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8节走进色彩的世界同步训练(含答案)-答案_第1页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8节走进色彩的世界同步训练(含答案)-答案_第2页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8节走进色彩的世界同步训练(含答案)-答案_第3页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8节走进色彩的世界同步训练(含答案)-答案_第4页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8节走进色彩的世界同步训练(含答案)-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8节走进色彩的世界同步训练含答案【答案】1.  C       2.  D       3.  B       4.  A       5.  A   

2、0;   6.  C       7.  D       8.  B       9.  B       10.  B      

3、 11.  A       12.  C       13.  D       14.  D       15.  A       16.&

4、#160; C       17.  A       18.  D       19.  A       20.  C       21.  

5、;C       22.  A       23.  C       24.  A       25.  D       26.  色散;牛顿;三棱镜

6、       27.  电磁波;红外线       28.  绿光;蒸发;分子运动;大气压;惯性       29.  实像;红外线       30.  色散;反射      &

7、#160;31.  所有;漫反射       32.  3×108;紫外线;红外线;热       33.  镜面反射;绿       34.  绿;红外线       35.  色散;红外线 

8、60;     36.  红;3×105       37.  色散;黑;红、绿、蓝       38.  色散;紫       39.  紫外线;红外线       40.

9、60; 红外线;音色       41.  反射;红外线;北;低;体温计;小       42.  绝缘;光的色散       43.  空气;引力;绿光;蒸发       44.  色散;三棱镜;折射  &#

10、160;    45.  漫反射;镜面反射;色散;反射;黑       46.  绿;紫外线;质子       47.  反射;145;B;5.5×104;制冷;3.6×104;60;减小;0.002       【解析】1.  解:A、近视眼是由于

11、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根据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进展矫正,故A错误;B、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不管是远离平面镜还是靠近时,平面镜中的像不会改变,故B错误;C、白色的屏幕可以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可以吸收各种色光,故C正确。D、阳光下,树木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应选:C。1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展矫正;2平面镜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3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4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此题涉及到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光的反射

12、、平面镜成像,以及光的直线传播,是一道光学综合题。2.  解: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可以发现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因此红、绿、蓝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而黄光不属于三原色之一。应选:D。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彩色电视机荧屏上呈现各种颜色就是由红绿蓝三色色光合成的。光的三原色需要结实记忆和掌握;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容易混淆,要正确区分。3.  解:A、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像的大小始终与物体的大小一样,所以,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人的像大小不变。故A错误;B、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

13、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B正确;C、验钞机利用紫外线可使荧光物质发光来区分钞票真伪,故C错误;D、当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靠近法线,不是远离法线。故D错误。应选:B。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始终与物体的大小一样;2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复色光发生折射时,会出现色散现象,如:海市蜃楼、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雨后天空中的彩虹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3验钞机利用了紫外线可使荧光物质发光。4由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入射角变小,反射角也变小,反射光线向法线靠近。此题围绕光

14、学的多个知识点进展了考察,包括光的反射规律、折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紫外线的应用等,综合性较强,但总体难度不大。4.  解:A、由红外线的应用可知,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频率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故A正确;B、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不是红、黄、蓝,故B错误;C、家里的穿衣镜为平面镜,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C错误;D、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光线在凹面镜外表反射时同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应选:A。1红外线可用在遥控器上,实现对电视机等的控制;2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15、4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其反射光线时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此题主要考察对部分光现象的理解与认识,包括红外线的应用、光的三原色、平面镜成像特点,以及凹面镜的光学性质等,综合性强,但难度不大。5.  解:A、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B、光的色散实验说明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故B正确;C、海市蜃楼是由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正确;D、由于漫反射,在不同位置上的人都能看到屏幕上的像,故D正确。应选:A。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太阳光是复色光;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

16、象,和人由于错觉总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理论,来分析海市蜃楼现象即可;发生漫反射时,光线射向四面八方。此题考察光的色散、折射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掌握根底知识即可正确解题。6.  解:A、“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浓阴是树木的影子,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不透明物体后面形成影子,故A正确;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落日是由于大气分布不均匀,下部空气密度大,上部空气密度小,落日发出的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不断向下偏折,我们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所看到的落日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我们看到的“落日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太阳的虚像,故B正确;

17、C、“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中“水浅是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水底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的,即逆着折射光线看,由于错觉,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故C错误;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彩云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应选:C。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是光的反射,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都是由光

18、的反射形成的;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复色光发生折射时,会出现色散现象,如:海市蜃楼、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雨后天空中的彩虹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察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色散的理解与掌握,在学习过程中要擅长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7.  解:A、光只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较慢,故本选项错误;B、入射是因,反射是果,因此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故本选项错误;C、凸透镜对所有光线有会聚作用,不仅

19、仅是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故本选项错误;D、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因为不同颜色的光通过玻璃时偏折的角度不同,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故本选项正确。应选: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入射是因,反射是果,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凸透镜对所有光线有会聚作用。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从上往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说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此题考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光的反射和光的色散的理解,考察了学生理论联络实际的才能,在学习过程中要擅长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8. 

20、0;解: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说明太阳光有这七种颜色组成,A、假如在白屏前放置一块蓝色玻璃,那么白屏上只呈蓝色光,其他颜色的光消失,故A错误;B、假如在白屏前放一块红色玻璃,那么白屏上的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这说明,其它色光都被红色玻璃吸收了,只有红光可以透过;故B正确;C、红色只能反射红光,假如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所以在红纸上不看到彩色光带,只看到红光;故C错误;D、假如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那么在绿纸上看不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故D错误。应选:B。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

21、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2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通过的色光决定的,无色透明的物体能透过所有的色光,彩色透明物体只能透过和物体一样的色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吸收所有的色光,彩色物体只反射和物体一样的色光。当让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在后面的光屏上依次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的色光,即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各种色光的偏折才能,即红光最弱,紫光最强;该知识点经常与凸透镜的焦距的大小判断相联络,所以我们在处理时应特别注意与该块知识的结合。9.  解:“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2、-“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题中解释正确。“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题中解释错误。“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不是光源,它反射太阳光中的红光照在人的脸上,再从人脸上反射出来,人脸就呈现红色;题中解释错误。“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题中解释正确。综上分析,正确的选项是。应选:B。对于诗句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我们首先要弄懂诗句的意义,然后认真分析确定该用哪一方面的知识进展解答。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的,我们要认真观察生活,考虑生活中的物理现象。10.  解:A、凉亭在水相当于平面镜,凉亭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凉亭

23、在平面镜中成的虚像,故A错误;B、影子的形成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杨柳成荫就是树的影子,所以杨柳成荫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C、红外线是肉眼看不到的,所以C错误;D、因为光射到荷花上发生了漫反射,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都有,所以能从不同的方向能看到荷花,故D错误。应选:B。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2影子的形成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3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肉眼看不到的;4物体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都有。从不同的方向能看到荷花就是因为光射到荷花上发生了漫反射。此题考察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及对红外线的理解,属于根本内容,比较简单。11.  解:用放大

24、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可以发现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因此红、绿、蓝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应选:A。彩色电视机荧屏上呈现各种颜色是由红绿蓝三色色光合成的,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光的三原色需要结实记忆和掌握;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容易混淆,要正确区分。12.  解: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可以发现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因此红、绿、蓝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应选:C。彩色电视机荧屏上呈现各种颜色是由红绿蓝三色色光合成的,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光的三原色需要结实记忆和掌握;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容易混淆,要正确区分。13. 

25、; 解:A、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其本质是光的折射,故A正确;B、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B正确;C、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故C正确;D、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D错误。应选:D。掌握三种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等。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络到光的直线

26、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络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络到光的折射原理。14.  解:A、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正确;B、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字反射的光透过玻璃板时发生折射,光由玻璃斜射入空气发生折射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下偏折,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字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是字的虚像,故B正确;C、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故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27、,故C正确;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频率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故D错误。应选:D。1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2光通过玻璃板会发生折射,会形成虚像;3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4红外线可用在遥控器上,实现对电视机等的控制。此题考察光的反射、光的色散及红外线的应用等,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15.  解: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所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故A错误;B、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就是利用这一特点工作的。故B正

28、确;C、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形成的光的折射现象。故C正确;D、平静的水面映出蓝天白云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D正确。应选:A。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外表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察了对光的直线传播、紫

29、外线的特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的理解和应用,在学习过程中要擅长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16.  解:题目中的“双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即光的折射形成的;放大镜把字放大也是利用光的折射的原理;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豹子在水中形成倒影,这是利用光的反射的原理;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也是利用光的折射的原理;应选:C。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

30、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光的色散现象等。此题列举了四个常见的光现象,综合了光学知识,要求判断对应现象的形成原因,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展考虑。17.  解:A、紫色的薰衣草反射了紫光,把其他的色光都吸收了,故A错误;B、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故B正确;C、阴影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身体挡住了光而形成的。故C正确;D、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D正确。应选:A。解答此题要从以下知识点入手: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平面镜成像,成因是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知道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

31、的折射现象。由物体发出的光透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使其色散改变光路。此题主要通过各种事例考察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以及物体的颜色的理解。要注意这几种现象的本质,在日常生活中学惯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18.  解:A、轻推案板不动,是因为阻力与推力平衡,大小相等。所以A错误。B、西红柿呈红色,是因为西红柿反射红光。所以B错误。C、使用筷子时,筷子是费力杠杆,这样可以省间隔 。所以C错误。D、电饭锅使用三角插头和三孔插座,是为了将电饭锅的外壳与大地相连,防止发生触电事故。所以D正确。应选:D。A、要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物体运动状态不变,受力平衡。B、

32、知道我们看到物体,是因为看到其反射的光。C、知道杠杆的分类,假设动力臂小于阻力臂那么为费力杠杆,但省间隔 。D、知道三孔插座中间的孔是接地的,可以将用电器的外壳与大地相连,防止外壳漏电,发生触电事故。此题主要考察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及杠杆的分类,同时考察了物体颜色的决定条件及三孔插座的作用,考察得很全面。19.  解: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A正确。B、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才能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C、白光由七色光组成,不同色光通过三棱镜后

33、,偏折角度不同,所以被分解成七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应选:A。小孔成像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倒立的实像,像可能放大可能缩小;近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发散作用可以使成像后移到视网膜上;白光分解成七色光叫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现象;不管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即使是看不见的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根据对以上知识点的理解来判断此题。此题考察对简单光现象的理解,要求掌握的知识有小孔成像、两种反射、色散、近视远视的矫正,都是常见现象,是一道根底题。20

34、.  解: A、超声的穿透才能强,“B超是利用超声来进展工作的,故A错误。 B、验钞机通过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故B错误。 C、体温计里面装的液体是水银,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来工作的,故C正确。 D、照相机是应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所以被照者站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故D错误。 应选:C。1根据超声的穿透才能强,人们可以利用超声来探测进展解答; 2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3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来工作的; 4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展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fvf。 2fuf,成倒立、放大

35、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v2f。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此题考察了生活中的现象与对应的物理量知识,平时学习物理知识时要多联络生活实际、多举例、多解释,进步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才能。21.  解: A、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间隔 相等,符合平面成像特点,故A正确; B、由B图符合光的色散的情形,最上面是红光,最下面是紫光,故B正确; C、由C图,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40°,入射角为为90°-40°=50°,反射角与入射角不相等,不符合光的反射定律,故C错误; D、由D图,光从空气射

36、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符合光的折射规律,故D正确。 应选:C。1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里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间隔 相等。 2光的色散实验中白光可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3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此题考察了平面镜成像、光的色散、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作图,关键是掌握

37、好这些根本知识、规律、定律,还要掌握作图的标准,是一道好题。22.  解: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是由于光在河面发生了反射而形成的,故本选项正确。 B、在夜间行驶时,假设翻开驾驶室的电灯,那么室内的物体便在驾驶室玻璃上成像,看不清外面的物体,故本选项错误。 C、彩色电视机屏幕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本选项错误。 D、脸在镜中所成的像是由脸反射的光线照射到镜面反射而形成的。所以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着自己的脸照,故本选项错误。 应选:A。A、光从空气射向水面,在水面上发生反射,使水波看起来波光粼粼; B、

38、夜间驾驶室外的光线是比较暗的,假设翻开驾驶室内的灯,室内物体的光线是比较强的,就可以通过前挡风玻璃在车前形成一个虚像平面镜成像,干扰司机的视线; C、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D、用光源照亮面部,发生漫反射,再通过镜子反射进入人眼,人就可以看到自己的脸;反之用光源照亮镜子,发生镜面反射,会更加看不清楚而且刺眼。此题主要考察了光的反射及平面镜成像现象。要解决此类题目,一定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及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做这种光学综合题,要采用逐一分析方法,逐个分析,逐个判断。23.  解:A、激光在传输过程中,从光导纤维的一端射入后,在光导纤维内壁上要发生屡次反射,并从另一端射出

39、,这样就把它携带的信息传到远方。故A正确。 B、挪动 既是电磁波发射台也是电磁波承受台,所以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B正确。 C、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钞票上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标记,在紫外线下照射下识别这些标记,从而区分钞票的真伪。故C错误。 D、根据核电站的发电过程可知,核能发电的能量传递和转化过程是:核能水和蒸汽的内能发电机转子的机械能电能;故D正确。 应选:C。1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从光纤的一端射入,在内壁上屡次反射后在另一端放射出来,然后在接收端,检测器收到光信号后把它变换成电信号,经解调后恢复原信息。 2播送、电视和挪动通信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3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

40、强,穿透力比较强,能制成热谱仪,制成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紫外线化学效应强,能杀菌,制成消毒灯;紫外线能合成维生素D,促使钙的吸收;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来验钞。 4核电站的核心是核反响堆,它以铀为燃粒,在裂变过程中释放出核能,再通过热交换器变为高温高压的蒸汽,然后利用蒸汽去驱动蒸汽轮机,蒸汽轮机的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此题考察了紫外线的应用、电磁波的应用、光纤通信、核电站的能量转化,是一道根底题。24.  解:A、红外线热作用强,一切物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高温物质辐射红外线强,因此制成红外线夜视仪,可以用在军事上,不属于紫外线的应用。

41、故A符合题意。 B、紫外线有荧光效应,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可以做成验钞机,检验钱的真伪。故B不符合题意。 C、紫外线化学作用强,可以杀死微生物,用紫外线等可以杀菌。故C不符合题意。 D、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轻那么皮肤粗糙,重那么引起皮肤癌,可以用遮阳帽防护。故D不符合题意。 应选:A。1红外线是红光以外的光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和穿透力比较强,利用红外线制成热谱仪、夜视仪、电视遥控器等。 2紫外线是紫光以外的光线,具有化学作用强、生理作用强、荧光效应强的特点。此题考察学生对红外线和紫外线详细应用的理解情况,是一道根底题目。25.  解:A、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能分解成各

42、种色光,可见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三棱镜对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才能不同,所以可通过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光是一种电磁波。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的,所以叫复色光。此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应选:D。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折射,色散为七色光。 2由于三棱镜对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才能不同,所以以一样的入射角入射到三棱镜的太阳光折射角不同,从而形成由红到紫的彩色光束,成为光的色散; 3根据课本电磁波谱可知: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等都是电磁波; 4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复合而

43、成的。光的色散现象证明了白光是复色光,由七种单色光组成;此题考察学生对光的色散、单色光、复色光、电磁波的理解和掌握,属于一道根底题,要求同学们结实掌握课本根本概念。26.  解: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这里雨虹的产生就是光的色散现象。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首先研究了这一现象,他是通过三棱镜将一束太阳光分解为七种颜色的光。这也说明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的折射本领不同。故答案为:色散;牛顿;三棱镜。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

44、、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的折射本领不同。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光的色散的原理的理解,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会区分生活中的现象。这些都需要学生进展强化记忆。27.  解:1电视台是通过卫星来实现全球同步直播的,电视机接收到的电视信号是卫星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2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传递遥控信息,进展遥控的。故答案为:电磁波;红外线。1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的。2红外线可以用来进展遥控,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此题

45、考察了红外线和电磁波的应用,是一道根底题。28.  解:1绿茶看起来是绿的,是因为茶叶反射绿光;2通过加热使新颖茶叶中的水分温度升高,快速水分的蒸发,这便是制茶中的“杀青;3用沸水才能很快泡出茶香、茶色,这是扩散现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扩散越快;4茶壶上有小孔和外界大气相通,壶内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便于将茶水倒入杯中;5突然转动茶杯时,发现茶叶没动,这是因为茶叶具有惯性。故答案为:1绿光;2蒸发;3分子运动;4大气压;5惯性。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2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温度、外表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3分子运功快慢和物体的温度有关,温

46、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4茶壶倒水时,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将壶内的水压出;5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此题考察的知识点较多,有物体的颜色、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扩散现象、大气压的利用、惯性等,中考常见题型。29.  解:1传统的人脸识别技术主要是基于人脸反射的可见光通过凸透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一个照相机;2温度不同,发出的红外线也不同,故可以根据人脸发出的红外线来识别。故答案为:实像;红外线。照相机成的是的倒立、缩小的视线;光谱上红光以外的光称为红外线,红外线的作用和用处: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

47、视遥控器。此题考察的是红外线的知识,做题时根据红外线的特性做题,红外线热作用强,穿透才能强。30.  解:1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2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答案为:色散;反射。1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2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光的色散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比较容易解答。31.  解:屏幕是用白布制作的,因为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能使同学们看到多彩的画面。屏幕使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因为粗糙

48、的外表,发生漫反射,能使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能进入各个位置的同学的眼睛,使同学们都能看到屏幕上的像。故答案为:所有;漫反射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光线照到粗糙不平的物体外表,物体外表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多媒体教室里,我们能看到屏幕上的画面,这个过程应用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凸透镜成像规律、白色而粗糙的屏幕、光的直线传播等等,我们要敢于提出问题,正确答复以下问题。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络亲密,是一道好题。32.  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紫外线的化学效应强,即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红外线可

49、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实现对电视的遥控作用。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强。故答案为:3×108;紫外线;红外线;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强,穿透力比较强,能制成热谱仪,制成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紫外线化学效应强,能杀菌,制成消毒灯;紫外线能合成维生素D,促使钙的吸收;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来验钞。分清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和用处,比照记忆比较好。33.  解:黑板“反光是因为黑板外表较光滑,射到上面的光发生镜面反射,黑板反射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强,使人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色光的三

50、原色是红、绿、蓝。故答案为:镜面反射;绿。黑板反光是因为黑板太光滑,光照到上面发生了镜面反射,镜面反射的强光遮盖了粉笔字漫反射的弱光,因此看不清粉笔字。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把握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关键要记住,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只是由于反射面的光滑程度不同,而使最终的效果产生了较大的差异。34.  解: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可以发现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它们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遥控电视机的。故答案为:绿;红外线。解答此题需掌握: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强,能制成热谱仪,制成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

51、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此题是对色光三原色以及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的灵敏考察,同时也考察了我们的观察才能。是一道根底题。35.  解: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强,能使被照射的物体温度升高。故答案为:色散;红外线。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紫光之外是紫外线。此题考察学生对光的色散,属于光学根底知识的考察。36.  解:英国的物理学家牛顿在1666年做了一个光的色散实验,揭开了颜色之迷,他让一束太阳光

52、穿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而且这条光带的颜色是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因图中三棱镜是倒置的,所以A处为紫色光,B处为红色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3×105km/s。故答案为:红;3×105。太阳光是复色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色光。结合光谱的顺序可做出解答;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3×105km/s。当让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在后面的光屏上依次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的色光,即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各种色

53、光的偏折才能,即红光最弱,紫光最强;该知识点经常与凸透镜的焦距的大小判断相联络,所以我们在处理时应特别注意与该块知识的结合。37.  解:雨过天晴,天空出现了美丽的彩虹,这是由于空气中有大量的水,将太阳光进展折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人们可以明晰地分辨出七种颜色的光。在暗室中物理课本的蓝色封面在红光照射下,蓝色封面只能反射蓝光,不能反射红光,故呈现黑色;彩色电视机荧屏上呈现各种颜色是由红绿蓝三色色光合成的;故答案为:色散;黑;红、绿、蓝。太阳光是混合光,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经过三棱镜可以分散为各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彩虹的形成

54、方法,即太阳光射到小水滴上,被折射,分解为美丽的七色光。解答此题需要知道:什么是光的色散;光的三原色能组合成任何色光。38.  解:太阳光经雨滴发生折射形成各种单色光,各种单色光经雨滴的反射和折射后以不同角度射出,高度不同导致经雨滴折射进入人眼的单色光不同,使人观察到彩虹。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紫光、绿光和红光以同样的人射角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红光的偏折是最小的,紫光的偏折才能是最大的,即紫光的折射角最大。故答案为:色散;紫。彩虹的形成方法,即太阳光射到小水滴上,被折射,分解为美丽的七色光。红光的折射才能是最差的。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彩虹形成的原理的理解,是一道根底题。3

55、9.  解:紫外线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能鉴别钞票,所以制成了验钞机;所有的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红外线的热作用强,人体可以辐射出红外线,夜视仪就是根据热作用强的原理制成。故答案为:紫外线;红外线。要解答此题需掌握:所有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它可以将物体的温度提升。人体也可以向外界释放红外线。此题考察学生对紫外线、红外线性质的掌握情况,要知道红外线的详细应用,还要理解紫外线的根本常识。40.  解: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遥控电视机的。我们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可以“听出是那位播音员在播音

56、。故答案为:红外线;音色。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强,能制成热谱仪,制成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此题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察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才能。41.  解:1白色不透明体可以反射所有色光,所以百叶箱的外表涂成白色,是为了反射太阳光,防止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红外线对箱内温度的影响;为防止太阳光强射,要求安装百叶箱时其门朝向 北。2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可知,测量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应采用凝固点较低的液体作为测温物质;为了记录一天中的最高温度值,测量最高气温的温度计的液柱要停留在最高温度值,所以它和体温计的构造

57、是相似的;因为绝对湿度是用一定体积内空气中水蒸气的质量来衡量的,在一定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异越小,表示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多,相反,干湿泡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大。故答案为:1反射;红外线;北;2低;体温计;小。1白色不透明体可以反射所有色光;看不见的光有两种:红外线和紫外线,其中红外线的热作用强,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所以在使用过程中要保证温度计中的测温物质处于液态;根据测量最高气温的温度计要结论温度值进展分析;此题通过气象站的百叶箱、以及气象测温温度计的特点和绝对湿度,综合性强。42.  解:把塑料尺子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发现小灯

58、泡不发光,说明塑料尺子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 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即光的色散。 故答案为:绝缘;光的色散。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可以通过观察灯泡能否发光来判断其导电性能; 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是光折射发生色散形成的。此题考察了导体和绝缘体概念的理解及光的色散现象,是一道根底题。43.  解: 1用力甩动纸炮,随着纸的快速展开,会引起空气的振动,随之会发出一声巨响,这声音的声源是空气; 2分子之间存在互相作用的引力,所以很难从两边将一张纸直接拉断; 3绿茶看起来是绿的,是因为茶叶反射绿光; 通过加

59、热使新颖茶叶中的水分温度升高,快速水分的蒸发,这便是制茶中的“杀青。 故答案为:1空气;2引力;3绿光;蒸发。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分子间存在互相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温度、外表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此题通过实验综合考察了声音的产生原因、分子间作用力、物体的颜色、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的应用,能结合物理情景进展正确的分析是解题的关键。44.  解: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这里雨虹的产生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首先研究了这一现象,他是通过三棱镜将一束太阳光分解为七种颜色的光。这也说明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的折射本领不同。 故答案为:色散;三棱镜;折射。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的折射本领不同。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光的色散的原理的理解,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会区分生活中的现象。这些都需要学生进展强化记忆。45.  解:1从各个方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