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城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1页
常州大学城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2页
常州大学城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3页
常州大学城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4页
常州大学城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常州大学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项目标准单位与参编人员:项目名称:常州大学城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委托单位:常州大学城建设指挥部规划编制单位: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甲级证书编号 院长: 教授项目主要参编人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副院长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一级注册规划师,教 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师同济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硕士建筑师同济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硕士建筑师常州大学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文本目录1、 总则2.3.3.2. 设计原则1.2 位置与现状1.3

2、规划依据1.4设计背景1.5项目概况2、规划设计2.1 规划原则2.2 功能定位2.3 土地利用规划2.4 绿地景观规划2.5 道路交通工程规划2.6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2.7 竖向工程规划3、规划控制3.1 规划控制目的3.2 地块控制指标² 用地平衡表;² 中心公共景观区控制性指标²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控制性指标²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控制性指标²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控制性指标²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控制性指标²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控制性指标²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控制性指标4、规划控制实施4.1 分期建设

3、4.2 规划实施建议常州大学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总说明1、总则1.1. 设计原则为指导常州大学城(以下简称“大学城”)的开发建设和统筹安排土地使用、道路交通、市政规划等提供技术依据和措施,特制定本规划。1.2. 位置与现状规划中的大学城地处常州市武进区的中心地段,位于市政府的南面,北临40米宽的塥湖路、南面是40米宽的鸣新路、西靠武宜路、东边的过境交通主干道新常漕路穿城而过。规划总用地4700亩。1.3. 规划依据常州大学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依据为:²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²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建规1995333号文发布);²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4、设计规范(GB 5022095);²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² 常州大学城总体规划招标文件;²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常州大学城总体规划设计中标方案;² 根据多轮评审以后大学城建设指挥部及六个学院领导的意见;² 在本规划区范围内使用土地和进行各项建设,均应服从本规划的规定和要求。1.4. 设计背景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使得国际和国内各地区之间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激烈的竞争。实际上,这种综合实力的竞争关键在于人材,而人材培养的基础在于教育。江

5、苏省“十五”规划提出了富民强省、初步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目标,并明确要求苏南这块基础比较好的地区要加快步伐,提早实现基本现代化的目标。其中常州是苏南地区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的城市之一,要把常州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制造业的基地,成为世界跨国公司的加工厂和上海工业的后方基地,实现常州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就必须从指导思想、工作重点上更加倚重于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倚重于高素质实用型人材的培养。根据全省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常州既要提升现有高校的办学水平,更要结合“十五”期间国家和省重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充分发挥常州职业教育的传统特色和整体优势,积极整合现有的教育

6、资源,建设以高等职业教育为显著特色并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品牌的高职基地。这次常州大学城的建设实际上是采取了当前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模式来运行的。通过老校区基地的土地置换获得建设资金集中到经济实力较强、交通便利、人文荟萃、环境优美的武进市建设一个大学城,可以实行资源共享、管理优化,是迅速提升当地城市品质的一种最有效的城市建设方式,这将大大促进教育事业的整体改革和发展;有利于形成江苏高职教育的特色,在全国形成品牌,使这块土地成为江苏发展现代制造业人材的培养基地,有利于把常州尽早建成长江三角洲当前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中心城市,为富民强省、富民强市,率先实现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1.5 .

7、项目概况该项目是由常州市教委成立的常州大学城建设指挥部根据当前教育形势的需要在江苏省教育厅和常州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通过计划立项,确定在常州市武进区市政府南面的中心地段征用5550亩土地建设一座新型的大学城,大学城由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学院)、江苏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轻工学院)、江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学院)、江苏石油化工学院(石油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和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学院)六所大学组成。将来有可能发展到1万亩的规模,学生人数达到70000人。目前,首期规划面积是土地征用已经落实的约4700亩,学生人数达到54000人。各校用地平衡表学校名称规模(人数)

8、用地(亩)用地分区(亩)教学区实训区后勤生活区后勤商业区道路分摊江苏石油化工学院100001005.9866011227.9常州信息技术学院10000859.1703012036.1常州纺织技术学院8000600.6505049.446.2常州工业技术学院10000809.3599016050.3常州轻工技术学院8000607501084.821.2常州机电技术学院8000553.4487096.110.3合计540004475.336610622.3192199.2总计540004674.52、规划设计2.1. 规划指导思想:2.1.1. 以人为本原则: 用地功能充分考虑到学生和教师日常工作

9、、学习和生活的特点,合理安排办公教学区、体育运动区、后勤生活区和公共景观区。尽量给大学城里的所有成员带来诸方面的便利。在设计中的考虑始终以人为中心,通过绿地、水系、广场和步行道串接,争取在大学城营造出一种最适合人生活的人工和自然相协调的生态环境。2.1.2. 资源共享原则由于常州大学城由六所大学组成,这这些学校的功能来分析,它们既有各自独立的教学要求、也有相同重叠的功能,这就给我们设计大学城带来一个全新的理念:资源的共享,这包括景观环境的共享、信息资源的共享、体育设施的共享、后勤服务的共享。2.1.3. 尊重自然和生态原则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对于校园建设的观念也由单纯重视建筑布局转变

10、到对于自然环境的尊重与协调上,我们始终将如何建设21世纪新型“生态校园”作为本次设计的关键。2.1.4 可持续发展原则预期未来,各所大学将来还是会有进一步的发展,我们在规划中首先要考虑要的整个学校的学校的功能布局,还要考虑分期建设的需求,并且预留出足够的好地块,以满足学校的后续发展,让规划具备弹性与一定的可变性,可根据建设实际情况调整,注重规划可操作性和实施可行性。2.2. 功能定位:常州大学城是常州市武进区确定的一个重要的人材培养基地,在这个区域集中有六所大学,根据全省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常州既要提升现有高校的办学水平,更要结合“十五”期间国家和省重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充分发挥常州职业教

11、育的传统特色和整体优势,积极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建设以高等职业教育为显著特色并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品牌的高职基地。常州大学城建成以后,给常州市武进区不仅提供了一个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区域,大大提升了地区的竞争力;同时大量风格迥异的校园建筑群和优美的校园景色必将改善武进区的综合环境;另外,57万师生在这里生活,也会大大促进商业、交通、旅游、信息业的发展,迅速提升城市规格和品位。2.3. 土地利用规划:2.3.1. 土地利用原则 地块中各校的用地面积指标准确,特别是共享区域各校分摊部分基本按照各校用地面积进行相同比例调整;同时土地功能布局明确,各校校园区、公共景观区和后勤生活区划分要有明确界定,但还要

12、考虑各校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大学城的土地使用功能具有相对的特殊性和独立性,但也尽量注重与周边现状村镇和城市居住区协调,成为城市的一块最好的区域。2.3.2. 规划面积 本次规划范围总用地为5550亩,但鉴于有850亩土地的征用手续还没有完成,所以确切规划面积为4700亩,规划总人口为5.4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60平方米。2.3.3. 规划结构与布局 2.3.3.1. 三“轴”六“区”二“点”本规划主要的特点是通过东西向的一个景观主轴和南北向的二根副轴将大学城分成六个学院,这三根轴的端头也就形成了大学城的六个入口城门。在规划考虑中,大学城的主入口是景观轴的两端,即开在常槽路上的东门和开在武宜路

13、上的西门;常槽路是常州市的一条主要的快速干道,大学城的主城门开在这条路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现自己,另外的一个原因是六个学校的大门是沿着景观轴两侧布置的,外来参观的车辆可以通过景观大道两边的机动车到直接到达校区的各个地方;同样西门也是交通干道武宜路车辆可以直接进入的主要入口,与各校的关系可以比较直接。景观大道的中央是步行系统,它的东段以水景为主,人们跨过护城河桥进入城门,穿过一系列收放有致的水景广场到达景观大道和东面副轴的交汇点“水景广场”;而景观大道的西段以绿化为主,人们也是跨过护城河桥进入大学城,最先到达一个圆形的校前广场,左右是二个学校的入口,前面通到景观大道和西面副轴的交汇点“校园

14、商业中心”;景观大道的中段是点缀着名人雕塑的知识大道。景观大道的总宽度有180米,它的宽度是由50米宽的水道或绿化步行道加上各15宽的机动车道组成;机动车两侧还有各校区留出的50米绿化带,这就形成了非常漂亮而有气势的景观轴。2.3.3.2. 六个学校的校门开向中央景观大道,有利于形成大学城很好的外部形象,每个学校的主要建筑有各种漂亮造型,能直接展现在广大市民面前,将成为武进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中央景观区也不是封闭于整个大学城的内部,它将主要的入口开向西面的武宜路,穿城而过,在常漕路上有下沉式广场与东面的体育中心有机的连在一起,为后续大学城的建设创造条件。在规划中,武宜路主入口广场上设有大型的观

15、景台,在上面可以俯瞰整个大学城。沿着大学城中央景观带,有机地布置了水旱两个景观广场,旱广场以一系列小迷宫围合而成,配以名人的雕塑,突出了趣味性和知识性;而水广场则在岸边布置了亲水平台和茶座,周边的建筑围而不隔,错落有致,体现了一种空间变化的韵律。2.3.3.1. 在六所学校的教学区中,均有丰富的校园环境,我们在规划中充分利用原来的水系,把每个学校都串了起来,适当的部位略加改造,形成河湖相连,形成一条旅游的黄金水道,这条水系还与道路结合,巧妙地设置了一些桥和涵洞,使整个大学城尽量突现出江南水乡的一种妩媚景致。整个大学城的交通除了水道以外,道路交通主要分成二个环,中间的环路和各个学校的分隔道路主要

16、是机动车道路,这一方面是消防通道,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大学城的城市交通也是功能所需要的;另外一个环是步行校区景观道路,这主要把六个学校的校园广场串起来,形成一条连贯的旅游路线,这每一段路的尽端都有景点,每条路的二侧都有景观,这不仅给整个大学生带来一种精神享受,而且使得到武进市来旅游的人也会留恋往返。2.3.4. 资源共享原则 整个大学城由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简称纺织学院)、江苏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简称轻工学院)、江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工业学院)、江苏石油化工学院(简称石油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机电学院)和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简称信息学院)六所大学组成。由于这六所大学从学校的功

17、能来分析,它们既有各自独立的教学要求、也有相同重叠的功能,特别是纺织学院和轻工学院这二所学校有些课程和设施可以共选和共用;工业学院和石油学院这二所学校也有共享的资源;同样机电学院和信息学院也有这样的情况。而且从总体来讲,这六个学院还有共同互用的设施共享。这就给我们设计大学城带来一个全新的理念:资源的共享2.3.4.1. 景观环境的共享由于这块基地的水系十分丰富和完整,我们在总体规划当中完全应该综合考虑,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整合设计,以河道和湖面的组合,地形的起伏,绿化的配置,路桥的串接营造出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态环境非常好的景观区域,给大学城内的师生和外来的人们一种精神享受,这将是武进市的一

18、个特别的文化景点。2.3.4.2. 信息资源的共享当前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对于大学生来说,信息的来源一方面是从教学过程中获取;另一方面应该从图书资料和电子网络中获得。而这方面每个学院都重复建设浪费会很大,管理也不经济,建筑体量也搞不大,形成不了规模。我们设想把公共图书馆和每个学院的分馆组合成一个造型丰富的建筑群,安置在环境优美的景观区中进行资源共享,将是一个比较经济的方式。2.3.4.3. 体育设施的共享体育场馆对于学校来讲是十分重要的设施和办学指标,学生的许多活动和比赛是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环节,有时省市的正规体育比赛也会到武进市来进行。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大的场馆使用频率并不

19、高。如果每个学院都建设显然是一种浪费,如果在大学城建造一个标准比较高的大型体育馆既可以满足六个学院的需要,又可以为武进市服务,同时也是一个好的景观建筑。2.3.4.4. 后勤服务的共享目前许多大学的学生住宿和餐饮;购物和洗衣等后勤服务都社会化了,这次大学城的设计要求中就提出了一个“学生街”的概念,我们认为,“学生街”是一种与国际接轨的很好的的做法,这可以把学校领导的精力从后勤事务中解放出来,也可以大大节约投资。2.4. 绿地景观系统 由于地块土地平坦、水体较多、基本没有树木。所以绿地景观系统以人工造景为主,通过道路绿化、雕塑知识园、景区广场、步行道、河流、水面、和桥梁组成“点、线、面”绿地景观

20、系统,形成园林化的生态校区。2.5. 道路交通工程规划2.5.1. 道路网结构 大学城四周的道路属于城市交通体系,大学城内的道路交通因各校用地界定和功能需要,可能局部对原地区控规道路的衔接不对应。180米宽的东西向中央景观大道中间80米的绿化带两边各有一条15米宽的机动车道路作为进入大学城的主要交通道路连接西面的城市道路武宜路和东面的穿城快速道路常漕路,六所学校的主校门均设置在这两条路上,中央景观大道的两侧学校的大门附近均设置一定数量的社会车辆的停车场;另外南北向的两条18米宽的道路既作为各校之间的界路,同时也是作为连接大学城南面的城市主要道路鸣新路和北面的城市主要道路塥湖路的重要交通道路。2

21、.5.2 道路等级 大学城道路系统基本分为四个等级,过境高速道路:道路红线4060米,主要是常漕路;大学城四周城市干道主干道:道路红线3052米,包括塥湖路、武宜路和鸣新路;次干道:道路红线质1518米,主要是校内南北向的两条道路和中央景观大道两边的两条道路;校内支路:道路宽度12米,主要是校内主要机动车道。各级道路缘石转弯半径参见下表:各级道路缘石转弯半径(单位:米)主干道(40米)次干道(1518米)校内支路(12米)主干道(40米)401824次干道(1518米)18241815校内支路(12米)15152.5.3. 交通设施由于大学城东部两所大学有部分校区因在常漕路的东侧,为了不让学生

22、不穿越交通繁忙的高速干道,保证学生的安全,在设计中考虑采用设置两条地下隧道来连接东西校区;为了解决学生的自行车和学校机动车辆的停放,除了地面办公楼前面设置少量的小轿车停车位,其余均放入教学楼和办公楼的半地下室。. 水系大学城内的水系基本上具备两个功能,1、 界河的功能,由于大学城内部各个学校之间并不是采用封闭办学的模式,而且教学区和后勤生活区的经营权也是分开的,我们利用河道进行分隔会产生比较自然的效果,大学城与城市的分隔基本也用河道,城门口也采用护城河;2、 景观的功能,大学城里的水系是通过较窄的界河和较大的水面串联起来的各部位有收有放,形成丰富多变的水乡景色,同时可以改善小气候。3、 排水的

23、功能,近5000亩的大学城,其受雨面积非常大,除了排水管网以外,水系的作用是非常大的。4、 科技体育的功能,在高科技时代,大学生的航模运动可以迅速提升机械设计、电子控制的能力,可以参加国家和国际的航模比赛。2.6.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2.6.1. 给水规划给水规划应满足大学城城区并发对用水量的要求,适应发展,对给水管网的安全、可靠、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6.1.1. 给水量的预测:大学城规划用水量服从城市总体规划,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规划用水指标为居住生活区,生活用水量为300开/人.日,商业建筑用水量12开/m2.日,教学区用水量50开/人.日,办公建筑用水量为10开/m2.日,道路广

24、场用地2.5开/m2.日,未预见水量按上述用水量的15%计,消防用水量为30开/秒。大学城城区总的设计用水量约为285200m3/日。2.6.1.2. 水源规划与管网布置:给水水源,由大学城城区周边道路下的城市给水管网供给。供水管路采用环状管网,在大学城区内与周边道路上的城市给水干管组成3个供水主环路,主干管环网的管径为DN400。为了提高供水的安全性,每个校区的供水管网与大学城道路下的供水干管,形成校区供水环路管网,环路管网用阀门分开成若干个独立段。为了充分利用城市给水管网的水压,校区的供水方式采用,(1)给水水压能够满足的层数,采用直接供水。(2)设屋顶水箱和水泵的联合供水方式。2.6.1

25、.3. 消防规划: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采用消防给水与生产,生活给水管道系统合并,给水管道布置成环状管网,环状管路系统用阀门分成若干个独立段,每段内室外消火栓的数量不超过5个,室外消火栓沿道路布置,道路超过40米,沿道路两边布置,室外消火栓间距不超过120米,重要地段不超过80米,距路边不超过2m,距建筑物不小于5m,给水管道的埋设深度一般为1.01.5m。2.6.2. 排水规划.1:污水规划:大学城城区采用分流制的排水体制,结合道路及竖向规划,在排水(污水和雨水)系统上进行综合考虑,统一规划。2.6.2.2. 污水量预测:污水总量以大学城城区生活用水及公共设施总用水量的85%计,则总污水量为24

26、000m3/日。2.6.2.3. 污水设施及管网布置:污水在校区内收集后就近排入校区周围的污水干管。然后汇集到城市道路上的城市污水主干管,最后统一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污水管道一般布置在非机动车道和车行道下,埋设深度控制在米。2.6.2.4. 雨水量预测:雨水设计流量采用小汇水面积暴雨经流计算公式:Q=q.F(开/秒) 3727.44(1+0.742tgp)暴雨强度公式采用:q =(t+15.8)0.88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a)p=设计重现期(a)t=降雨历时(min)=平均经流系数设计重现期取p=0.5年,平均经流系数:2.6.4.2. 雨水设施及管网布置:雨水排放充分利

27、用大学城城区内部的河道,管网的布置采用分散布置就近排放的原则,大部分雨水在各校区内经雨水管收集后,就近排入大学城水系。雨水管一般布置在非机动车道和车行道下,乾坤设深度控制在。2.6.3. 供电规划.1 规划电力设施网络应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并应安全,可靠,经济合理。2.6.3.2 用电量负荷预测:根据教学区用电按20w/m2(带空调部分按50w/m2),宿舍区用电按20w/m2,商业用电按70w/m2,则大学城设备容量为62605KW,取同时系数0.7(宿舍区为0.5),功率因数为0.9,总变压器容量为43730KVA。2.6.3.3 根据以上用电负荷容量计算,并结合网络的发展,由临近110KV

28、变电站,34路10KV出线作为大学城电源,10KV进线数由供电局确定。.4 根据地块及功能的划分,每个校区设置2个开关站(包括宿舍区负荷)分别位于各校的负荷中心,然后由10KV开关站用10KV电缆线路引至各体建筑,单体建筑负荷不大时,可集中设置变压器用低压供电。.5 10KV开关站或10KV变配电所的设置可根据具体要求,选用独立式,附设于单体建筑或箱式变电站,变压器单台容量控制在1000KVA及以下。某些重要负荷的供电应有双回路电源,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并根据发展要求,预留出远期规划的预留管。.6 电力线路: 10KV及低压配电线路沿主要道路旁布置,规划主干线采用电缆沟形式,出电缆沟为直埋敷设

29、,过道路时穿钢管保护。2.6.4. 弱电规划.1 弱电部分应包括如下系统:电话系统、网络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广播系统(包括校园背景音乐)、作息信号系统、安全报警及监控系统、重点部位消防报警及气体灭火系统等六大类。2.6.4.2. 电信规划:² 通信规划应满足信息服务的快速,高效,广域,结合城市通信规划,每个校区内建立和形成具有交换、传输、通讯等功能的通信网络及宽带数据校园网系统。² 大学城区内电信规划为:办公,管理建筑电话30m2/对(建筑面积,下同),其它公共建筑电话:100m2/对(教室、实验室、学生活动场所除外),则大学城区共需约1.3万对电话线。² 大学城

30、区内设置一个电信支局,装机容量按2-3万门考虑,此外在商业建筑和人流较多场所设置一定数量的公用电话亭。² 本区域设立邮政支局一个,各校设立邮件收发室。² 电信线路由城市电缆(或光缆)直接接入各校区内的电信电缆(或光缆)交接箱。² 电信电缆全部埋地敷设,过道路时均用钢管保护,水泥制块要保证足够的管孔数用以发展新的业务。2.6.4.3. 电视规划:² 有线电视线路接自城市有线电视台,从本城区道路两侧接入各校园前端信号箱。各校设置信号接收及分配网络。² 有线电视线采用射频电缆埋地敷设,占有一个管孔。² 主干线路采用水泥管孔埋地进入各校区内,

31、支干线采用钢管埋地敷设。² .4. 其他:² 广播(校园背景音乐),作息信号,安防监控及消控报警等弱电系统各校独立设置,校园内的线路均为埋地暗敷设。2.7. 竖向工程规划2.3.3.1. 竖向设计原则 竖向设计以基地的现状、地形地势和周边城市道路的控制标高为依据,结合空间形态规划意图,在竖向设计中尽量减少土方挖填量、做到土方平衡、保持原地形地貌特色为原则,并充分利用自然水体。2.7.2. 道路纵坡大学城道路规划标高在满足基本排水坡度的基础上,使设计标高尽可能与现状将近,以减少土方填挖量。本基地东西长2.6公里、南北宽1.8公里,所以在竖向设计中考虑基地的南边鸣新路、中央景观

32、大道和北面的塥湖路作为较低的横向排水管道铺设位置,而三条道路之间的中部地区设计成高点,坡度考虑在0.03-0.05%;对于三条道路的纵向坡度设计为0.05%左右,基地的最低点设计在塥湖路和武宜路口附近,如果道路纵坡未达到0.05%的地段,需市政锯齿形边沟,以有利于雨水的排放。3、规划控制3.1. 规划控制目的:大学城是常州市武进区的重要的科学文教用地,地块靠近区政府办公区,其规划总用地约4700亩。根据区内的各项功能分区,整个大学城除了分成六个校区以外,细分为若干功能区(见.2.各校土地平衡表),然后以道路网为界分为地块控制区,地块控制规划对每个地块进行编号,并且规定开发指标,即对各个地块的开

33、发控制提出法定要求,作为地块下一步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筑设计的指导。3.2. 规划控制指标:3.2.1. 规定性指标.1. 用地性质规定:表示方式按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中的城市用地分类类别和代号。以城市用地总体布局规划为依据,原则上各大类用地不宜变换;同时,通过用地兼容性来使用地性质具有一定弹性。.1. 开发强度规定:开发强度规定主要包括用地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地率的规定。.1.1. 用地平衡表; 序号用地代号 用地性质 面积(ha) 比例(%) 1 A 后勤生活用地 41.5 13.3 2 B 后勤商业用地 12.8 4.1 3 C 运动教学用地 45

34、.2 14.5 4 D 教学科研用地 120.1 38.5 5 E 中央景观用地 13.0 4.2 6 F 校内景观用地 30.2 9.7 7 G 学校待征用地 6.4 2.0 8 道路交通用地 42.4 13.6 总计 311.6 100 .1.2 中心公共景观区控制性指标用地编号用地面积(M²)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 (%)建筑控制高度 (M) 绿地率 (%)出入口方位M-115630EM-24820EM-310000EM-417200E1.22070M-524850EM-612950EM-732000EM-812960E.1.3 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控制性指标 用地编号用地面积

35、(M²)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 (%)建筑控制高度 (M) 绿地率 (%)出入口方位WN-112060FWN-212870FWN-351650D1.0202055N.EWN-4A55950D1.2305050WN-4B13460FWN-4C15250D1.4352450WN-5A24580B0.9401540NWWN-5B67050C0.5153060S.EWN-6A7080B1.3401840N.EWN-6B31360A2.0502440ESWWN-6C7800D1.0452050W.NWN-6D2270FWN-6E39830D1.2453050W.E .1.4.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

36、学院控制性指标 用地编号用地面积(M²)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 (%)建筑控制高度 (M) 绿地率 (%)出入口方位WS-112320FWS-212980FWS-332000D1.5352455S.EWS-4A45070D1.6355055W.S.NWS-4B14640FWS-4C25440D1.4302460E.NWS-5A38460D1.2303055W.SWS-5B7040FWS-6A51880A2.0502440N.W.EWS-6B5700B1.2401840SWS-7A9790B1.3401840WWS-7B77600C0.4153065N.EWS-7C39300G .1.

37、5. 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控制性指标 用地编号用地面积(M²)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 (%)建筑控制高度 (M) 绿地率 (%)出入口方位N-116800FN-210650FN-3A63210C.D0.4153065N.EN-3B9510FN-4A14600D1.5302455N-4B9460D1.5402450N-4C20270FN-4D91800D1.2255055N-5A93320A2.0502440W.EN-5B7370D1.5352050S.EN-5C12400B1.4451840N-6A39380D1.0202465N.WN-6B2590FN-7A48500C.D0.8153

38、060W.SN-7B24000B1.4501840N-7C7200A1.3352050.1.6.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控制性指标 : 用地编号用地面积(M²)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 (%)建筑控制高度 (M) 绿地率 (%)出入口方位S-115770FS-210300FS-343980D1.3302455S.ES-3A6000FS-4A17160D1.4453045S-4B17160D1.4453045S-4C16280FS-4D24640D1.8505040S-526650D1.7402445W.SS-5A3230FS-6A59150A2.0502440S-6B7140B1.050

39、1840SS-6C12700D1.3452445S-760100C.D0.8402450.1.7. 石油化工学院控制性指标 用地编号用地面积(M²)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 (%)建筑控制高度 (M) 绿地率 (%)出入口方位EN-118320FEN-29230FEN-3A27940D1.6353055N.EEN-3B3200FEN-3C17160D1.8403050EEN-4A34570D2.0503040EN-4B18500FEN-4C98070D1.3355055EN-568420C0.2102460N.WEN-6A12560GEN-6B51650A2.0502440S.EEN-

40、6C21720B1.5401840EN-760080C.D1.0302450EN-8A12400GEN-8B 70050C.D0.8252465EN-8C22850D1.0403050E.SEN-8D21920A2.0502440N.S .1.8. 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控制性指标 用地编号用地面积(M²)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 (%)建筑控制高度 (M) 绿地率 (%)出入口方位ES-118310FES-29260FES-3A24640D1.2302455E.SES-3B3270FES-4A49170D1.5402450ES-4B23300FES-4C78070D1.3355055ES-

41、569810C0.2103070WES-6A51720D1.2302455ES-6B21400A2502440N.EES-6C5740B1.2401850SES-7A40780A2502440N.WES-7B8870B1.3401850SES-8A11970D1.2252460ES-8B 35650C.D0.8202470W.SES-8C6930A2.0502440E.NES-8D6310A2.0502440W.NES-8E8840B1.2401850W.SES-8F8280B1.2401850S 3.2.2. 基地布置规定3.2.2.1. 基地布置规定主要包括建筑后退红线和基地出入口方位的规

42、定:² 后退道路红线规定60米道路后退8米、40米道路后退5米、18米以下道路后退3米。² 后退景区绿线规定后退中央大道中线南北各90米;后退校内主要绿化景区15米。² 后退水面蓝线 规定后退河道和水面15米。² 后退地块边界 建筑长宽比小于2:1时,距离S0.5(系数)×H; 建筑长宽比大于2:1时,建筑正面S0.5(系数)×H;建筑侧面H< 24米时,S35米;建筑侧面H> 24米时,S58米。3.2.2.2. 出入口设置:² 每个校区设置23个车辆出入口,学校主入口设置在中央景观大道上;² 规定出

43、入口方位至道路交叉口距离必须保证:主干道交叉口5080米;次干道交叉口;支路交叉口20米。3.2.2.3. 建筑形体规定:建筑形体规定主要是对建筑高度的规定。² 建筑高度是指地块内建筑最大高度限制。单位:米(M)² 道路沿线建筑H< 2SW(H为建筑高度、S为后退红线距离、W为道路红线宽度)² 本规划对建筑高度作以下规定:B、 景观大道上面大学城标志性建筑H< 70米;C、 各校小于内标志性图文信息中心H< 50米;D、 行政办公用房和教学用房H< 24米;E、 后勤宿舍食堂用房H< 24米;3.2.2.4. 设施配置规定²

44、 停车泊位:停车泊位是指各校内部必须配置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的数量:² 配套设施:主要是配套商业、银行、电信、邮政等能满足57万名学生日常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323 指导性指标:.1. 城市设计准则城市设计致力于良好的都市空间环境,优良的都市环境品质。形成充满吸引力、优雅的、有秩序的,具有历史感的、现代化的、特征鲜明的整体意象。² 在整体架构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建立构成都市空间环境的主要要素的建设指导原则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道路建设以及其它城市的建设者、使用者、管理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以协调有序视觉环境。城市设计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² 建筑设计准则。从建

45、设的尺度、形式、材料、色彩、交通等设计要素着手,规定共同遵守的准则,以保证建筑的彼此协调,强化城市总体意象特征。² 街道景观设计准则。从街道作为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的观点出发,通过规定断面、地面铺设,沿街建筑、交叉口等街道空间构成要素等诸方面设计准则,创造舒适宜人,特色鲜明的高品质街道景观。² 开放空间设计准则。规定本地区点、线、面,并结合开放空间系统中各主要开放空间的设计准则,以形成丰富多彩、品质高尚的空间环境。² 步行系统设计准则。确立以广场为核心的多层次步行系统,并规定相关设计准则。² 室外广告物设计准则。为避免广场区形成室外广告物杂乱无序,借鉴国外

46、有关经验,制定室外广告物的布局和设计准则。² 照明设计准则。把照明视为城市设计的重要构成元素,设计具有本地区特色的照明系统,并确定道路、人行道、广场、公园、建筑等不同对象的照明设计准则。² 街道家具设计准则。为创造有秩序的街道环境,将各类家具的位置、色彩、形式依据总体架构,提高设计准则。.2.建筑设计规划² 为保证建筑彼此间的协调,强化总体架构,必须对本地区的建筑提高基本的设计原则和导向。² 建筑的尺度步行层面要求具有人体的尺度,并通过景观要素、饰面材料及质地、建筑的纹理和韵律的表现、建筑细部等处理手段来获得。并且通过建筑内部空间的灵活布局,创造出生动感

47、人的街道层面。尤为重要的是,要尊重已有的或周边的建筑并强化已有的交通系统和开发空间形态。同时还要考虑建筑的基他要素,如柱顶壁缘的凹凸线,镂空花饰、遮阳天蓬和建筑物后退等。² 建筑形式利用有特色、易识别的裙房,来增强城市肌理和增加地面空间利用。为保证建筑之间彼此的连续性和协调性,裙房和主楼的立面处理,必须考虑相邻建筑的关系。裙房以上的建筑后退,在满足功能设计的基础上,采用细部处理手法,如柱顶壁缘的凹凸线脚、花纹、材料、质地与色彩上的变化等,都将有助于建筑形式上的统一。(1)裙房建筑裙房的建设要强调体现都市“街墙”景观,同时,最大限度的利用建筑底层退让所形成的地面开放空间。裙房设计应细致

48、、协调,它将影响沿街立面的特征。(1) 主楼建筑主楼要与裙房顶部协调。主要的后退要以设计图为依据,减少建筑的巨大体量对街道整体的压抑感。 3、材料(1) 裙房选用的材料包括砖、石料、透明或浅色的玻璃。零售商店的店面可用金属材料来装饰。建筑内设有停车库,外观与建筑的其他组成部分一致,街道层面可用体现现代科技与材料的金属来装饰。(2) 主楼主楼的外装修材料,包括天然石料、砖、透明浅色的玻璃,不仅要与裙房而且要与毗邻的建筑相协调,并鼓励用装饰性的金属来加以强调。 4、色彩不宜大面积地使用明亮耀眼的颜色,石料砖石块保持自然的色彩。玻璃和金属的颜色,宜选用柔性和中性的色调,如透明的窗玻璃、古铜色、灰色、

49、绿色和蓝色的材料。可用一定程度的对比,来突出建筑的门窗、入口、节点等。5、停车每座建筑都要充分考虑地面停车位。采用适当的建筑手法和绿化,形成视觉屏障。在交通组织中,要把车库入口和人流进出入口分开。6、货运装御服务区通过建筑、树木和其它遮挡视线等方法,使货运装御区避开公共活动空间。货运入口、停车及机械装置要作为建筑内部构成元素加以考虑。不提倡开辟穿越基地的汽车出入通道,和在人行道和建筑裙房之间设汽车通道。7、基地出入口在满足需要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车辆出入口的数量。8、对教学建筑的特殊考虑(1) 选用材料包括砖、石料、透明或浅色的玻璃。(2) 主要的建筑出入口必须面向街道。(3) 大型建筑楼群可以考虑减少出入口数量,但要扩大入口的宽度.底层零售商店,应能从街道进出。9、对办公、商业建筑的特殊考虑(4) 除国际标准的宾馆外,人行道与建筑基地内部通道可不设分隔,宾馆通过坡道来分隔车辆出入通道和街道。(5) 选用材料包括砖、石料、透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