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六国论知识点归纳(完整全新学生版)班级 姓名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暴秦之欲无厌 (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义: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 )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 )3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 )4此言得之 ( )5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6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7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 )8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 )9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10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 )1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 )12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 ( )13倘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14为国者
2、无使为秦人及威之所劫哉 ( )1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16思厥先祖父 ( )17暴霜露,斩荆棘 ( )18 洎牧以谗诛 ( ) 三、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 ( )4、诸侯之所亡( )5、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6、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7、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8、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9、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10、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 )11、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四、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古今异义: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古义: 今
3、义: 2思厥先祖父古义: 今义: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义: 今义: 4可谓智力孤危古义: 今义: 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 今义: 6后秦击赵者再古义: 今义: 7然后得一夕安寝古义: 今义: 8刺客不行古义: 今义: 五、解释一词多义(实词):1兵非兵不利( )而秦兵又至矣( )斯用兵之效也( )2暴暴霜露( )暴秦之欲无厌( )3事以地事秦(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4犹犹抱薪救火( )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良将犹在 ( )5终终继五国迁灭(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6始始有远略( )始速祸焉( )7向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并力西向( )8得较秦之所得( )此言得之( )然
4、后得一夕安寝( )诚不得已( )9或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0与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1亡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者(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12势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其势弱于秦( )六、解释下面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为国者,无使积威之所劫哉!(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以:不赂者以赂者丧(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5、。( )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3而: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二败而三胜。(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4其: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 )惜其用武而不终
6、也。(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其实亦百倍( )5之: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 )破灭之道也/诸侯之地有限,( )子孙视之不甚惜( )此言得之( )6与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与战胜而得者( )六国与秦皆诸侯( )7则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则秦国之所大欲( )六、判断下列句子是何种特殊文言句式:1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3 为国者无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4至丹以荆卿为计(省略谓语,“至丹以荆卿
7、【 】5 洎牧以谗诛。【 】6 赵尝五战于秦。【 】七、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译文: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译文: 3.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译文: 4.岂惩秦之祸,以谓爵禄不能尽縻天下士,故少宽之,使得或出于此也邪?译文: 5.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译文: 六国论知识点归纳(完整全新教师版)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暴秦之欲无厌 (“厌”通“餍”
8、,满足)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通“倘”,倘若、如果)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义: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灭亡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都是3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它的实际情况4此言得之 适宜,得当5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结交,亲附6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招致7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运数8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两次 使退却9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遇10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以前假使1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既然(这样)那么12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 决定13倘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判断14为国者无使为秦人及威之所劫哉 治理1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自取下策16思厥先祖父 厥:代词
9、,其,他的,他们的17暴霜露,斩荆棘 暴露、冒着18 洎牧以谗诛 到、等到三、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使亏损,使动用法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3、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形作名,小的地盘 形作名,大的地盘4、诸侯之所亡亡:动词活用为名词,丧失的土地5、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名作状,按道理6、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名作动,坚持正义7、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8、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使动,使退却,击退9、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形作动,坚持到底10、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作动,侍奉 名作动,礼待11、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名作状
10、,一天天,一月月四、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古今异义: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古义:它实际上的数量今义:实际上2思厥先祖父古义:祖辈和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义:至:到;于:引出结果今义:连词4可谓智力孤危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先例,旧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6后秦击赵者再古义:两次今义:又,又一次7然后得一夕安寝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8刺客不行古义:不去行刺今义::能力、本事欠缺;水平不高五、解释一词多义(实词):1兵非兵不利(名词,兵器、武器)而秦兵又至矣)名词,军队)斯用兵之效也(名词,战
11、争)2暴暴霜露(动词,曝露)暴秦之欲无厌(形容词,凶暴,残酷的)3事以地事秦(动词,侍奉)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名词,事情)4犹犹抱薪救火(动词,像,好象)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副词,仍然,还) 良将犹(副词,还)在5终终继五国迁灭(副词,终于)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动词,坚持到最终)6始始有远略(名词,起初)始速祸焉(副词,才)7向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副词,假使,如果)并力西向(动词,朝着,对着)8得较秦之所得(动词,获得)此言得之(动词,适合,得当)然后得一夕安寝(动词,获得)诚不得已(能够)9或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代词,有的人)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副词)10与 与嬴而
12、不助五国也。(动词,亲附,亲近)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介词,跟,和)11亡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者(丧失,丢失,动词)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动词)12势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优势) 其势弱于秦 (势力)六、解释下面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作为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成为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介词,被为国者,无使积威之所劫哉!治理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介词,被2以:不赂者以赂者丧 介词,因为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介词,用凭借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连词,才,表结果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连词,
13、来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介词,拿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介词,用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因为,介词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介词,用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介词,用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表结果连词,相当于“而”,以致3而: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因而,表承接连词或表因果连词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表因果连词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表转折连词,但是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表修饰连词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表转折连词,却二败而三胜。表并列连词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表转折连词,却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表转折连词,却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表转折连词,可是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
14、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承接连词4其: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代词,指燕、赵二国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代词,它,代赵国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代词,自己的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代词,代六国其实亦百倍(它。指获得的土地)5之: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代词,它,代土地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势。 助词,的苟以天下之大,定语后置的标志破灭之道也/诸侯之地有限,(结构助词,的。)子孙视之不甚惜(它,指土地)此言得之(代词,指上文说的道理)6与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交好附,动词。)与战胜而得者(介词,跟,同,表比较的对象。)六国与秦皆诸侯
15、(连词,和,同,表并列。)7则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连词,就。)则秦国之所大欲(连词,那么。)六、判断下列句子是何种特殊文言句式:1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判断句)2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3 为国者无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被动句)4至丹以荆卿为计(省略谓语,“至丹以荆卿(刺秦王)为计”)。5 洎牧以谗诛。(.被动句)6 赵尝五战于秦。(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七、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译文: 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终于落到全部覆亡,从道理上说本来应该这样。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译文: 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3.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译文: 至于那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培训表制作教程课件
- 2025年福建省永春县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及权属企业招聘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春季北京师范大学保定实验学校(第32届)教师招聘6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年宿州市宿马园区两站两员招聘11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贵州遵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面向基层选调所属事业单位人员2人模拟试卷带答案详解
- 2025江苏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招聘村(社区)工作人员笔试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发展和改革局招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白城市暨洮北区人才交流中心就业见习岗位和见习人员征集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河南许昌市消防救援支队招聘政府专职队员5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智信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招聘10人模拟试卷带答案详解
- 城乡燃气管道维护保养技术方案
- 2025年西藏公开遴选公务员笔试试题及答案(A类)
- 水土保持治理工应急处置考核试卷及答案
-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手册
- 工业园区储能项目商业计划书
- 仓库搬运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抗炎药物作用机制研究-洞察及研究
- 2025至2030中国航空保险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年标准)吊篮移交协议书
- 中专院校普法课件
- 水泵检修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