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谢维和:当今教育最大的不幸就是德育和智育分离 教知识的人不管品行,管品行的人不重视学术;中小学校分管教学与分管德育的领导“不相接洽,或背道而驰” 谢维和先生指出:教育最大的不幸就是德育和智育的分离。“德育”和“智育”之间的关系是相依相存的不可分割的,德育应在智育的基础进行,同时它们是其他教育的基础。作者简介:谢维和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著名教育社会学家,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陶行知留给教育者的“作业”陶行知先生1926年11月在“南京中等学校训育研究会”上的讲话中,对学校德育讲了一段非常重要的话: 训育上还有一个最不幸的事体,这事就是教育与训育分家: 把教育看作知识范围以内的事,训育看作品行
2、范围以内的事,以为学习知识与修养品行是受不同的原理支配的,甚至于一校之中管教务与训育者不相接洽,或背道而驰。殊不知学习知识与修养品行是受同一学习心理定律之支配的。我们如果强为分家,必致自相 矛盾,必致教知识的不管品行,管品行的不学无术。 所以,我们希望担任训育的人,要打破知识、品行分家的二元论,而在知识品行合一上研究些办法出来。 陶行知先生的这段话无疑是他给我们留下的一个关于德育的开放性的“作业”,而且是一个关系到如何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作业”。 当今教育如何实现“知行合一”?陶行知先生布置的这个“作业”至少具有三个十分现实的意义和价值:01教育最大的不幸之一是德育与智育的分家 影
3、响和制约德育(即所谓的训育)的最大的矛盾和“不幸”,并非是德育本身的问题,而是德育与智育的分家,即把德育看成是品行范围内的事情,而教学属于知识范围的事情。在陶行知先生看来,这种德育与智育的分家和“不幸”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小学校分管教学与分管德育的领导“不相接洽,或背道而驰”。二是教知识的人不管品行,管品行的人不重视学术。 德育和智育的“矛盾”根源 客观地说,德育的重要性及其在教育中的地位是众所周知的,问题在于:当德育及学生的品行发展缺乏一种比较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而它与智育之间的关系也说不清楚时,它的现实地位往往就不得不让位于那些可以精确计量的学科成绩,以至于由此演变成两者之间的分家。
4、教育“知行分离”的现状 其实,如今中小学的德育与智育又岂止是“分家”,简直就是“对立”了。一方面,政府和教育部门在重视和强调德育上不可不说是呕心沥血,三令五申。各种各样的政策与表述也层出不穷,如“德育为先”“德育为本”“德育为首”,等等。而最近的提法则是“立德树人”“核心环节”。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政策到领导讲话,对德育的强调更是苦口婆心。我们的教育要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康的人格、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拥有终身学习和成长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意味着学生从学校门走出时,能够树立或是更加接近自己的理想,能够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我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
5、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师要终身学习,为师者先善其德。另一方面,中小学校则是另一番景象,就如同坊间流传的顺口溜所说的那样,“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出了问题最重要”。还有的教师将这种情况说成“智育是学校的生命线,德育是学校的风景线”。更有某些专家在批评这种现象时非常简单地认为:如果基础教育学校仍然一味地追求分数,那么德育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仍然是将德育与智育对立起来。总之,好像德育与智育,或者说,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品行与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就一定是水火不相容的。好像智育就成了压制德育的罪魁祸首,似乎抓德育就不能不放弃和忽略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对成绩的追求。还有的教师不无委屈地说,并非我们不重视德
6、育,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整个考试评价体系和标准所引导的这种重智育、轻德育倾向。如果不改变现有的考试评价体系,就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个人认为这种观点还是在把德育和智育分离开来,这两者绝对不是矛盾的,古代孩子入学之前先学洒扫、应对、进退。弟子规说的很清楚“有余力,则学文。”我认为德育和智育是可以互相促进的,而且德育应该是智育的基础,先做人再做学问,一个孩子品质、习惯各方面都好了,又怎么能学习不好呢?由此可见,德育的实施,或者说立德树人的落实,根本问题在于处理和协调德育与智育的关系,而不能仅仅是德育本身。02知识的学习与品行的修养是统一的陶行知先生非常明确地指出:德育与智育是统一的,本质上是不矛盾
7、的。即知识的学习与品行的修养两者是统一的,而且服从于同一的学习心理之定律。这也就为协调德育与智育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十分坚实的基础,也为进一步更加科学地实施德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一个非常基本的指向。立德树人的内在逻辑就是德育与智育的统一性,就是“打破知识、品行分家的二元论”。研究表明:立德和树人是相关联的 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先生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他认为“教育全部工作可用道德一个概念以统括之”。也就是说,一切的教育都是德育,都应该具有德育的功能。而且,中国有一句家喻户晓的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里讲的所谓“看”,当然不是看孩子认识多少字,会做多么艰深的数学题,等等;也不是看
8、儿童已经获得和掌握了多么强的能力,能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而是看他们的品行如何,看他们的道德水准和性格特征。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里弗赛德分校、俄勒冈大学和俄勒冈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上世纪60年代请夏威夷州中小学教师依照学生日常表现,以打分方式对约2400名不同种族的一至六年级小学生的性格进行评价,对其中部分学生后期发展的追踪调查也发现,这些调查对象仍可辨认为同一个人。这正好说明在教育和儿童成长过程中品行与性格的重要性,因为它可以跨越时间和环境,延伸和追随个人的一生。” 由此也充分说明,立德树人的提法是科学的,立德与树人之间本身就具有一种内在的关联性,它们之间不矛盾。而简单和武断地将两者割裂开来的思想
9、观念和认识是错误的。03知识品行合一的办法在哪里?理论上德育与智育是服从同一的规律,两者是统一的。但在实践中仍然需要某些具体的可操作性办法来实现它们的协调与统一。而这也正是陶行知先生留给我们的“作业”的意义和价值。可以认为,能否真正找到这样的具体办法,将立德与树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达到通过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提高学习成绩的目标,直接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或者说,直接影响教育改革发展的成败。因为,我们没有理由完全否定社会、家长以及学生对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的追求,我甚至愿意认为,他们的这种追求也是合理的。问题在于如何实现这种追求?通过什么样的路径达到这种目的?过去在北京师范大学工作期
10、间,我曾经到一所中学参观学习。这所中学的校长非常认真地跟我说 学校教师对学生非常负责任,他们在帮助和指导学生迎接中考与高考的准备过程中,总是不辞辛苦地从不同的途径寻找各种各样试题以及大量的复习资料,一定要让学生在考试中做到“见题不生”,即什么样的题目都见过、做过,等等。我听了以后,心里十分纠结。一方面我的确为我们中小学教师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另一方面我又不能不为我们这些搞教育研究的人不能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提供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办法而羞愧。难道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得更高的分数,就一定要这样反复做题,就非得做到“见题不生”吗?难道德育就仅仅只是一种品行的培养,而不能有效地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智育与学习成绩吗?如果找不到这种知识与品行合一的具体办法,如果不能找到立德究竟如何“树”人的具体途径和办法,我们又如何能够让“立德树人”的要求真正服人呢?我想,这也许就是陶行知先生给我们留下这个“作业”的目的吧!我们不妨这样想一想,一个不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的孩子,能有明确的学习志向吗?一个没有毅力的孩子,能够刻苦攻读吗?一个没有良好习惯的孩子,能按时认真学习吗?一个没有孝心的孩子,能自立自强,少给父母添麻烦吗?这使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一个孩子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请假安全协议书
- 医院科室处罚协议书
- 医院聘用保安协议书
- 劳务关系终止协议书
- 企业数据安全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 劳动保护安全协议书
- 叔叔归谁抚养协议书
- 法律问题的多维度分析2025年工程法规试题及答案
- 吹塑模具转让协议书
- 2025年尾矿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与生态修复技术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 成人经鼻胃管喂养临床实践指南
- DB63-T 1887-2021青海高原绿色勘查规范
- 初中英语中考复习作文训练健康饮食主题写作课件
- 【高中课本】人教版语文必修5《滕王阁序》优秀课件(53张PPT)
- 无菌物品的管理与使用课件
- 车用仪表台装配台结构设计说明书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我不能失信》课件PPT(公开课)
- 剑9阅读真题原文1-William-Henry-Perkin
- 煤矿供电系统简介
- 完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
- 尾矿库基础知识(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安全技术中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