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实验分析_第1页
三上实验分析_第2页
三上实验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年级科学上册学生观察实验解析三年级科学作为小学科学的起始阶段,对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承担本 册教学的每一位科学教师,务必十分看重观察实验课,激发学生建立起科学学习的兴趣,又因为是起 始学科,所以科学学习必须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科学探究必须要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我们教师要 熟知科学学习五大关键词: 观察 对于观察的指导不但要深入,而且要细致。 实验(对比实验) 关注在实验中如何控制条件,尤其是在对比实验中,更要讲究实验操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重复 科学实验必须可以重复。 记录 学生的记录单(画图)都郑重其事地展示在教材中,记录是证 据,这是科学的实证意识的体现。 图表 维

2、恩图,作为比较用的维恩图,利用图表发展学生的解释 能力和比较能力。三上科学 4 大单元,植物和动物单元主要通过学生的观察、描述、记录,体会动植物生命体的基 本特征。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单元则通过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探究物体和材料的特性、 地球物质的特性。所以通过四个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 分类、交流和表达等方面的探究技能得到训练和提高。植物和动物两单元探究认识的是生命体,即有生命的物体,它包括植物、动物、菌类、微生物和 病毒。这些生命体具有六个基本特征,本册教材主要涉及 4 个,一是认识生命体的多样性(生命体有 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二

3、是认识生命体的基本需求(新陈代谢作用) ;三是认识生命体的生长、 发育与生殖现象;四是认识生命体与环境的关系(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科学课程刚刚开始,我们不要急于让学生独立探究,因为他们的能力还有待发展,所以这两单元 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核心有两点:着重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科学观察与平时的 看究竟有哪些区别;主要技能也就是观察。学会用感官(学生的主要观察手段)观察,用简图记录和 描述 ,用维恩图帮助整理,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用绳子测量,放大镜观察,用耳朵听,捡树叶,画树冠等的观察活动 使学生明了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

4、树原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第二课:校园里的树木 关键是对个体的观察。其次带着任务去观察。如何观察树干,观察树的 果实,种子等,然后进行树皮拓印(这是生物学家常用的一种方法) ,并捡拾植物的实物以备下一节课 与小草作比较用。 )第三课:大树与小草 认识狗尾草的基础上比较四种不同的草: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 草,将狗尾草的研究延伸到其它草,了解草的多样性。比较大树和小草的相同与不同的活动要求在课 堂而不是课外,大树,剪一个枝条,小草用狗尾草。 比较茎识别木质茎和草质茎,区别果实和叶片, 感知它们的不同。第四课:水生植物 重点是观察两种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并用简图画下来, 操作方面需注意:

5、 一、水生植物保存时要放在塑料袋里,防止水分流失导致枯萎。二、让学生从袋中轻轻拿出来放在水 槽中是一个必要的过程。金鱼藻应该是沉水植物,但直接放进去可能会浮在水上,我们可以考虑用橡 皮泥之类的物质放在它的根部,模仿它在水中的样子。水葫芦是浮水植物,可直接放水面。比较两种 植物的不同, 可发现它们在水中的位置不同, (一沉一浮) ,形态不同 (金鱼藻叶柔软, 透明,呈丝状, 水葫芦完全不一样,还有茎的不同) ,体会植物的多样性。本课另一个重要实验是探究水葫芦能浮在 水面上的秘密:教师必须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二截水葫芦的茎,能让学生用小刀切开茎,发现充满空气 的中空气囊的构造。第五课,植物的叶 前面三

6、课观察对象是植物个体,而本课是专门观察植物的器官。重点是对叶的生命过程的认识。收集树叶(在课前进行)要求捡拾落叶,对生命的爱护;在课中主要观察发现 叶子的共同结构:完整的叶具有叶片和叶柄两部分;知道叶脉是叶片的一部分,千万不能将叶脉与叶 片叶柄放在一起,否则学生很容易认为叶子有三部分。本课的重点活动是观察叶的生命特征: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的不同。包括:颜色,水分,手感等。关键问题:长在树上的新鲜的叶与落叶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新鲜的叶是活的,落叶是死的,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叶的生命特征。第六课: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秋天可观察的内容是植物枯萎死亡、叶变黄、变红掉落,生长、 开花,果实成熟,种子传播等。

7、课中教师要安排学生测量一条树枝上的最大叶子,最小叶子和中间 叶子的长度,并做好记录,同时测量一棵树的树干的粗细,在同一高度连续测量三次,取平均数, 再数数一棵树下的落叶数量,让学生感悟到植物的生命迹象。第二单元动物 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学生在观察大树、小草、水葫芦等植物 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被一些小动物的活动所吸引,也提出了一些关于动物的问 题,所以科学教学内容也自然而然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而学生将继续用维恩图来概括动物之间 的相同和不同,直到找到动物的共同点。 动物单元的观察研究对象蜗牛、蚯蚓、蚂蚁、金鱼在我们这 里都是比较常见的动物。在教学过程中,学生

8、通过近距离的接触或者饲养小动物直接获得不少的动物 知识。这些知识将帮助学生构建起动物、生物的概念和理解生命体的基本特征。第一课:寻访小动物 是观察小动物的开始课,是学生进入动物观察研究单元的大门,本课的教学 可以从秋天在我们的周围能见到哪些动物的问题入手,先让学生讨论,然后师生共同讨论观察、调查 小动物的方法,制订一个计划,小组成员内分好工、设计记录表格好等。在进行小动物的寻访之前还 要强调有关看护小动物,保护环境和安全的问题。在课中不可能有很多时间让学生寻访,所以本课可 以留给学生课外继续观察探究的时间,以便获得更多的小动物的信息,同时感受动物的多样性,感受 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第二课:

9、蜗牛(一) 是学生对小动物进行细致观察的开始。蜗牛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小动物,而且 它行动缓慢,易于观察,非常适合在课堂进行观察研究。一般在花坛的树丛下、菜园里可以找到蜗牛。 本课由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观察蜗牛的身形体态、观察蜗牛的运动和饲养蜗牛四个活动组成。观察 蜗牛,不仅观察外形,蜗牛的壳有左旋和右旋之分,头在右边就是右旋。两对触角长的触角顶端长着 眼睛。更要关注它的生活运动(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反应、吃食。 排泄物甚至繁殖等,从而获得动物的共同特征,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第三课:蜗牛(二) 是饲养蜗牛的基础上,通过交流饲养蜗牛的发现和经验、观察蜗牛的吃食、 观察蜗牛的

10、排泄和呼吸、继续观察蜗牛四个活动组成。本课主要研究的是蜗牛食物、休眠(放入水中 唤醒)、排泄方面的问题,关于蜗牛的繁殖,让学生在饲养过程中去发现。为研究蜗牛的吃食,教师 事先务必准备 10 多只比较健壮的蜗牛,让它们饿上几天, 以便在课中让学生比较顺利地发现蜗牛喜欢 的食物。关于呼吸孔的观察,可以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蜗牛壳,当蜗牛的身体扭动时,就能看到壳上 部出现一个小孔,这个小孔就是呼吸孔。第四课:蚯蚓 一课是在学生经历了对蜗牛的研究基础上进行的对环节动物的研究。本课设计了四 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第二个活动是观察蚯蚓的形态特征,第三个活动是观察 蚯蚓对水的反应,最后一个活动

11、是比较蜗牛与蚯蚓的相同与不同。 本课主要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蚯蚓, 画出蚯蚓的环节,生殖带,离生殖带近的为口,远的为肛门。再将蚯蚓放在水中,发现蚯蚓努力往外 爬行,说明蚯蚓不喜欢太多的水,所以雨后土壤中水分太多蚯蚓都会爬出来,让学生理解蚯蚓的生存 环境潮湿。第五课:蚂蚁 是本单元认识的第三种动物,是昆虫的代表。它有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六只 脚。本课最好通过观察自然环境下的蚂蚁来完成,了解蚂蚁的生活环境,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并画 画蚂蚁的身体,交流各自的发现,并继续观察蚂蚁自然状态下寻食、搬运和信息传递的活动。课中观 察蚂蚁时为了不让蚂蚁随便乱爬,可以将蚂蚁引到水中石头、泡沫上,以控制蚂蚁更好

12、地观察蚂蚁, 自然状态下观察蚂蚁可以用香甜食物引诱。第六课:金鱼 是本单元所认识的第四个动物个体,这样编排的意图就是为了突出多样性,在反复 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动物的共同特点,增加学生对动物的感性经验,丰富学生的直接认识。本课要完成 观察金鱼的形态结构,吃食,呼吸,总结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四块内容,课中重点探究金鱼的呼 吸,将食用色水用滴管滴在鱼嘴前,金鱼吸水后,小心地用镊子夹开金鱼的鳃盖观察鱼鳃,发现鳃上 的颜色,认识金鱼呼吸时,水流过金鱼的鳃部,鱼鳃就能利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所以金鱼的呼吸 是用鳃完成的。第三单元 材料 材料是物质,但不是所有的物质都可以称为材料。教材中涉及到的金属、塑料、

13、 木材、纸、砖、陶瓷等为材料,而燃料、化学原料、食物、药物一般都不能算是材料。材料的性能一 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描述。 1、力学性能:强度、弹性、塑性、脆性、韧性、硬度、疲劳特性、耐 磨性。 2、物理性能:热学性能(热传导、热容量、热膨胀、耐热性)电学性能(导电性能、介电性能) 光学性能(透光率和反射率) 3 、化学性能:化学稳定性。本单元着重认识材料的硬度、吸水性、柔 韧性、沉浮(密度)四个性能。了解金属、塑料、木材、纸、砖、陶瓷在导热、着色、光滑、是否容 易加工和循环利用等方面的特征。要求 用对比实验的方法 研究不同材料的主要特性,并能结合材料的 用途,自主研究某一类材料的特性。通过研究

14、,能认识到科学探究是一种多侧面的活动,它包括观察、 提问、实验、搜集整理信息、进行解释、表达和交流等。第二课:哪种材料更硬 呈现橡皮、海绵,学生通过看和触摸就马上比较出橡皮比海绵硬,而 对木头、塑料、金属三种材料凭经验会认为它们的硬度依次为金属、木头、塑料,所以进行对比实验, 用刻划的方法进行,分别用一种材料去划另外两种材料,根据留下划痕多少判断软硬。对于金属 的特性认识,可以用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相结合,像金属光泽和颜色,金属的导热性可以每个小组动手, 而金属的导电性和金属的延展性可以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提供器材让几位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上讲台演 示,能在较短时间内高效益地完成金属的各类特性研究。第

15、三课:比较韧性 此实验要求较高,材料准备要求稍微精细点,塑料尺、木尺、不锈钢尺的长 宽最好差不多,先分别在 1 厘米、 5 厘米、 10 厘米处做好记号,再将刻度纸贴在桌边,逐一挂上钩码 记录尺子弯曲后到达的刻度,完成这一组数据,发现材料的弯曲程度大材料的柔韧性也强。塑料 的特性主要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来推理出塑料的可塑性、耐腐蚀性、不易分解、不易导 电、不易导热、不易延伸等特性。第四课:它们吸水吗 比较各种纸片(图画纸) 、塑料片、铁片和木片的吸水性,材料的厚薄要差 不多,滴管滴水高度和水的多少要一样,使学生明白对比实验只能有一个条件不一样,这样产生的现 象才能说明问题。纸片很

16、快全部渗入、木片有部分深入,塑料和金属没有深入,但金属上的水柱更高 更圆。 纸的观察 要让每个学生都看看、摸摸、撕撕、拉拉、滴滴餐巾纸和图画纸,看到纸由纤维组成、 有较好的弹性;纸的着色性能良好。纸的制作在和纸浆时一定要稀一些,使用熨斗熨干成为纸在课堂 上教师演示一下,做出一张纸就行,至于学生手上的纸可以在阳光下或用干毛巾吸干,不要用熨斗, 同时告之家里也不能独自使用熨斗,以免出现烫伤事故。第五课: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利用旧教具箱内的四色球和四种柱子来研究材料沉浮,用教材要求 材料么教师要发动学生收集。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感悟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制成它们的材料有关, 与它们的大小形状无关。对 木

17、材的认识同样通过生活中的列举来发现木头有(1)花纹不同角度的切割和木材的颜色差异,斜纹理可形成各种天然花纹;(2)颜色 木材的色相;(3)光泽 木材的光泽主要表现在纵切面上,观察光泽应在新刨削面进行;(4)纹理 木材文理简称为木纹,具体可分为直纹理和斜纹理;(5)气味 部分木材有特殊的气味,如松脂味(松木),檀香味(檀香木),樟脑香气(香樟木);(6)硬度木材越重则越硬;(7)含有水份。第六课: 砖瓦和陶器瓷器 提供材料让学生用钉子刻划砖块和陶器瓷器面判断它们的硬度,用滴水实验判断它们的吸水性好坏,只要材料到位,学生容易掌握。三种材料都是用黏土烧制成的,只是 黏土不同,烧制工艺不同,才有了它们

18、特性的不同。第四单元 “水和空气” 认知到空气和水是地球上两种常见的物质;物质存在的形态分为固态、 液态、气态三种类型;知道水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作用;水和其它液体比较,在颜色、气味、黏性、 流动性等方面相同或存在着差异。知道空气确实存在于我们的周围,能被我们的感官感知;空气和水 相比较,知道在颜色、形状、气味、味道、流动等方面,有着相同和不同。空气能占据空间,它容易 被压缩或扩散;空气很轻但有重量。本单元还要认识一种标准工具量筒和知道一种测量物体的重量的 工具天平。第一课:水 找出哪袋是水,重在对暗袋内材料的描述,通过描述感知,将材料分为固体、液体、 气体三类,区别出三类物体的最大区别:固体有

19、固定形状和一定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 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第二课: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将水和油同时滴在玻璃片、报纸和蜡光纸上比较, 倒在烧杯里、 用手指触摸,我们发现水透明、无气味、无色、不粘手、在蜡纸上流动快, 无痕迹、水滴厚而圆、比较重,而食用油呈半透明、有气味、淡黄色、粘手、在蜡纸上流动慢, 有痕迹、油滴扁圆、比较轻。第三课:谁流得更快些 用吸管吸同样多的水、油、洗洁精,然后从同一高度同时滴在竖直的玻 璃板上或釉面瓷砖上,学生会发现水流得最快,洗洁精最慢。从而发现液体的黏度不同,流动快慢不 同。黏度越大,流动越慢。第四课:比较水的多少 课始让学生猜测的三只瓶子可以是大雪碧瓶、细长的和小的矿泉水瓶, 装入使学生容易判断错误的水量,在此基础上引出比较水的多少,必须让学生想尽可能多的方法来比 较,然后提供杯子、瓶子放手让学生测量,比较出瓶中的水到底是哪一瓶最多。那么到底多了多少, 瓶子里到底有多少水,能不能准确的知道,学生会建议用量筒,然后教师将量筒的构造和使用方法用 图示作讲解,强调量筒要放平,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持平,读出体积数。讲解完了让学生用 量筒分别测量三只瓶子中装的水的多少。基本掌握液体的测量方法。第五课:我们周围的空气 证明空气存在主要是用塑料装一袋空气,然后通过挤出袋中的空气吹 动小纸条,将袋子浸入水槽松开口子让气泡冒出,双手挤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