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墙勘察大纲_第1页
挡墙勘察大纲_第2页
挡墙勘察大纲_第3页
挡墙勘察大纲_第4页
挡墙勘察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湘江2000吨级航运建设一期工程株洲水上服务区岩土工程详勘勘察大纲(挡土墙)湖南省航务勘察设计研究院二一二年七月 目 录1、任务依据22、工程概况23、勘察目的与任务要求24、勘察依据35、勘察工作概况35、1地形地貌35、2地层岩性35、3地震45、4勘察工作量46、勘察方法及手段46、1资料收集46、2工程测量56、3钻探56、4取样56、5现场原位测试66、6室内试验66、7岩土的定名和工程地质层的划分方法及原则66、8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值的统计与选取66、9岩芯的保留与存放77、勘察设备及人员组织77、1勘察设备77、2人员组织78、工程进度计划89、质量保证措施89、1技术管理89、

2、2勘察质量监控管理910、预期勘察成果91、任务依据勘察合同及株洲水上服务区勘察设计资料互提卡(交计(2011)第34号)。2、工程概况受湖南省株岳航运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我院承担了株洲水上服务区挡土墙的岩土工程详勘任务,设计单位为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拟建株洲水上服务区位于株洲县三门镇,距离株洲航电枢纽大坝上游约2km,本项目拟建2个2000吨级趸船码头。陆域配套建筑物情况列表如下:序号名称结构型式层数基础型式1综合楼框架3浅基础、桩基础2宿舍楼砌体3浅基础、桩基础3仓库框架1浅基础、桩基础4门卫砌体1浅基础、桩基础5电子显示屏6地下水池7箱式变电箱8污水处理设备本次详细勘察任务由设计

3、单位布置,主要针对服务区四周围墙挡土墙。挡墙高度约为7m,拟采用浅基础形式,根据总平面布置图,本次详勘在拟建工程区范围内共布置了10个钻孔,钻孔的具体分布详见钻孔平面布置图。3、勘察目的与任务要求本次勘察要求按施工图设计勘察完成。其主要目的是为该工程挡土墙设计编制提供基础资料,根据委托单位要求和有关规范规定,本次勘察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为:1、严格按规范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执行。2、钻孔位置按钻孔布置图设于建筑物轴线上,建筑物定位尺寸及场地设计标高见附图。3、孔深:应根据基础设计的型式(见附表)按规范中对详勘孔深的要求进行。4、

4、详勘应提供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5、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建议。6、查明场地各层岩土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提供土质边坡坡度允许值和计算挡土墙所需要的参数。7、划分场地类别,划分对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的地段,提出勘察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分区,满足GB50021-2001的5.7条要求。8、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判定土、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地

5、下水对桩基设计和施工的影响。9、满足GB50021-2001的4.9.8条和4.9.4条要求10根据条文规定,要求在地质报告中必须提供有建设方签字的现场见证报告4、勘察依据(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5)土工试验规程(GB/T50123-1999)(6)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225-98)(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说明水运工程部分5、勘察工作概况5、1

6、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湘江右岸级阶地,场地内地形简单,地势平坦,分布大量水田,地面高程一般为41.00m。5、2地层岩性根据已有地质勘察资料,拟建场地分布地层如下: 层: 粉质粘土(Q4al)褐黄色,硬可塑硬塑,厚层状,偶见铁锰质,全场区分布,厚度大。层:圆砾(Q4al)褐黄色,中密,呈亚圆形或圆形,粒径一般24cm左右,含少量卵石和砂,以砂和粘性土充填胶结。全场区分布,厚度变化大。层:全风化砾岩(K2)褐红色,呈含砾粘性土状,硬塑,砾石母岩成分为砂岩,局部分布,厚度大。层: 中风化灰岩(C1d)深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完整,局部分布。5、3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

7、06-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拟建场地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抗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基本烈度值为度。5、4勘察工作量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计划完成工作量如下: 钻探计划完成工作量表 表1钻孔深度放样测量取 样室内试验标贯(动探)备注原状样扰动样岩样常规颗分个m点件件组组组次1013010123/12325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设计工作量是参考施工图勘察地质资料确定的,为预定计划勘察工作量,在勘察方案实施过程中,若地基土结构及性质有异常变化时,应根据实际地质条件酌情适量调整工作量。6、勘察方法及手段6、

8、1资料收集根据任务书要求,收集拟建工程区范围内的自然地理、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地貌、气象等有关资料,总结有关勘察方面较为成熟的经验。6、2工程测量所有孔位均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其定位误差为:陆地应小于0.1米,水中应小于0.5米,并在套管固定后核实孔位。勘探点的高程测量误差为:陆地不应超过0.01米,水中不应超过0.1米。6、3钻探本次工作中,钻探采用冲击和回旋钻进施工工艺,开孔及终孔孔径均应满足试验要求,孔斜必须满足工程钻探要求。钻孔深度:1、DZK1、DZK3、DZK5、DZK7、DZK10为控制性钻孔,孔深进入圆砾层5m;2、DZK2、DZK4、DZK6、DZK8、DZK9为一般性钻孔,

9、孔深进入圆砾层3m;需说明的是,根据已有勘察资料,本场地地层变化复杂,故在钻探过程中,应根据钻孔揭露地层情况随时调整孔深。为最大限度的保证土样不受扰动,在地下水位以上采用无水钻进,地下水位以下采用小泵量钻进。采取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坚硬完整的岩层中,岩芯采取率不应小于85%;2、在强风化、破碎的岩层中,不应小于50%;3、粘性土地层,不应小于85%;砂土类地层,不应小于65%;4、碎石土类不应小于65%。6、4取样为保证所取土样的质量,根据不同的地层采用不同的取土工艺,对一般粘性土采用普通取土器进行取样。取样前,必须采用无水钻进进行清孔,采样方法根据具体地层采用“重锤一击法”、“重锤少击法

10、”、“快速压入法”等进行,最大限度地保证土样不受扰动。取样完毕后立即用蜡封。土样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震动,避免水分流失。土样在送往试验室时,必需填写送样清单,一并交付试验室。送样时间:从取出土样到送至试验室不超过10天。对本勘察项目的取样做如下规定:1、取样均在控制性钻孔中完成,每孔取原状土样23件。当土层厚度大于5米时对粘性土每孔每一层土取样23件,小于5米时取一件土样。对碎石土视钻探取芯情况选取有代表性试样不少于3件。水、土腐蚀性试验样品:利用施工图成果。特别说明的是:对拟建场地内分布每一层岩土取样数量或原位测试数据必须保证不少于6件或6次,以便满足数理统计提供岩土参数需要。6、5现场原位

11、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选取代表性地层进行试验,一般在取样完毕后宜立即进行试验。其他未取样钻孔每孔试验2次。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粗粒土,在试验前应保持触探孔垂直,试验时穿心锤应自由下落并应连续贯入,锤击速率为15-30击分,并记录每贯入10cm的击数。试验间距不超过2.0m。标贯试验每孔试验23次,动力触探试验每孔试验2段,每段深度大于0.30m。注:钻孔完毕观测孔内地下水位。6、6室内试验试验项目:1、粘性土:土层含水量、天然重度、比重、孔隙比、饱和度、流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颗粒成分、密实度、压缩系数、压缩摸量、粘聚力、内摩擦角;2、碎石土:颗粒分析;试验规程:按岩土规范进行。6、7

12、岩土的定名和工程地质层的划分方法及原则岩土定名按按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工程地质层的划分采用五级划分法,主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地层时代、地层成因、岩性、沉积层位及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等。一般情况下,对于单层厚度>50cm的地层或单层厚度虽然<50cm,但对工程有重大影响或属地层标志层,应单独划分出工程地质层,对一于单层厚度<50cm的一般层,可视底层实际情况,采用“夹层”、“互层”、“夹薄层”进行描述。钻孔内的地层高程误差不得超过10cm。6、8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值的统计与选取对每一组试验数据进行了逐个检查,对有明显错误或取样、试验方法有问

13、题的数据进行了复查,将错误的和不合理的数据舍弃,异常数据的舍弃用三倍标准差方法或用Grubbs准则来判断。一般情况下参与统计的指标有:含水量、密度(干密度)、孔隙比、塑液限、塑性指数及液性指数、粒径、抗剪强度、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岩石抗压强度等。统计项目包括:样本数、最大值、最小值、算术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所用的统计方法有:算术平均值法、保证率法等。具体方法按相应规范执行。统计方法根据样本个数分别采用最大值或最小值(样本数<5个时)、算术平均值法(样本数5个时)两种方法,一般w、Sr、a、IL、WL取最大值,其余指标取最小值。地基承载力的提供是根据勘察方法与土工试验数据,分别采用多

14、种不同方法进行综合判定提供。对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在有原位测试数据,又有土的物理力学数据的情况下,按照物理力学指标,根据有关规范采用查表、标贯公式计算或查表等方法综合考虑提供;若碎石土只有原位测试,根据动探公式法及手册查表两种方法确定;若粘性土只有土工试验资料而无原位测试资料时,则按规范查表提供。桩侧土的极限摩阻力标准值值按照相应规范查表确定。在查表时,按土的稠度状态或土的密实程度进行内插确定。6、9岩芯的保留与存放钻探完毕,每一钻孔的岩芯均需要保留有关照片。7、勘察设备及人员组织7、1勘察设备根据上述布置的勘察工作量,并结合工期要求,钻探采用GY-1型工程钻机1台,另外投入的有测量仪器1台,

15、室内试验仪器若干,以及其它相应的配套设施。7、2人员组织本项目将作为我院重点工程,为了使本次勘察工作能优质高效地完成,我院各级及各部门人员应密切配合,及时解决工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及时与设计方和业主的进行联系和沟通。拟投入人员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1人,工人4人。8、工程进度计划工作程序主要分为准备工作、外业勘察阶段及内业资料整理三大阶段:1、准备工作阶段主要根据本次勘察工作量的大小、施工工期等要求,在技术上、钻探设备、试验仪器上、人员配备上进行积极准备,做到有的放矢。2、外业勘察阶段本阶段根据下达的工作量进行现场施工、室内试验等外业工作,并积极进行资料的整理与复核,

16、及时向设计单位提供中间成果资料。3、内业资料整理阶段本阶段根据己有资料及本次勘察资料进行资料汇总,包括文件说明的编写、地质图件、土工试验图件等的编制。待通过院审后,进行文件的装订、出版工作,将资料及时归档。计划工期为20天。工作进度表 表2序号工作项目完成时间(天)时间1现场踏勘、准备12012年7月8日2开展外业工作102012年7月9日2012年7月19日3内业资料整理52012年7月20日2012年7月24日4内部验收12012年7月25日5资料审查22012年7月26日2012年7月27日6文件出版12012年7月28日9、质量保证措施9、1技术管理1、技术管理主要从事勘察技术质量、技

17、术标准、勘察工作进度、勘察.工作量协调划分、质量检查及监督等工作。对勘察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派出技术干部进行现场指导,并外业勘察质量及成果质量进行中间检查,控制勘察质量;2、按照我院IS09000-2000质量体系文件要求对勘察全过程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质量监控管理。9、2勘察质量监控管理1、对于勘察输入的有关文件资料,应进行严格审查、防止废止、过期、失效、错误的资料文件进入勘察过程中,以免造成对勘察工作的误导;凡打印底图者应履行复核职责;2、对投入本项目的人力数量、勘察设备、试验仪器、技术人员资质、勘察质量保证措施、勘察工作大纲等进行全面审查,并检查工地实际落实情况;3

18、、在外业勘察工作中,坚持每钻孔开孔前编写钻孔施工地质要求指导卡,指导卡中对“钻孔孔位”、“钻孔深度”、“岩芯采取率”、“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角触探试验”、“取样要求”、“水位测量”等项目做出明确规定;终孔前经现场地质人员、机长、班长共同验收,并填写“钻孔终孔验收单”,对所需验收的项目进行逐项考核,合格后方可终孔。钻孔施钻时,每一钻孔均派工程技术人员跟班进行现场地质编录,指导钻探工作,现场解决钻探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地质问题,准确无误的收集第一手资料;4、对于勘察成果资料,严格执行“二校三审”,使勘察输出的中间成果资料和终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符合勘察质量要求,并及时归档;10、预期勘察成果本次勘察报告的整理要与初勘钻孔资料整合,两阶段钻孔资料一起出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