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效应与现代免疫的关系探讨(一)_第1页
针灸效应与现代免疫的关系探讨(一)_第2页
针灸效应与现代免疫的关系探讨(一)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针灸效应与现代免疫的关系探讨(一)    作者:李洁,崔建美,包巨太,贾永森,姚荣妹【摘要】 针灸与免疫的关系一直是针灸学者研究的热点,文章从针灸与免疫的概念,针灸选择性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以及针灸效应与正气免疫的关系3个方面,对针灸与免疫的关系进行了归纳,并指出针灸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预防疫病,即增强人体的“正气”的功能已被广泛认可,但针刺不同的穴位如何选择性地激活不同的免疫系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针灸; 正气; 免疫近代实验针灸的研究表明针灸对内脏功能有良性、整体、双向调节作用。历代针灸医籍记载,针灸既可发汗,又可止汗;既能通便,又能止泻

2、;既能治癃闭,又能治遗尿等1。针灸对机体的调整为“损有余而补不足”从而“归于平复”,即达到中医学的“阴平阳秘”。这与现代医学的免疫调节作用有许多相似之处。现从以下3个方面探讨针灸效应与现代免疫的关系。1 针灸与免疫“免疫”一词首见于明代医书免疫类方,指的是“免除疫疠”,也就是防治传染病2。针灸学认为人体的经络系统不但具有联系脏腑和肢体的作用,并担当运行气血,濡养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职责。黄帝内经中就有针灸预防疫病的记载,如素问·刺法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素问·遗篇· 刺法论明确指出“刺疫法,只有五法”。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补充发展

3、,如肘后备急方提出预防疫病的方法有“断瘟病不相染密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壮,不得令知之,佳也。”可以防止传染病的蔓延。唐代备急千金方曰:“凡入吴蜀地游宦,体上常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气温疟毒气不能着人”,更是详细记载用化脓灸预防瘟疫具体做法3。这些记载皆表明培补人体“正气”是防治传染病的重要方法。并且在黄帝内经时代就有医家就提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等论点,明确指出固护人体正气是抗御外邪的重要手段。现代免疫学中“免疫”的含义是指机体接触抗原性异物后产生的特异性排除这些异物的保护性生理反应,正常情况下其作用是识别“自己”和“非己”并排除抗原“

4、异物”,通过免疫系统防御、稳定和监视的功能,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的目的。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器官构成的一个严密的整体,免疫系统内部及免疫系统与其他系统间,既相对独立又彼此相互关联,共同完成机体的免疫重任。机体的免疫功能强大则抗病能力强,反之则抗病能力低下,机体易被病邪侵袭,可见现代医学的免疫概念相当于中医学的“正气”。2 针灸选择性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从免疫角度研究针灸疗效始于20世纪80年代,二十多年的研究表明针灸的调节作用几乎涉及免疫系统的各个环节,并且针灸能选择性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即针刺不同的腧穴可调节不同的免疫分子或免疫细胞,并且这种调节与机体状态密切相

5、关。2.1 针灸对细胞免疫的调节由免疫细胞发挥效应以清除异物的作用即称为细胞免疫,参与的细胞有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T淋巴细胞等。针灸不仅能提高免疫细胞的含量,还能增强它们的活性。如针刺足三里能使老年大鼠腹膜内巨噬细胞在数量上增加,体积上增大3;温针灸足三里、阳陵泉等穴可以降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NK细胞的数量,从而恢复细胞免疫的正常4;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针刺中风患者的人中、内关穴可明显改善T细胞亚群,使CD3+、CD4+、CD8+的比例趋于正常,并显著提高CD+4/CD+8的比值5。2.2 针灸对体液免疫的调节产生抗体的免疫应答称为体液免疫,由B淋巴细胞介导,其物质基础是免疫球蛋白

6、、补体等。免疫球蛋白是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是免疫应答中产生的重要效应分子;补体是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重要补充条件。针灸可选择性调整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含量。如针刺风池、肺俞等穴可显著降低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gE水平6;散刺法配合耳穴贴压可显著降低痤疮患者血清IgG含量,从而抑制变态反应的发生7;艾灸神阙穴对于IgG,IgA偏低的老年人有明显的升提IgG,IgA的作用8;针刺足三里穴能显著提高小鼠血清补体C3,C4的含量9;进一步的研究不但证实了针灸对补体的增加有影响,而且还观察到这种影响是双向调节的2。3 针灸效应与正气免疫的关系黄帝内经中提出疾病是

7、人体“正气”同“邪气”斗争的过程,在这一斗争中“正气”的强弱直接决定着疾病的转归愈后,因此“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如果说“邪气”是人体内外环境中各种致病因子的总称,那么“正气”就概括了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近现代针灸防治疾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都证实针灸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预防疫病的作用,即增强人体的“正气”。针灸对机体调整作用的特点具有良性、整体性、双向性,即可以在不同水平上同时使机体多个器官、系统的功能向正常方向转变。针灸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是也多方面的,并且各个环节之间亦相互联系,既可提高低下的免疫功能,又可抑制亢进的免疫功能,其作用途径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密切相关,可

8、能是通过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与交感神经系统调节免疫功能,也可能是通过内源性阿片肽介导免疫功能的调节。针灸刺激穴位后,局部神经和感受器可将其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中枢释放递质,分泌细胞因子等一系列变化,实现调控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中枢神经系统与机体免疫功能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中枢神经系统通过神经递质、调节因子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免疫系统也可通过免疫调节因子而作用于神经系统8。针刺不同的穴位可以提高人体的正气,选择性地激活不同的免疫系统,其中的对应关系目前仍不清楚,因此我们认为在不同疾病状态下,针刺不同穴位调节相应免疫相关因子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参考文献】1 李忠仁. 实验针灸学M

9、.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98.2 陈汉平.关于针灸-免疫及其调控的研究J.针刺研究,1988:3.3 梁繁荣,曾 芳,唐 勇.针灸在地震后疫病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针灸,2008,28(7):507.4 李世光,岳月娥,赵俊凭,等.温针疗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免疫调节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6,11(1):29.5 王武祥,胡晓琳,贾志杰,等.中风患者针刺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比较J.天津中医,2000,17(4):29.6 饶艳秋,韩乃沂.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及对血清免疫学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6,26(8):557.7 龚顺波,黄碧玉,游吓香,等.散刺结合耳穴贴压对寻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