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双叶瓣修复颜面部组织缺损的探讨_第1页
应用双叶瓣修复颜面部组织缺损的探讨_第2页
应用双叶瓣修复颜面部组织缺损的探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应用双叶瓣修复颜面部组织缺损的探讨摘要 目的:探讨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局部双叶瓣修复颜面部圆形或类圆形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30例患者中效果优18例,占60%;良9例,占30%;一般及较差者3例,占10%。结论:颜面部圆形或类圆形皮肤软组织缺损直径在2.04.0cm者应用局部双叶瓣修复效果较为理想。关键词颌面部; 双叶瓣; 软组织缺损中分类号R7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661(2000)02-0123-02A study on repair of defects of facial tissue with silobed flapYAN Jian-jun,

2、 ZAN Yu-ke, JI Yan-zheng, et al.(Stomatological Department, Qin Dao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Qin Dao, 266033)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repair methods of defects of skin and soft tissue in facial region. Methods: Defects of skin and soft tissue in facial region were repaired using cocal bilo

3、bed flap. Results: Of 30 cases, 18(60%) achieved excellent results, good effecs were gained in 9(30%) cases, moderate and poor effects were only seen in 3(10%) cases. Conclusion: It is ideal to repair circular or cirde-like defects (diameter in 2.04.0cm) of skin and soft tissue in facial region with

4、 biolobed flap.Key words maxillofacial region;bilobed flap;soft tissue defects颜面部重要器官(如眼、唇、鼻、耳等)分布较集中,常常因良恶性肿瘤切除和外伤等致皮肤组织缺损,直接拉拢缝合容易引起眼、耳、鼻、唇、眉等器官的畸形。而应用游离植皮或远处皮瓣修复具有肤色差,操作复杂等缺点。近年来,我们应用局部双叶皮瓣修复颜面缺损3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 性别与年龄:30例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在17-61岁之间,以20-40岁多见。2. 病种及例数:各种痣12例,血管瘤5例,基底细胞癌4例,面部外伤软组

5、织缺损3例,毛囊瘤1例,颏部汗腺性多形性腺瘤1例,炎性肉牙肿3例,腮腺低分化腺癌皮肤浸润切除的组织缺损1例。3. 病变部位:鼻及上唇部7例,下唇颏部4例,眶下区6例,眶上区5例,口角颊部5例,腮腺区及耳前部3例。4. 病变形态与大小:病变形态多为圆形或类圆形皮肤软组织创面;病变大小(以缺损区直径计算)介于2.0cm3.0cm之间的9例,3.1cm4.0cm之间18例,4.1cm5.0cm之间的有3例。5手术方法:颌面部良恶肿瘤按肿瘤切除原则切除肿瘤,外伤组织缺损清创彻底后将缺损区创面边缘修整为类圆形或圆形创面。紧邻缺损区设计两个叶形皮瓣,邻近缺损区之皮瓣大小与缺损大致一样或略小。第二个皮瓣为第

6、一个皮瓣的1/2大小。第一个皮瓣掀起转移至缺损区,第二个皮瓣转移后形成的创面尽量设法游离周围组织后直接缝合(附)。附双叶瓣设计示意疗效评价1疗效评价标准:优:眼、鼻、耳、上下唇口角修复后经半年观察牵拉移位1mm,无功能障碍。良:眼、鼻、耳、上下唇口角修复后经半年观察牵拉移位3mm,有功能受限。2. 结果:30例中优18例,占60%,良9例占30%,一般2例占6%,差1例占3.3%。差1例为疤痕体质,手术后在皮瓣下形成条索样疤痕牵拉下唇,后经再次手术松解疤痕后观察半年仍有轻度疤痕牵拉下唇,可评为一般。讨论颜面部是人体主要暴露突出部位,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面部手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7、而面部可供修复的组织少,并且重要器官较集中。双叶瓣通过两瓣转移面部张力远离重要器官,能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且使修复后局部重要器官受牵拉移位的张力达到最小程度。因此,我们主张颜面部圆形,类圆形组织缺损尽量用双叶瓣法修复。本组病例表明颜面部圆形、类圆形组织缺损创面,且创面临近眼、口、鼻、耳等,直径在2.0-4.0cm范围应用双叶瓣复较为理想。双叶瓣法术前应予以精确设计,其皮瓣厚度适当,根据局部缺损区厚度选择,尤其不宜过薄以免损伤血管,致皮瓣血运障碍。皮瓣厚度应均匀,应以锐剥离方式切取。双叶瓣剥离范围较大,疤痕体质者甚用此法作者简介闫建军(1963),男,山东省昌邑县人,主治医师,学士,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口腔颌面外科、整形外科。闫建军(青岛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青岛266033)展钰可(青岛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青岛266033)纪艳珍(青岛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青岛266033)杨茜(青岛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青岛266033)参考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