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处理技术员真题精解之信息处理实务_第1页
信息处理技术员真题精解之信息处理实务_第2页
信息处理技术员真题精解之信息处理实务_第3页
信息处理技术员真题精解之信息处理实务_第4页
信息处理技术员真题精解之信息处理实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信息处理技术员真题精解之信息处理实务       信息处理技术员具有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能根据应用部门的要求,熟练使用计算机有效地、安全地进行信息处理操作,能对个人计算机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具有助理工程师(或技术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以下是希赛小编整理了信息处理技术员相关信息,祝所有考生们顺利通过考试.信息处理实务本知识点内容主要包括:应用部门的信息处理要求以及现有的信息处理环境方面的应用实例,信息处理方法的选择,信息处理中问题的发现和排除,信息处理方法的改进及技术总结等。试题1(2005年下半年上午试题6770)北京某大型百货总公司在全国

2、各地有几十个连锁的中型分公司,总公司和各分公司虽然已经采用了计算机来处理数据,但远程联机管理信息系统尚未投入运行。总公司要求各分公司按规定的数据格式每月上报一次销售数据(正式报表应签字盖章上报)。总公司对上报数据的要求中,最重要的要求是 (67) .分公司信息处理技术员在汇总处理各柜台导购填写的销售日报的工作中,最费时间的工作是 (68) .总公司信息处理技术员负责收集并处理各分公司上报的数据,她希望各分公司信息处理技术员用电子邮件形式给她报数据。每当她收到一个分公司的数据并保存后,对这些数据首先要做的处理是 (69) .总公司信息处理技术员汇总处理这些数据的目标是 (70) .(67)A.规

3、范B.及时C.完整D.准确(68)A.录入数据操作B.发现并纠正报表错误C.打印统计报表D.计算各柜台导购的业绩(69)A.初步检查数据B.修改数据C.送领导审阅数据D.打印报表(70)A.打印各分公司的数据报送领导B.发现分公司的数据错误,通知分公司修改C.计算各分公司的业绩,通知分公司领导D.制作总公司所需的各种报表【试题1分析】本题主要测试考生在信息处理工作中的实际经验。数据处理工作中,最原始的工作是收集数据。收集数据时当然要求下级提供的数据规范、及时、完整,但最重要的是数据的准确性。错误的数据是垃圾,如果输入的是垃圾,那么经过处理后输出的也会是垃圾。这样的处理非但无效,而且有害。相对来

4、说,数据准确性是最重要的,其他问题比较容易发现,容易纠正。在实际工作中,数据错误还是会经常发生的。汇总数据的人,最费时间的是发现并纠正报表中的错误。为发现错误,经常需要分析,盘查出错之处,还经常需要与别人打交道,讨论是否有错,核对原始数据,分析错误的原因。发现并纠正明显的错误可能不会太费时间,可是有些错误十分隐蔽,查找起来非常费时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汇总数据时,每接收一批数据,总是要先做初步的检查。不要以为事先布置了格式要求,提出了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要求,下级部门就一定会严格执行。实际上,总是会有一部分上报的数据有问题。应该用怀疑的态度对待收到的数据,先做初步检查,尽可能发现问题,

5、千万不要草率地直接转入下一步处理。因为,错误的数据一旦流入下一步,错误就会越滚越多,随着处理的不断进行,危害性也越来越大。信息处理技术员汇总数据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制作应用部门所需要的各种报表。打印下级部门的报表可能是其中的一项任务;发现下级部门的数据错误,希望他们进行复查也是一项工作;按总公司要求计算各分公司的业绩,也可能是规定的一项工作任务。这些都仅仅是按岗位要求处理数据的日常工作,不是汇总数据的目标,信息处理技术员更没有权力指挥下级部门领导。【试题1答案】(67) D    (68) B    (69) A    (70) D试题2

6、(2006年上半年上午试题24)某人将数据处理的一些经验记录如下,但其中 (24) 并不正确。(24)A.需要做数据统计的报表应采用电子表格软件而不是文字处理软件来制作B.凡是能用编程序来做的工作,就不要用人工操作方式来完成C.为领导做讲演稿时,大数据表宜采用图示方式展示D.给产品编码时要避免混用容易混淆的字符【试题2分析】文字处理软件虽然有制作表格的功能,但数据统计功能不强。电子表格软件的主要特点是便于数据统计。在制作表格之前,应预先估计这种表格是否需要做数据统计。除非可以肯定这种报表基本上不需要做数据统计,否则都应该采用电子表格软件来制作。领导做讲演时,常采用连接计算机的投影仪,将演示报告

7、显示出来。通常,用图表方式(例如曲线图、圆饼图、柱形图等)展示批量数据更为直观。在信息系统的设计中,会大量采用编码。编码应尽量采用某种标准。没有标准时就需要自行设计编码。在设计编码时应注意不要使用容易混淆的字符(例如数字1与英文字母l,数字0与英文字母O)。数据处理工作包括计算机处理与人工处理两部分。计算机处理与人工处理的边界需要适当地划分。计算机擅长处理批量较大而且有规律的情况,很容易反复进行处理,处理的正确性高。人工处理适用于没有规律、处理量不大、需要灵活考虑的情况。因此,并不能说,计算机处理一定比人工处理优越。【试题2答案】(24) B试题3(2006年上半年上午试题66)某企业经常需要

8、进行大量的复杂的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不包括 (66) .(66)A.文件夹和文件的命名要见名知义B.每次处理后,要注意检查处理结果是否有误C.每一处理阶段结束后,对数据要做备份D.数据处理过程随时中断时,必须将断点状态牢记在心【试题3分析】数据处理工作者最重要的注意事项就是在处理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井井有条地处理大量的数据,切忌发生混乱和出错。文件夹和文件的命名应符合实际应用,容易辨认,否则,文件多了,修改的版本多了,很容易忘记和弄混。每次处理操作后,要有办法检查:处理的对象是否有问题,数据是否有异常。要处处小心。经验丰富的人往往检查的办法也多,能敏锐地发现数据的异

9、常情况。每一个处理阶段结束后,都要对数据进行备份。一旦出现计算机故障,发现处理操作错误或发现数据混乱,还能恢复到前面的处理阶段进行重新处理。对很多单位来说,数据的重要性超过了程序和计算机的重要性。数据处理过程不能随意中断。吃饭前、下班前,必须完成一个处理阶段,最好能告一个段落。中断时要记录当前的状态,以便于以后继续做下去。不能单凭大脑来记忆断点状态,很容易忘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试题3答案】(66) D试题4(2006年上半年上午试题67)与计算机操作员相比,信息处理技术员的岗位能力要求不包括 (67) .(67)A.除了掌握所需的操作技术外,还需要具有数据管理能力B

10、.对数据是否出现异常具有敏感性C.全面掌握计算机使用技巧D.善于总结经验,想办法采用更方便的处理方法【试题4分析】计算机操作员侧重于计算机操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员侧重于本单位的信息处理能力。例如,关于数据备份工作,要求前者掌握数据备份的技术,要求后者能做好实际数据处理工作中的数据备份,不仅懂得如何做备份,如何恢复,更要懂得何时应该做备份,应对哪些数据做备份,应备份到哪里,应怎样保管这些备份。信息处理技术员的岗位更接近本单位实际业务,要求比较全面。除了要求掌握常用的操作技术外,还需要具有数据管理能力,将大量数据管理得井井有条。只要领导需要,随时可以提供相关的信息。对数据出现异常很敏感,也有很多办

11、法能检查出数据是否出错。还要善于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想出更好的处理方法。从技术角度看,信息处理技术员应熟练掌握普通常用的操作方法,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对本单位工作有好处的某些技巧类的经验。对岗位而言,并不需要全面掌握计算机各种操作技巧。只要掌握常用的操作方法,了解数据处理的要求和一般过程、通常做法和注意事项,为信息处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就能胜任岗位工作了。【试题4答案】(67) C试题5(2006年上半年上午试题68)某公司下设4个分公司A、B、C、D,上月各分公司的销售额及其在总公司所占比例如表1-2所示。由于此表单受潮,有些数据看不清了,但还可以推算出来。根据推算,D公司上月的销售额为 (68

12、) 万元。表1-2 各分公司销售额表【试题5分析】本题类似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常会遇到。信息处理技术员不仅要善于做日常的数据处理工作,还需要有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以及一定的数据推理能力。本题可以有多种推算方法。下面列举两种推算方法。方法1:由于分公司A的销售额150万元,占总公司总销售额的30%,那么,可以推算出总公司的总销售额为150/0.3=500万元。分公司C占其中的40%,所以它的销售额应是200万元。这样,分公司D的销售额应是500-150-100-200=50万元。方法2:既然分公司A的销售额为150万元占总公司的30%,那么分公司B的销售额为100万元,应该占总公司的20%(正比关系

13、)。既然A、B、C 三个分公司分别占30%、20%、40%,那么分公司D就只能占剩余的10%,从而可推算出其销售额只有分公司B的一半即50万元。【试题5答案】(68) A试题6(2006年上半年上午试题6970)某公司三个部门今年前四个月的销售额(单位:万元)统计表抄录如表1-3所示。表1-3 某公司三部门销售额表信息处理技术员小张很快就发现了错误。对于这样小的报表,如果存在错误,则存在 一个数据错的概率最大。所以小张推断错误的数据是 (69) ,该数据应纠正为 (70) 万元。(69)A.部门B的4月销售额B.部门C的4月销售额C.部门C各月销售额的合计D.4月各部门销售额的合计【试题6分析

14、】本题从查错和纠错的角度来训练信息处理技术员的数据推理能力。对计算机中的数据表来说,合计中的数据是计算机算出来的,一般不会算错。但手工抄写的数据则很容易出错,包括合计的数据。在没有原始数据表对照的情况下,只能首先从合计是否正确来进行检查。逐行检查数据合计时发现,在4月的数据行中,其合计数据与各部门数据的合计不符,而其他行数据则没有发现错误。但4月数据中究竟是合计数据错了,还是哪个部门的数据错了,还不能有定论。再逐列检查数据合计时发现,在部门C的数据列中,其合计数据与各月数据的合计不符,而其他列数据则没有发现错误。由于4月数据行中发现有错,部门C的数据列中也发现有错,而这样的小表,最大的可能是有

15、一个数据错了,因此小张推断,部门C的4月销售额数据9抄错了。根据4月数据的推算,部门C的销售额应是22-6-8=8万元。也可以根据部门C的数据推算,4月销售额应是32-6-8-10=8万元。【试题6答案】(69) B    (70) A试题7(2006年下半年上午试题66)大批量数据处理项目一般需要处理多个部门的数据,对每个部门数据的处理又需要多个处理步骤。信息处理技术员可以逐个部门地处理数据(对每个部门,逐个步骤地处理数据),也可以逐个步骤地处理数据(在每个处理步骤中,需要处理所有部门的数据)。经验表明, (66) .(66)A.按部门处理与按步骤处理,这两种处理方法的工

16、作效率是一样的B.按部门处理有利于交叉采用不同的操作方法,有新鲜感,不容易疲劳C.分阶段处理所有各部门的数据,能早获结果,早做分析D.按同一操作步骤处理各部门的数据,有利于改进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试题7分析】大批量数据处理项目经常需要按多个步骤处理多个部门的数据。从理论上讲,这两种方法都是可行的。而且,按部门处理很快就能见到个别部门处理的最终结果。有时,领导需要尽快看到某些部门的结果,便于及时分析数据。除了这种明确要求采用某种处理办法的情况之外,对信息处理技术员而言,要完成某项数据处理任务,就要考虑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出错的可能性。凡有实践经验的人都知道,人的头脑也有惯性。如果采用同样的

17、操作方法处理多个部门的数据,那么,就像流水线上的操作那样,越处理越熟练,处理方法也记得牢,而且会熟能生巧,还可能逐渐找出更好的处理办法来提高工作效率。相反,频繁切换操作方法,就难于记忆,而且几种方法互相干扰,很容易出错。【试题7答案】(66) D试题8(2006年下半年上午试题67)信息处理技术员除了应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操作外,还应熟悉本岗位相关的业务知识,其理由比较多,但不包括 (67) .(67)A.有利于依据实际数据改进本单位业务工作B.有利于及时发现数据异常,报告上级领导C.有利于及时发现数据错误,并想办法纠正D.有利于根据实际情况改进数据处理工作【试题8分析】信息处理技术员与

18、单纯的计算机操作员不同,需要处理本单位大量的业务数据。如果不了解本单位业务,则会发生很多问题。例如,某个部门的上月销售额大得离奇,不了解业务的人很难发现这种数据异常,了解业务的人就会很敏感。发现数据异常后应多检查,必要时报告上级领导。再如,某种商品编号写错了,了解业务的人一下就能看出,本公司目前不可能有这种编号出现,一定是录入错误。对于不了解业务的人,就很难看出问题。发现了错误,就容易纠正。了解业务的人处理数据时,常会想出更方便的方法来处理。不了解业务的人就只能按别人教的方法做,不敢轻易改用其他办法。依据实际数据改进本单位业务工作是领导的责任,一般不是信息处理技术员的责任。信息处理技术员可以提

19、建议改进工作,但决策还是要由领导来做。【试题8答案】(67) A试题9(2006年下半年上午试题68)信息处理技术员录入大批数据后常常需要检查是否有录入错误。检查的方法很多,但是 (68) 不是好方法。(68)A.将计算机求出的总计与人工计算的总计进行比较B.一个人读已经输入的数据,另一个人核对原始数据C.领导再安排一个人录入同样的数据,并将两种录入结果进行比较D.自己再录入一遍同样的数据,并将两种录入结果进行比较?【试题9分析】录入大量数据时发生一些错误是经常发生的。主要是要采取措施进行检查,尽可能发现并纠正错误。选项A、B、C是经常采取的措施。自己再录入一遍数据,这种方法不好,一般不会采用

20、。一是自己的习惯性错误得不到纠正,再录一遍还会出现同样的错;二是不符合人的心理特点。再做同样的一大批数据录入,心里会很烦躁,错误可能会更多。【试题9答案】(68) D试题10(2006年下半年上午试题69)张、王、李三个平等的评委独立对三部电影甲、乙、丙进行了评分(三人的满分标准不同),结果如表1-4所示。?表1-4 电影原始评分表按合理的平均得分计算,第一、二、三名电影应分别授予 (69) .(69)A.丙、甲、乙B.甲、丙、乙C.乙、丙、甲D.乙、甲、丙【试题10分析】由于三个评委评分时的满分标准不同,所以不能直接对各人的评分计算平均值,否则,满分标准大的人占优,违反平等原则。应先对评分标

21、准进行归一处理。例如,按满分1为标准,对原始评分进行统一处理,得到表1-5所示的结果。表1-5 电影标准评分表按平均分排序就是按总分排序。因此,第一、二、三名应分别授予甲、丙、乙。【试题10答案】(69) B试题11(2006年下半年上午试题70)甲乙两人分别独立地对某个零件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并对算术平均值进行了4舍5入处理以确保测量结果都是有效数字。甲测量的统计结果是63.5mm,乙测量的统计结果是63.50mm.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70) .(70)A.两人的测量结果完全一致B.乙测量结果的表达中,小数末尾的0是多余的,没有必要的C.甲认为真值应位于63.50, 63.59区间,乙认为

22、真值应位于63.500, 63.509区间D.乙测量的精度更高【试题11分析】从甲乙两人对多次测量值的平均结果的数字来看,两人的测量精度不同。甲为了取得小数点后一位的统计值,每次的测量值应取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求出平均值后再进行4舍5入,获得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的结果。因此,统计结果的最末位数字5是经过4舍5入得到的。真值应位于63.45, 63.54区间。乙为了取得小数点后两位的统计值,每次的测量值应取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求出平均值后再进行4舍5入,获得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结果。因此,统计结果的最末位数字0是经过4舍5入得到的。真值应位于63.495, 63.504区间。乙测量的精度更高。【试

23、题11答案】(70) D试题12(2007年上半年上午试题26)国际标准书号由"ISBN"和10个数字组成,其格式为:ISBN组号-出版者号-书名号-校验码(如校验码为"10"则用符号"X"代表)。如果这10个数字自左至右依次乘以10,9,8,,2,1,再求和后所得的结果能被11整除,则说明该书号校验正确。信息处理技术员教程的书号为:ISBN 7-302-11601-校验码,则校验码应是 (26) .【试题12分析】根据计算规则,该书号的校验和应该是:10*7 + 9*3 + 8*0 + 7*2 + 6*1 + 5*1 + 4*6 +

24、 3*0 + 2*1 + 1*检验码 = 148 + 检验码。为了使该校验和能被11整除,校验码应该为6.【试题12答案】(26) C试题13(2007年上半年上午试题27)某地区考试机构准备对信息处理技术员考试笔试成绩(BS)不低于45分,并且机考成绩(JK)为4344分者进行重点复查。对考生成绩表进行筛选操作时,正确描述上述条件的表达式是 (27) .(27)A.BS>=45 and (JK=43 or JK=44)B.BS>45 and (JK=43 and JK=44)C.BS>=45 or (JK=43 or JK=44)D.BS>45 or (JK=43 a

25、nd JK=44)【试题13分析】笔试成绩不低于45分(大于等于45分),可以表示为BS>=45;机试成绩为4344分可表示为"JK=43 or JK=44",即JK为43分或44分,其间不能用and("与")来连接,JK不可能"既是43又是44".试题中的条件要求上述两种情况同时出现,所以再用and将二者连接起来。【试题13答案】(27) A试题14(2007年上半年上午试题66)信息系统设计方案中的操作界面部分,特别是输入界面设计方案需要征求信息处理技术员的意见。在如下设计理念中, (66) 是不正确的。(66)A.用户在输

26、入框中输入信息并按回车键后,光标应自动移到下一输入框B.性别、学历等信息的输入可采用单选按钮或下拉列表框形式C.为了美观起见,输入框中的信息应要求用户用宋体居中输入D.对用户输入的信息应尽量立即自动进行有效性校验,并提示错误【试题14分析】信息系统的操作界面是系统操作员常用的界面,设计时除了要体现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外,还应符合人们的操作习惯。特别是输入界面,那是信息处理技术员需要大量操作的界面。偶尔操作的人员对界面的方便性要求不高,但对于大量操作的人来说,不方便的操作界面是很麻烦的,甚至是痛苦的,也会导致错误增多。输入界面中一般会有多个输入框。由用户移动光标,再逐框输入是很麻烦的,也容易出错。系

27、统应尽量帮助用户实现光标自动定位。对于性别的输入,采用单选按钮很方便,甚至采用默认值后,会有一半多的情况,无需输入。对于学历输入,采用下拉列表框(也可以用单选按钮)是方便的,减少了输入操作量,加快了操作速度,减少了出错可能。要求用户输入信息后,再进行居中对齐,并改用宋体显示,这是没有必要的。一般按默认的左对齐方式、默认的字体输入就可以了。即使为了美观,也不应该让用户输入时排版,而是由程序自动设置好。对有些输入信息可以用编程办法进行有效性校验,例如事先规定数值的范围,输入字符的限制、与其他字段信息的匹配等,发现错误后立即提示错误,这样可以减少系统输入的出错机会,对操作员和信息系统的成功运行都十分

28、有利。【试题14答案】(66) C试题15(2007年上半年上午试题67)某市晚报为了评估市民对该报的欢迎程度,抽样调查了210人对阅读该报后自己的评论意见,各类人员、各种评价意见的统计结果如表1-6所示。表1-6 晚报调查统计表该统计表中 (67) .(67)A.各项数据是正常的B.含有计算错误C.数据没有参考价值D.含有违反常理的数据【试题15分析】信息处理技术员在处理数据时可以对某些问题提出疑问,但不得随意修改,而应将问题提交有关领导分析研究。该统计表中的合计是正确的,没有计算错误,但数据中含有违反常理的错误:有l人不了解该报刊,却认为该报好。不过这只是个别现象。总体来说,该表还是有参考

29、价值的。可以让大家了解,该报是比较受欢迎的。认为好的读者占一半以上,但有10%的人认为差,这也不能小看,需要认真改进。不少人偶尔看时感觉比较差,但经常看后,却认为并不算差。这种情况也是正常的,日常生活中存在这种情况。【试题15答案】(67) D试题16(2007年上半年上午试题68)某通信公司公布了512K速率的二种ADSL使用类型的资费标准如表1-7所示。表1-7 ADSL资费表根据该资费标准,月上网时间在 (68) 以下者,选择类型A比较合适;否则应选择类型B.(68)A.28小时20分B.30小时C.40小时D.48小时20分【试题16分析】显然上网时间少的人应该选择类型A.若按类型A上

30、网,月上网时间在20×60=1200分钟内,费用为24.5元,超时则按每分钟0.05元交费。如果实际月上网时间达到40小时,则超时20×60=1200分钟,月总费用:24.5+1200×0.05=84.5元,显然比类型B用户贵多了。因此,类型A用户在总费用达到类型B用户的月使用费49.5元时,应该换成类型B.类型A用户总费用达到49.5元时的总时间为:1200+(49.5-24.5)/0.05=1700(28小时20分钟)分钟。【试题16答案】(68) A试题17(2007年上半年上午试题69)某企业准备将3项工作A、B、C分配给甲、乙、丙三人,每人分别做一项。估

31、计各人完成各项工作所需的天数如表1-8所示。表1-8 完成工作估计天数表为使完成这三项工作所需的总天数最少,应该选择最优的分配方案。在最优分配方案中, (69) .(69)A.甲做工作AB.甲做工作BC.乙做工作AD.乙做工作B【试题17分析】考虑所有可能的分配方案,总共有6种,各方案所需总天数如表1-9所示。表1-9 各方案所需总天数表因此,总天数最少的是方案4:乙做工作A,丙做工作B,甲做工作C,共需33天。本题的关键是列出所有可能的分配方案。在这些方案中找出所需总天数最少的方案是很简单的事情。【试题17答案】(69) C试题18(2007年下半年上午试题69)信息处理技术员考生信息库中,

32、具有"准考证号"、"姓名"、"笔试成绩"与"机考成绩"等字段。按"笔试成绩>0 and 机考成绩>0"查询,有r1人;按"笔试成绩>0 or 机考成绩>0"查询,有r2人,则必然有关系 (69) .(69)A.r1>r2B.r1r2C.r1<r2D.r1r2【试题18分析】设"笔试成绩>0"的考生为集合A,"机考成绩>0"的考生为集合B,则"笔试成绩>0 and 机考成绩&

33、gt;0"的考生集合就是AB,"笔试成绩>0 or 机考成绩>0"的考生集合就是AB.显然,集合AB是集合AB中的一个子集,其考生人数就符合关系r1r2;当A=B时,等式成立。【试题18答案】(69) D试题19(2008年上半年上午试题24)信息处理技术员的机考分5个部分:文字编辑、文稿排版、数据表统计、演示文稿制作、数据库处理,每个部分满分都是15分。某考生各道题的得分分别为T1、T2、T3、T4、T5.如果将其成绩数据制作成 (24) 的形式,则更能直观地反映该考生各个部分的信息处理操作能力以及总体的信息处理操作水平。(24)A.雷达图B.柱型图

34、C.折线图D.饼图【试题19分析】本题考查数据处理中的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表示方法。(1)雷达图在雷达图中,每个数据点值由距离中心点的半径长度而定,每个序列在表中有一个坐标轴显示。每个坐标轴是以等角分开的,与雷达扫描线类似,故而得名雷达图。在显示或对比数据系统的总和时,雷达图十分有用。而且各点的偏斜程度提现了各点所处的水平,很符合题意的要求。(2)柱形图Excel中垂直方向的直方图称为柱图形。柱形图有二维和三维两种。二维柱形图是被Excel默认的图表类型,并且最为常用。柱形图最适合体现各个部分之间的差异。(3)折线图折线图将同一序列的数据在图中表示的点用直线连接起来,用于显示序列中各个点之间的连

35、续变化情况。特别是当横轴为时间轴时,能较好地反映数据随时间变化的发展趋势。折线图与面积图不同,它强调的是随时间的变化速率而不是变化量。折线图也有三维的。(4)饼图饼图分二维和三维两种,它只能显示一个序列,体现的是序列中各个数据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试题19答案】(24) A试题20(2008年上半年上午试题69)专职信息处理技术员在录入文稿时,发现了原稿中的不当用词,正确做法是: (69) .(69)A.咨询其他录入员后,给予改正B.查字典后给予改正C.根据计算机内的词组给予改正D.先按原样录入,但加标注提醒作者【试题20分析】专职的信息处理技术员在录入文稿时,发现了原稿中的不当用词或不能肯定

36、的用词,不会就在原稿中更改,而是先按原样录入,然后加上标注以提醒作者。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输入较快,很难动脑筋思考录入的内容是否正确;再加上专业的不同,俗语的不同等等,信息处理技术员不可能都能够领会文稿中的内容,不能随便更改文稿内容。【试题20答案】(69) D试题21(2008年上半年上午试题70)上级要求信息处理技术员做a、b、c、d、e五件工作。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何安排呢?根据工作性质以及紧急程度,他列出了如下几条规则:a应在b前   c应在a前   d应在a前   a应在e前d应在b前   b应在e前   c应在d前   c

37、应在e前根据上述规则,他妥善地安排了工作顺序,排在第一位的工作是 (70) .【试题21分析】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推理题,按顺序应用每条规则,就可以得到排列的顺序。a应在b前:得出ab;c应在a前:得出cab;d应在a前:得出dcab或cdab;a应在e前:得出dcabe或dcaeb或cdabe或cdaeb;d应在b前:已符合要求;b应在e前:得出dcabe或cdabe;c应在d前:得出cdabe;c应在e前:已符合要求。以上是常规的推理过程,其实也可以根据规则快速做出判断,技巧如下:题中的规则都是类型"X应在Y前",而Y位置中唯一没有出现的是c,所以c应该排在第一位。【试题

38、21答案】(70) C试题22(2008年下半年上午试题20)下列选项中,衡量数据校验人员业务水平的主要指标是 (20) .(20)A.输入数据是否及时B.应用系统在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效益C.发现不正确数据的数量及比例D.系统是否安全【试题22分析】衡量数据校验人员业务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在系统内发现不正确数据的数量及比例;输入数据是否及时是衡量数据收集人员的主要指标之一;应用系统在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利益是衡量系统主管人员的主要指标;系统是否安全是衡量信息系统运行管理人员的主要指标。【试题22答案】(20) C试题23(2008年下半年上午试题26)数据处理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数据出错,因此,数据

39、校验工作非常重要。实际工作中一般都需要采取某些有效的数据校验措施,但有些做法是很少采用的。例如,在每个处理阶段结束后,要求 (26) .(26)A.自己采用其他方法校验处理结果B.自己再采用同样的处理方法处理一遍C.其他人采用其他方法校验处理结果D.小组长宏观检查数据的合理性【试题23分析】数据处理过程中,出现数据错误是难免的。由于数据出错的危害性很大,所以,避免数据出错的最好方法是企业建立校验制度,个人培养校验习惯。一个人在一个处理阶段结束后,应该由另一个人来校验,一般是采用其他方法来检查处理结果。然后,再由小组长对处理结果进行宏观检查,看数据是否合理。"自己再按原来的处理过程处理

40、一遍"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处理工作量较大,自己再处理一遍时情绪普遍不好,再加上个人的习惯性错误也难以避免,所以效果肯定。至于"自己采用其他方法校验处理结果"的做法,会有一定的效果,也是良好个人校验习惯的要求,但还不足于担当起阶段数据校验的重任。【试题23答案】(26) C试题24(2008年下半年上午试题27)企业中经常要填写打印的报表,某信息处理技术员设计了如图1-1的请假申请表。该表的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27) .(27)A.有申请人签字,就不需要姓名栏目B.签字后并不需要日期C.要求签字,但没留签字之处D.有领导签字,就不需要领导批示图1-1 请假

41、申请表【试题24分析】报表设计是一项重要工作。设计人员应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计栏目,征求意见后小批量印刷,并通过实际使用的反馈意见来改进报表。题中报表的主要设计问题是要求签字但没有留出签字的地方。这是设计者的疏忽造成的,只要投入试用,就能发现问题。签字常体现个人独特风格,可能会很潦草。备案文档后,单有签字可能难以分辨到底是谁,所以姓名栏不能省略。签字后需要填写签字日期,这是常规,也是备案的要求。领导的批示与签字都是不可缺少的。签字只表明已阅,并不表明同意与否。批示内容往往会写"同意"两字;如果不同意,则可能会写出理由。【试题24答案】(27) C试题25(2008年下半年上

42、午试题34)A、B、C、D、E、F六人参加了信息处理技术员考试。已知A的分数比B的低,但是比C的高;D的分数比B和C的低;E的分数比D的高,但是比B的低。下列选项中,从 (34) 能推断出F的分数比A的低。(34)A.F的分数与E的分数相同B.F的分数与B的分数相同C.F的分数比D的高,但比E的低D.F的分数比C的低【试题25分析】本题可以根据已知的条件把可能的结果都排列出来逐步推导,具体推导过程略。本题也可以从结果出发进行反推:结果是要能推断出F的分数比A的低,则只要找出一个分数比A低的,F低于它就可以了。从"已知A的分数比B的低,但是比C的高"可知,C的分数比A的低,因

43、此,从"F的分数比C的低"就可以推导出"F的分数比A的低".【试题25答案】(34) D试题26(2008年下半年上午试题35)下列选项中,准确表达"甲和乙不可能都参加考试"含义的是 (35) .(35)A.甲和乙都有可能参加考试B.甲和乙都没有参加考试C.甲和乙都不可能参加考试D.甲和乙中至少有一人不参加考试【试题26分析】"甲和乙不可能都参加考试"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甲参加乙不参加,乙参加甲不参加,甲乙都不参加。也就是说,甲和乙至少有一人不参加考试。【试题26答案】(35) D试题27(2008年下半年上午试题

44、67)某公司希望在网上调查群众对本公司某类产品的意见。在设计问卷调查表时,需要列出许多项,由网民填写或选择。一般来说, (67) 是不应该列入的。(67)A.填写者姓名B.填写者性别C.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类型D.对改进产品的意见【试题27分析】网上问卷调查主要是统计用户喜欢什么类型的产品,征求用户对产品的意见,以便改进。有时还需要研究不同类别的人群对产品的不同需求,所以性别也是需要的,也不会对调查者产生什么不良影响。但是姓名就不需要了,对了解产品的任何特性都没有什么帮助,而且一般人都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姓名,以免产生什么不良后果。【试题27答案】(67) A试题28(2008年下半年上午试题68)

45、用演示文稿做报告时,为获取听众的反馈信息,不宜采用的办法是 (68) .(68)A.从听众提问中了解听众的想法B.观察听众的面部表情C.留意听众的目光和眼神D.请没有听懂的人举手【试题28分析】用演示文稿做报告时,为获取听众的反馈信息,常采用的方法是:观察听众的面部表情、留意听众的目光和眼神。在互动过程中,还可以从听众的提问中了解听众的想法。请没有听懂的人举手是不礼貌的,会损害听众的自尊心。【试题28答案】(68) D试题29(2008年下半年上午试题70)数据处理工作总结报告应当 (70) .(70)A.以展示成果为主B.突出问题,以利改进C.实事求是D.详细写明工作过程,特别是工作人员的辛

46、劳程度【试题29分析】数据处理工作总结最重要的原则是实事求是,既说明实际的成绩,又如实反映问题;既说明工作以及工作人员的,又描述有关设备、资金使用状况;既总结经验,又指出教训。故意突出一个方面,缩小另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不但对工作不利,而且有时还会引发各种矛盾。【试题29答案】(70) C试题30(2009年上半年上午试题67)2008年9月27日,地面指挥中心通过"天地语音系统"和航天员进行了通话。"天地语音系统"的地面设备包括通信设备、数据传输设备、分组交换设备和地面卫星通信站等,飞船上则配备了无线通信、视频传输与数据记录等设备,使得航天员与地面指

47、挥中心随时可以进行信息交流。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67) .(67)A.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多媒体信息的远距离实时传输提供了可靠保证B.上述材料中的"天地语音系统"既包括软件系统也包括硬件系统C.声音和图像信息的传输与保存采用了超文本技术D.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打破了时空限制【试题30分析】根据题目的叙述,我们不能得到结论:声音和图像信息的传输与保存采用了超文本技术。其他三个选项的描述都是准确的。【试题30答案】(67) C试题31(2009年上半年上午试题68)某信息处理技术员手头有四项工作需要做:工作甲比较重要、需要处理的时间比较长,

48、但非紧迫;工作乙不太重要,需要处理的时间也比较长,但要求比较紧迫;工作丙比较重要,需要处理的时间比较短,要求比较紧迫;工作丁比较重要,需要处理的时间比较长,要求也比较紧迫。这四项工作中,一般应先做工作 (68) .(68)A.甲B.乙C.丙D.丁【试题31分析】信息处理技术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合理地安排处理顺序,应该成为一种基本技能。在重要性、花费时间长短和是否紧迫三个条件的权衡中,应该首先考虑紧迫的事情;在紧迫的事情中,要选择比较重要的事情;在同样紧迫和重要的事情中,要选择处理时间比较短的事情先做。题目中,乙、丙、丁都紧迫,丙、丁比较重要,但丙的处理时间比丁短,所以应先做工

49、作丙。【试题31答案】(68) C试题32(2009年上半年上午试题69)某信息处理技术员正在做大批数据处理的大项目时,领导又交来了另一项临时性的紧迫工作,要求优先处理。该信息处理技术员需要转而做新的工作,他对原工作的处理方式应该是 (69) .(69)A.立即停止原来的工作B.将原来的工作尽快告一个段落,并做好断点记录与备份C.将原来的工作尽快做完一个大的阶段D.尽快做完原来的工作【试题32分析】因为新工作是一项紧迫工作,应该能很快得到处理,而原工作是一项大批数据处理的大项目,所以不可能等到把原工作做完才接手新工作;将原来的工作尽快做完一个大的阶段也是不合适的,因为这个时间是不定的,不能保证

50、紧迫的新工作得到及时的处理;当然,立即停止原来的工作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可能会导致原来的工作出现问题。因此,正确的做法就是:将原来的工作尽快告一个段落,并做好断点记录与备份。【试题32答案】(69) B试题33(2009年上半年上午试题70)在幻灯片演讲稿中插入数据表或图表的主要目的是 (70) .(70)A.使幻灯片更美观B.减少听众的疲劳感C.提高听众的数学水平D.用客观事实支持演讲主题【试题33分析】在幻灯片演讲稿中插入数据表或图表,一般是为了支持要讲的主题,不仅仅是为了使幻灯片更美观漂亮,也不是为了减少听众的疲劳感而耍的花招,更不可能提高听众的数学水平。【试题33答案】(70) D试题34(2009年下半年上午试题19)人机交互界面有多种方式,不包括 (19) .(19)A.自动式B.菜单C.填表式D.问答式【试题34分析】所谓自动就是不需要人的干预,不存在交互,因此自动式不是人机交互的方式。而菜单、填表式和问答式都是常见的人机交互界面方式。【试题34答案】(19) A试题35(2009年下半年上午试题20)某单位的统计报表比较多,采用表号(报表的编号)的好处是 (20) .(20)A.比较直观B.可以代替表名C.便于分类归档D.可以代替标题【试题35分析】采用表号显然不可能直观,正因为不直观,所以也不可能代替表名和标题。实际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