等物质来提高原料渗透压。 5、酸碱度 大多数微生物
8、要求生长环境的值接近中性,过酸或过碱性条件常造成对微生物的毒害,从而使微生物受到抑制或死亡。二、贮藏保管原理 原料保藏总的原则: 减少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对原料的影响;消灭微生物(使酶失活或钝化)或造成不适于微生物生长(酶作用)的环境,;防止食品与外界环境(水分、空气)接触,杜绝微生物的二次污染,从而尽量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限。 三、常用保藏方法 (一)低温保藏法 定义:降低烹饪原料的温度并维持在低温状态的保藏方法,称为低温保藏法。常用低温为15以下。 特点: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料的新鲜度、营养价值和固有风味。 原理:通过降低并维持原料的低温能有效抑制原料中酶的活性,减弱由于新陈代谢引起的各种变质现象
9、,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防止由于微生物污染而引起的食品腐败。低温还可延缓原料中所含各种化学成分之间发生的变化,降低原料中水分蒸发的速度,减少萎蔫现象。 分类: 1、冷藏 定义:将原料在稍高于冰点的温度中进行贮藏的方法。常用冷藏温度为15。使用范围:主要用于贮藏蔬菜、水果、禽蛋,以及畜禽肉、鱼等水产品的短期贮存,亦可用于加工性原料的防虫和延长贮存期限。 特点:在冷藏条件下原料不发生冻结,能较好保持其细胞结构、胶体结构及原料的质地和风味特征。 冷藏温度下原料中的酶及由酶催化的各种生化代谢并未停止,一些嗜冷微生物仍能生长繁殖,食品原料所含化学成分仍可缓慢地进行水解、氧化、聚合等变化,一定时间后仍
10、然可使原料腐败变质。 原料冷藏的贮存期限较短,一般为几天至几周。 在冷藏过程中,不同原料要求不同的冷藏温度。动物性原料要求温度越低越好,常用04;植物性原料要防止产生生理冷害。 注意事项: 适当密封,防止串味以及水分过分蒸发导致萎蔫干枯。 在原料的保质期内及时食用。 2、冻藏 定义:将原料冻结并在低于冰点的温度中进行贮藏的方法称为冻藏。 使用范围:常用于对肉、禽、水产品、预调理食品的保藏。 特点:原料冻结后,原料所含水分绝大部分形成冰晶体,减少了生命活动与生化变化所必需的液态水分,能高度减缓原料的生化变化,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活动,保证原料在贮藏期间的稳定性。 冻藏适合较长期贮藏,长的可以
11、年计。 快速冻结可较好地保持原料品质。 注意事项: 尽量选择较低的冻藏温度贮藏原料。 避免长时间、频繁地打开冰箱而造成温度波动,引起原料内冰晶的成长现象。 可采用密封的方法缓解原料表面失水、串味和变色的现象。 解冻可采用缓慢解冻法、微波解冻法和烹调解冻法。 (二)高温保藏法 定义:利用高温(60以上)杀灭原料上粘附的微生物及破坏原料的酶活性而延长原料保存期的方法称为高温保藏法。 原理:由于微生物和酶对高温的耐受能力较弱,当温度超过时,微生物的生理机能即减弱并逐渐死亡,可防止了微生物对原料的影响。同时高温还可以破坏原料中酶的活性,防止原料因自身的呼吸作用、自溶等引起的变质,达到保藏的目的。 分类
12、:可分为巴斯德消毒法、煮沸消毒法和高温高压灭菌法几种。 巴斯德消毒法 将原料在6263的温度下加热30分钟以杀灭原料中致病菌的方法。适合于啤酒、牛奶、酱油、醋等原料的消毒。只能杀死致病微生物的营养细胞,不能杀灭耐热性强的芽孢。常结合冷藏进行10天以内的短暂保存。现代的高温短时杀菌法和超高温瞬时杀菌法,一般用于牛奶和果汁杀菌后的长期贮存。 煮沸消毒法 将原料置于沸水中煮沸的消毒方法。杀菌消毒效果较巴氏消毒法要好。餐厅中多用于餐具、易腐的肉类、豆制品等的消毒。 高温高压灭菌法 采用100121的高温灭菌的方法。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及芽孢,烹调次新鲜的肉类可用高温高压杀菌法消毒杀菌后供食用。 注意事项
13、:高温保藏法的保存期限与原料杀菌时密封程度有关。 原料经过高温保藏往往有类似煮、蒸的致熟作用。 高温处理的原料还要注意防止重新污染,否则仍会变质。 (三)脱水保藏法 定义:利用各种方法将原料中的水分减少至足以防止腐败变质的程度并维持低水分进行长期贮藏的保藏方法称为脱水保藏法。 原理:食品通过干燥脱水,降低了水分活度,使微生物可利用的水减少,同时食品原料中的化学物质浓缩,提高了渗透压,最终使微生物失水而导致代谢停止,使其生长受到抑制或死亡。原料中酶的活性也因干燥而减弱,原料变质速度减缓。 使用范围:多用于对山珍海味、蔬菜水果的保藏,餐厅中可用干燥脱水的方法自行晒制干菜、猪响皮等。 分类: 自然干
14、燥。利用太阳晒干和风吹干食品。在较长的干燥时间里原料可继续完成后熟,形成特殊的风味。 人工干燥。利用人工控制条件除去原料的水分,干燥效率高,常见的有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冷冻干燥等,多见于工业化生产。 烘烤油炸。餐厅可通过油炸或烘烤脱去原料水分,延长半成品保存期限。 注意事项:干货原料应密封保管,贮藏环境空气湿度不可太高。对于含水量低、易碎的干货原料应当轻拿轻放,以免破碎而影响外观。 (四)腌渍保藏法 定义:利用较高浓度的食糖、食盐等物质对原料进行处理而延长保存期的保存方法,称为腌渍保藏法。 原理:糖、盐等物质产生的高渗透压,可降低原料的水分活度,造成微生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细胞内蛋白质成分变
15、性,杀死或抑制微生物活动。同时高渗透压可抑制酶的活力,达到保藏原料的目的。 分类: 盐腌。多用于肉类、禽类、蛋、水产品及蔬菜的保藏,依原料不同分别使用食盐及硝盐、香料等其他辅助腌剂。一般使用食盐浓度在615%。盐腌有时与脱水干燥相结合。 糖渍。主要用于水果和部分蔬菜的保藏加工,可制成蜜饯、果脯、果酱等制品。一般糖浓度在50%以上才具有良好的保藏效果。 (五)烟熏保藏法 定义:烟熏保藏法是在腌制或干制的基础上,利用木柴、树叶等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烟气来熏制原料达到保藏目的方法。 原理:熏烟中含有醛、酚等具有抑菌作用的化学物质,烟熏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使原料部分脱水,同时温度升高也能有效地杀灭表面的微
16、生物,减少表面粘附的微生物数量,具有较好的防腐效果。 使用范围:动物性腌腊制品的保藏,个别果蔬如乌枣、烟笋也用烟熏保藏。 (六)酸渍酒渍保藏法 1、酸渍保藏法 定义:酸渍保藏法是通过提高原料酸度而保存原料的方法。 原理:大多数腐败菌在pH值5.5以下时生长繁殖会受抑制,通过提高原料酸度,降低pH值达5.5以下,即可达到贮存原料的目的。 分类: 酸渍。用风味纯正的可食用的有机酸,如乳酸、醋酸、柠檬酸等腌渍原料,除具有明显保藏作用外,还可使原料具有独特的风味。 利用微生物发酵产酸。如泡菜、酸菜。 注意事项:用酸渍保藏时酸度一般都不大,往往需与低温或盐渍、糖渍结合使用。 2、酒渍保藏法 定义:利用酒
17、精的抑菌杀菌作用保藏食品原料的方法称为酒渍保藏法。常用白酒、酒酿、香糟、黄酒来浸渍原料。 注意事项: 分别使用。白酒和酒酿等含酒精量高,杀菌力强,多用于水产品的腌渍,如红糟鱼、醉蟹;香糟、黄酒等适用于出水后酒渍的原料,如醉虾、醉鸡。 酒渍保藏多加入盐、醋及香辛料以增加保藏效果。 酒渍保藏法可以使制品带上特殊的酒香风味。 (七)活养贮存法 活养贮存法的特殊性:是餐厅对小型动物性原料进行饲养而保持并提高其品质的特殊贮存方法。 使用范围:适用于稀少罕见、价格昂贵或对新鲜程度要求较高的动物性原料。 优点:原料随用随杀,可以充分保证原料的新鲜度;短期饲养可消除原料不良风味,风味更加鲜美;经长途运输的原料躯体消瘦,活养后,可使其恢复元气,提高食用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原乙酸三甲酯合作协议书
- 2025年高效余热回收装置合作协议书
- 农业生产中精准信息技术合作实施协议
- 智能农业解决方案供应与维护协议
- 制造业离职证明及再就业指南(7篇)
- 2025年哈密危运资格证考试题
- 农村耕地长期流转合同书
- 2025年碳酸甲乙酯合作协议书
- 农业技术推广合同
- 别墅建筑工程承包协议
- 2025年高空车作业考试题及答案
- 蜱虫预防卡通
- 股骨干骨折知识
- 非遗文化产业发展-深度研究
- 2024年认证行业法律法规及认证基础知识答案
- 基于大数据的社区健康监测-深度研究
- 丙酸铬、淀粉酶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 光伏发电新能源课件
- 《无人机电力巡检红外图像分析技术规范》
- 2025年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测评卷(二)政治试题(含解析)
- 老旧小区改造给排水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