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论记忆知识点_第1页
汽车理论记忆知识点_第2页
汽车理论记忆知识点_第3页
汽车理论记忆知识点_第4页
汽车理论记忆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填空以与有关的选择一、概念解释汽车使用性能汽车应该有高运输生产率、低运输成本、安全可靠和舒适方便的工作条件。汽车为了适应这种工作条件,而发挥最大工作效益的能力叫做汽车的使用性能。汽车的主要使用性能通常有:汽车动力性、汽车燃料经济性能、汽车制动性、汽车操纵稳定性、汽车平顺性和汽车通过性能。  2 滚动阻力系数滚动阻力系数可视为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的推力与车轮负荷之比,或单位汽车重力所需之推力。也就是说,滚动阻力等于汽车滚动阻力系数与车轮负荷的乘积,即。其中:是滚动阻力系数,是滚动阻力,是车轮负荷,是车轮滚动半径,地面对车轮的滚动阻力偶矩。 3 驱动力与(车轮)制动力汽车驱动力

2、是发动机曲轴输出转矩经离合器、变速器(包括分动器)、传动轴、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与轮边减速器)传递至车轮作用于路面的力,而由路面产生作用于车轮圆周上切向反作用力。习惯将称为汽车驱动力。如果忽略轮胎和地面的变形,则,。式中,为传输至驱动轮圆周的转矩;为车轮半径;为汽车发动机输出转矩;为变速器传动比;主减速器传动比;为汽车传动系机械效率。制动力习惯上是指汽车制动时地面作用于车轮上的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制动器制动力等于为了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而在轮胎轮缘作用的力。式中:是车轮制动器摩擦副的摩擦力矩。从力矩平衡可得地面制动力为。地面制动力是使汽车减速的外力。它不但与制动器制动力有关

3、,而且还受地面附着力的制约。  4 汽车驱动与附着条件汽车动力性分析是从汽车最大发挥其驱动能力出发,要求汽车有足够的驱动力,以便汽车能够充分地加速、爬坡和实现最高车速。实际上,轮胎传递的轮缘切向力受到接触面的制约。当车轮驱动力超过某值(附着力)时,车轮就会滑转。因此, 汽车的驱动附着条件,即汽车行驶的约束条件(必要充分条件)为,其中附着力,式中,接触面对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为滑动附着系数。轿车发动机的后备功率较大。当时,车轮将发生滑转现象。驱动轮发生滑转时,车轮印迹将形成类似制动拖滑的连续或间断的黑色胎印。  5 汽车动力性与评价指标汽车动力性,是指在良好、平直的路面上行驶

4、时,汽车由所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汽车动力性的好坏通常以汽车加速性、最高车速与最大爬坡度等项目作为评价指标。动力性代表了汽车行驶可发挥的极限能力。  6 附着椭圆汽车运动时,在轮胎上常同时作用有侧向力与切向力。一些试验结果曲线表明,一定侧偏角下,驱动力增加时,侧偏力逐渐有所减小,这是由于轮胎侧向弹性有所改变的关系。当驱动力相当大时,侧偏力显著下降,因为此时接近附着极限,切向力已耗去大部分附着力,而侧向能利用的附着力很少。作用有制动力时,侧偏力也有相似的变化。驱动力或制动力在不通侧偏角条件下的曲线包络线接近于椭圆,一般称为附着椭圆。它确定了在一定附着条件下切向力

5、与侧偏力合力的极限值。 7 临界车速当稳定性因素时,横摆角速度增益比中性转向时的大。随着车速的增加,曲线向上弯曲。值越小(即的绝对值越大),过度转向量越大。当车速为时,。称为临界车速,是表征过度转向量的一个参数。临界车速越低,过度转向量越大。过度转向汽车达到临界车速时将失去稳定性。因为趋于无穷大时,只要极其微小的前轮转角便会产生极大的横摆角速度。这意味着汽车的转向半径极小,汽车发生激转而侧滑或翻车。 8 滑移(动)率仔细观察汽车的制动过程,就会发现轮胎胎面在地面上的印迹从滚动到抱死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轮胎印迹的变化基本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轮胎的印迹与轮胎的花纹基本一致,车轮近似为单纯

6、滚动状态,车轮中心速度与车轮角速度存在关系式;在第二阶段内,花纹逐渐模糊,但是花纹仍可辨别。此时,轮胎除了滚动之外,胎面和地面之间的滑动成份逐渐增加,车轮处于边滚边滑的状态。这时,车轮中心速度与车轮角速度的关系为,且随着制动强度的增加滑移成份越来越大,即;在第三阶段,车轮被完全抱死而拖滑,轮胎在地面上形成粗黑的拖痕,此时。随着制动强度的增加,车轮的滚动成份逐渐减少,滑动成份越来越多。一般用滑动率描述制动过程中轮胎滑移成份的多少,即滑动率的数值代表了车轮运动成份所占的比例,滑动率越大,滑动成份越多。一般将地面制动力与地面法向反作用力(平直道路为垂直载荷)之比成为制动力系数。  9 同步

7、附着系数两轴汽车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值一般为固定的常数。通常用前制动器制动力对汽车总制动器制动力之比来表明分配比例,即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它是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实际分配线,简称为线。线通过坐标原点,其斜率为。具有固定的线与I线的交点处的附着系数,被称为同步附着系数,见下图。它表示具有固定线的汽车只能在一种路面上实现前、后轮同时抱死。同步附着系数是由汽车结构参数决定的,它是反应汽车制动性能的一个参数。I曲线和曲线 同步附着系数说明,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为固定比值的汽车,只能在一种路面上,即在同步附着系数的路面上才能保证前后轮同时抱死。返回一   

8、60;  10 制动距离制动距离S是指汽车以给定的初速,从踩到制动踏板至汽车停住所行驶的距离。 11 汽车动力因数由汽车行驶方程式可导出则被定义为汽车动力因数。以为纵坐标,汽车车速为横坐标绘制不同档位的的关系曲线图,即汽车动力特性图。 12 汽车通过性几何参数汽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是与防止间隙失效有关的汽车本身的几何参数。它们主要包括最小离地间隙、接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角等。另外,汽车的最小转弯直径和内轮差、转弯通道圆与车轮半径也是汽车通过性的重要轮廓参数。 13 汽车(转向特性)的稳态响应在汽车等速直线行驶时,若急速转动转向盘至某一转角并维持此转角不变时,即给汽车转向盘一

9、个角阶跃输入。一般汽车经短暂时间后便进入等速圆周行驶,这也是一种稳态,称为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稳态响应。汽车等速圆周行驶,即汽车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稳态响应,在实际行驶中不常出现,但却是表征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一个重要的时域响应,称为汽车稳态转向特性。汽车稳态转向特性分为不足转向、中性转向和过度转向三种类型。 14 汽车前或后轮(总)侧偏角汽车行驶过程中,因路面侧向倾斜、侧向风或曲线行驶时离心力等的作用,车轮中心沿轴方向将作用有侧向力,在地面上产生相应的地面侧向反作用力,也称为侧偏力。轮胎的侧偏现象,是指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也将偏离车轮平面的方向,即车轮行

10、驶方向与车轮平面的夹角。 二、写出表达式、画图、计算,并简单说明(选择其中4道题,计分)1写出带结构和使用参数的汽车功率平衡方程式(注意符号与说明)。式中:驱动力;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道阻力;加速阻力;发动机输出转矩;主传动器传动比;变速器档传动比;传动系机械效率;汽车总质量;重力加速度;滚动阻力系数;坡度角;空气阻力系数;汽车迎风面积;汽车车速;旋转质量换算系数;加速度。2写出档变速器档传动比表达式(注意符号与说明)。3画图并叙述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附着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当踏板力较小时,制动器间隙尚未消除,所以制动器制动力,若忽略其它阻力,地面制

11、动力,当(为地面附着力)时,;当时,且地面制动力达到最大值,即;当时,随着的增加,不再增加。 4简述利用图解计算等速燃料消耗量的步骤。已知(,),1,2,以与汽车的有关结构参数和道路条件(和),求作出等速油耗曲线。根据给定的各个转速和不同功率下的比油耗值,采用拟合的方法求得拟合公式。1) 由公式计算找出和对应的点(,),(,),.,(,)。2) 分别求出汽车在水平道路上克服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消耗功率和。3) 求出发动机为克服此阻力消耗功率。4) 由和对应的,从计算。5) 计算出对应的百公里油耗为6) 选取一系列转速,.,,找出对应车速,。据此计算出。把这些的点连成线, 即为汽车在一定档位下的等

12、速油耗曲线,为计算方便,计算过程列于表3-7。 等速油耗计算方法,r/min计算公式.,km/h.,.,.,g/(kWh) .,L/100km.5写出汽车的后备功率方程式,分析后备功率对汽车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的影响。利用功率平衡图可求汽车良好平直路面上的最高车速,在该平衡点,发动机输出功率与常见阻力功率相等,发动机处于100%负荷率状态。另外,通过功率平衡图也可容易地分析在不同档位和不同车速条件下汽车发动机功率的利用情况。汽车在良好平直的路面上以等速行驶,此时阻力功率为,发动机功率克服常见阻力功率后的剩余功率,该剩余功率被称为后备功率。如果驾驶员仍将加速踏板踩到最大行程,则

13、后备功率就被用于加速或者克服坡道阻力。为了保持汽车以等速行驶,必需减少加速踏板行程,使得功率曲线为图中虚线,即在部分负荷下工作。另外,当汽车速度为和时,使用不同档位时,汽车后备功率也不同。汽车后备功率越大,汽车的动力性越好。利用后备功率也可确定汽车的爬坡度和加速度。功率平衡图也可用于分析汽车行驶时的发动机负荷率,有利于分析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后备功率越小,汽车燃料经济性就越好。通常后备功率约1020时,汽车燃料经济性最好。但后备功率太小会造成发动机经常在全负荷工况下工作,反而不利于提高汽车燃料经济性。  6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绘制I曲线,写出这些方法所涉与的力学方程或方程组。如已知汽车轴

14、距、质心高度、总质量、质心的位置(质心至后轴的距离) 就可用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理想分配关系式绘制I曲线。根据方程组也可直接绘制I曲线。假设一组值(0.1,0.2,0.3,1.0),每个值代入方程组(4-30),就具有一个交点的两条直线,变化值,取得一组交点,连接这些交点就制成I曲线。利用线组和线组对于同一值,线和线的交点既符合,也符合。取不同的值,就可得到一组线和线的交点,这些交点的连线就形成了I曲线。 三、叙述题(选择其中4道题,计20分)1从已有的制动侧滑受力分析和试验,可得出哪些结论?在前轮无制动力、后轮有足够的制动力的条件下,随的提高侧滑趋势增加;当后轮无制动力、前轮有足够的制动力时

15、,即使速度较高,汽车基本保持直线行驶状态;当前、后轮都有足够的制动力,但先后次序和时间间隔不同时,车速较高,且前轮比后轮先抱死或后轮比前轮先抱死,但是因时间间隔很短,则汽车基本保持直线行驶;若时间间隔较大,则后轴发生严重的侧滑;如果只有一个后轮抱死,后轴也不会发生侧滑;起始车速和附着系数对制动方向稳定性也有很大影响。即制动时若后轴比前轴先抱死拖滑,且时间间隔超过一定值,就可能发生后轴侧滑。车速越高,附着系数越小,越容易发生侧滑。若前、后轴同时抱死,或者前轴先抱死而后轴抱死或不抱死,则能防止汽车后轴侧滑,但是汽车丧失转向能力。 2写出图解法计算汽车动力因数的步骤,并说明其在汽车动力性计算中的应用

16、。根据公式,求出不同转速和档位对应的车速,并根据传动系效率、传动系速比求出驱动力,根据车速求出空气阻力,然后求出动力因素,将不同档位和车速下的绘制在-直角坐标系中,并将滚动阻力系数也绘制到坐标系中,就制成动力特性图。利用动力特性图就可求出汽车的动力性评价指标: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汽车最大爬坡度和直接档最大爬坡度)和加速能力(加速时间或距离)。 3写出图解法计算汽车加速性能的步骤(最好列表说明)。手工作图计算汽车加速时间的过程:列出发动机外特性数据表(或曲线转化为数据表,或回归公式);根据给定的发动机外特性曲线(数据表或回归公式),按式求出各档在不同车速下的驱动力,并按式计算对应的车速;按式计

17、算滚动阻力,按式计算对应车速的空气阻力;按式计算不同档位和车速下的加速度以与加速度的倒数,画出曲线以与曲线;按式计算步长的加速时间,对求和,则得到加速时间。同理,按式,计算步长的加速距离,对求和得到加速距离。一般在动力性计算时,特别是手工计算时,一般忽略原地起步的离合器滑磨时间,即假设最初时刻汽车已经具有起步到位的最低车速。换档时刻则基于最大加速原则,如果相邻档位的加速度(或加速度倒数)曲线相交,则在相交速度点换档;如果不相交,则在最大转速点对应的车速换档。 4写出制作汽车的驱动力图的步骤(最好列表说明)。列出发动机外特性数据表(或曲线转化为数据表,或回归公式);根据给定的发动机外特性曲线(数

18、据表或回归公式),按式求出各档在不同车速下的驱动力,并按式计算对应的车速;按式计算滚动阻力,按式计算对应车速的空气阻力;将、绘制在-直角坐标系中就形成了驱动力图或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5选择汽车发动机功率的基本原则。根据最大车速uamax选择Pe,即汽车比功率(单位汽车质量具有的功率)6 画出制动时车轮的受力简图并定义符号。地面法向反作用力,重力;制动器制动力矩,车轮角速度,车桥传递的推力,制动器制动力,地面制动力。 7 分析汽车紧急制动过程中减速度(或制动力)的变化规律。汽车反应时间,包括驾驶员发现、识别障碍并做出决定的反应时间,把脚从加速踏板换到制动踏板上的时间,以与消除制动踏板的间隙等

19、所需要的时间。制动力增长时间,从出现制动力(减速度)到上升至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在汽车处于空挡状态下,如果忽略传动系和地面滚动摩擦阻力的制动作用,在时间内,车速将等于初速度(m/s)不变。在持续制动时间内,假定制动踏板力与制动力为常数,则减速度也不变。8在侧向力的作用下,刚性轮和弹性轮胎行驶方向的变化规律(假设驾驶员不对汽车的行驶方向进行干预)。当有时,若车轮是刚性的,则可以发生两种情况:当地面侧向反作用力未超过车轮与地面间的附着极限时(),车轮与地面间没有滑动,车轮仍沿其本身平面的方向行驶(。当地面侧向反作用力达到车轮与地面间的附着极限时(),车轮发生侧向滑动,若滑动速度为,车轮便沿合成速度

20、的方向行驶,偏离了车轮平面方向。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也将偏离车轮平面的方向,出现侧偏现象。 四、分析题(选择其中4道题,计20分)1 确定传动系最小传动比的基本原则。 2 已知某汽车00.4,请利用、线,分析0.5,0.3以与0.7时汽车的制动过程。  时,蹋下制动踏板,前后制动器制动力沿着增加,、,即前后轮地面制动力与制动器制动力相等。当与的线相交时,符合前轮先抱死的条件,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仍沿着增加,而,,即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仍沿着线增长,前轮地面制动力沿着的线增长。当与相交时,的线也与线相交,符合前后轮均抱死的条件,汽

21、车制动力为。当时,蹋下制动踏板,前后制动器制动力沿着增加,、,即前后轮地面制动力与制动器制动力相等。当与的线相交时,符合后轮先抱死的条件,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仍沿着增加,而,,即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仍沿着线增长,后轮地面制动力沿着的线增长。当与相交时,的线也与线相交,符合前后轮都抱死的条件,汽车制动力为。的情况同的情形。 3 汽车在水平道路上,轮距为B,重心高度为hg,以半径为R做等速圆周运动,汽车不发生侧翻的极限车速是多少?该车不发生侧滑的极限车速又是多少,并导出汽车在该路段的极限车速?不发生侧滑的极限车速: 不侧翻的极限车速: 4 在划有中心线的双向双车道的本行车道上,汽车以55km/h的初速度

22、实施紧急制动,仅汽车左侧前后轮胎在路面留下制动拖痕,但是,汽车的行驶方向几乎没有发生变化,请产生分析该现象的各种原因(提示:考虑道路横断面形状和车轮制动力大小)。汽车在制动过程中几乎没有发生侧偏现象说明汽车左右车轮的制动力近似相等。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道路带有一定的横向坡度(拱度),使得左侧车轮首先达到附着极限,而右侧车轮地面发向力较大,地面制动力尚未达到附着极限,因此才会出现左侧有制动拖印,而右侧无拖印的现象。 5 请分析制动力系数、峰值附着系数、滑动附着系数与滑动率的关系。   当车轮滑动率S较小时,制动力系数随S近似成线形关系增加,制动力系数在S=20%附近时达到

23、峰值附着系数。   然后,随着S的增加,逐渐下降。当S=100,即汽车车轮完全抱死拖滑时,达到滑动附着系数,即。(对于良好的沥青或水泥混凝土道路相对下降不多,而小附着系数路面如潮湿或冰雪路面,下降较大。)   而车轮侧向力系数(侧向附着系数)则随S增加而逐渐下降,当s=100%时,。(即汽车完全丧失抵抗侧向力的能力,汽车只要受到很小的侧向力,就将发生侧滑。)   只有当S约为20(1222)时,汽车不但具有最大的切向附着能力,而且也具有较大的侧向附着能力。 6 某汽车(未装ABS)在实施紧急制动后,左后轮留下间断的制动拖痕,而右后轮则

24、留下均匀连续的制动拖痕,请分析该现象。制动鼓失圆或制动盘翘曲;左侧路面不平左侧悬架振动。 7 从制动距离计算式可以得出那些结论。汽车的制动距离S是其制动初始速度二次函数,是影响制动距离的最主要因素之一;S是最大制动减速度的双曲线函数,也是影响制动距离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是随行驶条件而变化的使用因素,而是受道路条件和制动系技术条件制约的因素;S是制动器摩擦副间隙消除时间、制动力增长时间的线性函数,是与使用调整有关,而与制动系型式有关,改进制动系结构设计,可缩短,从而缩短S。 五、计算题(选择其中4道题,计20分)1 某汽车的总质量m=4600kg,CD=0.75,A=4m2, ,f=0.015,传

25、动系机械效率T=0.82,传动系总传动比,假想发动机输出转矩为Te=35000N.m, 车轮半径,道路附着系数为,求汽车全速从30km/h加速至50km/h所用的时间。由于,所以,,即 2 已知某汽车的总质量m=4600kg,CD=0.75,A=4m2,旋转质量换算系数1=0.03,2=0.03,坡度角=5°,f=0.015, 车轮半径=0.367m,传动系机械效率T=0.85,加速度du/dt=0.25m/s2,ua=30km/h,计算汽车克服各种阻力所需要的发动机输出功率?3 已知某车总质量为8025kg,L=4m(轴距),质心离前轴的距离为a=2.5m,至后轴距离为b=1.5m

26、,质心高度hg=1.15m,在纵坡度为i=3.5的良好路面上等速下坡时 ,求轴荷再分配系数(注:再分配系数mf1=FZ1/FZ,mf2=FZ2/FZ)。, 4 已知某汽车发动机的外特性曲线回归公式为Ttq=19+0.4ne-150×10-6ne2,传动系机械效率T=0.90-1.35×10-4ne,车轮滚动半径rr=0.367m,汽车总质量4000kg,汽车整备质量为1900kg,滚动阻力系数f=0.009+5.0×10-5ua,空气阻力系数×迎风面积2.77m2,主减速器速比i0=6.0,飞轮转动惯量If=0.2kg·m2,前轮总转动惯量Iw

27、1=1.8 kg·m2, 前轮总转动惯量Iw1=3.6 kg·m2,发动机的最高转速nmax=4100r/min,最低转速nmin=720r/min,各档速比为:档位IIIIIIIVV速比5.62.81.61.00.8计算汽车在V档、车速为70km/h时汽车传动系机械损失功率,并写出不带具体常数值的公式。5 某汽车的总重力为20100N,L=3.2m,静态时前轴荷占55,后轴荷占45, K1=-38920N/rad,K2=-38300N/rad, 求特征车速,并分析该车的稳态转向特性。因为,所以汽车为不足转向特性。6 参考汽车理论图523和图524写出导出二自由度汽车质心沿

28、oy轴速度分量的变化与加速度分量的过程。沿oy轴速度分量:沿oy轴加速度分量: 1、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1)汽车的最高车速umax;(2)汽车的加速时间t;(3)汽车的最大爬坡度imax。2、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能力。3、汽车的行驶阻力有滚动阻力Ff、空气阻力Fw、坡度阻力Fi、加速阻力Fj。4、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常用一定运行工况下汽车行驶百公里的油耗量或一定燃油量能使汽车行驶的里程来衡量。我国与欧洲,燃油经济性指标的单位为L/100km 5、汽车动力装置参数是指发动机的功率、传动系的传动比。6、确定最大传动比时,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最大爬坡度、附着率以与汽车最低稳定

29、车速7、制动性的评价指标包括:制动效能、制动效能恒定性、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8、只有汽车具有足够的制动器制动力,同时地面又提供高的附着力时,才能获得足够的地面制动力。9、附着系数的数值主要决定于道路的材料、路面的状况与轮胎结构、胎面花纹、材料以与汽车运动的速度等因素。10、评价制动效能的指标是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11、决定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制动器起作用时间、最大制动减速度即附着力(最大制动器制动力)以与起始制动车速。12、增力式制动器恒定性差,盘式制动器恒定性好。13、汽车的稳态响应特性有三种类型:不足转向 、中性转向 、过多转向。 14、高宽比对轮胎侧偏刚度影响很大,采用高宽比

30、小的轮胎是提高侧偏刚度的主要措施。15、稳态响应的三种类型:1)当 K=0 时,中性转向;2)当 K0 时,不足转向。当不足转向量增加时,K 增大,特征车速降低;3)当 K0 时,过多转向。临界车速越低,过多转向量越大。16、(1),中性转向;(2),,不足转向;(3),过多转向。17、椅面水平轴向 的频率加权函数最敏感的频率范围是0.52Hz。18、汽车支承通过性的指标评价:牵引系数、牵引效率与燃油利用指数。19、汽车通过性几何参数包括最小离地间隙、纵向通过角、接近角、离去角、最小转弯直径等。二、名词解释1、 滚动阻力系数:是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之推力与车轮负荷之比。2、 驻波现象:在

31、高速行驶时,轮胎离开地面后因变形所产生的扭曲并不立即恢复,其残余变形形成了一种波,这就是驻波。3、 坡度阻力:汽车重力沿坡道的分力。4、 附着力: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最大值)5、 附着条件:地面作用在驱动轮上的切向反力小于驱动轮的附着力。6、 后备功率:发动机功率与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消耗的发动机功率的差值。即7、 比功率: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单位:kW/t。8、 制动器制动力:在轮胎周缘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切向力称为制动器制动力。9、 制动力系数 :地面制动力与作用在车轮上的垂直载荷的比值。10、 峰值附着系数: 制动力系数最大值称为峰值附着系数。一般出现在s=15

32、% 20%。11、 滑动附着系数:s=100%的制动力系数称为滑动附着系数。12、 侧向力系数:地面作用于车轮的侧向力与车轮垂直载荷之比。13、 制动器的热衰退:制动器温度上升后,制动器产生的摩擦力矩常会有显著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制动器的热衰退。14、 f 线组:后轮没有抱死、前轮抱死时,前、后轮地面制动力的关系曲线。15、 r 线组:前轮没有抱死、后轮抱死时,前、后轮地面制动力的关系曲线。16、 中性转向点:使汽车前、后轮产生相等侧偏角的侧向力作用点。17、 静态储备系数 S.M.:中性转向点到前轮的距离 与汽车质心到前轴距离 a 之差与轴距L之比。18、 .牵引系数TC:单位车重的挂钩牵引力

33、(净牵引力)。19、 牵引效率(驱动效率)TE :驱动轮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20、 燃油利用指数Ef:单位燃油消耗所输出的功, 。 21、 间隙失效:汽车与地面间的间隙不足而被地面托住,无法通过的情况。22、 顶起失效:当车辆中间底部的零件碰到地面而被顶住的情况。23、 接近角1:汽车满载、静止时,前端突出点向前轮所引切线与地面间的夹角。三、简答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包括: 一、使用方面:1、行驶车速;2、挡位选择;3、挂车的应用;4、正确地保养与调整。 二、汽车结构方面:1、汽车尺寸和质量;2、发动机;3、传动系;4、汽车外形与轮胎。 三、使用条件:

34、1、行驶的道路;2、交通情况;3、驾驶习惯;4、气候状况。挡位数多少,对汽车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有什么影响?。 答: 就动力性性而言,挡位数多,增加了发动机发挥最大功率附近高功率的机会,提高了汽车的加速和爬坡能力。 就燃油经济性而言,挡位数多,增加了发动机在低燃油消耗率转速区工作的可能性,降低了油耗。制动时汽车制动跑偏的原因是什么? 答:(1)、汽车左、右车轮,特别是前轴左、右车轮(转向轮)制动器的制动力不相等。 ( 2 )、制动时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系拉杆在运动学上的不协调(互不干涉)。四、计算1、已知某汽车的总质量m=4600kg,CD=0.75,A=4m2,旋转质量换算系数1=0.03,2=

35、0.03,坡度角=5°,f=0.015, 车轮半径 =0.367m,传动系机械效率T=0.85,加速度du/dt=0.25m/s2,ua=30km/h,计算汽车克服各种阻力所需要的发动机输出功率?2、已知某汽车质量为m=4000kg,前轴负荷1350kg,后轴负荷为2650kg,hg=0.88m,L=2.8m同步附着系数为0=0.6,试确定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比例。,解:由合力矩定理:质心到后轴中心线的距离为:同步附着系数:解得 =0.526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比例: 3、某轿车的轴距L=3.0m,质心至前轴距离L1=1.55m,质心至后轴距离L2=1.45m,汽车围绕oz轴的转动

36、惯量Iz=3900kg·m2,前轮总侧偏刚度为-7000N/rad,后轮总侧偏刚度为-110000N/rad,转向系总传动比i=20,汽车的总质量为2000kg,侧面加速度为0.4g时汽车前后轮侧偏角绝对值之差与车速25m/s时转向半径比值R/R0。解:稳定性因数为前后轮侧偏角绝对值之差为转向半径比值为:一. 名词解释01.附着椭圆9865 汽车运动时,在轮胎上常同时作用有侧向力与切向力。一定侧偏角下,驱动力增加时, 侧偏力逐渐有所减小,这是由于轮胎侧向弹性有所改变。当驱动力相当大时,侧偏力显 著下降,因为此时接近附着极限,切向力已耗去大部分附着力,而侧向能利用的附着力 很少。作用有

37、制动力时,侧偏力也有相似的变化。驱动力或制动力在不同侧偏角条件下 的曲线包络线接近于椭圆,称为附着椭圆。它确定了在一定附着条件下切向力与侧偏力 合力的极限值.P14002.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9865汽车等速行驶时,在前轮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稳态响应就是等速圆周行驶。常用稳态横r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s 来评价稳态响应. 该比值称为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或转第 33 页r向灵敏度。它是描述汽车操纵稳定性的重要指标。)s= u / L1 + Ku 2. 其中 K 为稳定性因数。K= m ( aL2 k 2 b ) .P147k103.侧向力系数l9765侧向力与垂直载荷之比称为侧向力系数l .滑动率越

38、低,同一侧偏角条件下的侧向力系数 越大,即轮胎保持转向、防止侧滑的能力越大。所以,制动时若能使滑动率保持在较低 值( s 15% ),汽车便可获得较大的制动力系数与较高的侧向力系数,兼具良好的制动性与侧向稳定性。 P9304.侧偏力和轮胎的侧偏现象987侧偏力: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的侧向倾斜、侧向风或曲线行驶时的离心力等的 作用,车轮中心沿轮胎坐标系Y轴方向有侧向力FY,相应地在地面上产生地面侧向反作 用力FY,FY即侧偏力。侧偏现象: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地面侧向反作用力FY 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也将偏离车轮平面cc,这就是轮胎的侧偏现象。P13605.发动机的使用外特性曲

39、线985 若将发动机的功率Pe,转矩Ttq以与燃油消耗率b与 发动机曲轴转速 n 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曲线表示,则此 曲线称为发动机特性曲线.带上全部附件设备时的 发动机特性曲线称为发动机的使用外特性曲线.。P406.附着率C875 指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不同的直线行驶工 况,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是不一样的。在较低行驶车速下,用低速挡加速或上坡行驶, 驱动轮发出的驱动力大,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大。此外,在水平路段上以极高车速行驶 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也大。P2607.回正力矩Tz865 在轮胎发生侧偏时,会产生作用于轮胎绕OZ轴的力矩Tz.圆周行驶时,Tz是使

40、转向车轮恢复 到直线行驶的主要恢复力矩之一,称为回正力矩.P14008.汽车的动力因数D765汽车的行驶方程为Ft=Ff+Fi+Fw+Fj, 变形得Ft Fw = + du ,则 Ft Fw 称为汽车的动力因数,用 D 表示。P21GgdtG09.实际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线( 线)97不少两轴汽车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为一固定比值。设Fµ1为前轮制动器制动力,Fµ2为后 轮制动器制动力,Fµ= Fµ1+ Fµ2为总制动器制动力,则 = Fµ1/ Fµ为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Fµ2=1 Fµ1的函数曲线为一

41、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斜率为1 。此即实际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线( 线)。 P11010.制动力系数b97P92 一般将地面制动力与地面法向反作用力Fz(平直道路 为垂直载荷)之比称为制动力系数b。它是滑动率s 的函数。当s较小时,b近似为s的线性函数,随着s 的增加b急剧增加。当b趋近于p(峰值附着系数) 时,随着s的增加,b增加缓慢,直到达到最大值p。 然后,随着s继续增加,b开始下降,直至s=100% .11.轮胎坐标系87 为了讨论轮胎的力学特性,需要建立一个轮胎 坐标系。规定如下:垂直车轮旋转轴线的轮胎 中分平面称为车轮平面。坐标系的原点 O 为车 轮平面和地平面的交线与车轮旋转轴线

42、在地平 面上投影线的交点。车轮平面与地平面的交线 取为 X 轴,规定向前为正。Z 轴与地面垂直, 规定指向上方为正。Y 轴在地面上,规定面向 车轮前进方向时,指向左方为正。 P13612.汽车前或后轮(总)侧偏角86P161汽车前、后轮(总)侧偏角包括:1)考虑到垂直载荷与外倾角变动等因素的弹性侧偏角;2)侧倾转向角(Roll Steer Angle);3)变形转向角(Compliance Steer Angle)。这三个角度 的数值大小,不只取决于汽车质心的位置和轮胎特性,在很大程度上还与悬架、转向和 传动系的结构形式与结构参数有关。因此要进一步考虑它们对前、后轮侧偏角的影响。13.侧倾转向

43、85 在侧向力作用下车厢发生侧倾,由车厢侧倾所引起的前转向轮绕主销的转动,后轮绕垂直 地面轴线的转动,即车轮转向角的变动,称为侧倾转向.P17214.利用附着系数85在一定制动强度z下,汽车对应轴产生的地面制动力FXb与地面对该轴的法向反力Fz之比,叫做利用附着系数。即i = FXbi 。利用附着系数越接近制动强度,地面的附着条件发挥FZi得越充分,汽车制动力分配的合理程度越高。通常以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强度的关系曲 线来描述汽车制动力分配的合理性。最理想的情况是利用附着系数总是等于制动强度。(制动强度:令 du = zg ,z称为制动强度) P114dt15.制动器制动力Fµ65在轮

44、胎周缘为了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力称为制动器制动力Fµ,Fµ=Tµ/r.它相当于把 汽车架离地面,并踩住制动踏板,在轮胎周缘沿切线方向推动车轮,直至它能转动所需 的力。制动器制动力仅由制动器结构参数决定。只有汽车具有足够的制动器制动力,同 时地面又能提供高的附着力时,汽车才能获得足够的地面制动力。 P9016.同步附着系数 0 9 线与 I 曲线交点处的附着系数为同步附着系数,可用作图法得到,或用解析法求得, 0 = L b . 同步附着系数说明,对于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为固定比值的汽车,只有在同hg步附着系数的路面上制动时,才能使前、后轮同时抱死。 < 0

45、,制动时总是前轮先抱 死, > 0 ,制动时总是后轮先抱死。P11117.悬架的侧倾角刚度9指侧倾时(车轮保持在地面上),单位车厢转角下,悬架系统给车厢的总弹性恢复力偶T矩。 K r =。T 为悬架系统作用于车厢的总弹性恢复力偶矩; r 为车厢转角。可以通r过悬架的线刚度或等效弹簧来计算悬架的侧倾角刚度。 P16318.横摆角速度频率响应特性7P159 在分析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时,常以前轮转角或转向盘转角sw为输入,汽车横摆角速度r 为输出,来表征汽车的动特性。横摆角速度频率响应特性包括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19.悬挂质量分配系数7 2 =y , y 为车身绕横轴 y 的回转半径,a、b 为

46、车身质量至前、后轴的距离。大部分汽ab车 =0.81.2 .P21220.汽车的使用性能6 汽车应该有高运输生产率、低运输成本、安全可靠和舒适方便的工作条件。汽车为了适 应这种工作条件而发挥最大工作效益的能力叫做汽车的使用性能。汽车的使用性能主要 包括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平顺性、通过性。21.滑移率(滑动率) s6车轮运动中滑动成分所占的比例叫滑移率 s。车轮纯滚动时,s=0;边滚边滑时,0s100%;纯滑动时,s=100% .汽车制动时,若滑移率s保持在 15%20%范围内,则 轮胎与路面间的最大纵向附着系数z与侧向附着系数c都较大,使汽车有较好的制动性 与侧向稳定

47、性。22.滚动阻力系数f6Ff滚动阻力系数 f=,即滚动阻力与车轮负荷的比值。良好的沥青或混凝土路面的滚动W阻力系数约为 0.0100.018. 滚动阻力系数与路面种类、行驶车速以与轮胎的构造、材料、气压等有关。 P823.汽车比功率5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 常用单位是千瓦/吨.一般中型货车的比功率约为10kw/t .可利用汽车比功率来确定发动机应有功率。P7424.汽车的功率平衡图5 若以纵坐标表示功率,横坐标表示车速ua, 将发动机功率Pe,汽车经常遇到的阻力功率1 (Pf + Pw) 对车速的关系曲线绘在T坐标图上,即得汽车功率平衡图.P3025.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不少两轴汽

48、车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之比为一固定比值。常用前制动器制动力Fµ1与汽车的总制动器制动力Fµ之比 = Fµ1/ Fµ来表明分配的比例。此即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26.制动力系数、峰值附着系数、滑动附着系数地面制动力与垂直载荷之比为制动力系数b制动力系数的最大值称为峰值附着系数 p滑动率 s=100%时的制动力系数称为滑动附着系数 s27.附着力、附着率、附着系数地面对轮胎的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叫做附着力 F P92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叫附着率 C附着力与驱动轮的法向反力的比值叫做附着系数 = F Fz28.侧偏刚度 k

49、FY 曲线在 =0°处的斜率称为侧偏刚度 k,单位为 N/rad .29.高宽比FY =k .以百分数表示的轮胎断面高 H 与轮胎断面宽 B 之比 H ×100% 叫高宽比,又叫扁平率。B30.滑水现象(hydroplaning)在一定车速下,汽车经过有积水层的路面时,轮胎将完全漂浮在水膜上面而与路面毫不 接触,滑动附着系数 s 0,侧偏力完全丧失,方向盘和刹车会完全不起作用,是一种 极度危险的状态。此即滑水现象。31.制动距离 指汽车在一定车速下,从驾驶员开始踩下制动踏板到汽车完全停住为止所驶过的距离。32.抗热衰退性能 汽车的制动过程实际上是把汽车行驶的动能通过制动器吸

50、收转换为热能,所以制动器温 度升高后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制动器的制动效能。一般把汽车高速行驶或下长坡连续制 动时,制动效能保持的程度,称为抗热衰退性能。33.后备功率汽车在良好平直的路面上等速行驶,此时阻力功率为Pf + PwPf + PwT。发动机功率克服常见阻力功率后的剩余功率为 Ps = Pe ,该剩余功率 Ps 被称为后备功率。汽车的后备T功率越大,则用于加速和爬坡的功率就越大,汽车的动力性就越好。利用后备功率可具体地确定汽车的爬坡度和加速度。P3134.等效弹簧 车厢上一侧受到的弹性恢复力,相当于一个上端固定于车厢,下端固定于轮胎接地点, 且垂直于地面,具有悬架线刚度的螺旋弹簧施加于车厢的弹性力。这个相当的弹簧称为 等效弹簧,主要用来确定悬架的侧倾角刚度。35.驱动力图一般用根据发动机外特性确定的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