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茶陵思源实验学校_学科备课教案 日期:_年_月_日课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课时)主备人陈霜霜审核人课时教学目标1、 进一步渗透对照实验2、 生物与生物间的关系3、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学重点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理解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教 学 过 程个 性 批 注1、 课前预习学生参照教材完成学法大视野第六页相关的预习2、 课堂助学1、 复习导入,巩固加深对照实验2、 交流讨论:学生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绩,讨论自主学习中提出的问题。3、 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仔细阅读教材,完成以下任务(1) 生物会对周边环境中的其他生物的生活产
2、生影响,除了捕食关系以外,还有 和 等等。(2) 下列3种生物现象,属于生物之间的哪种关系?(3) 水稻与杂草争夺阳光和生长空间 ;一群蚂蚁一起搬运叶子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教师补充生物间关系的其他例子,比如:地衣。生活在人肠道内的大肠杆菌,等等。学习任务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阅读课本17页的插图,完成书本的讨论:(1) 骆驼。骆驼刺和海豹有哪些适应环境的特征?(2) 说说蚯蚓对环境的影响。(3) 你还能举例说出其他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吗?教师拓展:拟态、保护色等教师提醒:任何生物都有着与其生活环境想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单生物的适应具有相对性。3、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综合上节课的内容画出
3、生物语环境之间的关系图解4、 课堂达标练习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仅由植物、动物及其中的微生物构成 B.生物圈包括地球的全部C.生物圈指生物活动能达到的范围,包括月球 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及其生存空间的总称2、具备下列哪一特征的植物不适宜生活在如右图所示生物生活的环境中( ) A.根系很发达 B茎肥厚多汁 C角质层致密 D叶面宽大3. 蜜蜂在找到食物后,在空中跳“8”字舞招引同伴,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合作 B寄生 C捕食 D竞争4.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生物之间( )关系 A合作 B食物网 C捕食 D竞争5. 在神农架地区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被植物学家命名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移到其它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6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7.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A大树底下好乘凉 B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 C沙漠中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 D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通风工程施工合同范本
- 厦门六中高中试卷及答案
- 办公室数据可视化与分析报表应用考核试卷
- 绢纺和丝织的绿色发展与创新考核试卷
- 中药批发商的供应链协同创新与产业升级路径探索考核试卷
- 石材装饰设计色彩搭配技巧考核试卷
- 影视录放设备的自动色彩匹配技术考核试卷
- 畜牧业发展与乡村经济协同发展考核试卷
- pat考试试题及答案
- 租赁业务税务筹划与合规考核试卷
- 单位食堂承包经营餐饮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香港繁体合同协议
- 【课件】2025届高三英语一轮复习语法填空专题课件
- 关于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
- 2025届陕西省高考适应性检测(三)数学试题+答案
- 上海外服招聘考试试卷
- 天津市河西区2025届高三一模试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 易制毒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 【MOOC】跨文化交际入门-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没头脑和不高兴》导读课件
- MOOC 光学发展与人类文明-华南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