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酸发酵机制培训课件_第1页
谷氨酸发酵机制培训课件_第2页
谷氨酸发酵机制培训课件_第3页
谷氨酸发酵机制培训课件_第4页
谷氨酸发酵机制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谷氨酸发酵机制培训课件第一节第一节 谷氨酸发酵机制谷氨酸发酵机制1.谷氨酸的作用:谷氨酸谷氨酸的作用:谷氨酸(g1utamate,Glu,C5H9O4N)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最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主要分布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最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海马、小脑和纹状体,在学习、记忆、神经元于大脑皮质、海马、小脑和纹状体,在学习、记忆、神经元可塑性及大脑发育等方面均起重要作用。此外,谷氨酸对心可塑性及大脑发育等方面均起重要作用。此外,谷氨酸对心肌能量代谢和心肌保护起着重要作用。肌能量代谢和心肌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一、谷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一、谷氨酸生物合成途径 生物体内合成谷氨酸

2、的前体物质是生物体内合成谷氨酸的前体物质是a-酮戊二酸,是三酮戊二酸,是三羧酸循环羧酸循环(TCA循环循环)的中间产物,由糖质原料生物合成谷的中间产物,由糖质原料生物合成谷氨酸的途径包括糖酵解途径氨酸的途径包括糖酵解途径(EMP途径途径)、三羧酸循环、乙、三羧酸循环、乙醛酸循环、醛酸循环、CO2的固定反应的固定反应(伍德一沃克曼反应伍德一沃克曼反应)等。等。(一)、葡萄糖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乙(一)、葡萄糖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乙醛酸循环醛酸循环 1.糖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EMP途径)途径)将一分子葡萄糖分解成两将一分子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丙酮酸分子丙酮酸,并且发生氧化并且发生氧化(脱氢脱氢

3、)和生成少量和生成少量ATP。 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丙酮酸丙酮酸6-磷酸葡萄糖酸磷酸葡萄糖酸5-磷酸核酮糖磷酸核酮糖HMP途径EMP途径2.戊糖磷酸途径(戊糖磷酸途径(HMP途径)途径)可以生成酵解途径的中间产物可以生成酵解途径的中间产物6-磷酸果糖和磷酸果糖和3-磷磷酸甘油醛。酸甘油醛。肌肉中的葡萄糖代谢情况肌肉中的葡萄糖代谢情况3.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TCA循环)循环)谷氨酸谷氨酸(胞内)(胞内)转移到胞外转移到胞外草酰乙酸草酰乙酸柠檬酸柠檬酸顺乌头酸顺乌头酸异柠檬酸异柠檬酸-酮戊二酸酮戊二酸琥珀酸琥珀酸延胡索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苹果酸丙酮酸丙酮酸乙

4、酰乙酰CoA乙醛酸乙醛酸+CO2乙醛酸循环中的两个乙醛酸循环中的两个关键关键酶酶异柠檬酸裂解酶异柠檬酸裂解酶和苹和苹果酸合成酶。果酸合成酶。 异柠檬酸脱氢酶 NH4-酮戊二酸脱氢酶酮戊二酸脱氢酶 (二)谷氨酸合成的理想途径(二)谷氨酸合成的理想途径在发酵产酸期,在发酵产酸期,EMP所占比例更大,约为所占比例更大,约为74。 生物素充足菌生物素充足菌EMP所占比例约为所占比例约为62; (三)由葡萄糖生物合成谷氨酸的代谢途径(三)由葡萄糖生物合成谷氨酸的代谢途径 3.在谷氨酸发酵的菌体生长期,由于三羧酸循环中的缺陷在谷氨酸发酵的菌体生长期,由于三羧酸循环中的缺陷(丧失丧失a-酮戊二酸脱氢酶氧化能

5、力或氧化能力微弱酮戊二酸脱氢酶氧化能力或氧化能力微弱),谷氨,谷氨酸产生菌采用乙醛酸循环途径进行代谢,提供四碳二羧酸酸产生菌采用乙醛酸循环途径进行代谢,提供四碳二羧酸及菌体合成所需的中间产物等。及菌体合成所需的中间产物等。2.此代谢途径至少有此代谢途径至少有16步酶促反应。步酶促反应。1.谷氨酸生产菌株为缺陷型,生产过程分为菌体生长谷氨酸生产菌株为缺陷型,生产过程分为菌体生长期和谷氨酸积累期。期和谷氨酸积累期。 4. 在菌体生长期之后,进入谷氨酸生成期,封闭乙在菌体生长期之后,进入谷氨酸生成期,封闭乙醛酸循环,积累醛酸循环,积累-酮戊二酸酮戊二酸,就能够大量生成、积就能够大量生成、积累谷氨酸。

6、累谷氨酸。 因此在谷氨酸发酵中,菌体生长期的最适条件和因此在谷氨酸发酵中,菌体生长期的最适条件和谷氨酸生成积累期的最适条件是不一样的。谷氨酸生成积累期的最适条件是不一样的。 5. 由葡萄糖生物合由葡萄糖生物合成谷氨酸的代谢途成谷氨酸的代谢途径径 (1 1)在谷氨酸生成期,假如四碳二羧酸是)在谷氨酸生成期,假如四碳二羧酸是100100通过通过C0C02 2固定反应供给,在生长期之后,理想的固定反应供给,在生长期之后,理想的发酵按如下反应进行:发酵按如下反应进行:1mol1mol葡萄糖可以生成葡萄糖可以生成1mol1mol的谷氨酸,谷氨酸对葡萄糖的谷氨酸,谷氨酸对葡萄糖的质量理论转化率为:的质量理

7、论转化率为:6.葡萄糖对谷氨酸的转化率葡萄糖对谷氨酸的转化率(2 2)在谷氨酸生成期,若)在谷氨酸生成期,若 COCO2 2固定反应完全不起作用,丙固定反应完全不起作用,丙酮酸在丙酮酸脱氢酶的催化作用酮酸在丙酮酸脱氢酶的催化作用下,脱氢脱羧全部氧化成乙酰下,脱氢脱羧全部氧化成乙酰CoACoA,通过乙醛酸循环供给四碳,通过乙醛酸循环供给四碳二羧酸。反应如下:二羧酸。反应如下:3C6H12O66丙酮酸丙酮酸6乙酰乙酰CoA乙醛酸循环:乙醛酸循环:4乙酰乙酰CoA +4H2O2琥珀酸琥珀酸+4CoASH6乙酰乙酰CoA +2NH3+3O22谷氨酸谷氨酸+2CO2+6H2O3mol葡萄糖可以生成葡萄糖

8、可以生成2mol的谷氨酸,谷氨酸的谷氨酸,谷氨酸对葡萄糖的质量理论转化率为:对葡萄糖的质量理论转化率为:(3)实际转化率:处于二者之间,即实际转化率:处于二者之间,即54.4%81.7%。CO2固定反应、乙醛酸循环的比率等对转化率影响固定反应、乙醛酸循环的比率等对转化率影响较大。较大。乙醛酸循环活性越高,谷氨酸越不易生成与积累。乙醛酸循环活性越高,谷氨酸越不易生成与积累。 7.醋酸或正石蜡原料发酵谷氨酸的推测途径醋酸或正石蜡原料发酵谷氨酸的推测途径 在醋酸发酵谷氨酸或石油发酵谷氨酸时,却只能经在醋酸发酵谷氨酸或石油发酵谷氨酸时,却只能经乙醛酸循环供给四碳二羧酸,四碳二羧酸经草酰乙酸乙醛酸循环供

9、给四碳二羧酸,四碳二羧酸经草酰乙酸又转化为柠檬酸。又转化为柠檬酸。二、谷氨酸生物合成的代谢调节机制二、谷氨酸生物合成的代谢调节机制 在工业上,通过对微生物代谢途径的控制来满足在工业上,通过对微生物代谢途径的控制来满足生产的需要,提高生产效益。生产的需要,提高生产效益。所以,研究微生物代谢调节机制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研究微生物代谢调节机制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合成代谢将分解代谢产生的能量和中间合成代谢将分解代谢产生的能量和中间体合成氨基酸、核酸、蛋白质等物质。体合成氨基酸、核酸、蛋白质等物质。微生物的微生物的代谢代谢分解代谢:分解代谢:合成代谢:合成代谢: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把它们转化为自从

10、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把它们转化为自身物质,以此来提供能源和小分子中间体;身物质,以此来提供能源和小分子中间体; 1糖代谢糖代谢(EMP途径和途径和HMP途径途径)的调节的调节 糖代谢可分为分解与合成两方面。糖代谢可分为分解与合成两方面。糖分解代谢包括酵解与三羧酸循环;(提供能量)糖分解代谢包括酵解与三羧酸循环;(提供能量)合成代谢包括糖的异生、糖原与结构多糖的合成等,中间代合成代谢包括糖的异生、糖原与结构多糖的合成等,中间代谢还有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等。(消耗能量)谢还有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等。(消耗能量) (1)能荷的调节能荷的调节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又叫三磷酸腺苷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又

11、叫三磷酸腺苷(腺苷三磷酸腺苷三磷酸),简,简称为称为ATP。 其结构简式是:其结构简式是:APPP,其相邻的两个磷酸基之间的其相邻的两个磷酸基之间的化学键非常活跃,水解时可化学键非常活跃,水解时可释放约释放约30.54kJ/mol的能量,的能量,因此称为高能磷酸键。因此称为高能磷酸键。能荷调节是通过能荷调节是通过ATP、ADP和和AMP分子对某些酶分子进行分子对某些酶分子进行变构调节来实现的。变构调节来实现的。Atkinson提出了能荷的概念。提出了能荷的概念。认为能荷是细胞中高能磷酸状态的一种数量上的衡量,能认为能荷是细胞中高能磷酸状态的一种数量上的衡量,能荷大小可以说明生物体中荷大小可以说

12、明生物体中ATPADPAMP系统的能量状系统的能量状态。能荷的大小决定于态。能荷的大小决定于ATP和和ADP的多少。的多少。 能荷逐渐升高时,即细胞内的能量水平逐渐升高,能荷逐渐升高时,即细胞内的能量水平逐渐升高,这一过程中这一过程中AMP、ADP转变成转变成ATP。 ATP的增加会抑制糖分解代谢,抑制如柠檬酸合成酶、的增加会抑制糖分解代谢,抑制如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等酶的活性,并激活糖类合成的酶,加速糖异柠檬酸脱氢酶等酶的活性,并激活糖类合成的酶,加速糖原的合成。原的合成。 糖酵解主要受三个酶调节:磷酸果糖激酶、己糖激酶、丙糖酵解主要受三个酶调节:磷酸果糖激酶、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13、其中磷酸果糖激酶是限速酶,己糖激酶控制酵解的酮酸激酶,其中磷酸果糖激酶是限速酶,己糖激酶控制酵解的入口,丙酮酸激酶控制出口;三羧酸循环的调控由三个酶调控,入口,丙酮酸激酶控制出口;三羧酸循环的调控由三个酶调控,即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即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酮戊二酸脱氢酶。两者酮戊二酸脱氢酶。两者都与能荷的控制调节相关。都与能荷的控制调节相关。 当生物体内生物合成或其它需能反应加强时,细胞内当生物体内生物合成或其它需能反应加强时,细胞内ATP分解生成分解生成ADP或或AMP,ATP减少,能荷降低,就会激活某些催减少,能荷降低,就会激活某些催化糖类分解的酶化糖类分解的酶(糖原磷

14、酸化酶、磷酸果糖激酶、柠檬酸合成糖原磷酸化酶、磷酸果糖激酶、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等酶、异柠檬酸脱氢酶等)或解除或解除ATP对这些酶的抑制,并抑制合对这些酶的抑制,并抑制合成糖原的酶成糖原的酶(NN合成酶、果糖合成酶、果糖-1,6二磷酸酯酶等二磷酸酯酶等),从而加,从而加速酵解、速酵解、TCA循环产生能量,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生成循环产生能量,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生成ATP。 (2)生物素对糖代谢速率的调节生物素对糖代谢速率的调节 生物素对糖代谢的调生物素对糖代谢的调节与能荷的调节是不同的,节与能荷的调节是不同的,能荷是对糖代谢流的调节,能荷是对糖代谢流的调节,而生物素能够促进糖的而生物素能

15、够促进糖的EMP、HMP途径、途径、TCA循循环。环。 谷氨酸产生菌大多为生物素缺陷型。许多研究表明,生物谷氨酸产生菌大多为生物素缺陷型。许多研究表明,生物素对从糖开始到丙酮酸为止的糖降解途径的比例并没有显著素对从糖开始到丙酮酸为止的糖降解途径的比例并没有显著的影响,主要作用是对糖降解速率的调节。的影响,主要作用是对糖降解速率的调节。 原因: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中的许多反应都需要生物素。原因: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中的许多反应都需要生物素。 生物素的主要功能是在脱羧生物素的主要功能是在脱羧-羧化反应和脱氨反应中起辅酶作用,并和羧化反应和脱氨反应中起辅酶作用,并和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

16、的互变、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质向脂肪的转化有关。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的互变、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质向脂肪的转化有关。 在碳水化合物代谢中,生物素酶能催化脱羧和羧化反应。碳水化合物代在碳水化合物代谢中,生物素酶能催化脱羧和羧化反应。碳水化合物代谢中依赖生物素的特异反应有:丙酮酸转化生成草酰乙酸;苹果酸转化为谢中依赖生物素的特异反应有:丙酮酸转化生成草酰乙酸;苹果酸转化为丙酮酸;琥珀酸与丙酮酸的互变;草酰琥珀酸转化为丙酮酸;琥珀酸与丙酮酸的互变;草酰琥珀酸转化为-酮戊二酸。酮戊二酸。2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TCA循环循环)的调节的调节 谷氨酸产生菌在代谢途径中,三羧酸循环的调节主要是通过谷氨酸产生菌在代

17、谢途径中,三羧酸循环的调节主要是通过5种种酶的调节进行的。这五种酶是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柠檬酸合成酶的调节进行的。这五种酶是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和酶、异柠檬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和-酮戊二酸脱氢酶。酮戊二酸脱氢酶。 谷氨酸比天冬氨酸优先合成,谷氨酸合成过量后,谷氨酸比天冬氨酸优先合成,谷氨酸合成过量后,谷氨酸抑制谷氨酸脱氢酶的活力并阻遏柠檬酸合成酶的谷氨酸抑制谷氨酸脱氢酶的活力并阻遏柠檬酸合成酶的合成,使代谢转向天冬氨酸的合成。合成,使代谢转向天冬氨酸的合成。 草酰乙酸草酰乙酸+谷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转氨酶谷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天冬氨酸+-酮戊二酸酮

18、戊二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受天冬氨酸的反馈抑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受天冬氨酸的反馈抑制,受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反馈阻遏。受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反馈阻遏。柠檬酸合成酶是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除受能荷调柠檬酸合成酶是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除受能荷调节外,还受谷氨酸的反馈阻遏和乌头酸的反馈抑制。节外,还受谷氨酸的反馈阻遏和乌头酸的反馈抑制。反馈抑制:是指最终产物抑制作用,即在合成过程中有生物合成途径的终点产物反馈抑制:是指最终产物抑制作用,即在合成过程中有生物合成途径的终点产物对该途径的酶的活性调节,所引起的对该途径的酶的活性调节,所引起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反馈抑制与反馈抑制与反馈阻遏反馈阻遏的区别在

19、于:反馈阻遏是转录水平的调节,产生效应慢,反馈的区别在于:反馈阻遏是转录水平的调节,产生效应慢,反馈抑制是酶活性水平调节,产生效应快。此外,前者的作用往往会影响催化一系反抑制是酶活性水平调节,产生效应快。此外,前者的作用往往会影响催化一系反应的多个应的多个酶酶,而后者往往只对是一系列反应中的第一个酶起作用。,而后者往往只对是一系列反应中的第一个酶起作用。 异柠檬酸脱氢酶活力强,而异柠檬酸裂解酶活力不能太异柠檬酸脱氢酶活力强,而异柠檬酸裂解酶活力不能太强,这就有利于谷氨酸前体物强,这就有利于谷氨酸前体物-酮戊二酸的生成,满足合酮戊二酸的生成,满足合成谷氨酸的需要。成谷氨酸的需要。 异柠檬酸脱氢酶

20、催化的异柠檬酸脱氢脱羧生成异柠檬酸脱氢酶催化的异柠檬酸脱氢脱羧生成酮戊酮戊二酸的反应和谷氨酸脱氢酶催化的二酸的反应和谷氨酸脱氢酶催化的-酮戊二酸还原氨基酮戊二酸还原氨基化生成谷氨酸的反应是一对氧化还原共轭反应,细胞内化生成谷氨酸的反应是一对氧化还原共轭反应,细胞内酮戊二酸的量与异柠檬酸的量需维持平衡,当酮戊二酸的量与异柠檬酸的量需维持平衡,当酮戊酮戊二酸过量时,对异柠檬脱氢酶发生反馈抑制作用,停止二酸过量时,对异柠檬脱氢酶发生反馈抑制作用,停止合成合成酮戊二酸。酮戊二酸。 在谷氨酸的生物合成中,谷氨酸脱氢酶和异柠檬酸在谷氨酸的生物合成中,谷氨酸脱氢酶和异柠檬酸脱氢酶在铵离子存在下,两者非常密切

21、地偶联起来,形脱氢酶在铵离子存在下,两者非常密切地偶联起来,形成强固的氧化还原共轭体系,不与成强固的氧化还原共轭体系,不与NADPH2的末端氧化的末端氧化系相连接,使系相连接,使酮戊二酸还原氨基化生成谷氨酸。酮戊二酸还原氨基化生成谷氨酸。 沿着由柠檬酸至沿着由柠檬酸至酮戊二酸的氧化途径,谷氨酸产生菌有酮戊二酸的氧化途径,谷氨酸产生菌有两种两种NADP专性脱氢酶,即异柠檬酸脱氢酶和专性脱氢酶,即异柠檬酸脱氢酶和L-谷氨酸脱氢谷氨酸脱氢酶。酶。 由于谷氨酸产生菌的谷氨酸脱氢酶比其它微生物强由于谷氨酸产生菌的谷氨酸脱氢酶比其它微生物强大得多,所以由三羧酸循环所得的柠檬酸的氧化中间大得多,所以由三羧酸

22、循环所得的柠檬酸的氧化中间物就不再往下氧化,而以谷氨酸的形式积累起来。物就不再往下氧化,而以谷氨酸的形式积累起来。 谷氨酸对谷氨酸脱氢酶存在着反馈抑制和反馈阻遏。谷氨酸对谷氨酸脱氢酶存在着反馈抑制和反馈阻遏。若铵离子进一步过剩供给时,发酵液偏酸性,若铵离子进一步过剩供给时,发酵液偏酸性,pH在在5.56.5,谷氨酸会进一步生成谷氨酰胺。,谷氨酸会进一步生成谷氨酰胺。在谷氨酸产生菌中,在谷氨酸产生菌中,酮戊二酸脱氢酶先天性酮戊二酸脱氢酶先天性缺失或微弱,对导向谷氨酸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缺失或微弱,对导向谷氨酸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这是谷氨酸产生菌糖代谢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是谷氨酸产生菌糖代谢的一个重要特

23、征。谷氨酸产生菌的谷氨酸产生菌的酮戊二酸氧化力微弱,尤其在生酮戊二酸氧化力微弱,尤其在生物素缺乏的条件下,三羧酸循环到达物素缺乏的条件下,三羧酸循环到达酮戊二酸时酮戊二酸时即受到阻挡,这有利于即受到阻挡,这有利于酮戊二酸的积累,然后生酮戊二酸的积累,然后生成谷氨酸。成谷氨酸。 3乙醛酸循环乙醛酸循环(DCA循环循环)的调节的调节 乙醛酸循环中的关键酶是异柠檬酸裂解酶和苹果酸酶。通过乙醛酸循环中的关键酶是异柠檬酸裂解酶和苹果酸酶。通过乙醛酸循环异柠檬酸裂解酶的催化作用使琥珀酸、延胡索酸乙醛酸循环异柠檬酸裂解酶的催化作用使琥珀酸、延胡索酸和苹果酸的量得到补足,其反应如下:和苹果酸的量得到补足,其反

24、应如下: 葡萄糖和琥珀酸等对异柠檬酸裂解酶起着阻遏作用。葡萄糖和琥珀酸等对异柠檬酸裂解酶起着阻遏作用。 在生物素亚适量条件下,琥珀酸氧化力降低,积累的在生物素亚适量条件下,琥珀酸氧化力降低,积累的琥珀酸会反馈抑制异柠檬酸裂解酶活性,并阻遏该酶的生琥珀酸会反馈抑制异柠檬酸裂解酶活性,并阻遏该酶的生成,成,DCA循环基本处于封闭状态,异柠檬酸高效率地转化循环基本处于封闭状态,异柠檬酸高效率地转化为为-酮戊二酸,再生成谷氨酸。酮戊二酸,再生成谷氨酸。 在生物素充足的条件下,异柠檬酸裂解酶活性在生物素充足的条件下,异柠檬酸裂解酶活性增大,通过增大,通过DCA循环提供能量,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循环提供能量

25、,进行蛋白质的合成,不仅异柠檬酸转化生成谷氨酸的反应减弱使得谷氨不仅异柠檬酸转化生成谷氨酸的反应减弱使得谷氨酸减少,而且生成的谷氨酸在转氨酶的催化作用下酸减少,而且生成的谷氨酸在转氨酶的催化作用下又转成其它氨基酸,也不利于谷氨酸积累。又转成其它氨基酸,也不利于谷氨酸积累。 (1)以糖质为原料的谷氨酸发酵中生物素对以糖质为原料的谷氨酸发酵中生物素对DCA循循环的影响环的影响以醋酸为原料发酵谷氨酸时,醋酸浓度要低,高浓度的醋以醋酸为原料发酵谷氨酸时,醋酸浓度要低,高浓度的醋酸易被完全氧化。酸易被完全氧化。当菌体内的有机酸浓度低到一定程度,当菌体内的有机酸浓度低到一定程度,DCA循环启动,此循环启动

26、,此时异柠檬酸裂解酶催化生成的乙醛酸与细胞内的草酰乙酸时异柠檬酸裂解酶催化生成的乙醛酸与细胞内的草酰乙酸共同抑制异柠檬酸脱氢酶,共同抑制异柠檬酸脱氢酶,TCA循环转为循环转为DCA循环,不利循环,不利于谷氨酸生成与积累;于谷氨酸生成与积累;当当DCA循环运转使得循环运转使得TCA循环包含的某些有机酸过剩时,异循环包含的某些有机酸过剩时,异柠檬酸裂解酶被抑制,乙醛酸浓度下降,解除对异柠檬酸脱柠檬酸裂解酶被抑制,乙醛酸浓度下降,解除对异柠檬酸脱氢酶的抑制,氢酶的抑制,TCA循环运转。循环运转。(2)以醋酸为原料的谷氨酸发酵对以醋酸为原料的谷氨酸发酵对DCA循环的影响循环的影响 4CO2固定反应的调

27、节固定反应的调节 COCO2 2固定反应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完成:固定反应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完成:C02的固定反应的作用:补充草酰乙酸;的固定反应的作用:补充草酰乙酸;在谷氨酸合成过程中,糖的分解代谢途径与在谷氨酸合成过程中,糖的分解代谢途径与C02固定的适当比固定的适当比例是提高谷氨酸对糖收率的关键问题。例是提高谷氨酸对糖收率的关键问题。 5NH4+的调节的调节 谷氨酸脱氢酶也能催化谷氨酸氧化脱氨反应,脱氨过谷氨酸脱氢酶也能催化谷氨酸氧化脱氨反应,脱氨过程以程以NAD+作为辅酶,该酶催化的反应虽然偏向氨合成作为辅酶,该酶催化的反应虽然偏向氨合成谷氨酸一边,但是脱氢过程产生的谷氨酸一边,但是脱氢过程

28、产生的NADH被氧化成被氧化成NAD+,同时产生的,同时产生的NH3很容易被除去。很容易被除去。 脱氨反应被脱氨反应被NH4+和和-酮戊二酸所抑制,这对于谷氨酮戊二酸所抑制,这对于谷氨酸的积累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酸的积累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谷氨酸发酵生产中,生物素缺陷型菌在在谷氨酸发酵生产中,生物素缺陷型菌在NH4+存在时,葡萄糖消耗速率快而且谷氨酸收率高;存在时,葡萄糖消耗速率快而且谷氨酸收率高; NH4+不存在时,葡萄糖消耗速率很慢,生成物是不存在时,葡萄糖消耗速率很慢,生成物是-酮酮戊二酸、丙酮酸等物质,不产生谷氨酸。戊二酸、丙酮酸等物质,不产生谷氨酸。 四、细胞膜通透性的调节四、细

29、胞膜通透性的调节 对谷氨酸发酵的重要性:对谷氨酸发酵的重要性:当细胞膜转变为有利于谷当细胞膜转变为有利于谷氨酸向膜外渗透的方式,氨酸向膜外渗透的方式,谷氨酸才能不断地排出细谷氨酸才能不断地排出细胞外,这样既有利于细胞胞外,这样既有利于细胞内谷氨酸合成反应的优先内谷氨酸合成反应的优先性、连续性,也有利于谷性、连续性,也有利于谷氨酸在胞外的积累。氨酸在胞外的积累。细胞膜是在细胞壁与细胞质之间的一层柔软而富有弹性细胞膜是在细胞壁与细胞质之间的一层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半渗透性膜,磷脂双分子层为其基本结构,在双分子的半渗透性膜,磷脂双分子层为其基本结构,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质。层中镶嵌蛋白质。 一种是通过控

30、制脂肪酸和甘油的合成,实现对磷脂合成的一种是通过控制脂肪酸和甘油的合成,实现对磷脂合成的控制,使得细胞不能形成完整的细胞膜;控制,使得细胞不能形成完整的细胞膜;一种是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形成,使得细胞不能形成完整一种是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形成,使得细胞不能形成完整的细胞壁,丧失了对细胞膜的保护作用。在膜内外渗透压差的细胞壁,丧失了对细胞膜的保护作用。在膜内外渗透压差等因素影响下,细胞膜物理性损伤,增大膜的通透性。等因素影响下,细胞膜物理性损伤,增大膜的通透性。根据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控制细胞膜通根据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控制细胞膜通透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透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控制细胞膜的形成控制细

31、胞膜的形成 利用生物素缺陷型菌株进行谷氨酸发酵时,限制发利用生物素缺陷型菌株进行谷氨酸发酵时,限制发酵培养基中生物素的浓度。酵培养基中生物素的浓度。 生物素参与了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进而影响了磷脂的生物素参与了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进而影响了磷脂的合成和细胞膜的形成。合成和细胞膜的形成。 生物素是催化脂肪酸合成起始反应的关键酶乙酰生物素是催化脂肪酸合成起始反应的关键酶乙酰CoA羧化酶的辅酶,对脂肪酸的形成起促进作用。选育生物素羧化酶的辅酶,对脂肪酸的形成起促进作用。选育生物素缺陷型菌株,阻断生物素合成,亚适量控制生物素添加,缺陷型菌株,阻断生物素合成,亚适量控制生物素添加,抑制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使

32、得细胞膜不完整,提高了细抑制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使得细胞膜不完整,提高了细胞膜对谷氨酸的通透性。胞膜对谷氨酸的通透性。利用生物素过量的糖蜜原料进行谷氨酸发酵时,添加表利用生物素过量的糖蜜原料进行谷氨酸发酵时,添加表面活性剂或饱和脂肪酸。面活性剂或饱和脂肪酸。 在生物素过量的条件下,添加表面活性剂或饱和脂肪在生物素过量的条件下,添加表面活性剂或饱和脂肪酸仍能进行谷氨酸发酵,其原因在于这些物质对生物素起酸仍能进行谷氨酸发酵,其原因在于这些物质对生物素起拮抗作用,抑制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导致油酸合成量减拮抗作用,抑制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导致油酸合成量减少,磷脂合成不足,使得细胞膜不完整,提高了细胞膜

33、对少,磷脂合成不足,使得细胞膜不完整,提高了细胞膜对谷氨酸的通透性。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吐温谷氨酸的通透性。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吐温-60、吐温、吐温-40等。常用的饱和脂肪酸有十七烷酸、硬脂酸等。等。常用的饱和脂肪酸有十七烷酸、硬脂酸等。利用油酸缺陷型菌株进行谷氨酸发酵,限制发酵培养基油酸的浓利用油酸缺陷型菌株进行谷氨酸发酵,限制发酵培养基油酸的浓度。度。 油酸缺陷型菌株丧失了自身合成油酸的能力,直接影响磷脂油酸缺陷型菌株丧失了自身合成油酸的能力,直接影响磷脂的合成,不能形成完整细胞膜,必须添加油酸才能生长,所以的合成,不能形成完整细胞膜,必须添加油酸才能生长,所以通过控制油酸的添加量,实现细胞

34、膜对谷氨酸的通透性。通过控制油酸的添加量,实现细胞膜对谷氨酸的通透性。 当油酸过量时,该菌株只长菌或产酸少;当油酸亚适量时,当油酸过量时,该菌株只长菌或产酸少;当油酸亚适量时,随着油酸的耗尽,细胞膜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使得谷氨酸的随着油酸的耗尽,细胞膜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使得谷氨酸的通透性提高。通透性提高。一种脂肪酸。一种脂肪酸。分子式分子式C18H34O2 甘油缺陷型菌株不能自身合成甘油缺陷型菌株不能自身合成-磷磷酸甘油和磷脂,外界供给甘油才能酸甘油和磷脂,外界供给甘油才能使其生长,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甘油使其生长,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甘油添加量来控制细胞膜对谷氨酸的通添加量来控制细胞膜对谷氨酸的通

35、透性。透性。 当甘油添加量过多时,磷脂正常当甘油添加量过多时,磷脂正常合成,菌体正常生长,不产酸或产合成,菌体正常生长,不产酸或产酸低;酸低; 当甘油添加量过少时,菌体生长不当甘油添加量过少时,菌体生长不好,产酸低,所以控制甘油亚适量是控好,产酸低,所以控制甘油亚适量是控制的关键。制的关键。利用甘油缺陷型菌株进行谷氨酸发酵,利用甘油缺陷型菌株进行谷氨酸发酵,限制发酵培养基甘油的浓度。限制发酵培养基甘油的浓度。 2控制细胞壁的形成控制细胞壁的形成细胞壁的骨架结构细胞壁的骨架结构是肽聚糖。是肽聚糖。对细胞壁形成的控对细胞壁形成的控制方法:添加青霉制方法:添加青霉素、头孢霉素素、头孢霉素C等等-内酰

36、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 双糖单位:双糖单位:N-乙酰胞壁酸(乙酰胞壁酸(NAM)和)和N-乙酰葡乙酰葡萄糖胺(萄糖胺(NAG) 青霉素是糖肽末端结构青霉素是糖肽末端结构(DAlaDAla)的类似物,与转的类似物,与转肽酶的活性中心结合,使转肽酶受到了不可逆的抑制,糖肽肽酶的活性中心结合,使转肽酶受到了不可逆的抑制,糖肽合成不能完成,结果形成不完整的细胞壁,使细胞膜处于无合成不能完成,结果形成不完整的细胞壁,使细胞膜处于无保护状态,易于破损,增大谷氨酸的通透性。保护状态,易于破损,增大谷氨酸的通透性。 转肽酶功能: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肽键的形成具有必须的作用。转肽酶识别特异多肽转肽酶功能

37、: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肽键的形成具有必须的作用。转肽酶识别特异多肽,催化不同的转肽反应。催化不同的转肽反应。 青霉素控制细胞壁形成的原因:青霉素控制细胞壁形成的原因:第二节第二节 谷氨酸产生菌的选育谷氨酸产生菌的选育主要是棒杆菌属、短杆菌属、小杆菌属和节杆菌属中的细菌。主要是棒杆菌属、短杆菌属、小杆菌属和节杆菌属中的细菌。目前,我国企业使用的谷氨酸产生菌主要有:目前,我国企业使用的谷氨酸产生菌主要有:北京棒杆菌北京棒杆菌AS 1299;钝齿棒杆菌钝齿棒杆菌AS 1542;天津短杆菌天津短杆菌T6-13;它们的各种突变株。它们的各种突变株。黄色短杆菌黄色短杆菌北京棒杆菌北京棒杆菌杆状细菌 谷氨

38、酸菌体的选育方法主要有五种,自然选育、诱谷氨酸菌体的选育方法主要有五种,自然选育、诱变选育、杂交选育、代谢控制选育和基因工程选育。变选育、杂交选育、代谢控制选育和基因工程选育。 一、自然选育一、自然选育以基因自发突变为基础。以基因自发突变为基础。有利于谷氨酸产生菌保持纯系良种,使谷氨酸生产具有有利于谷氨酸产生菌保持纯系良种,使谷氨酸生产具有相对稳定性,提高发酵水平。相对稳定性,提高发酵水平。缺点:菌体自身存在着修复机制和某些酶的校正作用,缺点:菌体自身存在着修复机制和某些酶的校正作用,使得自发突变率极低,导致选育耗时长、工作量大、效使得自发突变率极低,导致选育耗时长、工作量大、效率低。率低。也

39、称自然分离,是指对微生物细胞群体不经过人工处也称自然分离,是指对微生物细胞群体不经过人工处理而直接进行筛选的育种方法。理而直接进行筛选的育种方法。 二、诱变选育二、诱变选育 物理因素:紫外线、物理因素:紫外线、60Co、X射线、射线、-射线、快中子、射线、快中子、-射线、射线、-射线、超声波、射线、超声波、He-Ne激光辐照、离子束激光辐照、离子束等。等。化学因素:氮芥、亚硝基胍、硫酸二乙酯、甲基磺酸乙化学因素:氮芥、亚硝基胍、硫酸二乙酯、甲基磺酸乙酯、亚硝基甲基脲、亚硝酸、酯、亚硝基甲基脲、亚硝酸、5-氟尿嘧啶、氟尿嘧啶、5-溴尿嘧溴尿嘧啶等。啶等。其它因素:生物诱导因子,如噬菌体诱发抗性突

40、变等。其它因素:生物诱导因子,如噬菌体诱发抗性突变等。 例:例:王岁楼;张一震;李志。谷氨酸高产菌王岁楼;张一震;李志。谷氨酸高产菌TZ-310TZ-310的诱变选的诱变选育及其发酵的研究育及其发酵的研究 。中国调味品中国调味品,19971997年年 09 09期期 。 摘要:以天津短杆菌摘要:以天津短杆菌- -为出发菌株,经为出发菌株,经射线、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并经高温驯化,射线、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并经高温驯化,获得一株琥珀酸和生物素双营养缺陷型突变株。该菌株获得一株琥珀酸和生物素双营养缺陷型突变株。该菌株具有耐高糖、耐高谷氨酸()、不分解利用及具有耐高糖、耐高谷氨酸()、不

41、分解利用及耐高温(耐高温()的优点。)的优点。原生质体融合就是将两个亲株的细胞壁分别通过酶解作原生质体融合就是将两个亲株的细胞壁分别通过酶解作用加以剥除,制得原生质体或原生质球,在高渗条件下用加以剥除,制得原生质体或原生质球,在高渗条件下混合,由聚乙二醇混合,由聚乙二醇(PEG)助融,促使原生质体凝集、融助融,促使原生质体凝集、融合,两个基因组之间接触、交换、遗传重组,在再生细合,两个基因组之间接触、交换、遗传重组,在再生细胞中获得重组体。胞中获得重组体。 三、杂交育种三、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杂交育种常规杂交常规杂交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融合谷氨酸产生菌的前处理谷氨酸产生菌的前处理因为其有着特殊的细

42、胞壁结构,对溶菌酶一般不敏感。因为其有着特殊的细胞壁结构,对溶菌酶一般不敏感。方法:加入方法:加入EDTA(乙二胺四乙酸乙二胺四乙酸 )、甘氨酸、青霉素和)、甘氨酸、青霉素和D-环丝氨酸等,这些物质可以使细胞壁变得疏松,环丝氨酸等,这些物质可以使细胞壁变得疏松,便于溶菌酶处理。便于溶菌酶处理。如,李蒲兴等将如,李蒲兴等将6株谷氨酸产生菌以甘氨株谷氨酸产生菌以甘氨酸、青霉素和溶菌酶的不同组合处理,对酸、青霉素和溶菌酶的不同组合处理,对其原生质体形成进行比较,在最佳条件下,其原生质体形成进行比较,在最佳条件下,原生质体形成率可达原生质体形成率可达95100。 张蓓等以谷氨酸产生菌天津短杆菌张蓓等以

43、谷氨酸产生菌天津短杆菌T6-13为出发菌株,获得了具有目的遗传标为出发菌株,获得了具有目的遗传标记寡霉素抗性记寡霉素抗性(Orm)和氟乙酸抗性和氟乙酸抗性(FEAr)的突变株的突变株TN63和和TN115。然后,分别以。然后,分别以TN63和和TN115为亲株,通过原生质体融合,为亲株,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获得了具有获得了具有Orm +FEAr标记的融合子标记的融合子FTN9108,其原生质体融合频率为,其原生质体融合频率为2.610-3。OrmFEAr+OrmFEArOrmFEAr四、代谢控制选育四、代谢控制选育 以诱变育种为基础,获得各以诱变育种为基础,获得各种解除或绕过微生物正常代种解除或

44、绕过微生物正常代谢途径的突变株,从而人为谢途径的突变株,从而人为地使有用产物选择性地大量地使有用产物选择性地大量生成积累。生成积累。 Glu产生菌产生菌诱变育种诱变育种突变株突变株代谢控制发酵代谢控制发酵大量积累大量积累Glu1.选育耐高糖、高谷氨酸的菌株选育耐高糖、高谷氨酸的菌株 如选育在含如选育在含2030葡萄糖的平板上生长良好的耐高糖葡萄糖的平板上生长良好的耐高糖突变株;突变株;在含在含15 20味精的平板上生长良好的耐高谷氨味精的平板上生长良好的耐高谷氨酸突变株;酸突变株;在在20的葡萄糖加的葡萄糖加15味精的平板上生长良好的耐高糖、味精的平板上生长良好的耐高糖、耐高谷氨酸的菌株。耐高

45、谷氨酸的菌株。2.选育能强化谷氨酸合成代谢、削弱或阻断支路选育能强化谷氨酸合成代谢、削弱或阻断支路代谢的菌株代谢的菌株(1)选育不分解利用)选育不分解利用谷氨酸的突变株谷氨酸的突变株 选育在以谷氨酸为选育在以谷氨酸为唯一碳源培养基上唯一碳源培养基上不长或生长微弱的不长或生长微弱的突变株突变株 。谷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2)选育强化)选育强化CO2固定反应的突变株固定反应的突变株 a.选育以琥珀酸或苹果酸为唯一碳源,生长良好的菌选育以琥珀酸或苹果酸为唯一碳源,生长良好的菌株。因为细胞内碳代谢必须走四碳二羧酸的脱羧反应,株。因为细胞内碳代谢必须走四碳二羧酸的脱羧反应,该反应与该反应

46、与C02固定反应是相同酶所催化,固定反应是相同酶所催化,C02固定反应固定反应相应地加强。相应地加强。b.选育氟丙酮酸敏感突变株。选育氟丙酮酸敏感突变株。因为氟丙酮酸是丙酮酸脱氢酶的抑制剂,即抑制丙酮因为氟丙酮酸是丙酮酸脱氢酶的抑制剂,即抑制丙酮酸向乙酰酸向乙酰CoA转化,相应地转化,相应地CO2固定反应加强。突变固定反应加强。突变株对氟丙酮酸越敏感,效果越理想。株对氟丙酮酸越敏感,效果越理想。c.选育减弱乙醛酸循环的突变株。选育减弱乙醛酸循环的突变株。乙醛酸循环减弱不仅能使乙醛酸循环减弱不仅能使C02固定反应比例增大,而且固定反应比例增大,而且异柠檬酸也能高效率地转化为异柠檬酸也能高效率地转化为-酮戊二酸,再生成谷氨酸。酮戊二酸,再生成谷氨酸。常见的该突变株有琥珀酸敏感型突变株和不分解利用乙酸常见的该突变株有琥珀酸敏感型突变株和不分解利用乙酸的突变株。的突变株。(3)选育解除谷氨酸对谷氨酸脱氢酶反馈调节的突)选育解除谷氨酸对谷氨酸脱氢酶反馈调节的突变株变株 有酮基丙二酸抗性突变株、谷氨酸结构类似物抗性突有酮基丙二酸抗性突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