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疑难病证治验采撷_第1页
脾胃疑难病证治验采撷_第2页
脾胃疑难病证治验采撷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脾胃疑难病证治验采撷关键词:口腔溃疡 (本文作者:深圳市中医院 黄明河) 笔者在临床工作过程中, 时有遇到某些疑难病证, 这些疑难病证虽较少见, 但为患者带来较大痛苦且因其在发病后虽经中、西医诊治, 但收效甚微,诸医往往束手无策, 治疗颇感棘手。兹择笔者对中医脾胃系统疑难病治验数例小结如下, 以抛砖引玉。 口腔溃疡伴高热 患者某, 女, 32岁。因口舌溃疡周, 发热3天前来住院治疗。患者因口舌溃疡发病周, 并有溃疡处红肿灼热疼痛, 饮食困难, 小便黄, 大便稍干结。入院前天开始发热, 最高体温39.5。发病后曾到某西医院以抗生素及维生素治疗, 后又加激素治疗数天周效。详察其症, 见口、舌有十多

2、处溃疡面, 溃疡面周围充血肿胀、疼痛, 表面覆有白黄苔, 双领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舌质红、苔薄黄腻, 脉细滑数。测体温39.3,以下午发热较甚。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正常。中医诊为口疮, 辨证为阴虚湿热证, 治宜养阴清热祛湿, 方选甘露消毒饮加土获荃。处方熟地黄20g, 生地黄20g, 石解15g, 天冬15g, 麦冬15g, 黄芩15g, 茵陈30g, 土获苓30g, 批把叶15g, 积壳12g, 甘草6g, 3剂。患者服药剂后, 次日身凉热退, 十分惊喜。续服完2剂, 口舌疼痛灼热明显减轻, 溃疡面缩小。效不更方, 按原方再进4剂。治疗周后体温正常, 口舌灼痛消失, 溃疡面愈合, 领下

3、淋巴结肿痛亦除, 病愈出院。 按口腔溃疡属中医学“ 口疮” 范畴, 中医常规将其分为心脾积热、肝胃邪热、阴虚火旺、阳虚浮火、湿热上蒸证辨治。其症常见口舌溃疡、灼热、疼痛, 此起彼伏, 常易复发, 发病时一般无发热。但本案有明显发热, 且为高热, 除有口舌溃疡灼痛外, 尚见小便黄、大便干结, 舌质红、苔薄黄腻, 证为阴虚火旺于内, 湿热蕴结于中之证, 故治以滋阴降火、清热祛湿。甘露消毒饮是治疗阴虚湿热证之名方, 先师钟耀奎教授生前曾以该方治愈多例口腔溃疡病,笔者承导师之经验, 应用该方治疗本案。方中熟地黄、生地黄、石解、天冬、麦冬滋肺胃之阴黄苏、茵陈清除脾胃蕴结之湿热, 笔者恐其力弱, 又加上获

4、菩助其清热祛湿之力批把叶清其肺胃之热积壳理气消滞, 防以上凉腻之品碍胃甘草和中, 调和诸药。上药合用滋阴降火、清热祛湿, 适中病机, 故效如俘鼓。 肠胃息肉病 结肠多发性息肉病患者某, 女,43岁。因下腹部不适排赫液便, 偶见血便, 大便时软时塘而住院治痣人院后行电子肠镜检查, 发现其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有大小不等之结肠息肉, 大者如黄豆, 小者如绿豆, 再细小者如芝麻, 共约二四百枚之多。即以摘除、电灼其中较大者40多枚, 其余因过多过小无法处理而退镜此后调理数日予出院, 嘱其定期复查治痕患者因其胞兄、胞姐亦患结肠多发性息肉病,且均发生癌变, 故出院后整日忧心忡忡, 心生恐惧。来诊时症见神

5、情忧郁, 气短乏力, 面色晦滞, 腹部刺痛阵作, 舌质紫暗, 脉弦细涩。结合肠镜检查所见,中医诊为肠覃、积聚, 辨证为脾胃气虚、痰湿凝聚、血癖络阻, 治宜益气健脾、理气祛湿、化痪散结。处方党参30g。炒白术15g, 积实15g, 惹茵仁30g, 白花蛇舌草20g, 半枝莲20g, 莪术15g, 三棱15g, 皂刺15g,生牡蛎30g。以上药水煎2次, 取药汤300ml, 分2次早晚空腹服用, 每次服药汤时以炮穿山甲粉冲服。考虑到息肉病乃痰湿疲血积聚日久而成, 治疗时须坚持较久时日方能见效, 故固守本方连续服用3个月。3个月后见患者神情开朗、精力充沛, 腹痛消失, 舌质淡红, 脉微弦。行电子肠镜

6、检查, 仅见乙状结肠有绿豆大小息肉枚, 余结肠赫膜光滑, 未见息肉病变, 即将乙状结肠枚息肉摘除。术后继续服上方个月, 以期巩固。1年后复查结肠镜, 见全结肠勃膜光滑, 未见息肉复发。 2 胃多发息肉病患者某, 女,55岁。因暖气、上腹部不适2年来脾胃专科门诊诊治。做胃镜检查发现全胃勃膜充血水肿, 全胃有多发性息肉, 如绿豆至芝麻大小不等, 约有, 二百枚之多, 分布以胃窦与胃体为主。长做胃镜摘除与电灼治疗50多枚而退镜, 其余小息肉无法处理。患者因息肉未除尽前来要求诊治。诊见胃院不适隐痛, 并有暖气之外, 余无不适。结合胃镜检查所见, 中医诊为积聚、瘤积, 证属肝郁气滞、痰疲互结, 治宜疏肝

7、解郁、祛痰化癖、软坚散结。处方柴胡15g,积实15g, 香附10g, 慧该仁30g,白花蛇舌草20g, 半枝莲20g, 筏术15g, 三棱15g, 皂刺15g, 生牡蛎15g, 炮穿山甲15。煎药时先将炮穿山甲煎30min再人他药再煎即可。每剂水煎次, 分2次早晚空腹内服, 连续服用3个月。经此治疗后, 患者入院做胃镜复查, 仅见胃薪膜轻度充血水肿, 胃息肉全部消失, 患者仅有上腹轻度不适感, 予香砂六君丸内服调理, 痊愈出院。 按:中医学无肠胃息肉病证见载, 依其临床所见, 可归属于“ 积聚” 、“ 肠覃” 、“ 瘤积” 等病证范畴。前者实属家族性息肉病, 为一种少见的遗传性大肠息肉病, 其

8、结直肠内布满息肉状腺瘤, 若不及时治疗, 几乎均可发展为直、结肠癌, 病证实为凶险。从中医的观点来看, 本病因情志失调, 邪毒侵袭, 酒食内伤, 滋生痰浊, 气滞血疲而成。证属湿热雍滞、痰癖互结, 治宜清热祛湿、消痰化癖、软坚散结。药选慧芭仁、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解毒祛湿积实、筏术、只棱理气活血化癖皂刺、生牡砺、炮穿山甲化痰软坚散结。前者因有脾胃气虚之象, 故加党参、炒白术益气健脾后者见有肝胃不和, 故用柴胡、积实、香附疏肝和胃。其中炮穿山甲磨粉冲服效果较好, 而用量较少省药费。若入煎剂, 则宜较大量先煎30min。本病多属沉病滴疾, 非旦夕可康复, 须守方恒进, 故需连续用药个月方取效显著。

9、顽固性呢逆 患者某, 男,75岁, 河南开封人。因不明原因发生呢逆已6年多, 昼夜不停, 曾在住地各医院应用西药、中药、针灸等治疗多次周效, 已失去治疗信心。诊见患者表情痛苦, 呱声高亢, 不能自制, 连续不断, 终日寝食不安, 但其胃院无胀痛, 口中和, 胃纳尚可, 大便正常, 舌质淡红苔白, 脉弦滑。中医诊为呢逆, 证属肝气犯胃, 胃失和降, 气逆上冲, 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降逆。药用柴胡15g,积实15g, 苏梗15g, 陈皮15g, 法半夏15g, 沉香10g(后下)柿蒂30g, 代储石30g, 旋覆花15g, 丁香10g(后下), 莪术15, 甘草5。服4剂后,患者复诊诉呢逆减其多半, 精神舒畅, 欣喜十分。效不更方, 再刊二方齐呐服。再次复诊时, 患者呢逆已除, 余无不适, 舌淡红苔白, 脉弦细。为巩固其疗效,再予方去柴胡、积实, 加党参20g、炒白术15g水煎内服剂。随访个月未再发作。 按:呢逆为脾胃病常见病证, 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较为复杂, 中医认为与寒邪犯胃、情志不和、肝气犯胃、脾肾亏虚、胃阴不足或疲血内阻有关。依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