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三课托物寄情2周方连_第1页
第三单元第三课托物寄情2周方连_第2页
第三单元第三课托物寄情2周方连_第3页
第三单元第三课托物寄情2周方连_第4页
第三单元第三课托物寄情2周方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三课托物寄情教学设计周方连设计者周方连课题托物寄情学科美术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学时1课型讲授教材湘教版【学习者分析】 从较为明显和熟悉的例子入手,由浅入深,借助画面上文字的提示,引导学生了解用视觉形象来隐晦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然后用类似的思路来理解其他作品。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能力。教师把需要讲解的内容适当安排在讨论过程中。【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美术家表达深层自我的不同方式,尤其是以隐晦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和机制;学会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借助背景材料和画面提供的相关信息分析其中包含的思想含义;理解个性自我与视觉图式之间的关系;养成深入观察和思考的

2、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视觉中的隐喻手法,文字内容和视觉形象的关系,传统图式与个人思想感情的关系。从较为明显和熟悉的例子入手,由浅入深,借助画面上文字的提示,引导学生了解用视觉形象来隐晦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然后用类似的思路来理解其他作品。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能力。教师把需要讲解的内容适当安排在讨论过程中。【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能力。教师把需要讲解的内容适当安排在讨论过程中。【教具】相关的多媒体图片资料,教材【学习环境及学习资源】课堂听取、教材、网络资源,图片【教学准备】相关的多媒体图片资料、网

3、络资源【教学结构简要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技术应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直观教学)1)提问:谁知道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中的“四君子”?为什么称它们为“君子”?相互讨论,四君子所指的是什么,他们跟“君子”有什么联系;回答(请两位同学分别回答)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参与热情。2)展示“四君子”,梅、兰、竹、菊图片并讲解:竹虚心、劲节(比喻“气节”)。菊傲霜。梅傲雪(可以引用毛泽东的诗句“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兰高洁(比喻人品“清高”)。 可见它们都是有象征含义的。听,欣赏图片,从中理会其中的含义。相互讨论,四君子所指的是什么,他们跟“君子”有什么联系;回答(请

4、两位同学分别回答)多媒体展示二、新授(导入新课(展示分析):托物寄情,并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 1观赏图片:墨梅图。作品画得劲直、挺拔。 提问:梅花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作者要画成“墨梅”?提问: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这样画?王冕这样称赞梅花具有什么样的特殊含义?(结合王冕的背景材料说明他与元朝统治者的不合作。)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再总结:(解释:水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王冕是借用传统的表现方法,但在这里又赋予了新的含义:“不要人夸好颜色”,看重的是梅花的高尚品格。)可见此图具有人格象征的含义。欣赏,讨论、回答。(作者这样表现四君子的用意)多媒体课件展示,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能

5、够从作者表现实物中的特点来深挖作者要表达的深刻含义。2图片欣赏:墨兰图。 提问:图中的兰花有什么特殊之处?是否具有人格象征的含义?(解释“无根兰”的来历,说明兰花对郑思肖的特殊意义。)欣赏,讨论、回答。多媒体课件展示,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3图片欣赏:墨葡萄图、大树风号图、安晚帖。 提问:联系图中的题画诗来说明:它们各自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小结:每幅画都表达了作者独特的情感。欣赏,讨论、回答。多媒体展示三、分组讨论(合作教学)1分组观察、讨论艺术家的卧室、画家的桌子。 2提问:它们分别描绘了什么场景?画中的物品跟画家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6、#160;(请同学回答,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讲解。)理解作者安排画面实物所要表达的含义。多媒体展示培养学生一种耐心观察,积极投入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四、集体讨论(拓展延伸,探究分析)论:剪花娘子、到前线去、怒吼吧,中国 对比分析:1它们和前面的作品有什么样的区别? (如:都是人物画,表达比较直接。) 2作者们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这种主题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语言表现出来的?(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必要的背景材料说出对作品的理解。) 4总结:美术作品都表现了作者特殊的思想感情(“自我”),但是有的隐晦,的直接;

7、有的通过画面本身,有的采用其他的暗示;有的是作者自己创造的形象,有的借用传统的图式。 对比分析:分析作者表达的特点的不同,作品所表达的含义有什么区别讨论培养学生一种耐心观察,积极投入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五、完成活动建议 完成“活动建议”,领会教材中几幅关于马的作品的内涵。根据所学知识,自己动手去做,动脑思考分析练习培养动脑思考分析的能力六、下课【教学反思】 托物寄情课堂教学内容以欣赏为主线,强调学生的“心到”、“眼到”,到了课堂上,学生对教学内容在感兴趣方面存在差异,有的对“植物的人格化”感兴趣;有的对动物的人格化,如“马”等感兴趣;所以在精力分配上悬殊很大,“心”到是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心”到与不到,决定最终的教学效果。这堂课,我为了不使课堂单一,力求“活”而有趣,于是,在讲到艺术家的卧室时,特意安排了以我的卧室为题,在同样的心情时,怎样设计安排画面,首先同学们讨论,推出一两位同学到前面把自己的设想讲出来,让同学们来说说谁的好,谁的不行,来比一比,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兴趣。再者安排了一些“故事”也能使学生兴奋。 但这堂课不好安排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